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9交通运输与国家发展战略课件
展开(2023·广东湛江二模)港城脱钩,是指在港口城市的要素关系固化之后,对原有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突破。港城脱钩的可能性取决于以往和当前经济互动强度的大小,也取决于主要由吞吐量结构和集疏运结构决定的港口负面效果的大小,还取决于城市的规模能级、产业多样性水平等。将不同的脱钩状态进行相应的赋分(1—8分),数值越大,反映港口和城市之间的脱钩程度越大。下图示意2000—2019年辽宁城市港城脱钩值的时空演化。据此完成1~2题。
1.2000—2019年,辽宁城市港口最可能出现港城绝对脱钩的是( )A.大连B.营口C.锦州D.丹东2.在辽宁城市港城脱钩的演化过程中,城市与港口相互依存度最强的时段是( )A.2000—2004年B.2005—2009年C.2010—2014年D.2015—2019年
解析 第1题,港城脱钩,是指在港口城市的要素关系固化之后,对原有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突破。将不同的脱钩状态进行相应的赋分,数值越大,反映港口和城市之间的脱钩程度越大。由材料可知,2000—2019年辽宁城市港城脱钩值最高的是丹东,故辽宁城市港口最可能出现港城绝对脱钩的是丹东,D正确,A、B、C错误。第2题,在辽宁城市港城脱钩的演化过程中,城市与港口相互依存度最强的时段即辽宁城市港城脱钩值最低的时段,2000—2004年脱钩值最低,故A正确,排除B、C、D。
(2023·河北唐山二模)江西赣南山区小火车(线路见下图)于1964年建成投入使用,将沿线丰富的竹材运出山沟。20世纪80年代,小火车不再运输竹材,转而用于山区农民所需的化肥、饲料等物资运输。20世纪90年代,小火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如今,这列小火车作为旅游观光专列重新启动,促进沿线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90年代,赣南山区小火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为( )A.竹材资源枯竭B.铁路设施老化C.市场需求减小D.运输速度缓慢4.如今,赣南山区小火车作为旅游观光专列,对沿线产业促进作用较大的是( )A.山地畜牧业B.茶产业C.水产养殖业D.制糖业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小火车的修建主要是运输沿线的竹材,后期运输化肥、饲料,随着各类物资的市场需求减小,小火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C正确;赣南山区竹材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并未枯竭,A错误;铁路设施老化,运输速度缓慢,不是主要原因,B、D错误。第4题,赣南山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丰富,排水条件较好,适宜发展茶树种植,如今,赣南山区小火车作为旅游观光专列,拓展了茶产业,带动“茶香之旅”蓬勃兴起,B正确;山地畜牧业的旅游价值较低,A错误;山区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C错误;赣南山区不适宜种植甘蔗,发展制糖业,D错误。
(2023·山东济南一模)轨道交通是一种舒适、准时、高运输能力的运载方式。多种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交通网,能促进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下图示意某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城市群轨道交通网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分布B.土地面积C.出行需求D.人口规模
6.不同层级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作用是( )A.高速铁路实现城市间的客货运输B.城际铁路满足城市群的对外联系C.都市圈轻轨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区D.市郊铁路可以促进功能区发展7.轨道交通系统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①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②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③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④提升次中心城市的服务等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5题,城市群轨道交通是主要以客运为主的公共交通网,A错误;城市发展形态的人口规模方面决定了城市交通出行的总量,城市用地面积影响了居民出行时间和距离,即城市规模决定了城市的交通需求,从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但是两者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D错误;城市交通需求的大小,尤其是城市居民公共交通需求的大小,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最直接和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C正确。第6题,高速铁路主要实现城市间的客运需求,A错误。城际铁路主要满足城市群内部的联系,B错误。都市圈轻轨,一是作为城市骨干交通模式,承担大量的公共交通客流,二是在城市经济活动密集的中心区域提供便利的
交通服务,三是作为快速轨道交通在城市特殊地区的延伸或加密,C错误。市郊铁路对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一举多得之效,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D正确。第7题,轨道交通系统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②错误;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以及相关产业的转移,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次中心城市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但不能提高次中心城市的服务等级,①③正确,④错误。
(2023·山东聊城一模)韧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建设韧性城市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城市走向韧性城市再走向韧性城市群,是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城市安全韧性内涵的理解,有长三角城市群研究者将城市韧性准则层划分为生态、工程、经济和社会四大维度。下面各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指数和综合指数时空发展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201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 )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城市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B.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程、生态指数稳步提升C.区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指数逐年上升D.社会管理、医疗水平提升,社会指数增长幅度最大
9.从空间分布特征看,长三角城市( )A.韧性等级都有升高B.高度韧性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北部C.中低度和低度韧性城市没有变化D.韧性水平整体呈现由一线城市核心向边缘递减趋势10.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保障民生底线B.增强经济实力,缩小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D.扩大各城市人口规模,增加抗灾救灾力量
解析 第8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长三角地区经济指数、社会指数均稳步上升,工程指数、生态指数上升幅度较小,且工程指数波动上升,高度韧性和中度韧性区域增多,因此可以推断长三角地区城市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A正确,B错误;经济指数并没有逐年上升,而是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C错误;经济指数增长幅度最大,D错误。第9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长三角低度韧性区域没有明显变化,A错误;高度韧性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南部地区,B错误;中低度韧性城市区域减少,高度韧性城市区域增加,C错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韧性水平整体呈现由一线城市核心向边缘递减趋势,D正确。
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韧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保障民生底线;增强经济实力,缩小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可以增加抗灾减灾能力,提升灾害恢复水平,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发展。扩大各城市人口规模,会加剧灾害损失,无法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D错误。
