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浙江通用,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展开(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读书主题的积累·运用(17分)
1.【读教材】(2022秋·浙江金华)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我们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熏陶、感染。在莫怀戚的《散步》中,我们学到了处理分(qí) 的艺术;在鲁迅的深切怀念里,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cuì) 的情感;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闻到了酝(niàng) 在空气中的泥土气息;在陆游的诗歌里,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chén) ……同学们,去阅读吧!
【答案】⑴歧 ⑵粹 ⑶酿 ⑷忱
【解析】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本题注意“粹”和“忱”的写法。
2.【读名著】(2022秋·浙江绍兴)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3分)
A.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撰写的小说《西游记》,思想比较复杂,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作品。
B.《湘行散记》让人们在秀丽山水中领略宁静幽美的景致,在品读湘西质野中体会人性深处的力量,在阅读牧歌纯情中去思考民族前途之希望。
C.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中以《荷花淀》《芦花荡》最著名,小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真实地表现人物英雄主义,歌颂爱国主义精神。
D.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热情赞美了19世纪30年代英国农民掩不住的光彩个性,深刻揭露了农奴制度对人性的践踏,语言简洁优美,人物生动形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文学常识。
D.有误,屠格涅夫是俄国作家,《猎人笔记》热情赞美的是19世纪30年代俄国农民掩不住的光彩个性;
故选D。
3.【读诗词】(2022秋·浙江绍兴)古诗文,一直是最能体现中华古韵的,下面是小语同学以“诗歌表现手法”为主题整理的古诗文资料,请填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10分)
【答案】归雁洛阳边 无人送酒来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何当共剪西窗烛
回乐烽前沙似雪 随君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 博学而笃志 论语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洛阳”“西窗烛”“回乐烽”“夜郎”“枯藤”“博学”“笃志”等。
二、读书主题的文化·探究(30分)
(一)【读品格】(2022秋·浙江金华)文言文阅读。(20分)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关羽尝为流矢所中,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然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①有毒,毒入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此患乃可除。”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与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②饮酒,言笑自若。
【注】本文选自《三国志》①镞(zú):箭头。②炙(zhì):烤熟的肉。
4.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
③关羽尝为流矢所中( )④此患乃可除(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6.从甲文可以看出诸葛亮善于从哪些方面上教育子女。(4分)
7.从乙文可以看出关羽是个怎样的人。(4分)
8. 从《论语》中找出两句谈学习的句子。(4分)
【答案】4.达到远大目标 于是,就 曾经 才
5.①用宁静来修养自身,用俭朴来滋养品德。②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切开。
6.修养、志向、学识
7.关羽是一个意志刚强,胆气过人,不惧疼痛的人。
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句意:于是枯败零落。遂:于是;
(3)句意: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尝:曾经;
(4)句意:病才能根除。乃:才。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以:连词,表目的,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
(2)伸臂:伸出臂膀;令:让;劈:切。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由【甲】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作者希望儿子能够修养身心,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语句可知,作者告诫儿子要树立明确志向;
由“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作者劝勉儿子要潜心学习,勤学励志;
由“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等语句可知,作者希望儿子珍惜时光,志存高远;
可见诸葛亮善于从修养、志向、学识上教育子女。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由【乙】文“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中可知,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切开刮骨疗伤,鲜血直流,但是关羽却泰然自若的和众将领吃肉喝酒;可见关羽是意志刚强,胆气过人,不惧疼痛的人。
8. 本题考查对同主题的诗文名句的理解。限定范围从《论语》选取。
【点睛】【甲】参考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于是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参考译文: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华佗)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二)【读方法】(2022秋·浙江绍兴)现代文阅读。(10分)
