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神舟辞星汉,东风迎客归。10月31日7时21分,神舟十六号满载硕果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
A. 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B. 计算返回舱落点
C. 研制火箭的燃料D. 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制备和用途等。
【详解】A.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属于化学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A不合题意;
B.计算返回舱落点需要物理知识,属于物理学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B符合题意;
C.研制火箭的燃料,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C不合题意;
D.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属于化学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 下列有关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 可用于净水
C. 是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D. 是极不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铁胶体能够使光线发生全反射而沿直线传播,因此用光照射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
B.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使之形成沉淀而从水中沉淀除去,因此可用于净水,B正确;
C.在氢氧化铁胶体中,由于分散质Fe(OH)3是红褐色固体,因而Fe(OH)3胶体是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C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属于介稳体系,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3. 下列物质的分类、用途正确的是
A. Na2CO3:盐,治疗胃酸过多B. Na2O2:碱性氧化物,供氧剂
C. Na:金属单质,冶炼某些金属D. NaClO:盐,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CO3属于盐,但由于其水溶液碱性强,会对人造成刺激,因此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可以服用小苏打NaHCO3,A错误;
B.Na2O2属于过氧化物,而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由于其能够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氧气而可以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B错误;
C.Na是活泼的金属单质,由于其具有强的还原性,因此可以用于冶炼某些金属,C正确;
D.NaClO属于盐,是“84消毒液”有效成分,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4. 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Fe3+→Fe2+B. Zn→ Zn2+C. H2→H2OD. CuO→CuCl2
【答案】A
【解析】
【分析】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说明题中物质具有氧化性,加入还原剂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以此解答。
【详解】A.Fe3+→Fe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A正确;
B.Z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错误;
C.H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错误;
D.Cu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A。
5. 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列实验,按照下图连接好线路发现图1、图2灯泡不亮,图3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蒸馏水不是电解质B. NaCl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NaCl溶液是电解质D. NaCl在通电后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a中水为弱电解质,极弱电离,导电性极差,所以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A错误;
B.图b中NaCl固体是电解质,但固态时,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B正确;
C.电解质是化合物,NaCl溶液是混合物,所以它不是电解质,C错误;
D.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需要通电,D错误;
故答案为:B。
6.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2的溶液中:K+、Na+、Br-、CO
B. 无色溶液中:NH、Fe3+、CO、SO
C. 含有Ag+的溶液中:、K+、Cl-、I-
D. 酸性溶液中:K+、ClO-、HCO 、Fe2+
【答案】A
【解析】
【详解】A.pH=12的溶液显碱性,含有大量OH-,OH-与选项离子K+、Na+、Br-、CO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
B.Fe3+的水溶液显黄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且Fe3+、CO会反应产生Fe(OH)3沉淀、CO2气体,因而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Ag+与Cl-、I-灰发生反应产生AgCl、AgI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ClO-会形成弱酸HClO而不能大量共存;且H+与HCO会反应产生CO2、H2O,不能大量共存;H+与ClO-、Fe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7. 钠和氯是海水中的重要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实验室中,钠可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B. 和中,所含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之比均为
C. 某物质灼烧时,火焰呈现黄色,证明该物质中只含钠元素
D. 纯净的在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实验室中,钠可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故A正确;
B.由构成,由构成,所含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之比均,故B正确;
C.某物质灼烧时,火焰呈现黄色,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其它元素,故C错误;
D.纯净的在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氢,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8. 田径运动会上使用的发令枪中“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烟。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ClO3+6P=3P2O5+5KCl,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KClO3作氧化剂
B. P2O5是P被还原后所得的产物
C. 被还原与被氧化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6
D. 反应中消耗3个磷原子时,转移电子15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Cl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KCl中的-1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因此反应中KClO3作氧化剂,A正确;
B.P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P单质的0价变为反应后P2O5中的+5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P2O5是P被氧化后所得的产物,B错误;
C.在该反应中5个KClO3中的Cl原子被还原,6个P原子被氧化,故被还原与被氧化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6,C正确;
D.在反应中,6个P原子参加反应时,转移30个电子,因此若反应中消耗3个磷原子时,转移电子15个,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9.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H+=CO2↑+H2O
B. 将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SO+Ba2++OH-=BaSO4↓+H2O
C.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Ca(OH)2:HCO+Ca2++OH-= CaCO3↓+H2O
D.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红褐色:Fe3++3H2OFe(OH)3↓+3H+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小苏打主要成分是NaHCO3,HCl为胃酸HCl反应产生NaCl、H2O、CO2,降低胃酸的浓度,因而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A正确;
B.不符合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B错误;
