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课后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在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项目中,小明和小江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跑步成绩( )
A. 小明比小江多了0.294秒B. 小江比小明多了0.294秒
C. 小明和小江的记录结果一样D. 小江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2.如题图所示,在阳光照射下,广东省南澳岛北回归线标志塔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影子形成的原因是( )
A. 光沿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筷子变弯B. 钢笔错位
C. 小孔成像D. 镜中人像
4.如图所示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打开的手电筒B. 工作的台灯
C. 点燃的蜡烛D. 镜子
5.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形孔上,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
A. 圆形B. 方形C. “△”形D. “∇”形
6.如图将易拉罐的一端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观察物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小孔必须做成圆形,否则成像会不清晰
B. 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也做顺时针转动
C. 保持物体和小孔之间的距离不变,则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D. 小孔成像实验说明,光在同种均匀质中沿直线传播
7.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是
( )
A. 离起跑线太远,怕听不清枪声B. 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
C. 看烟计时比较方便D. 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
8.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老师做了如下演示实验: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根据上述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 光只有在水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C.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 光在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9.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10.对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B.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5km/s
C. 正在放映的电影幕布是光源D. 小孔成像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A. aeB. adC. bcD. bd
12.假如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 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B. 做操时更容易将队伍排直
C. 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D. 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
13.一个人晚上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人影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应该是( )
A. 逐渐变长B. 先变长,后变短C. 逐渐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
14.我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认为天象是对人的警示。所以古代先民对2000多年以来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空的每一次日食都有明确的记载,这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下列关于日食、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发生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 发生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 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太阳光无法照射到地球上,因此整个地球都是黑暗的
D. 发生月全食的时候,太阳光无法照射到月球上,因此整个月球都是黑暗的
15.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③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实像;
④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分)
16.声音在空气中以大约340m/s的速度传播,光以_____m/s的速度传播.暑假期间,小林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_m;若突然下起了雷雨,小林在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则小林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______m.
17.“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说明了光是沿______传播的。光年是______的单位。
18.夏日正午,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的等边三角形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的距离为1m不变,用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让太阳光透过小孔,移动卡片,当小孔足够小时,光斑形状是______形,地面上的像是太阳的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19.小明同学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流浪地球》。电影银幕______(填“是”或“不是”)光源,影片中刘培强驾驶宇宙飞船撞向木星时,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______;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
20.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______和方向,这种表示的方法也有不足,比如无法表示光的______(请举例写出一条)。
21.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______ ,同时忽略了光的亮度、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等其他性质,于是建立了______ 的模型。
22.利用直立竿的影子可以辨别方向,让竿立于O点,在正午前后将竿顶的影子每间隔15分钟分别记下,如图甲所示,并画出其轨迹.若轨迹上有上午某时刻的A点和下午某时刻的B点,如图乙所示,且OA=OB,则A→B指向为________;C点离O点最近,则O→C指向________.
23.如图所示,是我国汉代之前发明的“日晷”,它是用于计量___________________的仪器,石盘上留下指针的影子是由于光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4.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______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______图。(选填“甲”或“乙”)。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25.如图所示,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会发生日食,地球上某一区域会看不到A点发出的太阳光.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画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光路图.
26.画出小孔成像光路图.
27.如图所示,室内有一点A,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完成作图:
(1)A处为光源,试画出A能够照亮室外的范围;
(2)A处为人眼,试画出人眼能够观察到室外景物的范围。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8.小刚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请在如图甲所示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2)小刚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之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表格中空缺的数据是______.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ℎ与s的关系图象.
(3)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4)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_;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5)请你猜想要想使像明亮些,半透明纸应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小孔.若将小孔遮去一半,像会变得更______(清晰、模糊).
(6)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茂密的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______(选填“像”或“影子”).
29.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易拉罐制成的简易针孔照相机:
(1)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圆筒上应使用______(选填“透明”、“不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膜制成光屏。
(2)小明从实验室借来用发光二极管制成的“F”字样光源,如图甲所示,将“F”字样光源、简易针孔照相机按图乙所示位置放好,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这个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3)保持“F”字样光源的位置不变,将易拉罐靠近发光的“F”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当“F”字样光源顺时针旋转,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会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
(5)小华在实验中在易拉罐的底部扎了两个小孔,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的“F”像有______(选填“—”或“二”)个。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30.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是看见发令枪冒的白烟就开始计时,如果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运动员的成绩是好了还是差了?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比看见白烟开始计时偏差了多少秒?(声音在空气中速度记为340m/s).