①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的最有效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深”“浅”之分。
②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③著名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这使得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体会的阅读。当然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阅读程度的深浅跟阅读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加工。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本书,只要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都是深阅读。
④怎样才能深阅读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⑤一、寻找关联
⑥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联想,从本书的其他章节或者其他书籍里面,寻找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⑦二、纵向挖掘
⑧遇到一些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要去深度挖掘它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知识融会贯通。
⑨三、精准转化
⑩在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这是一个对书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迈进了深阅读的门槛。
⑪……
⑫其实,阅读的“深”与“浅”可以并行不悖。鲁迅主张读书既要“泛览”“多翻”又要“专精”“读活”。只有先经历过浅阅读,你才知道有啥可看的,你对哪些感兴趣,让阅读者发现什么才值得深阅读,什么值得细品,什么值得去探求宇宙的究极。相反地,深阅读培养的思考习惯,能使浅阅读的选择更为精细和准确,更能让我们提炼出自己喜欢的,更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
(选自叶峰《阅读的正餐与快餐——深浅阅读的利弊分析》有删改)
9.选出以下推断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 )(3分)
A.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加,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但没有改变阅读介质。
B.深阅读与浅阅读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阅读方式,应追求深阅读,舍弃浅阅读。
C.浏览式阅读是一种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因追求快速获取知识,容易浅尝辄止。
D.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可见这种沉浸式慢阅读就是深阅读。
10.《西游记》这本书该怎样进行深阅读呢?请你运用上文中提到的其中一种方法,结合《西游记》中的相关内容举例说明。(7分)
【示例】我推荐“纵向挖掘”深阅读名著的方法。阅读《西游记》中的一些重点章节时,我们要去深度挖掘它的背景知识。例如“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情节,细读作者吴承恩的回叙,才知道孙悟空借芭蕉扇的困难。因为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服了牛魔王和罗刹女之子红孩儿,所以罗刹女一直不肯借孙悟空芭蕉扇。
【答案】9.C 10.示例:可采用“精准转化”法,在阅读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章节后,可以通过小型故事会的形式,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
【解析】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有误。结合第②段“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可知该选项中“没有改变阅读介质”有误;
B.结合第⑫段“其实,阅读的“深”与“浅”可以并行不悖”、“只有先经历过浅阅读,你才知道有啥可看的,你对哪些感兴趣,让阅读者发现什么才值得深阅读,什么值得细品,什么值得去探求宇宙的究极”、“深阅读培养的思考习惯,能使浅阅读的选择更为精细和准确”,可知该选项中“深阅读与浅阅读是两种完全相反的阅读方式”、“应追求深阅读,舍弃浅阅读”,有误;
D.结合第③段“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体会的阅读。当然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本书,只要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都是深阅读”,可知选项中“沉浸式慢阅读就是深阅读”有误;
故选C。
10.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阅读时要对书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及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深阅读,如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分别从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被拒绝进行回想细读,再对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的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其各自什么心理进行精思分析,最后对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特点进行鉴赏。而对书中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痕迹,大多处于游离状态的略而不读,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的浅阅读甚至跳过不读。
三、感悟·分享(73分)
(一)【读美文】(2022秋·浙江绍兴)阅读文章,完成问题。(28分)
月光下的母亲
何君华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看来我母亲一定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是放大假,每个月只有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都在学校寄宿。上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又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母亲小心翼翼端着这碗手擀面送到我桌上,慈祥地摸着我的头说:“慢慢吃,不着急。我孩儿上学辛苦了,等下次回家妈妈还给你做!”