C.要以不足量的Ca(OH)2为标准,反应产生CaCO3、Na2CO3、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Ca2++2OH-=CaCO3↓+2H2O+,C错误;
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红褐色,反应产生Fe(OH)3胶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0. 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无法控制O2的用量,易引入新杂质,且CO2中混有少量CO不易燃烧,错误;
B.使用NaOH溶液除杂时会引入新的杂质NaCl,且易使CuCl2也形成沉淀,错误;
C.HCl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会引入新的杂质,且Cl2也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错误;
D.灼烧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NaHCO3分解生成Na2CO3,不引入其他杂质,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
B. 将一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C. 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后变为NaH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过氧化钠,可见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A正确;
B.将一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时,Na首先与H2O反应产生NaOH、H2,反应产生的NaOH再与溶质FeCl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3沉淀和NaCl,因此将一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时,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既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红褐色沉淀,B正确;
C.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原子半径比较大,容易失去电子,因此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不存在单质状态,C正确;
D.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Na首先与O2反应产生Na2O,NaOH与空气中的水反应产生NaOH,NaOH吸水潮解,形成NaOH浓溶液,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反应产生Na2CO3,溶液中的溶剂水分蒸发,最后固体为Na2CO3,不能生成NaHCO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2. 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 反应④说明Na2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3
C. 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供给
D. 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③是CO2与足量NaOH反应产生Na2CO3、H2O,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A正确;
B.反应④是NaHCO3受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说明Na2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3,B正确;
C.反应⑤、⑥是Na2O2与CO2、H2O反应产生O2而帮助人呼吸,因此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C正确;
D.在上述转化中,反应③、④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发生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3. 利用焰色试验,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 可用焰色试验区分NaOH与NaCl
C. 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 焰色试验中需用盐酸洗净铂丝
【答案】D
【解析】
【详解】A.焰色试验是在灼烧时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时的能量变化,在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
B.NaOH与NaCl都是钠元素的化合物,焰色试验都显黄色,因此用焰色试验无法区分NaOH与NaCl,B错误;
C.只有钾元素的焰色试验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它金属元素金属焰色试验时不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错误;
D.焰色试验中,当检测完一种物质的溶液,再检测另外一种物质时,需用盐酸洗净铂丝,使前边金属元素的化合物转化为熔沸点低的氯化物,通过灼烧变为气体分离除去,避免对检测物质的检验造成感染,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4. 如图为氯元素物质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
B. 乙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C. 丙可使红色鲜花褪色
D. 6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5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Cl元素的价类图可知甲是Cl2,乙是ClO2,丙是HClO,丁是HClO4,戊是KClO3,己是KCl,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Cl元素的价类图可知甲是Cl2,由于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在实验室中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A正确;
B.乙是ClO2,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会将水中微生物氧化,蛋白质被氧化而失去生理活性,因此乙可用于自来水消毒,B正确;
C.丙是HClO,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会将有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物质而使红色鲜花褪色,C正确;
D.在上述物质中Cl2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ClO2为非电解质,HClO、HClO4、KClO3、KCl四种物质都属于电解质,因此上述6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4种,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5.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能够与Ag+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可以Cl-,也可以是、,因此不能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含有Cl-,A错误;
B.向某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该离子可能是,也可能是,或者等,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B错误;
C.取少量NaHCO3固体,加入几滴水,插入温度计,温度下降,说明物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降低,因此碳酸氢钠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C正确;
D.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是BaCO3、BaSO4,也可能是AgCl,因此不能确定溶液中试管含有,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6. 用图1所示装置向装有一瓶氯气的集气瓶中添加适量的蒸馏水,振荡,先利用注射器滴加NaOH溶液,再利用注射器滴加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阶段①说明氯气可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气全部与水反应
B. 阶段②的压强变小,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阶段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lO=Cl2↑+H2O+NaCl
D. 若将Cl2换成CO2,所得的压强变化趋势与图2相似
【答案】A
【解析】
【详解】A.阶段①说明氯气溶于水,但溶于水的氨气只是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A错误;
B.阶段②的压强变小,是因为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该过程中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阶段③压强又逐渐增大,说明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氯气,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lO=Cl2↑+H2O+NaCl ,C正确;
D.若将Cl2换成CO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最后加入盐酸又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所得的压强变化趋势与图2相似,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填空:
