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串讲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课件 3 次下载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解析)(讲+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串讲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课件 3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解析)(讲+练)-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24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试卷 4 次下载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25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展开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01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判断
【例1】(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与乐山有关的生产生活场景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沐川船伐漂流B. 夹江烧制瓷砖
C.峨眉山冰雪融化D. 马边采摘绿茶
【答案】B
【详解】A.沐川船伐漂流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夹江烧制瓷砖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峨眉山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马边采摘绿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1-1】(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B. 火箭发射
C. 钢铁冶炼D. 冰块融化
【答案】D
【详解】A、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箭发射,包含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钢铁冶炼,有铁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冰块融化,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变式1-2】(2023下·山东滨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汽油挥发,锅炉爆炸,糯米酿酒B.钢铁生锈,植物腐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C.牛奶变酸,干冰升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金属导电,花生长霉,海水蒸发
【答案】B
【详解】A、汽油挥发、锅炉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糯米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牛奶变酸、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海水蒸发、金属导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花生长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02日常生产流程中变化的判断
【例2】(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遂宁大英为千年卓筒井采盐遗址保护区,卓筒井井盐汲制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是用直立粗大的竹筒汲卤的盐井,这里的“卤”为地下开采的卤水,含有氯化钠、水、泥沙等物质,下列制盐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锥钻井B.竹筒取卤C.滤缸滤卤D.制盐烧煤
【答案】D
【详解】A、铁锥钻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竹筒取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滤缸滤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制盐烧煤过程中,煤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2-1】(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竹叶B.淘洗糯米C.竹叶包粽D.生火煮粽
【答案】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 清洗竹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淘洗糯米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竹叶包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生火煮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2-2】(2023·四川·统考中考真题)阆中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以下生产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原料B.搅拌混匀
C.入坛发酵D.成品装瓶
【答案】C
【详解】A、清洗原料,只是洗去原料表面的灰尘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搅拌混匀,只是将原料等混合均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入坛发酵,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成品装瓶,只是将醋装入瓶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03古诗词中变化的判断
【例3】(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下列诗句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A
【详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煅烧石灰石,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结冰、下雪,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瀑布,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狂风怒号,卷走茅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变式3-1】(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B.白玉为堂金作马
C.沉舟侧畔千帆过D.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详解】A、己是悬崖百丈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白玉为堂金作马只是物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沉舟侧畔千帆过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山寺桃花始盛开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变式3-2】(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答案】B
【详解】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春江水暖鸭先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千树万树梨花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日照香炉生紫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04化学实验中变化的判断
【例4】(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蜡烛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B.石灰水变浑浊C.火焰上冒黑烟D.棉质芯线烧焦
【答案】A
【详解】A、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焰上冒黑烟,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棉质芯线烧焦,发生了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变式4-1】(2022下·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生成炭黑的实验B. 胆矾的研碎
C. 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D. 石墨导电实验
【答案】A
【详解】A、生成炭黑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胆矾的研碎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石墨导电实验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4-2】(2023下·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下列生产、生活或科学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石油炼制汽油 B.石墨变成金刚石
C.农村制沼气 D.二氧化碳做气体肥料
【答案】A
【详解】A、石油分馏得到石油气、汽油等产品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从而对各物质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物质,石墨变成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农村制沼气有甲烷等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做气体肥料是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05 中华传统工艺中变化的判断
【例5】(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长沙有许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下列非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B.雕刻菊花石C.用棕叶编篮子D.用针线制作湘绣
【答案】A