(2023·山东聊城二模)广东省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首位,发展海洋经济有很好的基础,但也面临着海岸线生态保护压力和开发难度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巩固提升。下图为2008—2018年广东省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及占GDP比重。据此完成11~12题。
11.据图可知,广东省沿海经济带( )A.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B.海洋生产总值快速增长C.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缓慢D.海洋第二产业增值明显12.制约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巩固提升的是( )①海洋开发模式粗放转为集约 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不高 ③沿海经济一体化进程滞缓 ④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改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解析 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不断增加,海洋第二产业占比呈下降趋势,海洋第三产业占比呈上升趋势,说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A正确;海洋生产总值相比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较慢,B错误;读图可知,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迅速,C错误;海洋第二产业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产值增长较慢,D错误。第12题,海洋开发模式粗放转为集约,会导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减小,提高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①错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不高,导致海洋资源开发以粗放式为主,对环境影响较大,制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巩固提升,②正确;沿海经济一体化进程滞缓,导致海洋空间管理混乱,制约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巩固提升,③正确;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改善,可以提高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④错误。
四川省西部多为高原山地地形,海拔多在3 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地形,海拔多为500—2 000米。全省被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大主体功能区域,其中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以县级(少数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在其他类型主体功能区域之中,限制开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近八成。下图示意四川省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四川省主体功能区中( )A.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B.重点开发功能区内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C.限制开发功能区内部自然条件完全相同D.禁止开发区没有一定的区域面积和形状14.与其他主体功能区相比,四川省限制开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近八成的原因可能是( )A.自然地理条件较均一B.人口主要分布于西部C.东部地区污染较严重D.生态功能区的面积大
解析 第13题,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以县级(少数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元,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故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区域间差异性显著,区域内部一致性较为突出,但自然条件不会完全相同;区域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第14题,四川省西部多为高原山地地形,东部多为盆地、丘陵地形,说明自然地理条件不均一;西部海拔高,起伏大,人口密度较小;限制开发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与东部地区的污染无关;生态功能区的面积大,需保护范围广。
15.(2023·山东泰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老铁路是中国与老挝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老友谊的标志性项目,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沿线原始森林广布,野生动物时有出没,地质结构复杂,修建难度极大,桥梁和隧道比例高达87.3%。“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磨憨是云南最南端的乡镇,磨丁是老挝北部小城)是中老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国家级合作项目,地处昆曼国际公路以及老挝南北公路的关键节点,以边境贸易和物流仓储业为主。中老铁路改变了老挝缺乏高效运输方式、运输成本高的局面,促进了该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壮大,使中老两国合作更加全面、紧密。下图示意中老铁路分布及沿线概况。
(1)分析中老铁路桥隧比例高的原因。(2)简述“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的优势条件。(3)分析中老铁路的开通对“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促进作用。
答案 (1)沿线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建桥梁、隧道有利于减少道路长度。板块运动活跃,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基础不稳,且沿线河谷雨季水位较高,建桥梁、隧道有利于运行安全。沿线多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建桥梁、隧道有利于减少对地表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可减少占用耕地,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等。(2)位于中国和老挝交界区域,处于交通节点,地理位置优越;为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国家级合作项目,享有优惠的国家政策;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充足且成本低;等等。(3)提高了运量和运速,降低了运输成本,改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延长了运输距离,扩大了该经济合作区的服务范围;提高了该经济合作区的物资周转量和周转率,有利于提高该经济合作区的产业规模及经济效益。
解析 第(1)题,由材料“沿线原始森林广布,野生动物时有出没,地质结构复杂,修建难度极大,桥梁和隧道比例高达87.3%”并结合地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建桥梁、隧道有利于减少道路长度。夏季可能遭遇暴雨,河谷雨季水位较高,加上地质条件复杂,板块运动活跃,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基础不稳,建桥梁、隧道有利于运行安全。主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野生动物多,修建桥隧可避开各类自然保护区、动物通道,利于生态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减少占用耕地,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第(2)题,可从地理位置优越、国家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等方面分析。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8产业区位与产业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8产业区位与产业发展课件,共2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7人口与聚落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7人口与聚落课件,共25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12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编专题突破专题12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目录索引,专项模块素养培优,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思维流程第3题,第4题,劳动力,机械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