31.某次在高空发生闪电打雷,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小明看到闪电隔3秒后听到雷声,则:
(1)打雷的位置离小明有多远?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若以此速度前进,同样3秒钟时间,光走过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光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太快了,所以当光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时,光的传播时间是可以忽略的.由于声音和冒烟是同时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当人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声音从起点才开始传播,那么声音从起点传播到小江耳朵里的时间是:
t=sv=100m340m/s=0.294s
这说明当小明看到冒烟时,过了0.294s的时间声音才传到小江的耳朵里,所以小江比小明晚计时了0.294s。
小明以看到冒烟就开始计时,这和运动员开始起跑的时刻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小明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所以选 A。
发令枪冒烟属于光信号,光从起点到终点的传播时间因为很短,是可以忽略的;而声音从起点传播到终点的时间是需要考虑的。
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明确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要围绕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分析本题。
2.答案:A
解析:阳光下广东省南澳岛北回归线标志塔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所以选A。
3.答案:C
解析:A、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B、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D、镜中人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所以选:C。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答案:D
解析:ABC、打开的手电筒、工作的台灯和点燃的蜡烛自身都能够发光,所以都属于光源,故ABC不符合题意;
D、镜子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故D符合题意。
所以选:D。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自身不能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光源定义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较小。
5.答案:A
解析:
当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很小的孔时,就能形成物体的像,即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物体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此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特点,对像的特点要知道,属于基础知识。
当太阳光通过塑料薄膜上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就会形成太阳的像,因此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是圆形的,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选项A正确。
所以选A。
6.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小孔成像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
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成的像可能比物体大,也可能比物体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A.小孔成像时,成像情况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也做顺时针转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是像的位置,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是由光在同种均匀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考查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在常温下,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速度是340m/s,光速比声速大,据此分析回答。
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光速比声速大,根据t=sv,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小,导致运动员成绩偏高,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所以选B。
8.答案:D
解析:从①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②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①的是介质不再均匀,③现象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经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所以选D.
由现象①可得,光在水中可以沿直线传播;由现象②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不均匀混合物中,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由现象③可得,光在水和海波的均匀混合物中光又沿直线传播;分析三种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本题通过实验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通过此题提高自己分析实验和解答实验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选项中解释错误。
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才是运动的;选项中解释正确。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不是光源,它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照在人的脸上,再从人脸上反射出来,人脸就呈现红色;选项中解释错误。
D、“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选项中解释错误。
所以选:B。
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0.答案:B
解析:
A、光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特点而假想出来的,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错误;
B、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m/s=3×105km/s,故B正确;
C、正在放映的电影幕布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是反射的光,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所以选:B。
(1)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这里用到了模型法;
(2)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m/s=3×105km/s,
(3)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光线、光速、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1.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两人要想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来自对方头和脚的光线都必须经过窗户到达另一方的眼睛,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则我们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出两条从乙到达甲眼睛的光线和两条从甲到达乙眼睛的光线,由此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
过乙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甲的眼睛,过甲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乙的眼睛(这两条直线就可以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由这四条直线与墙的交点即可确定出所需最小窗的位置应为bd。
所以选D。
12.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我们要能够判断出哪些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
人不能看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是因为物体的光沿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假如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即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发生偏折,那么阳光无法照射的地方也会因为光的偏折而变亮,所以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阳光下也没有人影了,做操时也不容易排直队伍了,也不可能形成日食和月食了。
所以选A。
13.答案:D
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人从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如何变化。
(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2)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不变,但光线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3)影子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部分来分析:一个是走向路灯的过程;一个是远离路灯的过程。
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
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ABC错误,D正确。
所以选D。
14.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知道日全食、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知道发生日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解析:
AB、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错误;
C、日食是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进入了月亮的影子中时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当形成日全食时,月球把太阳光挡住,人在地球上光线完全被挡住的部分观察看到的是日全食,遮住部分光线的地区看到的称为日偏食,错误;
D、当发生月全食时,由于地球大气散射太阳光,有部分散射光线照到月球表面,故我们看到月面并不是完全黑暗的,错误。
1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小孔成像的规律。
小孔成像都是实像,像的大小与物距像距有关,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放大的像。
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①③正确;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大小与薄膜、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故②正确;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④正确。所以选D。
16.答案:3×108 272 1700
