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20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0 分)1. 根据课本内容默写。(10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往事耳。(《孙权劝学》)(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替爷征。(《木兰诗》)(5)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思乡之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李白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泪眼望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木兰代父从军,奔赴沙场,暮宿黄河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坚强的背后是不舍与孤独。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 ),全体都震悚起来。(2)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xiāng qiàn( )在门框里。(3)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zì yán zì yǔ( )地感叹。(4)他此前不敢当众大声歌唱,可是自从有了这番经历,有时会一个人跑到学校附近的果园里引吭高歌,慢慢地就敢于在dà tíng guǎng zhòng( )之下唱歌了!3. [2023·黄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 当地别有用心地围绕雪山、稻田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激活乡村经济。B. 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尝试。C. 全民健身与专业赛事相得益彰,共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有力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D. 执法标准和尺度要保持统一。如果朝令夕改,就会让商家无所适从,损害经营者积极性。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 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B. 在爬罗浮山的时候,大家走得很快,但不久后就到了山顶。C. 2023 年清明节前后,广东各地区共计数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劳动。D. 随着降落伞拖拽着返回舱缓缓下落,使我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5.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你选一幅挂到教室激励同学们,并结合字体特征说说你选择的理由。(4 分)我选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名著内容,完成6、7 题。(6 分)二、阅读(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 12 题。(15 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1)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康肃忿然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②,使虞人③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④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⑤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10.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 尔安敢轻吾射/ 使虞人起禽而射之 B. 尝射于家圃/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因释其耒而守株11. 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3 分)臣 之 射 也 置 一 叶 于 百 步 之 外 而 射 之 十 发 而 十 中12.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射箭,但两篇短文所谈论的“射道”却有所不同。请分别概括卖油翁和养叔对“射道”的理解。(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3·佛山期中改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15 题。(10 分)材料一: 劳动教育在今天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容易被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 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 2% 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6. 8% 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可见,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材料二: 让“劳动课”赋能孩子一生的幸福力2022 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从2022 年9 月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 课时,按照新课标,劳动课程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同时,这门课程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因此,学校应全力落实好劳动课,让“劳动课”赋能孩子一生的幸福力,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为“课程赋能”,实现从“课程”到“育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所以我们应让劳动课回归,实现从“课程”到“育人”的转变,在培养学生掌握系统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一方面学校要丰富和创新劳动教育方式,诸如将日常生活劳动中包括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升对自我、生活、社会、未来和生命的认知高度;另一方面,学校还要与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合作,共同落实好劳动课,引导学生活用劳动中的知识和体验,真正把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为“学科赋能”,实现从“独立”到“融合”。