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人教版八上物理)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087270/0-17026921094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人教版八上物理)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087270/0-170269210953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人教版八上物理)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087270/0-170269210957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在移动光屏寻找最清晰的像时要注意——要将光屏移过那个位置,发现像又逐渐模糊后,再往回移动,可重复两次,直到感觉像最清晰为止.因为如果不移过那个位置,就无法判断下一个位置像是不是会更清晰.
知识拓展:
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不断燃烧会使烛焰的像越来越靠近光屏的上端,这时的调节方法有三种:(1)将光屏向上移动;(2)将蜡烛向上移动;(3)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1.“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主光轴上有两个分界点,第一个是焦点,第二个是2倍焦距点.以焦点为界,物在焦点外成实像,物在焦点以内成虚像.以2倍焦距点为界,物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在2倍焦距点以内(焦点到2倍焦距点间)成放大的实像.
2.“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减小,所成像变大,像距也跟着变大.反之,随着物距增大,所成像变小,像距也跟着变小.
3.在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在2倍焦距外,成像在焦点到2倍焦距之间;当物在焦点至2倍焦距之间,成像在2倍焦距以外.
规律总结:
不管成实像还是虚像,成放大的像时必定像距大于物距,成缩小像时必定像距小于物距.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备课笔记
课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能力目标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素养目标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他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具准备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物距是指 物体到透镜 的距离,用u表示;像距是指 像到透镜 的距离,用v表示.
2.当凸透镜成像时:(1)u>2f,成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此时像距v的范围为 f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共8页。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