解析: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2)人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3) 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传播的时间为5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根据公式s=vt可求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2)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12×1.6s=0.8s,所以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vt=340m/s×0.8s=272m;
(3)小林距雷电产生的地方的距离s=vt=340m/s×5s=1700m。
所以答案为:3×108;272;1700。
17.答案:直线;长度
解析: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年是光一年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所以答案为:直线;长度。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光年是光一年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年的定义,比较简单。
18.答案:圆 实像
解析: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它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
根据小孔成像特点可知,地面上的像是太阳的实像。
所以答案为:圆;实像。
小孔成像现象中成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它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本题考查了小孔成像,知道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中像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它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19.答案:不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108m/s
解析:(1)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都不能自行发光,而只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
(2)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所以答案为:不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108m/s。
(1)光源是指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本题考查了光源的概念、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光速大小,属于识记内容。
20.答案:路径 强度
解析: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种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表示的方法也有不足,比如无法表示光的强度。
所以答案为:路径;强度。
物理学者中为了形象的描述光的直线传播而认为的引入了一种模型------光线。
此题考查的是光线的概念和模型法的应用,根据光线的概念判断即可。
21.答案:方向 色彩 光路
解析:在物理学中,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它不能表示光的亮度、色彩等性质;光线可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故建立了光路的模型。
所以答案为:方向;色彩;光路。
光线只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只能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直线,光线的方向也就是光的传播方向。
22.答案:东;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阳光下的影子的特点,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答案: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特点,上午影子在西方,下午影子在东方,中午在北方,所以A→B指向东方;O→C指向北方。
所以答案为:东;北。
23.答案:时间;沿直线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日晷、光的直线传播。
日晷是一处古代记录时间的装置,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如图所示,是我国汉代之前发明的“日晷”,它是用于计量时间的仪器,石盘上留下指针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4.答案:直线传播 甲
解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所以答案为:直线传播;甲。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光、月亮、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转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光有一部分被月亮阻挡,地球上出现月亮的影子,地球上有一部分地区不能看到完整的太阳或看不到太阳,就形成日食。
此题综合了光的直线传播,同学在学习中要联系生活中的实例现象,会区分各种光现象。
25.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日食的成因,光的直线传播的作图,是一道应用题。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我们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作图。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我们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其光路原理如图所示:
。
26.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光路图,画图时要注意光线要有箭头,像是倒立的实像。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因此过A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A',再过B点和小孔画出一条光线交MN于B',即AB的像为A'B',如下图:
。
27.答案:
解析:作照亮范围时,图中光线从光源射出;作观察范围时,图中光线射向人眼。
28.答案:8;实像;光的直线传播;D;靠近;模糊;太阳;像
解析:(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如下图所示;
(2)据表格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ℎ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ℎ=12s,当横坐标上的点(即半透明纸距小孔16cm)时,在ℎ随s的变化曲线上对应的纵坐标的点为8cm,即为像的高度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中的对应点,然后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如图:
(3)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4)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选D;
(5)要想使像明亮些,像应小些,所以半透明纸应靠近小孔,若将小孔遮去一半,由于入射到像点的光减少,像的大小不变,像将变模糊.
所以答案为:(1)见上图;(2)8;见上图;(3)实像;光的直线传播;(4)D;(5)靠近;模糊;(6)太阳;像.
(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出成的像;
(2)根据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能看出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式,把表格中的数据描在图象中,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
(3)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4)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5)要想使像明亮些,半透明纸应靠近小孔.若将小孔遮去一半,入射光线较少,像变暗;
(6)结合(1)中小孔成像的知识分析即可判断.
本题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作图: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和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本题探究了小孔成像的原因及像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只有做过此类的实验才能明白小孔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的,故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一定要做一下,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
29.答案:(1)半透明;
(2) ②; 实像; 光沿直线传播;
(3)变大;
(4)顺;
(5)二;
解析:(1)[1]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上会全部发生反射,且会全部穿过透明物体,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圆筒上应使用半透明塑料膜制成光屏。
(2)[2][3]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由图得,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②。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3)[5]保持“F”字样光源的位置不变,将易拉罐靠近发光的“F”,物距变小,像距不变,小明观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会变大。
(4)[6]光源顺时针转动,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像也会顺时针转动。
(5)[7]小华在实验中在易拉罐的底部扎了两个小孔,光会通过两个孔各自成像,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的“F”像有两个像。
30.答案:因为声音传播需要时间,所以计时员听到枪声再计时,他所记录的时间已经晚了声音传播100m的时间;
由v=st,可得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t声=sv=100m340m/s≈0.294s.
因为所测时间比实际时间短,所以运动员的成绩是好了;
答:运动员的成绩是好了,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比看见白烟开始计时偏差了0.294s.
解析:听到枪声才计时,声音传播的路程是100m,已知声速,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sv可以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即晚计时的时间差.
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31.答案:(1)由v=st得,小明和雷电产生处的距离:
s=vt=340m/s×3s=1020m。
(2)由v=st得,光在空气中传播了相同的时间,走过的距离
s'=v光t=3×108m/s×3s=9×108m=9×105km。
答:(1)打雷的位置离小明有1020m;
(2)光走过的距离是9×105km。
解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闪电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已知声速与雷声的传播时间,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打雷的位置离小明的距离;
(2)已知光速和传播时间,根据v=st可求出光在空气走过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声速和光速的有关知识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比较简单。像到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16
像的高度ℎ/cm
1.0
2.0
3.0
4.0
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2节 光的反射练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光的反射课时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