中小学校在开设独立劳动教育课程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学科课程资源,合理、科学、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在学科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恰当地融入劳动教育要素。劳动课程可以更丰富多元,打破学科边界,诸如可以与信息技术学科、艺术学科的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将课堂延伸到学习、生活中的细微处。还可以与科学、综合实践课程等进行融合,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科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能力,发挥学科课程对劳动教育的支撑作用,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同时,开展多样劳动教育,让学生在深度融合的课程中亲自去参与、体验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为他人服务等,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评价赋能”,实现从“单一”到“多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因此,学校应改变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以综合多元的评价体系替代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 并在劳动教育的不同阶段,适时给予学生劳动成果的可视化评价,不仅要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还应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真正让劳动教育的效果发挥到实处,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并延伸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理应做劳动精神的学习者和传承者。学校应把劳动课做活、做广泛,做得接地气,通过劳动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让他们用辛勤劳动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删改)13.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材料二的标题用词准确,“幸福力”并非“幸福感”,“力”字强调让学生通过劳动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B. 材料二首段阐述了劳动教育的背景,紧接着引出了中心论点:学校应全力落实好劳动课,让“劳动课”赋能孩子一生的幸福力。C. 材料一揭示了劳动课的现状:劳动教育已成为容易被忽视的教育。D. 材料一说明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全靠劳动教育。14. 依据材料二,谈谈如何为“学科赋能”。(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结合材料,谈谈推行劳动教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并说明理由。(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23·深大附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 题。(15 分)卖菜的老人陆金美①周日去菜市场买菜,在菜市场门前,我看到一临时菜摊。摊主是一位精瘦精瘦、头发一片花白、戴着眼镜、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守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两篮青菜。老人偶尔会发出一两声叫卖声,声音有点低,没有人光顾他的摊位。②看到老人菜摊冷清,出于同情,我提着购物袋,向他的摊位走去。这时,有两位顾客走到他的摊位前,弯下腰拿起一捆青菜,反复翻看,似对菜不满。“你这菜虽然卖得便宜,但菜上有虫斑虫眼,如果把这些不中看的菜叶子掰去,和贩子卖的大棚菜价格差不多了。”话音未落,一捆菜已被掰掉三分之一的菜帮子,散落在地。③两位买菜的顾客走后,老人的菜摊前留下了好多略带斑点的青菜叶子。等买菜的人走后,老人弯下腰将被扔掉的青菜叶子一一捡起来,放到三轮车里。④我弯下腰也从篮子里拿出一捆,老人没有称。他说:“这菜是自家种的,吃不完才来卖的,没有成本,只有工钱,便宜卖。这捆3 斤重,你给7 块钱吧。菜的样子不如贩子的菜的样子好看,但没打农药,虽然有的菜叶有点虫斑虫眼,但好吃,不信你回家吃吃看。”我说:“好吃,以后就买你的菜啦!”老人说:“后天还来卖最后一次,小青菜就没有了,那要到立冬才来卖大白菜呢。”⑤我把这捆菜装到购物袋里,说:“好吃,后天我肯定来买。”然后给了老人10 块钱。老人准备给我找零时,我提着购物袋头也不回地走了。⑥半个小时后,我买好其他蔬菜准备回家。路过这个摊位时,发现那位卖菜的老人正_________地向菜市场张望。等看到我时,老人向我招了招手,示意我停下。随后他跑上前来,一边将硬币往我手里塞,一边责怪自己:“都怪我上了年纪,早上忘了拿零钱,刚跟人家换了硬币后,你已经走远了,实在不好意思。”老人再朴实不过的话语,却是对诚实做人的最好的诠释。比起那些变着法子缺斤少两、挣昧良心钱的奸商,老人是那样善良和伟大。⑦不承想,半个月后,我又见到了卖菜的老人。⑧那次,我们单位与慈善会在生活广场联合举办一场为山区孩子送温暖的活动。那天,第一个来到广场捐款的,竟然就是那个卖菜的老人。起初,我以为他是来看文艺演出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两千块钱的现金。并且,他执拗地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只是一个劲地表示,希望这点小心意能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⑨我认真地帮老人做了登记。一切手续办完之后,在老人临走时,我递了一张名片给老人,与他约定立冬给我送50 斤大白菜,我家要腌咸菜。老人接过名片,笑着说:“这个年纪了,过了今天没明天,只要我活着,立冬一定给你打电话送大白菜!”⑩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立冬。大白菜已经上市了,却始终没见老人打电话来。我多次去菜市场买菜,也没见到老人。已到小雪了,老人还是没来电话。我想:或许是他家种的大白菜不出村就卖掉了,或许是健康原因,或许……不管怎样,我希望这位老人健康平安,更希望明年春天还能买上他的青菜。(有删改)16. 本文记叙了“我”和卖菜老人之间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本文主要讲述“我”和卖菜老人的故事,在第②③段写两位买菜的顾客有何作用?(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结合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上补充老人等待“我”时的神情,并发挥想象,写一写老人此刻的心理活动(100 字以内)。(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联系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节选自课文《老王》),体会杨绛对老王的感情和本文中“我”对卖菜老人的感情的异同。