【详解】A、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B、雕刻菊花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棕叶编篮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针线制作湘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5-1】(2022上·四川成都·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成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关于成都“非遗”制作工艺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郫县豆瓣酱B.西竹编
C.蜀绣工艺D.成都漆器
【答案】A
【详解】A、郫县豆瓣酱制作过程中发生了缓慢氧化等,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西竹编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蜀绣工艺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成都漆器制作过程中,只是将漆涂抹在器具上,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变式5-2】(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传统工艺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炼生铁B.晒海盐C.扎风筝D.捏面人
【答案】A
【详解】A、炼生铁是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晒海盐,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扎风筝,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捏面人,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06成语、民俗中变化的判断
【例6】(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成语涉及的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星火燎原C.积土成山D.沙里淘金
【答案】B
【详解】A、滴水成冰是物质状态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星火燎原发生了燃烧,过程中有物质发生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积土成山,是物质形状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6-1】(2023上·湖南株洲·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新年活动中,主要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敲钟迎新B.张贴对联C.制作果盘D.燃放礼花
【答案】D
【详解】A、敲钟迎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张贴对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制作果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燃放礼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6-2】(2023上·山西阳泉·九年级校考期末)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铁杵成针D.滴水成冰
【答案】B
【详解】A、聚沙成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C、铁杵成针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07古代文献记载中变化的判断
【例7】(2019·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答案】D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火加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曾青得铁生成铜,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有银和丹砂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晴,半日晒出盐霜”,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D。
【变式7-1】(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蜀省井盐”的制备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挖凿盐井B.剖竹去节
C.汲取卤水D.井火煮盐
【答案】D
【详解】A、挖凿盐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B、剖竹去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C、汲取卤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D、井火煮盐过程中有物质的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化学变化。
故选D。
【变式7-2】(2023·四川南充·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校考三模)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代炼铁图示,介绍了用煤和炭炼铁的方法
B.荀子《劝学》中写道:“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梦溪笔谈》中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D.葛洪《抱朴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了丹砂”
【答案】B
【详解】A、用煤和炭炼铁,生成新物质铁,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水变冰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过程中生成新物质铜,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了丹砂”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08现代科学技术中变化的判断
【例8】(2023上·湖北孝感·九年级统考期末)2023 年9月21日我国“天宫课堂”开讲了。下列太空实验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点燃蜡烛火焰呈球形B.钢球碰撞弹开
C.陀螺旋转变向D.水滴变“水球”
【答案】A
【详解】A、点燃蜡烛,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钢球碰撞弹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陀螺旋转变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水滴变“水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8-1】2022年冬奥会,科技点亮世界。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用固态硅胶模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B.用“海派绒线”编结颁奖花束
C.用CO2快速“造冰”打造最快冰面D.用氢燃料电池为大巴车提供动力
【答案】D
【解析】A、用固态硅胶模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海派绒线”编结颁奖花束,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CO2快速“造冰”打造最快冰面,只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氢燃料电池为大巴车提供动力,发生了氢气的燃烧,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变式8-2】我国科技快速发展,下列描述一定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A.“天问一号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B.“嫦娥五号”采集月壤
C.“华龙一号”核电站供电D.“中国天眼”接收宇宙信号
【答案】A
【解析】 A、“天问一号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中,燃料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嫦娥五号”采集月壤是物理中力的作用,没有涉及化学变化;
C、核电站的原理主要是核裂变放出的热能被水吸收形成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汽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整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中国天眼”接收宇宙信号是利用物理中对波的检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A。
考点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0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例1】(2023上·云南临沧·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蜡烛能燃烧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水通电可以发生分解D.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答案】D
【分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详解】A. 蜡烛能燃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水通电可以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变式1-1】(2022·江苏常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钛合金有广泛的用途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质轻B.坚硬C.易塑造成型D.耐腐蚀
【答案】D
【详解】A、质轻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坚硬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易塑造成型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耐腐蚀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1-2】(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金可制成金箔,拉成金丝,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B.延展性C.导热性D.抗腐蚀性
