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042378/0-17013049711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衡阳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042378/0-17013049712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衡阳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042378/0-17013049713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衡阳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1.据不完全统计,衡阳市日前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5项,省级20项,市级52项。以下关于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描述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西渡湖之酒”属黄酒类,是以衡阳特产“麻矮糯”为主要原料、辅之以科学配方和传统工艺精心配制而成。
B.“大桥剪纸”是一种富有浓郁民间文化特色的传统剪纸工艺,流传于湖南省衡东县,无论男婚女嫁、逢年过节、添丁祝寿、还是丧葬祭祀,均可见其身。
C.耒阳“坛下乡锅锣”制作工艺极为精细,按选料、配料、熔水、制胚、锻打、剪边、成型、淬火等十多道工序依次进行。
D.“南岳庙会”中国南方规模最宏大的民俗活动,在每年腊月初八至次年元宵举行。包括腊八施粥,除夕抢头香,火灯游街,传灯供灯,舞龙舞狮等活动。
2.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臭氧B.可吸入颗粒物
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3.下列关于化学药品的“取用”和“存放”操作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⑤⑥
A.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③④⑥D.③④⑤
4.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红色的葡萄酒B.紫色的高锰酸钾
C.淡蓝色的液氧D.洁净的空气
5.含氟牙膏是指含有氟化物的牙膏,科学家发现,氟化物能有效预防龋齿。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
6.化学的发展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下列不能体现化学的贡献的是()
A. B. C. D.
A.合理使用化肥为粮食的丰收保驾护航B.使用钢材建造杭州亚运会场馆
C.5G网络的广泛应用D.提供燃料,实现国人的飞天梦想
7、如图,向上提起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A. B. C. D.
8.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B.氧气与空气属于交叉关系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9.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B.提倡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C.种植花草,美化家园
D.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10.三星推遗址考古中,专家们利用“C-14”含量变化进行年代测定。“C-14”是一种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文物中C-14会自身转变为N-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14原子含7个中子
B.C-14转化为N-14属于化学变化
C.C-14原子的电子数为6
D.C-14和N-14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等
11.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变化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D.点燃H2和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和O2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14.某同学学习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2O3>FeS
B.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ClO3>CaCl2>Cl2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1
D.空气中气体含量由低到高:CO2
图1图2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
图3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
A.图3分析可知,对氯酸钾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分析纯MnO2
B.图1装置应该调整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对比图2和图3可知,加入催化剂后氯酸钾分解所需的温度比不加入催化剂更高
D.图2中A→B段氧气浓度逐渐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加热时排出一部分空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16.认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早在宋代,轻粉(Hg2C12)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小还丹”(古方药)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
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Hg2SO4)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
材料2.轻粉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轻粉的知识卡片。
(1)轻粉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
(2)轻粉制法: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颗粒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4)轻粉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三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
(2)能对氯酸钾分解制氧气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
18.好的水质对鱼类养殖大有裨益,近年来,湖南省衡山县岭坡乡灯山村通过引来衡山的山泉水建成鱼塘,让鱼儿在弃涌的山泉活水中“运动健身”,提高鲜鱼品质,助力乡村兴。泉水含钙、钾等矿物质,若要将泉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瓶装山泉水,需以下过程。
(1)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超滤是利用薄膜(允许离子通过,大分子不能通过)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利用超滤膜除去氯化钙从而降低水的硬度,一般选择用______________检验硬水和软水。
19.(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硝酸按(NH4NO3)是一种常见庄稼化肥,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含铁的某种氧化物的质量为23.2g,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6.8g,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注:该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整数比)。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20.工业制取氧气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为“分离液态空气法”以及“膜分离法”,如图是工业上一种采用膜分离技术制取氧气的简易流程。
查阅资料:空气中,部分气体沸点如图:
(1)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是依据液氮和液氧的____________不同。分析上表数据,控制温度在-195.8℃~_____________℃时,可以将氮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2)膜分离法的技术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而其余气体不能透过,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氧分子比氮分子体积___________(填“大”或“小”)。
(3)下列操作中,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氮气3瓶气体最合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A.观察气体颜色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D.插入燃着的木条
21.如图,A是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气体,D、E的组成元素相同,C与A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表示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端物质可以反应,其中反应条件己省略)。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D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C-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
(2)若用G装置(装置内无液体)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
(4)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两者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发生装置相同②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③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相同
(5)实验室里,常用稀硫酸与金属锌粒混合制取氢气,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那么实验室收集干燥氢气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A~G中选择)。
23.化学是实验科学,我们观察实验并进行分析。如图是三组分子的性质实验,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图1图2
图3-图2的改进版
实验一:
