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素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素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0页。
模块综合素能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首场流星雨——象限仪流星雨于2022年1月4日凌晨如约而至。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流星体属于( B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2.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地球大气层的地理意义是( C )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降低B.减少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解析] 第1题,流星体是绕太阳公转的天体。第2题,流星体受地球引力向地球坠落并与大气层摩擦,使得大部分流星体没有到达地表与地球发生碰撞,因此大气层的存在减少了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山体效应是指山体内部比外部相同海拔气温高的现象,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下面两图分别是山体效应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3.山体内部气温T1高于山体外部气温T2,主要是因为山体内部( C )A.①增强 B.②减弱C.③增强 D.④减弱4.受山体效应影响,山体内外大气运动可能是( A )A.山体内部气流上升 B.山体外部气流上升C.由山体内部向外扩散 D.不存在昼夜变化5.和伊朗高原相比,青藏高原山体效应更显著的原因是( B )A.气候更干旱 B.山体海拔更高C.所处纬度更低 D.冰川面积更大[解析] 第3题,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比外部相同海拔空气距离地面近,获得地面辐射多,即③增强,故选C项。第4题,受山体效应影响,同海拔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内部气流上升,外部气流下沉,气流由山体外部向内部汇聚。故选A项。第5题,和伊朗高原相比,青藏高原海拔更高,空气更稀薄,地面升温更快,地面辐射更强,山体效应更显著,故B项正确。伊朗高原气候更干旱;二者纬度相差不大;冰川面积大,反射能力强,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会减弱山体效应,A、C、D三项错误。将两块相同的土样按野外土壤结构填满装置,在其中一块土样上方种植草皮,装置底部有渗水孔,装置上方设有淋蓬头,可通过“雨水均匀分布器”模拟日常降水。模拟强降水30分钟,观察土样表面溢流状况。下图为模拟装置图。据此完成6~7题。6.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草皮能( B )A.增强蒸腾 B.增加下渗C.净化水体 D.调节气候7.下列人类活动属于该原理应用的是( B )A.完善城市供水系统 B.扩大城市绿地面积C.疏通城市河网系统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解析] 第6题,结合材料读图分析,该模拟装置模拟强降水30分钟,即相同降水强度下,有草皮生长的土样和没有草皮生长的土样的溢流状况(相当于地表径流)。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没有草皮生长的土样溢流多(地表径流大),有草皮生长的土样溢流少(地表径流小),从而验证草皮可以增加下渗,B项正确。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实验验证的是植被能够增加下渗,涵养水源,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B项正确;完善城市供水系统、疏通城市河网系统、合理规划城市道路都不能体现植被增加下渗、涵养水源的功能,A、C、D三项错误。河西走廊以绿洲和荒漠景观为主,其荒漠区域的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目前河西走廊的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自然景观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8~9题。8.河西走廊沙丘地貌的成因是( D )A.流水沉积 B.风力搬运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9.据图分析,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绿洲分别对应的是( C )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 第8题,沙丘地貌是风力沉积所致。第9题,流动沙丘,植被稀少,风力强大,应为④;固定沙丘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风速较慢,应为②;半固定沙丘风速较流动沙丘慢,比固定沙丘快,植被覆盖率较固定沙丘低,比流动沙丘高,应为①;绿洲风速最慢,植被覆盖率最高,应为③。奈曼旗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农牧交错地区,境内荒漠化严重,大风四季常见,导致奈曼旗年内风沙灾害频发,其中夏季的风沙对种植业致灾率100%。奈曼旗农作物播种期在每年的5月初,科学分析大风天气发生规律是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据此完成10~11题。10.下列关于1981—2017年奈曼旗大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年大风日数持续下降 B.2015年大风日数可能超过多年平均大风日数C.多年平均大风频率季节变化明显D.所有年份8月份大风频率都最低11.当地夏季时风沙对种植业致灾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B )A.大风天气频率高 B.农作物生长旺季C.风力强盛 D.沙源物质多[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年内大风日数波动下降,A错;2015年大风日数是25天左右,多年平均大风日数29天左右,2015年大风日数低于多年平均大风日数,B错;年内平均大风频率春季高,夏季低,季节变化明显,C正确;多年平均大风频率8月份最低,不代表所有年份都最低,D错。故选C。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夏季平均大风日数最少,大风天气频率低,A错;根据材料,农作物在5月初播种,夏季正处于生长旺季,所以即使大风频率低,但单次大风成灾可能性更大,B正确;夏季普遍高温,温差较小,气压梯度较小,风力不一定强盛,C错;相比而言,春季降水相对较少,气温回升,蒸发大,表土疏松,春季的沙源物质更多,夏季的沙源物质并不是很多,D错。故选B。(2022·辽宁适应性测试)冰川发育受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形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碛垄等堆积地貌。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5条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向周围延伸。