【答案】B
【详解】金子被压成薄薄的金箔、被拉成几十上百倍长度的金丝,这些都表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B。
02 性质决定用途
【例2】(2023上·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末)“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用途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氮气用作焊接保护气D.木炭用于燃烧取暖
【答案】A
【详解】A、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
B、氧气可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保护气,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木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燃烧取暖,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2-1】(2022·北京·九年级北京八中校考期末)下列事实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硫能在空气中燃烧D.氯化钠的熔点是801℃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C、硫能在氧气中燃烧,是由于硫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的熔点是801℃,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故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2-2】(2023上·新疆博尔塔拉·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同时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活性炭脱色用来制白糖
C.二氧化碳用来灭火D.木炭用作燃料
【答案】C
【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凝结形成降雨,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脱色用来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可以附着在物体表面阻碍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从而灭火,同时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木炭用作燃料是因为木炭具有可燃性,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03 根据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
【例3】(2022·江苏南通·九年级联考期末)2021年9月17日神舟12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地球(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飞船上用到了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耐高温B.见光易分解C.不易与氧气反应D.透光性好
【答案】B
【解析】A、智能手机屏幕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玻璃,则硅酸铝玻璃能耐高温,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硅酸铝玻璃,不可能见光易分解,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硅酸铝玻璃,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硅酸铝玻璃,应具有透光性好的性质,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3-1】(2022·河南商丘·九年级期末)七氟丙烷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的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腐蚀性B.导电性C.沸点高D.不可燃
【答案】D
【解析】七氟丙烷能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其不可燃,故选 D。
【变式3-2】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 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
C.不支持燃烧D.无色液体
【答案】C
【解析】A、四氯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四氯化碳能够用于灭火,说明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故D错误。故选C。
04性质与用途的对应
【例4】(2021下·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应用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切割玻璃 B.液氦冷冻机
C.天然气做燃料D.石墨用作干电池电极
【答案】C
【详解】A、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的性质,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B、液氦冷冻机利用了液氮易气化的性质,气化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C、天然气做燃料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D、石墨用作干电池电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错误,故选C。
【变式4-1】(2022·湖北武汉·九年级统考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B.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C.酒精用作燃料D.氮气做保护气
【答案】A
【详解】A、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或异味物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未发生化学反应,属于物理性质,A选项符合题意;
B、氧气用于气割、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酒精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可以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三 科学探究
01 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例1】(2023·福建·统考二模)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②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有利于CO生成
C.两条曲线交点,即达到蜡烛燃烧总量的一半
D.蜡烛熄灭时, 容器内氧气未耗尽
【答案】C
【详解】A、审图时,要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②从0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可表示为一氧化碳含量的增加,A正确;
B、空气中氧气含量充足时,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B正确;
C、图中的数据并不能说明蜡烛燃烧了一半,两条曲线交点,只能说明剩余氧气的质量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相等,C错误;
D、从图中观察,实验结束后仍然有氧气剩余,D正确。故选C。
【变式1-1】(2022·山东东营·校联考一模)各种新型传感器的使用,使部分化学实验的数据采集更准确,并且能够在电脑上直观的显示出来。某化学兴趣小组将氧气浓度传感器放入集气瓶内,点燃蜡烛后在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氧气浓度传感器采集所得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整个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断减少
【答案】B
【详解】解:A、蜡烛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变式1-2】(2022·广东珠海·九年级期末)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绘在氧气中燃烧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 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板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确定硫沸点 硫燃烧时的温度(填“大于” 或“小于”)。
【答案】(1) (2)气态 (3)沸点 有 (4)小于
【详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题干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该物质可能是石蜡受热变成的石蜡蒸气;
(3)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①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②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③再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故说明与沸点有关;钠的沸点比燃烧的温度低,故有火焰。
(4)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有火焰的实验事实,推测硫沸点<硫燃烧时的温度。
02 探究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
【例2】某同学在做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实验中,吸气时应打开 a,关闭b
B.图2实验中,吸气或呼气时需要开或关 c、d
C.图2相比图1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进入口中
D.图1或图2实验中两个容器内的澄清石灰水必须体积和浓度相同
【答案】B
【详解】A、分析图1实验可知,为防止将石灰水吸入呼吸口,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呼气时应该打开b,关闭a,故说法正确;
B、分析图2实验中,实验装置特点可知分别用干燥管代替导管,起到防倒吸的作用,则吸气或呼气时都不需要关闭c、d,故说法错误;
C、分析图2实验中,实验装置特点可知分别用干燥管代替导管,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故说法正确;
