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材料一:天子适诸候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同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二:(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候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传统等级制度走向瓦解
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争霸。主要的霸主包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各国以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孔子所著《春秋》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
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兼并。主要的大国包括: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各国以统一为目标,攻城灭国。
东周时期为什么会“礼崩乐坏”列国纷争?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西周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农业(1)基本土地制度:井田制
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2.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井田制(土地国有、集体生产)
公田不治(井田制)私田开拓
新兴地主 兴起佃农、自耕农
小农经济逐渐确立(土地私有、以户生产)
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经济→封建制经济
材料三: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社会变革:经济发展 诸侯纷争 变法改革 士(知识分子)崛起 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1)核心: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礼(2)政治:为政以德,改良政治(3)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创办私学(4)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5)整理典籍《诗》《书》《礼》《易》《春秋》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百家争鸣的意义?课后探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族
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材料六: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沈长云《先秦史》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教学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基本概念,商鞅变法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评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列国纷争和华夏认同,经济的重大发展,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道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墨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礼以德治国,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反对战争以贤治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历史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公开课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国历史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公开课教学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战国七雄,列国纷争的影响,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楚辞”,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