(6 分)链接材料:①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②“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③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50 分)20. [2023·深圳龙华区期中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不识字的阿长给鲁迅买来他向往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使鲁迅难以忘怀;贫苦的老王临终前给杨绛送来鸡蛋和香油,让杨绛感慨万千;生活中,那些不同岗位上的普通工作者,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贡献,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他们都是平凡的人,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身上的某种精神、某种品质,却闪耀着人格的光辉;他们所带来的光亮虽微弱,却照亮了我们的生活,温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动。请以《凡人微光,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符合文体特征;(2)不少于500 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一、积累运用1. (1)但当涉猎 (2)凭君传语报平安(3)惟解漫天作雪飞 (4)愿为市鞍马(5)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2. (1)霹雳 (2)镶嵌 (3)自言自语 (4)大庭广众3. A 【点拨】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为贬义词。使用有误。4. C 【点拨】A 项,“晚上来的人”有歧义,可理解为“晚上上来的人”,也可以理解为“晚于‘我们’上来的人”,应改为“晚上上来的人”或“比我们晚上来的人”。B 项,“走得快”与“不久后就到了山顶”之间是因果关系,应将“但”改为“所以”。D 项,缺少主语,应将“随着”或“使”删去。5. 示例一:A 作品字体为楷书,字体端庄方正,横平竖直,结构匀称,一丝不苟,能激发同学们刚正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示例二:B 作品字体为行书,字体端正圆融,笔画连绵,灵活连贯,舒展流动,能激发同学们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6. A 【点拨】结合“三复情节”的艺术特色可知,三复情节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有变化、有发展,逐步展现人物形象,凸显主旨。B、C、D三项中的“三”都不是指情节的“三复”;A 项,“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指孙悟空听说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以熄灭火焰山的火,于是先后三次借取芭蕉扇。“三调芭蕉扇”不是单一地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有变化、有发展,逐步展现人物形象,体现了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机智勇敢的精神。故选A。7. 同意。“有继承”体现在:祥子的三起三落具有“三复情节”的特点。“有创新”体现在:“三复”的情节均以剥削主人公的成功收尾,更好地突出了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小说主题。【点拨】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祥子的三起三落继承了古典小说中“三复情节”的特点。一般情况下,三复情节的过程表现为:进展→阻塞→进展→阻塞→进展→完成。而《骆驼祥子》中“三复”的情节却均以主人公的失败收尾,突出了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小说主题。这是对古典小说“三复情节”的创新。二、阅读(一)8. (1)夸耀 (2)凭、靠 (3)气愤的样子9. (1)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艺难道不精湛吗?(2)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10. D 【点拨】A 项,名词,射箭的本领/ 动词,用弓放箭;B 项,介词,在/ 介词,向;C 项,动词,看见/ 动词,知晓;D 项,都是动词,放下。故选D。11. 臣之射也/ 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十发而十中【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来断句。句意为: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射十次中十次。故应断句为:臣之射也/ 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十发而十中。12. 卖油翁:熟能生巧。养叔:做事要专注(专心致志)。【点拨】根据【甲】文中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对“射道”的理解是:熟能生巧。根据【乙】文中的“臣之射也……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可知,养叔对“射道”的理解是:做事要专注(专心致志)。【乙参考译文】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好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的赤色曲柄旗,(展开的)翅膀犹如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射十次中十次。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二)13. D 【点拨】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中的第一句话可知,“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全靠劳动教育”说法有误。14. ①充分利用学科课程资源,合理、科学、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②开展多样劳动教育,让学生在深度融合的课程中亲自去参与、体验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为他人服务等。【点拨】结合材料二第四段中与为“学科赋能”的手段有关的句子作答即可。15. 我认为是好事。理由:①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②劳动创造让我们拥有辉煌的历史,也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③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④劳动教育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让他们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点拨】首先表明观点,即推行劳动教育是好事;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即可。(三)16. ①“我”多付了老人买菜钱,他专门换硬币给“我”找零;②“我”在公益活动上看到老人匿名为山区孩子捐款,并与老人约定立冬找他买菜,却再没见到老人。