D、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可知,图1或图2实验中两个容器内的澄清石灰水必须体积和浓度相同,故说法正确。
故选B。
【变式2-1】如下图1所示,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装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打开夹子,用嘴向袋内缓缓吹气。采集的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Z
B.在实验中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76.86%
C.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可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保鲜袋内壁有水雾产生
D.200s 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答案】D
【详解】A、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所以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Z,此选项正确;
B、由图表中的数据可知,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1-17.17%-3.67%-2.30%=76.86%,此选项正确;
C、由于水蒸气冷凝,所以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可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保鲜袋内壁有水雾产生,此选项正确;
D、人呼吸消耗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故200s 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不是氧气,此选项错误。
故选D。
【变式2-2】(2021·海南·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
(1)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得出结论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2)小红认为实验③的结论不正确,并查阅到相关资料。
【资料卡片】
Ⅰ.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Ⅱ.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
Ⅱ.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
请结合以上资料,简述小红认为实验③结论不正确的理由。
【答案】(1)浑浊 (2)由资料Ⅲ可知,二氧化碳含量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或由资料Ⅱ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
【详解】(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资料Ⅲ可知,二氧化碳含量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或由资料Ⅱ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
03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例3】(2022·安徽合肥·九年级校考期末)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常温下,利用如图实验测定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量的相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胶头滴管每次吸取果汁的体积B.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D.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体积
【答案】A
【分析】用对比实验来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量的相对多少,要控制淀粉-碘溶液的浓度与体积相同,对比加入苹果汁和橙汁至淀粉-碘溶液褪色时的体积。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中需要对比的是加入果汁的总体积,不需要控制胶头滴管每次吸取果汁的体积,故选项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需要相同,这样可以数加入果汁的滴数,再结合其他的数据,得出加入苹果汁和橙汁的体积,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要相同,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体积要相同,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3-1】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A选项的回答属于结论性回答;B选项的回答属于解释性的回答;C选项为解释性的回答;D选项的回答属于验证性的回答,故答案选择D。
【变式3-2】(2022·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点燃蜡烛时,小美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些。请你与小美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不放食盐,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1)从燃烧时间看,除了能得出 结论外,还能得出 的规律;
(2)从燃烧情况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反思】
(3)此实验的对照组是 。
(4)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
(5)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 。
【答案】(1)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加入的越多燃烧时间越长 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或加入过多易熄灭等)
(2)加入0.7g食盐蜡烛燃烧效果最好
(3)未加食盐组
(4)建议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的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5)还要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蜡烛亮度的影响
【详解】(1)从燃烧时间看,在一定范围内食盐增加,燃烧时间延长,说明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加入的越多燃烧时间越长,刚开始加食盐燃烧时间延长较长,后期所加食盐较多容易熄灭,说明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或加入过多易熄灭等),故填: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加入的越多燃烧时间越长;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或加入过多易熄灭等)。
(2)从燃烧情况看,加0.7g食盐燃烧时间长,燃烧情况正常,得出的结论是加入0.7g食盐效果最好,故填:加入0.7g食盐蜡烛燃烧效果最好。
(3)此实验的对照组是未加食盐组,故填:未加食盐组。
(4)实验结果应用价值,可建议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的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故填:建议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的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5)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还要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蜡烛亮度的影响,故填:还要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蜡烛亮度的影响。
考点四 常见的实验仪器与实验操作
01 认识常见仪器
【例1】(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长颈漏斗 B.试管夹 C.滴瓶 D.蒸发皿
【答案】B
【详解】A、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故A不正确;
B、是试管夹,故B正确;
C、是细口瓶,不是滴瓶,故C不正确;
D、是研钵,不是蒸发皿,故D不正确。故选B。
【变式1-1】(2022·四川自贡·中考真题)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试管架B.长劲漏斗
C.坩埚钳D.椎形瓶
【答案】A
【详解】A、试管架,故A正确;B、长颈漏斗,故B错误;C、坩埚钳,故C错误;D、锥形瓶,故D错误。
点睛∶正确书写常见仪器的名称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不应出现错别字。
【变式1-2】(2022·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仪器没有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A.集气瓶B.滴瓶
C.广口瓶D.烧杯
【答案】D
【详解】A、集气瓶需要盖玻璃片, 所以为防止气体逸出,需要在瓶口处磨砂,正确;
B、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需要进行磨砂处理,正确;
C、广口瓶通常用作盛放固体,为防止试剂接触空气而变质,通常要将瓶口进行磨砂处理,使瓶盖与瓶子之间接合紧密,正确;
D、烧杯不需要磨砂处理,错误。
故选D。
02 常见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例2】(2020·辽宁朝阳·统考中考真题)在实验室中,药品和仪器的存放应符合一定规范,如图中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氧气
C.稀硫酸D.锌粒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是液体,应存放于细口瓶内,不符合题意;
B、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时,为防止漏气,毛玻璃片磨砂面向下,光滑面朝上,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可存放于滴瓶中,滴管专用,符合题意;
D、锌粒是一种颗粒状固体药品,应存放于广口瓶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2-1】(2022上·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室过滤操作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A.B.C.D.