④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往家走。
⑤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⑥走到村口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影正将一捆又一捆的谷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⑦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⑧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⑨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⑩我哭了。
⑪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⑫我哭了,嚎啕大哭。
⑬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
⑭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不回头。
⑮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阒(qù)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心里却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了。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
⑯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⑰我以前单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儿,那一晚,我知道还有人顶着月光干活儿。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6分)
12.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处我“哭”的心理。(6分)
(1)我哭了,嚎啕大哭。
(2)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止也止不住。
13.读散文需关注情感,而散文中的情感往往又是流动的。文中我的思想感情,随“学校”和“家”的往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下图)是班级学习小组的一种探究呈现,请一起参与小组讨论。(8分)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2)揣摩作者用“月光下的母亲”为题的用意。
14.联系《朝花夕拾》中鲁迅的行走轨迹,具体从下面两个材料切入说说鲁迅当时的思想及变化。(8分)
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已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
——《朝花夕拾·琐记》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答案】11.(1)我借故请假回家
(2)我在村里看到母亲连夜抽打谷子
(3)我收起娇贵病,认真学习(我认识到错误,认真学习)(我径直回到教室,认真学习)
12.(1)我因为看到母亲顶着月光在抽打谷子,因她的辛苦劳作而心疼,也为母亲对我的付出而深深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因想吃鸡蛋手擀面请假回家而愧疚。
(2)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想到之前是骗他的,我对自己的幼稚行为和不诚实感到惭愧,为自己的没有责任感而哭。
13.(1)母亲是一个勤劳、慈祥、任劳任怨的人。我的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人,我的母亲没有一句怨言,一个人连夜赶着脱谷粒:母亲是爱孩子的人。家中贫困,母亲自己从来都舍不得吃鸡蛋手擀面,但却在我回家时愿意给我烧鸡蛋手擀面吃。
(2)作者以“月光下的母亲”为题,突出强调了在月光下独自脱谷的母亲的勤劳朴实、任劳任怨。同时月光下母亲劳作的这一幕是故事发展的拐点,从学校回到家的路途上,我一直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那时思想比较自我、注重物质。在村里的打谷场上看到母亲连夜脱谷粒的身影后,我被深深地触动了,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心疼母亲。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娇贵病,理解母亲的辛勤和不易,并用行动来为父母承担责任,专心刻苦学习。
14.从内容来看,《琐记》中的鲁迅因为厌恶S城的“流言家”,害怕遇见人们的眼睛。他从S城到南京,这次行走像是一种逃离或回避。《藤野先生》中的鲁迅则因为“匿名信”和“幻灯片”事件而决定弃医从文,唤醒麻木的国人,从日本回到中国。两处“行走”,前者考虑的是自己的感受,后者则是因为对国家人民的忧虑与期望,从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鲁迅走着走着,渐渐走成了一个充满热情的爱国者形象。
【解析】11.本题考查梳理情节的能力。
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合并在一起,抓住关键句分析概括。
第(1)空。结合第③段“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可知,文章第①—③段写“我”撒谎向老师请假想回家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第(2)空。结合第⑥段“走到村口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影正将一捆又一捆的谷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第⑨段“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可知第⑥—⑨段写“我”发现母亲趁月光脱谷粒;
第(3)空。结合第⑮段“我知道,我该收起自己的娇贵病,也该认真学习了”,可知第⑮-⑰段,写“我”收起娇贵病,发誓认真学习。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1)题。结合第⑪段“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可知,此时“我”确认打谷场上干活的人是母亲,母亲的辛苦让“我”心疼,也为母亲对我的付出而深深感动,故而“我哭了”。结合第⑬段“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可知,此时的“我”开始反思,开始愧疚,为母亲的辛苦、无私而心生愧疚、自责之意,故而“嚎啕大哭”。
第(2)题。结合第③段“我不是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第⑮段“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可知,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想到之前是骗他的,我对自己的幼稚行为和不诚实感到惭愧,为自己的没有责任感而哭。
13.第(1)题。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从第⑪段中“别人家都是夫妻两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可知,母亲一个人支撑起家庭的全部重担,第⑬段“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可知,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从第⑥段中“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影正将一垛又一垛的麦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可知,母亲夜以继日,披星戴月地干活儿,母亲是一个不怕艰苦的人;从第③段中“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也不愿去学校了”、第⑭段“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可知,母亲的鸡蛋手擀面让儿子念念不忘,母亲是一个关爱儿女的人。
第(2)题。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及作用。