如图1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查阅资料】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分子运动的速率与分子的质量有关。
(1)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生成的氯化铵(NH4Cl)常温下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你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查阅资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不与氨水发生化学反应。
(3)图3改进实验中,放氧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从而说明了分子运动速率与____________(填写“温度”或“浓度”或“压强”)有关。和实验1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2023年九中期中试题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解答】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形状、状态、颜色等可能发生了变化,只要是在变化过程中形状等发生了变化,就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B。
2.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解答】解: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故选:D。
3.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
【解答】解:①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操作不正确;
②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操作不正确;
③取用粉末状药品时,试管倾斜,用药匙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操作正确;
④取用药品时,瓶塞正方,标签向手心,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操作正确:
⑤酒精为液体药品,应存放在细口瓶中,操作不正确;
⑥木炭为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操作正确。
故选:C。
4.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解答】解:A、红色的葡萄酒中有酒精、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是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 【考点】元素的概念
【解答】解:用含氟牙膏能有效预防龋齿,“含氟牙膏”中的“氟”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远:A。
6. 【考点】化学的用途,
【解答】解:A、合理使用化肥为粮食的丰收保驾护航,是化学研究的范畴,能体现化学的贡献,故A错误;
B、使用钢材建造杭州亚运会场馆是化学研究的范畴,能体现化学的贡献,故B错误;
C、5G网络的广泛应用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不能体现化学的贡献,故C正确;
D、提供燃料,实现国人的飞天梦想,是化学研究的范畴,能体现化学的贡献,故D错误;
故选:C。
7.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答】解:水汽化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没有新的分子生成,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则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C。
故选:C。
8. 【考点】氧化反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答】解: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正确;
B、氧气与空气属于并列关系,不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并列关系,不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不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解答】解:A、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故A错误;
B、提倡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故B错误;
C、种植花草,美化家园,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故C错误;
D、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环境,故D正确。
故选:D。
10.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答】解:A、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则N-14原子含7个质子和7个中子,故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14转化为N-14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因此不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错误;
C、C-14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电子数为6,故说法正确;
D、C-14和N-14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等,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1. 【考点】电解水实验
【解答】解: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故A说法正确;
B、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B说法正确;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b管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气体被点燃,a管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故C说法错误;
D、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正确。
故远:C。
12.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空气组成的测定
【解答】解:A、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即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五分之一,而不是五分之四。故选项不正确。
B、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一定量过氧化氢反应完毕,水的质量不再增加,由于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所以水的质量增加不是从0开始。故选项正确。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不正确。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是减少到0。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氧化反应。
【解答】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质量不发生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故选项推理错误。
D、点燃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甲烷和氧气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推理正确
故选:AD。
14.【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答】解:A、要比较这三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可以将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改写为:Fe2O2、Fe2O3、Fe2S2,因为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氧原子的2倍,故Fe2S2还可以改写为Fe2O4;铁原子的个数相同,则氧原子对应的相对质量越小,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故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Fe2O3>FeS,说法A正确;
B、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KClO3、CaC12、Cl2三种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5、-1、0,故B不正确;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说法C正确;
D、空气中气体含量由低到高:CO2
15.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答】解:A、图3分析可知,对氯酸钾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纳米MnO2,故选项不正确。
B、图1装置应该调整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故选项正确。
C、对比图2和图3可知,加入催化剂后氯酸钾分解的温度会降低,故选项不正确;
D、图2中A→B段氧气浓度逐渐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加热时排出一部分空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AC。
三、填空题(共4小题)
16. (1)轻粉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填一条)。
(2)轻粉制法: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颗粒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将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粉碎
(3)轻粉保存方法:避光保存。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答】解:(1)颜色、状态、溶解性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轻粉的物理性质有: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2)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颗粒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将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粉碎,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轻粉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故应避光保存;
