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重点词语翻译,根据提示填空,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的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 愠(yùn) 不亦 说乎(yuè) 不学则 殆(dài)
B. 论语(lùn) 不思则 罔(wǎng) 三 省吾身(xǐng)
C. 逾矩(yú) 不 堪其忧(shèn) 一 箪食(dān)
D. 曲 肱(gōng) 不舍 昼夜(zhòu) 博学 笃志(nǔ)
2.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 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B. 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C. 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D. 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恼怒,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择其善者/而从之B. 有朋/自远方来C. 学而/不思则罔D. 温故/而知新
4.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人不知而不愠B.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 学而时匀之D. 曲肱而枕之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子”是古代对别人的尊称;“匹夫”是指平民中的男子。
B. 不同年龄的人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如四十岁称为“不惑”。
C. 《论语》,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D.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和孟子合称为“孔孟”。
6.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B. 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 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D. 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7.重点词语翻译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为人谋而不忠乎( )
(3)传不习乎(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四十而不惑( )
(6)学而不思则罔( )
(7)思而不学则殆( )
(8)人不堪其忧( )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0)子在川上曰( )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
(12)博学而笃志( )
(13)仁在其中矣( )
8.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2013年5月下旬,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 ______ 。
(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 ______ , ______ 。
(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 ______ , ______ 。
9.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的语句。
(1) 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 阐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度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3) 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一句大意相同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4)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 ______ , ______ ”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
(5) 时光匆匆,多少豪情壮志被岁月销蚀,孔子就曾发出了“ ______ , ______ ”的感慨。
10.读了《<论语>十二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②,敏以求之者也③。”
(《论语·述而》)
子曰:“吾尝④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子曰:“过⑤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巧言乱德⑥,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注①患 :担心。②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③敏以求之者也:自己是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知识的人。④尝:曾经。⑤过:犯错误。⑥乱德:败坏道德。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非生而知之者( )
(2)夜不寝(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患人之不己知。
(2)小不忍则乱大谋。
(3) 谈谈你对第一则中“患不知人”的理解。
12.阅读《<论语>十二章》和《李生论善学》,完成问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李生论善学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②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③能志④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⑤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⑦愠,不应而还走⑧。
注释:①或:有人。②谓:说。③悉:都。④志:记。⑤但:只。⑥何以:凭什么。⑦益:更加。⑧还走:转身就跑开。
(1)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乎╲王生不说B. 王生益愠╲人不知而不愠
C. 不舍昼夜╲左邻右舍D. 五十而知天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 《论语》中有不少词语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判断下列成语中,哪一组全部出自《论语》( )。
A. 不亦乐乎学而不厌B. 温故知新叶公好龙C. 不耻下问望梅止渴D. 见贤思齐咏絮之才
(3)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恨,这样不也是一个君子吗?
理解:孔子认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应该采取的态度是“日三省吾身”。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对于学问和学业,知道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不如以之为乐的人。理解:这两句话阐释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告诉我们不但要认真学习知识,还要喜欢学习,更要以学习为乐,这才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了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验,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
理解:这两句从学习方法角度,强调了“悟”的重要性。要在温习旧知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4)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善学者”?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王生的做法错在哪里。
13.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 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 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 ______
(3) 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读好字音,首先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尤其是多音字,在积累的同时,还要加强记忆。本题中B项“论”的读音应为“lún”;C项“堪”的读音应为“kān”;D项“笃”的读音应为“dǔ”。A项注音完全正确,故选A。
2.【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解答】
C.本句“而”表示转折,“愠”意思是“恼怒”。全句意思如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故C翻译正确。
ABD翻译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句子的停顿,其“把握两个原则,遵循五个规律”,一般就能正确停顿好。“两个原则”是:(一)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二)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五个规律”是:(一)主谓之间要停顿。(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三)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四)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五)古今异义之间要停顿。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解答】
C.根据意思正确的停顿为:学而不思/则罔。故C符合题意。
ABD朗读停顿划分正确。
故选C。
4.【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而”的意思: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表示并列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示递进关系,表示修饰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假设关系;因而、所以;如果;助词,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等等。做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判断。
【解析】
A项的“而”表转折。
BCD三项中的“而”都表承接。
故选A。
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解读能力。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地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解答】
A项表述有误,应为: “子”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男子的尊称。在古代“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那些平民百姓。
B、C、D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A。
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照:学习方法、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分类。
【解答】
C.②③⑥谈学习方法;④⑤⑦是谈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①⑧⑨是谈个人修养。故C符合题意。
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1)生气,恼怒(2)竭尽自己的心力
(3)老师传授的知识(4)诚信(5)迷惑,疑惑(6)迷惑
(7)疑惑(8)能忍受(9)喜爱,爱好
(10)河流(11)平民百姓(12)坚定(13)仁德
【解析】【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愠”“忠”“罔”“殆”“堪”的解释。
8.【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注意“罔、殆”的书写。
9.【答案】【小题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小题2】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小题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4】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小题5】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的能力。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亦。
2.本题考查学生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的能力。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愠。
3.本题考查学生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的能力。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善。
4.本题考查学生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的能力。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焉。
5.本题考查学生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的能力。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写错的字:斯、昼。
10.【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答题时围绕学习兴趣、安贫乐道、学习态度、志气品格、学习方法其中哪一方面谈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诉我们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感悟.
做本题时可以结合《<论语>十二章》具体内容的把握,谈感受.
11.【答案】【小题1】(1)不是 (2)睡觉
【小题2】(1)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2)小事情不忍耐就破坏了大的谋略。
【小题3】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意思是要善于了解别人,从对方身上学到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注意“寝”是“睡觉”的意思。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应注意“患”“忍”“谋”等关键词的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参照注释,感悟语言的意义和内涵,从而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能立足全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深入探究。本题“患不知人”,意思是要善于了解别人,从对方身上学到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12.【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他们都认为善于思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人才是“善学者”。王生没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别人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时,他又不能虚心接受,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解析】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说:都是同“悦”,愉快,快乐;
B.愠:都是恼怒;
C.舍:舍弃/房屋,引申为住在房屋中的人;
D.知:都是知道。
故选C。
2. 本题考查成语出处。
A.都出自《论语》;
B.“叶公好龙”出自汉代刘向的《新序•杂事五》;
C.“望梅止渴”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D.“咏絮之才”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故选A。
3.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意思,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A.有误,根据“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可知,在孔子看来,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也不应恼怒,应做有才德的“君子”,并非“吾日三省吾身”;
C.有误,“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句中“可”是可以,“以”是凭借,可知句意: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老师了;而非“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
故选B。
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第一问:根据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乙文“盖学贵善思”可以看出学习贵在思考。
第二问:根据甲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乙文“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还可以看出王生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态度恶劣。
参考译文
《论语》十二章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李生论善学
王生喜欢学习,却方法不得当。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确实是这样吗?”王生不高兴了,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于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转身就跑开了。
13.【答案】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围绕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启发大家交流。
(2)本题考查句式结构的理解能力与对仗的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
(3)本题考查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论语》中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可以结合这些句子劝勉张长林同学。
答案:
(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本题属综合性学习,综合考查学生的实践探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小题1】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小题2】
【小题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论语十二章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2018)11《论语》十二章优秀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11《论语》十二章优秀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加点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成语梳理,按要求默写,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