“母亲”点明了写作对象。“月光下”点明了母亲出现在特定情境:母亲在月光下脱麦粒。联系第⑪段中的“别人家都是夫妻二人一起赶工,我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可知,题目写出了母亲为了家庭日夜操劳的奉献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特意强调“母亲”是在“月光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母亲”更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从内容来看,《琐记》中的鲁迅因为厌恶S城的人“流言家”,害遇见人们的眼睛。他的离开像是一种逃离或回避。鲁迅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先是到了南京水师学堂,由于这里“乌烟瘴气”又来到了矿路学堂学习。
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初到日本,打算学医,治病救人。因为见到的“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不学无术,实在令他失望,所以选择到偏远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去。在仙台,发生匿名信事件,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强烈地感到弱国子民的自卑。看电影事件使他从日俄战争中杀中国人的场景中敏感地意识到中国人的愚昧无知,他感到中国国民精神上的麻木是比身体上的病疾更为可怕的劣根,这劣根是非得靠文学才能医治的顽疾,所以决定弃医从文。
两处“行走”,前者考虑的是自己的感受,后者则是因为对国家人民的忧虑与期望。从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鲁迅走着走着,渐渐走成了一个充满热情的爱国者形象。
(二)【读后感】(2023·原创)在《月光下的母亲》文章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现请你结合自身经历,发挥联想完成一篇500字感想。(45分)
【答案】参考范文: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月光下的母亲》读后感
①读完何君华的《月光下的母亲》,我深感震撼,被母爱的伟大所深深打动。这篇短文以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展现了母爱的力量和无私。
②文章中的“我”为了能吃上一口母亲亲手做的鸡蛋手擀面,撒谎请假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打谷场上忙碌的身影,那是母亲,在月光下辛勤地劳作,只是为了给“我”更好的生活。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意识到自己的自私与无知,也让我明白了母亲的辛苦付出。
③我意识到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④我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⑤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
⑥每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解析】
本题考查读后感。例文改编自2021年湖南湘潭中考《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写读后感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准确理解原文:要确保自己对所读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这包括作者的观点、论述的逻辑以及文章的主题等。
2. 突出感点:“感”是读后感的核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进行阐述,不要试图面面俱到。
3. 结构清晰:组织好文章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述材料、概括内容、表达感受、联系实际和个人评价等部分。
4. 语言恰当:使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要保持个人风格,也要注意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5. 避免过度摘抄:虽然可以引用原文中的某些段落或句子,但要注意篇幅比例,主要还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观点。
6. 实事求是:在评论或评价作品时,要客观公正,避免过于主观或者偏激的看法。
7. 结合自身经历:将阅读的感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可以使读后感更加生动和真实。
8. 适当修改和润色:写作完成后,花时间检查语法、拼写错误,并对文章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润色,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9. 标题吸引人:一个好的标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也能很好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10. 尊重原作:在表达不同意见时,要尊重作者及其作品,避免攻击性的言辞。
通过遵循这些注意事项,你可以写出一篇有深度且引人入胜的读后感。表现手法
古诗文名句
出处
借用典故
乡书何处达?① 。
《次北固山下》王湾
强欲登高去,②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虚实相生
日月之行,③ ;星汉灿烂,④ 。
《观沧海》曹操
⑤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融情于景
⑥ ,受降城外月如霜。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⑦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白描
⑧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对仗
⑨ ,切问而近思。
《⑩ 》
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2(浙江通用,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2(浙江通用,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2全解全析浙江通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2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浙江通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2参考答案浙江通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2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浙江通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2答题卡浙江通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2答题卡浙江通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统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统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docx、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参考答案docx、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答题卡docx、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答题卡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深圳专用,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卷01(深圳专用,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初中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文件包含期末模拟卷01全解全析docx、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统编版A4版docx、期末模拟卷01参考答案docx、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统编版A3版docx、期末模拟卷01答题卡docx、期末模拟卷01答题卡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