【答案】B
【详解】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玻璃棒、漏斗、烧杯,而不用酒精灯。
故选:B。
【变式2-2】(2023·江西赣州·校考模拟预测)现有下列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B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于夹持试管的是 (填序号,下同);
(3)瓶口一般需要经过磨砂处理的有 ;
(4)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一般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答案】(1)烧杯
(2)H
(3)F
(4) D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B为烧杯,故填:烧杯;
(2)实验室用于夹持试管的是试管夹,故填:H;
(3)集气瓶是用于气体的收集和存放,需要经过磨砂处理,故填:F;
(4)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漏斗可作加液器,将液体注入小口径容器中去,因此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需要用到的仪器是漏斗,故填:;D。
03 基本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
【例3】(2023·湖南娄底·校考模拟预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
C.过滤D.称量氯化钠
【答案】A
【详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A不正确;
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该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中或碰到试管壁,故B正确;
C、过滤操作为: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边缘);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处,漏斗颈部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故C正确;
D、称量氯化钠时左边放氯化钠,右边放砝码,故D正确。
故选A。
【变式3-1】(2022上·四川成都·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放回滴瓶
C.加热液体D.放置洗净的试管
【答案】D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装置中长颈漏斗没有密封,故A操作错误;
B、滴瓶中滴管专瓶专用,使用后不要清洗,故B操作错误;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斜向上,用外焰加热,故C操作错误;
D、试管清洗完毕要倒扣在试管架上,故D操作正确;
故选:D。
【变式3-2】(2022上·江苏镇江·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室用锌和一定体积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入锌粒
C.制取氢气D.收集氢气
【答案】A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一端浸在水里,然后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故A操作正确;
B、锌粒是金属颗粒,加入试管时,先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起来,使锌粒缓缓滑到试管底部,避免打破试管,故B操作错误;
C、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氢气逸出,故C操作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04 根据量程和精确度判断数据的合理性
【例4】(2019上·山东泰安·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将量筒平放在桌面上,初次平视刻度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刻度读数为5mL。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等于15mLB.大于15mLC.小于15mLD.无法判断
【答案】B
【详解】初次平视刻度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刻度读数为5mL,俯视读数偏大,量筒中的液体体积小于5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大于15mL,故选B。
【变式4-1】下列药品取用量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2.45g的食盐
B.用100 mL的量筒量取8.76 mL的水
C.未说明用量的情况下,固体药品要取用1/3试管的量
D.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 mL
【答案】D
【详解】A、托盘天平最小分度值为0.1g,不能量取取2.45g的食盐;故选项错误;
B、100 mL的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为1mL,不能量取8.76 mL的水;故选项错误;
C、未说明用量的情况下,固体药品取用量为装满试管底部;故选项错误;
D、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 mL;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变式4-2】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3.2g食盐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8.36mL蒸馏水
C.向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
D.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5℃
【答案】B
【详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取13.2g食盐固体,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B、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用10mL量筒不可量取8.36mL蒸馏水,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没有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D、温度计能准确到0.1℃,温度计测得水温为25.5℃,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故选B。
05 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例5】(2022上·湖南衡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等,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小的砝码,后加质量大的砝码
B.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伸入液体中然后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吸取液体
C.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预热试管,后集中加热药品
【答案】D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原说法错误;
B.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再伸入液体中吸取液体,原说法错误;
C.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原说法错误;
D.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预热试管,防止试管炸裂,后集中加热药品,说法正确。故选D。
【变式5-1】(2022上·江苏南京·九年级校考期末)化学实验操作中常涉及“先后”问题,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B.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C.CO还原CuO 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撤离给CuO加热的酒精灯
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后:先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后把集气瓶移出水槽
【答案】C
【详解】A、为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故A正确;
B、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故B正确;
C、为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CO还原CuO 实验结束时:先撤离给CuO加热的酒精灯,后停止通CO,故C不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后:先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后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故D正确。故选C。
【变式5-2】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试验操作先后次序中,错误的是( )
A.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B.制备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C.加热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物制取氧气后,先移导管出水面,后停止加热
D.掏沼气池(沼气池内有大量可燃性气体CH4)前,先进行灯火试验
【答案】D