据此完成12~13题。12.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D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①② D.③②①13.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 D )A.南坡降水多于北坡 B.南坡气温高于北坡C.南坡海拔高于北坡 D.南坡坡度小于北坡[解析] 第12题,由“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及“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可知,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所处的海拔由高到低,③堆积的海拔最低,形成的时间最早;①堆积的海拔最高,形成时间最晚,故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第13题,一般而言坡度和搬运能力影响堆积地貌的形成,图中等高线显示,该地区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沟谷的坡度较缓,冰川的搬运作用较低,沉积作物较强,因此堆积物较多,堆积地貌保存完整,北坡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冰川在移动过程中,搬运作用突出,沉积作用差,使得冰川物质带到更远的地方,该地区堆积地貌较差,故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南坡坡度小于北坡。(2023·福建南平高一统考期末)为了研究防灾减灾,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某河沿线的4个聚落进行洪水模拟实验。实验选取聚落及周边面积相等的区域,平均分割成1 600网格,从洪水淹没每个聚落的第|网格开始计时,记录洪水淹没每个聚落相同网格数的时间。下表反映模拟实验结果。据此完成14~15题。14.该实验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C )A.遥感技术 B.数字地球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5.模拟实验结果显示( D )A.聚落1来水较快,水情较轻B.聚落2来水最快,水情较轻C.聚落3来水较快,水情较重D.聚落4来水最快,水情较重[解析] 第14题,获取洪水淹没地区分布范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通过GIS进行统计分析,C正确;遥感技术只能获取瞬时信息,动态的变化要结合GIS分析,A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无法获取地面信息,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D错误。故选 C。第15题,由表格数据可知,洪水淹没至300格的时间用时最少的是聚落4,说明来水最快,最后聚落4成灾有1 093,说明受灾面积最大,灾情最严重,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某高中地理小组同学做了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图1)。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M向_右__ (左或右)偏,纸片N向_左__(左或右)偏。(2)根据该模拟实验,可推测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_冷热不均__。(3)根据实验过程绘制示意图(图2),用箭头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填写底部气压高低状况。(4)我国某节能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图3为该类房屋某时段功能示意图,此刻所示的是_白天__(白天或晚上),说明此刻房屋的节能过程。[答案] (3)如图所示(4)理由:节能屋炙热墙内因受热,间层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集热墙一侧上层空气气压高,通过上部透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北窗户一侧下层空气气压高,内室通风口向气压低的集热墙流动,集热墙内侧空气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压。[解析] 第(1)题,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电炉这边温度升高,气流上升,高处气压升高。冰块这一侧受冷,气流下沉,高处气压下降,由于气压差产生水平方向的风,由左向右吹,纸片M向右偏。电炉一侧低处气压下降,冰块一侧低处气压上升,风由右向左吹,纸片N向左偏。第(2)题,根据该试验,可推测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因为电炉加热和冰块降温,即冷热不均。第(3)题,电炉一侧气流上升,高处气压升高,低处气压降低。冰块一侧气流下沉,高处气压下降,低处气压升高,热力环流方向呈顺时针。第(4)题,根据图文信息,应该是白天。白天节能屋内气温较高,相当于电炉一侧,间层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因为房顶的隔热材料,气温较低,相当于冰块一方,空气冷却下沉。集热墙一侧上层气压较高,通过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室内流动。北窗户一侧下层空气气压高,通过下层通风口向气压低的集热墙流动,集热墙内侧空气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了热力环流,使得内室增压,产生循环风力,达到节能的效果。17.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据图说明Q点附近河床特征(如图二)。(3)图示中部地区农业生产受旱涝灾害影响较小,试分析原因。(4)南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从工程、生物、农业等方面提出治理措施。[答案] (1)盆地。河流由四周向中部流,水系呈向心状;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故该地地形为盆地。(2)宽窄不稳定,沙洲罗列。(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网密布,受旱灾影响小。地处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带,盆地内部多冲积扇平原,排水便利,水利工程多,调节能力强,洪水威胁小。(4)禁止陡坡开荒;保护森林,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解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和河流流向判断地形。第(2)题,读图即可判断。第(3)题,受旱灾影响小,主要是降水多、水源充足、水库的调节作用;受洪涝影响小,主要是排水条件好、水库的调节作用。第(4)题,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水库;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造林;农业措施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资江,长江支流,又称资水,为“湖南四水”之一。