【点拨】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第⑤段内容和第⑥段中的“半个小时后……却是对诚实做人的最好的诠释”可概括出:“我”多付了老人买菜钱,他专门换硬币给“我”找零。根据第⑧⑨段内容和第⑩段中的“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立冬。大白菜已经上市了,却始终没见老人打电话来。我多次去菜市场买菜,也没见到老人。已到小雪了,老人还是没来电话”可概括出:“和我”在公益活动上看到老人匿名为山区孩子捐款,并与老人约定立冬找他买菜,却再没见到老人。17. ①表现了老人卖菜挣钱的不易,为下文写老人捐赠两千元做了铺垫,突出了老人行为的可贵、品质的高尚;②两位买菜顾客的行为和“我”的行为形成对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点拨】根据第②段中的“一捆菜已被掰掉三分之一的菜帮子,散落在地”和第⑧段中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两千块钱的现金”可知,写两位买菜顾客的行为,表现了老人卖菜挣钱的不易,为下文写老人捐赠两千元做了铺垫,突出了老人行为的可贵、品质的高尚;根据第④段中的“我弯下腰也从篮子里拿出一捆”和第⑤段内容可知,两位买菜顾客的行为和“我”的行为形成对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18. 示例:焦急 都怪我早上出门忘记带零钱,换到硬币后,年轻人已经走远了。我一定要找到这位年轻人,把零钱找给人家,真心换真心,这种小便宜可占不得呀!如果今天找不到这位年轻人,我明天可得早点来!【点拨】本题考查补写和心理活动揣摩。第一问:根据第⑥段中的“半个小时后”和“等看到我时,老人向我招了招手,示意我停下。随后他跑上前来”可知,老人的神情应是焦急的。第二问:根据“都怪我上了年纪……实在不好意思”来写老人的心理活动即可,注意字数限制。19. 相同点:对卖菜老人/ 老王诚实善良的品质充满赞美和敬佩。不同点:老王在杨绛一家需要帮助时伸以援手,杨绛心存感激;同时,杨绛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老王感到愧怍。本文中“我”对卖菜老人有希望老人健康平安的祝福。【点拨】相同点:根据文章第⑥段中的“比起那些变着法子缺斤少两、挣昧良心钱的奸商,老人是那样善良和伟大”和第⑧段中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两千块钱的现金”可知,“我”对老人的诚实和善良充满敬佩和赞美;根据链接材料句①的内容和句②中的“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可知,杨绛对老王的善良和诚实充满赞美和敬佩之情。不同点:根据文章第⑩段中的“不管怎样,我希望这位老人健康平安,更希望明年春天还能买上他的青菜”可知,“我”对老人有健康平安的祝福;根据链接材料句③中的“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可知,杨绛对老王满怀感激,并怀有愧怍之情。三、作文20.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凡人微光”中的“凡人”指人物的身份很平凡、普通。这就限制了我们的写作范围,必须是与“平凡人”相关。而“微光”,顾名思义,就是微弱的光、微小的光,可是再小、再弱,也散发了光芒,这“微光”可以是“平凡人”身上的某种精神、某种品质,也可以是“平凡人”对于别人、对于社会而言的价值。“让我感动”则表明要以第一人称来写作,并且要写出“平凡人”让“我”感动的地方。本题要求写记叙文,可以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选材,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某件事,重点描写让“我”感动的那个“平凡”人的言行举止,描写他身上的“微光”,表现再“平凡”的人也有闪光点。例文:凡人微光,让我感动“哗啦哗啦……”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我起身走近窗台,才发现已是清晨,只是那漫天的乌云遮住了黎明的霞光,万物似乎还都笼罩在黑夜当中。漫天风雨中,这座小城仿佛是怒海狂涛中的一叶扁舟。雨从空中倾盆而下,雨中的微光时隐时现,苍天仿佛鼓足了劲儿想要摧毁雨幕中的光芒。那微光正缓缓地靠近,我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在雨中蹒跚前行。几分钟后,那微光已移至楼前,我这才发现那人原来还推着一辆自行车。可为什么他不骑车呢?可能这狂风暴雨让他车也骑不稳了吧!“哗啦哗啦……”雨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如万马奔腾般从空中泻下,风也依旧呼啸着,在城中肆虐。突然,雨中的那个人摔倒在了地上,他不停地挣扎着,想要站起来,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风一直刮,雨不停地下,仿佛想要压垮那人一样。终于,雨中的身影缓缓站起,继续推着车往前走,走进了我们楼道,他可能是要避雨吧。几分钟后,一阵敲门声忽然响起。我一愣,心想:这种天气谁会来我家呢?我带着疑惑打开门,只见一人站在门外,雨水顺着他的衣角不停地向下流,地上的水已积聚成一条“小溪”。我抬头看去,他的左颊上有一道伤痕,血正缓缓地渗出。我正疑惑着这人是谁,他将身后的绿包拽至身前,只见上面印着“中国邮政”四个已泛白的大字。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是邮递员。只见,他将冻得发抖的手缓缓伸入包中,艰难地掏出一份信件,从大门的铁栏杆缝隙递进来,艰难地对我笑道:“小朋友,这是你们家的信件。”我闻声一怔,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哽咽道:“叔叔,进来避避雨吧!”他不禁一愣,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对我摆摆手:“不了,不了,我还要去给别人家送信件呢。”说完,他便缓缓地走下了楼。生活中有着无数的凡人,发生着无数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凡人小事,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我们! 古典小说中的“三复情节”设计艺术特色(一)“三复情节”的螺旋式上升形态强化了叙事艺术的美感。一般情况下,三复情节的过程表现为:进展→阻塞→进展→阻塞→进展→完成。(二)“三复乃见作者之用心”,“三复情节”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有变化、有发展,逐步展现人物形象,凸显主旨。阅读实践6.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白骨精三次设计捉拿唐僧这一情节就能体现这一艺术特色。下列还能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一项是( )(2 分)A.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B. 红孩儿吐出三昧真火来对付孙悟空与猪八戒C. 三清观戏耍妖道 D. 唐僧的马被西海龙王三太子吃掉拓展发现7. 有人说,《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对古典小说中的“三复情节”有继承,有创新。你同意吗?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田:打猎,后作“畋”。②云梦:古代湖泽名。③虞(yú)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④旃(zhān):一种赤色曲柄旗。⑤养叔:名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善射者。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