海洋的水资源和其他化学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如①NaCl、②MgSO4等。目前,通过海水晒盐可制得食盐晶体和苦卤,食盐精制后可制成饱和③食盐水用以生产④NaOH、⑤NaClO、⑥Cl2、⑦NaHCO3、⑧盐酸等,苦卤经过氯气氧化、热空气吹出、⑨SO2吸收等一系列操作可获得Br2。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冶炼⑩金属钠。海底埋藏大量可燃冰资源,⑪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
(1)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分散系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2)⑩与水的化学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
(3)写出⑦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④与⑦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将⑨通入足量④的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从海水提取溴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2H2O+SO2+Br2 =4H++2Br-+SO,2Br-+Cl2=Br2+2Cl-,根据上述反应可判断 Br-、Cl-、SO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③⑧ ②. ①②④⑤⑦
(2)置换反应 (3) ①. NaHCO3=Na++HCO ②. OH-+HCO=H2O+CO ③. SO2+2OH- =SO+H2O
(4)SO2>Br->Cl-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散系是混合物,含有多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上述物质中属于分散系是饱和③食盐水、⑧盐酸,故合理序号是③⑧;
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在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如①NaCl、②MgSO4、④NaOH、⑤NaClO、⑦NaHCO3,故物质的合理序号是①②④⑤⑦;
【小问2详解】
⑩是金属钠,Na与H2O会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故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小问3详解】
⑦是NaHCO3,该物质溶于水,发生电离产生Na+、HCO,故电离方程式为:NaHCO3 =Na++HCO;④是NaOH,该物质是碱,能够与酸式盐NaHCO3反应产生正盐Na2CO3、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CO=H2O+CO;
⑨是SO2,将其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产生Na2SO3、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 =SO+H2O;
【小问4详解】
从海水提取溴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2H2O+SO2+Br2 =4H++2Br-+SO,2Br-+Cl2=Br2+2Cl-。在反应2H2O+SO2+Br2=4H++2Br-+SO中,Br2为氧化剂,反应产生的Br-为还原产物,SO2为还原剂,根据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可知还原性:SO2>Br-;在反应2Br-+Cl2=Br2+2Cl-中,Br-为还原剂,Cl2是氧化剂,反应产生的Cl-是还原产物,根据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可知还原性:Br->Cl-。则Br-、Cl-、SO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2>Br->Cl-。
18. 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Ⅰ.根据以上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侯氏制碱法”中的“碱”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用途有___________(写一种)。
(2)生产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下列中的___________。(填选项)
A.NH3比CO2更易制取
B.使CO2更易被吸收,加快反应速率
C.CO2的密度比NH3大
(3)从沉淀池中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燃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循环Ⅱ中X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Ⅱ.产品分析:
(5)碳酸钠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检验的操作和现象为___________。
(6)把6.0 g含有少量NaCl杂质的Na2CO3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过足量Na2O2固体,Na2O2增重1.4 g,回答下列问题:
①气体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产品纯度(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 ①. Na2CO3 ②. 纺织、制皂、造纸、制玻璃等
(2)B (3)过滤
(4) ①. 2NaHCO3Na2CO3+CO2↑+H2O ②. CO2
(5)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氯化钠
(6) ①. 2Na2O2+2CO2=2Na2CO3+O2 ②. 88.3%或 0.883
【解析】
【分析】N2、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然后在沉淀池中,先将NH3先通入饱和食盐水中,使溶液显碱性,然后通入CO2气体,发生反应:NaCl+H2O+NH3+CO2=NaHCO3↓+NH4Cl。将NaHCO3沉淀过滤出来,然后煅烧,发生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制取得到纯碱Na2CO3,分解产生的CO2气体再加入到沉淀池中,用于物质的循环利用。向沉淀池中通入NH3,可以得到副产品NH4Cl,溶液可以循环利用。
【小问1详解】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为Na2CO3,其用途有纺织、制皂、造纸、制玻璃等;
【小问2详解】
生产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可以使CO2溶解度增大,反应产生更多,从而得到NaHCO3沉淀,从而加快制取纯碱的反应速率,故合理选项是B;
【小问3详解】
在沉淀池中发生反应:NaCl+H2O+NH3+CO2=NaHCO3↓+NH4Cl。从中分离NaHCO3沉淀和溶液的方法是过滤;
【小问4详解】
NaHCO3不稳定,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Na2CO3,故燃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在循环Ⅱ中NaHCO3分解产生的CO2气体鼓入沉淀池中,可以使CO2被充分利用,循环Ⅱ中物质X的分子式是CO2;
【小问5详解】
可根据AgCl是白色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性质检验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检验的操作和现象为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氯化钠;
【小问6详解】
①Na2CO3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Na2CO3+H2SO4=Na2SO4+CO2↑+H2O,然后将CO2通入到足量Na2O2中,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而NaCl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可根据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差值计算CO2气体的质量,进而可得NaCl中Na2CO3的纯度。
②根据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每有2 ml CO2发生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56 g,现在Na2O2增重 1.4 g,则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是n(CO2)==0.05 ml,则根据C元素守恒,可知在样品中含有0.05 ml Na2CO3,其质量是m(Na2CO3)=0.05 ml×106 g/ml=5.3g,故产品纯度(质量分数)为。
19.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贯穿古今。
(1)维生素C可以将Fe3+转化为Fe2+,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NH4Cl常用于焊接,在焊接铜器时可用NH4Cl除去铜器表面的氧化铜,其反应如下:
___________CuO+___________NH4Cl ___________Cu+___________CuCl2+___________N2↑+___________H2O
①上述氧化还原反应的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3)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工业上制备ClO2的反应为:2NaClO3+4HCl = 2ClO2↑+Cl2↑+2H2O+2NaCl。
①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HCl在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单线桥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4)双氧水是公认的绿色氧化剂。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2O2(H+)>Fe3+>I2,向FeI2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酸化的双氧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9. 还原性
20. ①. 4、2、3、1、1、4 ②. CuO ③. 氮
21. ①. ClO2 ②. 还原性 ③. 酸性 ④.