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 142平方公里。流域形状南北长而东西窄,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上、中游河道弯曲多险滩,穿越雪峰山一段,陡险异常,有“滩河”“山河”之称。资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平均气温20 ℃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雨量一般在1 200—1 800毫米之间,属湿润地区,安化县至桃江县是全省最大的暴雨中心。材料二 河床中的岩石在水流作用下,形成其形似井、壁滑如镜的坑穴,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资水乱石滩”位于湖南省益阳市雪峰山区资江河段著名的险滩——泉峰滩,该河段曾作为古代水运要道,因水中石林高耸,木船、竹筏难以通行,不得不炸石开路,因而形成这一乱石奇观。如今每当进入枯水期后,乱石滩就会显露出它怪石嶙峋的真面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1)简述图中“乱石滩”的地貌特征。(2)说出图中“壶穴”的形成过程。(3)据图文资料试分析“乱石滩”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的原因。[答案] (1)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岩表壶穴发育;地势较低;相对高度小;凹凸不平;岩面光滑;岩表破碎;怪石嶙峋。(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任答三点得满分)(2)①因炸石开路,使河床底部岩石出现裂隙;②流水携带沙砾对裂隙处持续打磨形成凹坑。(3)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且多暴雨,河流汛期流量大;②地处资水与桃花江干支流交汇处,增大径流量;③位于资水雪峰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④位于河流凹岸,河流流速较快,侵蚀强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第(1)题,乱石滩位于河床之中,流水侵蚀作用强,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岩表有壶穴发育,凹凸不平,岩表破碎,怪石嶙峋,位于河床中,地势较低,相对高度小,由于长时间流水侵蚀,导致岩面光滑。第(2)题,由材料可知,图中河段曾做为古代水运路线的必经之路,因水中石林高耸,木船、竹筏无法通行,不得不炸石开路,使河床底部岩石出现裂隙,流水携带沙砾不断对裂隙处持续打磨,最终形成凹坑,即“壶穴”地貌。第(3)题,乱石滩流水侵蚀强烈可从气候、地理位置、地势起伏等方面分析,资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且多暴雨,河流汛期流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处资水与桃花江干支流交汇处,增大径流量,进一步增大流水侵蚀,位于资水雪峰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据图可知该地位于河流凹岸,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1)山西主要植被类型是_落叶阔叶林__。(2)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是_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__。(3)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4)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5)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答案] (3)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4)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5)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解析] 第(1)题,山西省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第(3)题,据材料可知,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据图中等高线弯曲状况及文字信息可推知,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则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因此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第(4)题,树冠特点可以指示风向。据旗形树冠可知,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第(5)题,山西省相对降水少,且多风沙天气,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应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聚落编号聚落1聚落2聚落3聚落4洪水淹没至100格的时间(秒)7575洪水淹没至200格的时间(秒)207137洪水淹没至300格的时间(秒)8710259最终成灾区域(网格数量)3336645401093
模块综合素能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首场流星雨——象限仪流星雨于2022年1月4日凌晨如约而至。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流星体属于( B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2.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地球大气层的地理意义是( C )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降低B.减少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解析] 第1题,流星体是绕太阳公转的天体。第2题,流星体受地球引力向地球坠落并与大气层摩擦,使得大部分流星体没有到达地表与地球发生碰撞,因此大气层的存在减少了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山体效应是指山体内部比外部相同海拔气温高的现象,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下面两图分别是山体效应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3.山体内部气温T1高于山体外部气温T2,主要是因为山体内部( C )A.①增强 B.②减弱C.③增强 D.④减弱4.受山体效应影响,山体内外大气运动可能是( A )A.山体内部气流上升 B.山体外部气流上升C.由山体内部向外扩散 D.不存在昼夜变化5.和伊朗高原相比,青藏高原山体效应更显著的原因是( B )A.气候更干旱 B.山体海拔更高C.所处纬度更低 D.冰川面积更大[解析] 第3题,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比外部相同海拔空气距离地面近,获得地面辐射多,即③增强,故选C项。