故答案为:(1)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2))将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粉碎;
(3)避光保存;
17.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三个硝酸根离子3NO3-。
(2)能对氯酸钾分解制氧气起催化作用的物质MnO2。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Al2O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NO3-。
(2)能对氯酸钾分解制氧气起催化作用的物质:MnO2。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12O3
18. (1)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2)超滤是利用薄膜(允许离子通过,大分子不能通过)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利用超滤膜除去氯化钙从而降低水的硬度,一般选择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考点】电解水实验;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2)超滤是利用薄膜(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若水源中含有下列物质,推测该流程中“超滤”的主要作用是除难溶性大颗粒和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但不能除去可溶性的盐,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
故选:(1)吸附作用;(2)肥皂水
19.(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庄稼化肥,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0;硝酸铵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7:1。
(2)已知含铁的某种氧化物的质量为23.2g,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6.8g,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3O4。(注:该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整数比)。
【解答】(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其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2)铁的某种氧化物的质量为23.2g,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6.8g,故氧元素的质量为23.2g-16.8g=6.4g,设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则有:,解得x:y=3:4,故其化学式为Fe3O4;
故答案为:(1)80:7:1;(2)Fe3O4。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20. (1)分离液体空气制取氧气是依据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分析上表数据,控制温度在-195.8℃~-183.0℃时,可以将氮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2)膜分离法的技术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湾膜,而其余气体不能透过,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氧分子比氮分子体积小(填“大”或“小”)。
(3)下列操作中,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氮气3瓶气体最合理的方法是D。
【解答】解:(1)工业制取氧气是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由表格中信息可知,氮气的沸点低于氧气,因此优先要将氮气变为气态但不能将氧气变为气体,所以温度要在-195.8℃-183.0℃之间;
(2)膜分离法的技术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而其余气体不能透过,可以推测氧分子比氮分子体积小;
(3)A、三种气体都是无色,因此不能通过观察区别,故A不符合题意;
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会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是空气和氮气都不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区别,故B不符合题意;
C、三种气体都是无味,因此不能区别,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会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氮气不支持燃烧,会使木条熄灭,空气中燃着的木条仍然会持续燃烧但不会更旺,因此可以区别,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沸点;-183.0;(2)小;(3)D。
【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常见气体的检验
21. (1)写出物质D的化学式:H2O2;
(2)C-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解答】解:(1)A是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F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F是铁,D、E的组成元素相同,D、E都会转化成氧气,所以D是过氧化氢溶液,E是水,C与氧气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C是硫,B也会转化成氧气,所以B是高锰酸钾、氯酸钾或氧化汞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的化学式是H2O2;
(2)C~A的反应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1)H2O2;(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分液漏斗。
(2)若用G装置(装置内无液体)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a(填“a”或“b”)端通入。
(3)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4)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两者共同点是②(填序号)。①发生装置相同②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③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相同
(5)实验室里,常用稀硫酸与金属锌粒混合制取氢气,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那么实验室收集干燥氢气的装置是,E或G(A~G中选择)。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是分液漏斗;
(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氧气应从导管口的长端进入,即从a端进入;
(3)F装置是排水法装置,所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以免收集到开始排出的空气;
(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可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两者共同点是都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发生装置不相同、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成分不相同。故选②;
(5)实验室收集干燥氢气,所以不能使用排水法,因为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E或G。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2)a;(3)气泡连续均匀冒出;(4)②;(5)E或G。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23. (1)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生成的氯化铵(NH4Cl)常温下的状态是固体(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你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的运动速度慢
实验二:
(3)图3改进实验中,放氧化钙的目的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试管内温度升高,从而说明了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填写“温度”或“浓度”或“压强”)有关。和实验1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有节约药品或环保(合理即可)(写一点即可)。
【解答】解:(1)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在A处形成白烟,白烟为氯化铵固体,故答案为:固体;
(2)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
(3)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所以放氧化钙的目的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试管内温度升高,从而说明了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和实验1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有节约药品,不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使试管内温度升高;温度;节约药品或环保(合理即可);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C、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物质
二氧化碳
氮气
氧气
沸点/℃
-56.55
-195.8
-183.0
03,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03,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满分100分,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50,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50,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广湘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满分100分,时量,33,66,9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