【详解】A、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故A操作正确;
B、根据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在装配仪器时,先对试管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固定,否则漏气收集不到气体,故B操作正确;
C、根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C操作正确;
D、甲烷属于易燃物,进行灯火试验时,会引起甲烷燃烧,所以掏沼气池(沼气池内有大量可燃性气体CH4)前,不能进行灯火试验,故D操作错误。
故选D。
06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例6】(2023上·江西宜春·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B.检查气密性
C.熄灭酒精灯D.连接仪器
【答案】C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该装置通过长颈漏斗和外界相通,没有处于密封状态,无法用该方法检查气密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要用酒精灯帽盖灭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变式6-1】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柱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答案】A
【详解】当缓慢拉动活塞时,瓶内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瓶外空气通过长颈漏斗进入瓶内,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故选A。
【变式6-2】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A.B.C.D.
【答案】A
【详解】A、推注射器,不管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均会有气泡产生,则不能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该选项符合题意;
B、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后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推注射器,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装置中的压强增大,能观察到长颈漏斗中液柱上升,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装置中的气体压缩,液面不下降,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07 实验安全问题及处理
【例7】(2023上·福建莆田·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和操作规范。下列操作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B.用手直接拿加热中的蒸发皿
C. 鼻子凑到试管口闻气味D.手持试管加热
【答案】A
【详解】A、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该选项处理方法正确;
B、不能用手直接拿加热中的蒸发皿,以免烫伤,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不能直接凑到试管口闻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加热液体时,应用试管夹加持试管,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A。
【变式7-1】(2022上·广东广州·九年级校考期末)实验过程一定要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发现酒精量不足,向燃着的酒精灯里加酒精
B.用完酒精灯后用嘴去吹灭酒精灯
C.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扑灭
D.实验时眼睛里溅进了药液,马上用手揉眼睛
【答案】C
【详解】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选项错误;
B、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否则可能引起火灾,选项错误;
C、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扑灭,选项正确;
D、实验时眼睛里溅进了药液,马上用大量的水冲洗,选项错误;
故选:C。
【变式7-2】(2022上·山东东营·九年级校联考期末)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D.若不慎被红热的金属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凉水冲洗或浸泡,并涂烫伤膏
【答案】C
【详解】A、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直接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A正确;
B、用较多的水冲洗可以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从而减弱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再涂上硼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不具有腐蚀性的新物质。B正确;
C、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不要先用手揉眼睛,要立即用清水冲洗,然后去看医生。C不正确;
D、不慎被红热的金属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凉水冲洗或浸泡,缓解伤势,并涂烫伤膏治疗。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08 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例8】(2022·广东佛山·九年级校考期末)图中“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 标签受损B. 沾污滴管
C. 实际值比称量值偏大D. 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答案】C
【详解】A、倾倒液体,标签没向着手心,会使流下来的药液腐蚀标签,“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B、把滴管伸入容器内,会沾污滴管,“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实际值比称量值偏小,“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
D、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会使读数偏高,“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8-1】(2023上·安徽六安·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的“错误实验操作”与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液体喷出B.不能准确称出物质质量
C.读数偏大D.液体不会溅出
【答案】D
【详解】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图示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可能会导致液体喷出伤人,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因此不能准确称量出物质质量,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视线偏高,会导致读数偏大,则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小,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D、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示中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会导致污染胶头滴管,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
故选:D。
【变式8-2】(2022上·福建泉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的“错误实验操作”与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液体喷出B.试管破裂
C.酒精溅出D.污染试剂
【答案】C
【详解】A、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可能导致液体喷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酒精灯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口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导致试管破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给酒精灯添加酒精,应先将酒精灯熄灭,防止失火,故选项符合题意;
D、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会污染试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09 判断实验设计能否达到目的
【例9】(2023下·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装置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能与水反应B.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C.室温下,证明能加快的分解D.收集氧气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导致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所以软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此选项错误;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会扩散到空气中,导致实验后装置质量减小,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
