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 学案
展开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_
圆
复习目标:
1.会运用圆的相关性质求角度和线段的长。
2.知道圆的常见的几种辅助线的作法,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圆有关的综合题。
3.分类讨论、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在圆中的渗透。
一、知识梳理
(一)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1.如图,AB是⊙O的直径,C,D为BE弧度三等分点,∠COD=35°,则∠AOE= 。
(二)圆周角定理及其推理
1.如图,点A、B、C在⊙O上,
(1)若∠BAC=60°,求∠BOC=____;
(2)若∠AOB=90°,求∠ACB=____。
2.如图,AB是⊙O的直径,∠BOC=120°,CD⊥AB,则∠ABD=______。
(三)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什么方法判断)
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以A为圆心2cm为半径作⊙A,则点B在⊙A ;点C在⊙A ;点D在⊙A 。
2.Rt△ABC中,∠C=90°,BC=3,AC=4,CD⊥AB于D,以C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于AB的位置关系是 。
(四)圆的内接四边形、正多边形与圆。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若∠A=60°,则∠DCE= 。
2.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那么正六边形的中心角是_____度,半径是_____,边心距是_____。
(五)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1.如图,AB是⊙0的弦,BC与⊙0相切于点B,连接OA.OB.若∠ABC=70°,则∠A等于( )
A.15° B.20° C.30° D.70°
2.如图,AB切⊙O于点B,延长AO交⊙O于点C,连接BC.若∠A=40°,则∠C=( )
A.20° B.25° C.40° D.50°
切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六)扇形弧长和面积的相关计算公式
1.一段长为3的弧所在的圆半径是2,则此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扇形的面积为 。
二、综合运用
1.如图,弦CD垂直于⊙O的直径AB,垂足为H,且CD=,BD=,则AB的长为_____。
2.如图,在△ABC中,∠BAC与∠ABC的角平分线AE,BE相交于点E,延长AE交△ABC的外接圆于点D,连结BD,CD,CE,且∠BDA = 600.
(1)求证:△BDE是等边三角形;
(2)若∠BDC=1200,猜想BDCE是何种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
三、课堂检测
1.圆心角为60°,半径为12cm的扇形的弧长为 cm。
2.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0 cm,它的边心距等于___cm。
3.如下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cm,E为CD边上一点,DE=5cm。以点A为中心,将△ADE顺时针方向旋转得△ABF,则点E所经过的路径长为________cm。
4.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DC=BD,连结A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
(1)求证:DE为⊙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5,∠BAC=60°,求DE的长。
四、课堂小结
1.圆这一章的知识结构。
2.几个主要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应用。
4.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程思想的渗透。
五、拓展延伸(选做)
1.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平分线,O是AB上一点,以OA为半径的⊙O经过点D。
(1)求证:BC是⊙O切线;
(2)若BD=5,DC=3,求AC的长。
2.如图在⊙O中AB=AC,点P是上一动点,连接PA、PB。
(1)图1,把△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CQ,直接回答:点P、C、Q三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填“在”或“不在”)并说明理由;
(2)图2,连接PC若BAC=120°,试判断PA、PB、P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2
图1
【答案】
【知识梳理】
(一)
1.75°
(二)
1.120°; 45°
2.30°
(三)
1.上; 外; 上
2.相交
(四)
1.60
2.60; 1;
(五)
1.B 2.B
(六)
1.270°;3π
【综合运用】
1.3
2.解:(1)△BDE为等边三角形。
∵弧AB=弧AB,
∴∠AEB=2∠BDA=120°(同弧所对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两倍),
∴∠BED=180°-∠AEB=180°-120°=60°,
∴∠EBD=60°
∴△BDE为等边三角形
(2)四边形BDCE为菱形
∵△BDE为等边三角形,
∴BD=DE=BE
∵∠BDC=120°,∠BDE=60,
∴∠EDC=60°
又∵∠3=∠4,
∴BD=DC
∴DE=DC
∴△DEC为等边三角形
∴DC=EC=DE=BD=EB
则四边形BDCE为菱形
【课堂检测】
1.
2.
3.
4.证明:(1)连接OD
∵点O、D分别是AB.BC的中点∴ OD∥AC又DE⊥AC
∴OD⊥DE∴ DE为⊙ O的切线。
(2)由AB=AC,∠BAC=60°
知△ABC是等边三角形
∵⊙O的半径为5
∴AB=BC=10,
又∠C=60° ,∴ DE=
【课堂小结】
略
【拓展延伸】(选做)
1.解:(1)证明:如图,连接OD.
∵OA=OD,AD平分∠BAC
∴∠ODA=∠OAD,∠OAD=∠CAD
∴∠ODA=∠CAD
∴OD//AC
∴∠ODB=∠C=90°
∴BC是⊙O的切线
(2)解法一:如图,过D作DE⊥AB于E
∴∠AED=∠C=90°
又∵AD=AD,∠EAD=∠CAD
∴△AED≌△ACD
∴AE=AC,DE=DC=3
在Rt△BED中,∠BED=90°,由勾股定理,得
BE=4
设AC=x(x>0),则AE=x
在Rt△ABC中,∠C=90°,BC=BD+DC=8,AB=x+4,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x=6.即AC=6
解法二:如图,延长AC到E,使得AE=AB
∵ AD=AD,∠EAD=∠BAD
∴ △AED≌△ABD
∴ ED=BD=5
在Rt△DCE中,∠DCE=90
由勾股定理,得CE=
在Rt△ABC中,∠ACB=90 ,BC=BD+DC=8
由勾股定理,得AC2+BC2= AB2
即 AC2+82=(AC+4)2
解得AC=6
2.解:(1)证明:如图,连接PC
∵△ACQ是由△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的
∴∠ABP=∠ACQ
由图知,点A、B.P、C四点共圆
∴∠ACP+∠ABP=180°
∴∠ACP+∠ACQ=180°
∴点P在线段QC的延长线上,即点P、C、Q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2)若∠BAC=120°时,PA=PB+PC
理由如下
如图,在线段PC上截取PQ,使PQ=PB,过点A作AG⊥PC于点G
∵∠BAC=120°,∠BAC+∠BPC=180°
∴∠BPC=60°
∵弦AB=弦AC
∴∠APB=∠APQ=30°
在△ABP和△AQP中
∵PQ=PB,,AP=AP
∴△ABP≌△AQP(SAS)
∴AB=AQ,PB=PQ,∴AQ=AC
在等腰△AQC中,QG=CG
在Rt△APG中,∠APG=30°,则AP=2AG,PG=AG
∴PB+PC=PG-QG+PG+CG=PG-QG+PG+QG=2PG=AG
∴PA=PB+PC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 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 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综合运用,课堂检测,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 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 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综合运用,课堂检测,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 学案8: 这是一份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 学案8,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综合运用,课堂检测,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