22. 2Fe2+ +4I-+3H2O2 +6H+ =2Fe3+ +2I2+6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维生素C可以将Fe3+转化为Fe2+,Fe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后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小问2详解】
①Cu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CuO中+2价降低为反应后Cu单质的0,降低2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NH3中的- 3价升高为N2的0,升高3×2=6价,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uO、Cu前边的系数是3,NH4Cl的系数是2,N2的系数是1,再结合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4CuO+2NH4Cl=3Cu+CuCl2+N2+4H2O,故答案为:4、2、3、1、1、4;
②在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Cu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Cu元素得到电子,则CuO为氧化剂,被氧化元素是氮元素;
【小问3详解】
①该反应中NaC1O3得电子被还原,生成的C1O2为还原产物;在参加反应的四个HCl中,2个HCl中Cl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Cl2,HCl最还原剂,表现还原性;2个HCl起酸的作用,表现酸性,提供酸根阴离子,用于与金属阳离子Na+结合形成盐NaCl,HCl在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为还原性和酸性;
②该反应中NaClO3得2个电子转化为ClO2,部分HCl失去其2个电子转化为Cl2,用单线桥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2O2(H+)>Fe3+>I2,向FeI2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酸化的双氧水,Fe2+、I-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Fe3+、I2,H2O2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H2O,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4I-+3H2O2 +6H+ =2Fe3+ +2I2+6H2O。
20. 化学小组同学为研究氯气的制备和氯水的成分及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制备氯气。下图是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装置图。
(1)M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②中存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__。
(3)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研究氯水的性质。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表:
已知:淀粉的特征反应——遇I2变蓝色
(4)实验2-1可证明氧化性Cl2___________I2(填“>”或“<”);实验2-2中使溶液褪色的粒子是___________。
(5)同学们发现久置的氯水会失去漂白性,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无色。为探究氯水失效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用强光照射盛有新制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数据,得到如下曲线。
上两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解释)。
【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2) ①. 饱和食盐水 ②. 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3)
(4) ①. > ②. HClO
(5)氯水中的HClO分解生成HCl和O2,2HClO2HCl + O2↑ ,O2的量和溶液中的c(Cl-)均增加
【解析】
【分析】在装置①中用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Cl2,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制取得到的Cl2中含有杂质HCl及水蒸气,然后再装置②中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HCl,装置,然后再装置③中用浓硫酸金属干燥,得到干燥、纯净的Cl2,然后根据Cl2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Cl2水中含有Cl2、HCl、HClO等多种微粒,能够使淀粉-KI试纸变为蓝色;氯水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同时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的HClO,能够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看到石蕊试液先红色后褪色,最后利用Cl2能够与碱反应的性质,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然后再排放。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M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在①中用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装置②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杂质HCl,存放的试剂是饱和NaCl溶液;
【小问3详解】
在⑤中Cl2与NaOH反应反应产生NaCl、NaClO、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将新制Cl2水滴入淀粉-KI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Cl2+2KI=2KCl+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在该反应中,Cl2为氧化剂,I2为氧化产物,因此物质的氧化性:Cl2>I2;
Cl2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HCl、HClO是酸,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同时HClO具有强氧化性,会将红色溶液氧化变为无色,因此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新制氯水,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小问5详解】选项
待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2(g)
CO(g)
O2
点燃
B
CuCl2(aq)
FeCl3(aq)
NaOH溶液
过滤
C
Cl2(g)
HCl(g)
饱和NaHCO3溶液
洗气
D
Na2CO3(s)
NaHCO3(s)
—
灼烧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Cl-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CO
C
取少量NaHCO3固体,加入几滴水,插入温度计,温度下降
碳酸氢钠溶解吸热
D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SO
实验2-1
实验2-2
实验操作(氯水均为新制)
实验现象
溶液变蓝
石蕊溶液先变红,
后褪色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本答题卡一并交回, 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提第Ⅰ卷两部分,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