C.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说明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变快,但要证明能加快的分解,还需要验证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此选项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从短管进,水从长管出,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变式9-1】(2023上·江苏盐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 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C.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D. 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
【答案】B
【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正确;
B、实验中两个试管内的铁钉均不能生锈,无法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选项错误;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里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可用于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选项正确;
D、蜡烛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表明有水生成,可用于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选项正确。
故选B。
【变式9-2】(2022上·四川成都·九年级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统考期末)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探究甲烷的组成B.比较火焰三层温度
C.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D.验证面粉在一定条件下能爆炸
【答案】A
【详解】A、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B、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2秒后,可以看到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通过不同地方的炭化程度,可用于比较火焰各层温度,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
C、木条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图示中红棕色逐渐变浅,可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
D、图中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就会听到“砰”的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塑料盖被掀起。面粉可燃,蜡烛燃烧提供热量,装置内有空气,所以面粉在有限空间内燃烧会发生爆炸,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
故选A。
10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例10】(2022·安徽滁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发现盛放酒精的塑料桶上标签脱落了。小明应为其贴上
A. B.C.D.
【答案】A
【详解】酒精为液体,易燃烧,应贴易燃液体标志,故选:A。
【变式10-1】(2021·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生活、工作场所常见到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放置地点错误的是
A.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B.存放酒精的试剂柜
C.面粉加工厂D.城市居民住宅区
【答案】B
【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正确;
B、酒精属于易燃液体,没有毒性,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错误;
C、面粉颗粒弥漫于空气中遇明火可能会爆炸,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居民住宅区禁止燃放鞭炮,故正确。
故选:B。
【变式10-2】(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学校采购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消毒喷雾。你建议在存放处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A.B.C.D.
【答案】D
【详解】酒精易燃烧,常温下为液体,属于易燃液体,不具有腐蚀性、毒性,也不易发生爆炸,故选D。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题型1】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判断
【题型2】日常生产流程中变化的判断
【题型3】古诗词中变化的判断
【题型4】化学实验中变化的判断
【题型5】中华传统工艺中变化的判断
【题型6】成语、民俗中变化的判断
【题型7】古代文献记载中变化的判断
【题型8】现代科学技术中变化的判断
考点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题型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题型2】性质决定用途
【题型3】根据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
【题型4】性质与用途的对应
考点三 科学探究
【题型1】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题型2】探究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
【题型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考点四 常见的实验仪器与实验操作
【题型1】认识常见仪器
【题型2】常见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题型3】基本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
【题型4】根据量程和精确度判断数据的合理性
【题型5】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题型6】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题型7】实验安全问题及处理
【题型8】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题型9】判断实验设计能否达到目的
【题型10】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物质
熔点/C
沸点/C
燃烧时温度/'C
石蜡
60-70
300-50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
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
/
②
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消石灰水变
化学方程式为
③
向另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熄火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其他气体
吸入的空气(%)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分钟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情况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题猜想】(25大题型)-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题猜想】(25大题型)-2024年 中考化学考点大串讲(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题猜想25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原卷版docx、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题猜想25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8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8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题猜想18大题型原卷版docx、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题猜想18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23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23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文件包含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题猜想23大题型原卷版docx、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题猜想23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