第4题,受山体效应影响,同海拔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内部气流上升,外部气流下沉,气流由山体外部向内部汇聚。故选A项。第5题,和伊朗高原相比,青藏高原海拔更高,空气更稀薄,地面升温更快,地面辐射更强,山体效应更显著,故B项正确。伊朗高原气候更干旱;二者纬度相差不大;冰川面积大,反射能力强,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会减弱山体效应,A、C、D三项错误。将两块相同的土样按野外土壤结构填满装置,在其中一块土样上方种植草皮,装置底部有渗水孔,装置上方设有淋蓬头,可通过“雨水均匀分布器”模拟日常降水。模拟强降水30分钟,观察土样表面溢流状况。下图为模拟装置图。据此完成6~7题。6.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草皮能( B )A.增强蒸腾 B.增加下渗C.净化水体 D.调节气候7.下列人类活动属于该原理应用的是( B )A.完善城市供水系统 B.扩大城市绿地面积C.疏通城市河网系统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解析] 第6题,结合材料读图分析,该模拟装置模拟强降水30分钟,即相同降水强度下,有草皮生长的土样和没有草皮生长的土样的溢流状况(相当于地表径流)。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没有草皮生长的土样溢流多(地表径流大),有草皮生长的土样溢流少(地表径流小),从而验证草皮可以增加下渗,B项正确。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实验验证的是植被能够增加下渗,涵养水源,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B项正确;完善城市供水系统、疏通城市河网系统、合理规划城市道路都不能体现植被增加下渗、涵养水源的功能,A、C、D三项错误。河西走廊以绿洲和荒漠景观为主,其荒漠区域的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目前河西走廊的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自然景观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8~9题。8.河西走廊沙丘地貌的成因是( D )A.流水沉积 B.风力搬运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9.据图分析,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绿洲分别对应的是( C )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 第8题,沙丘地貌是风力沉积所致。第9题,流动沙丘,植被稀少,风力强大,应为④;固定沙丘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风速较慢,应为②;半固定沙丘风速较流动沙丘慢,比固定沙丘快,植被覆盖率较固定沙丘低,比流动沙丘高,应为①;绿洲风速最慢,植被覆盖率最高,应为③。奈曼旗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农牧交错地区,境内荒漠化严重,大风四季常见,导致奈曼旗年内风沙灾害频发,其中夏季的风沙对种植业致灾率100%。奈曼旗农作物播种期在每年的5月初,科学分析大风天气发生规律是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据此完成10~11题。10.下列关于1981—2017年奈曼旗大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年大风日数持续下降 B.2015年大风日数可能超过多年平均大风日数C.多年平均大风频率季节变化明显D.所有年份8月份大风频率都最低11.当地夏季时风沙对种植业致灾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B )A.大风天气频率高 B.农作物生长旺季C.风力强盛 D.沙源物质多[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年内大风日数波动下降,A错;2015年大风日数是25天左右,多年平均大风日数29天左右,2015年大风日数低于多年平均大风日数,B错;年内平均大风频率春季高,夏季低,季节变化明显,C正确;多年平均大风频率8月份最低,不代表所有年份都最低,D错。故选C。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夏季平均大风日数最少,大风天气频率低,A错;根据材料,农作物在5月初播种,夏季正处于生长旺季,所以即使大风频率低,但单次大风成灾可能性更大,B正确;夏季普遍高温,温差较小,气压梯度较小,风力不一定强盛,C错;相比而言,春季降水相对较少,气温回升,蒸发大,表土疏松,春季的沙源物质更多,夏季的沙源物质并不是很多,D错。故选B。(2022·辽宁适应性测试)冰川发育受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形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碛垄等堆积地貌。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5条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向周围延伸。据此完成12~13题。12.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D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①② D.③②①13.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 D )A.南坡降水多于北坡 B.南坡气温高于北坡C.南坡海拔高于北坡 D.南坡坡度小于北坡[解析] 第12题,由“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及“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可知,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所处的海拔由高到低,③堆积的海拔最低,形成的时间最早;①堆积的海拔最高,形成时间最晚,故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第13题,一般而言坡度和搬运能力影响堆积地貌的形成,图中等高线显示,该地区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沟谷的坡度较缓,冰川的搬运作用较低,沉积作物较强,因此堆积物较多,堆积地貌保存完整,北坡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冰川在移动过程中,搬运作用突出,沉积作用差,使得冰川物质带到更远的地方,该地区堆积地貌较差,故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南坡坡度小于北坡。(2023·福建南平高一统考期末)为了研究防灾减灾,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某河沿线的4个聚落进行洪水模拟实验。实验选取聚落及周边面积相等的区域,平均分割成1 600网格,从洪水淹没每个聚落的第|网格开始计时,记录洪水淹没每个聚落相同网格数的时间。下表反映模拟实验结果。据此完成14~15题。14.该实验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C )A.遥感技术 B.数字地球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5.模拟实验结果显示( D )A.聚落1来水较快,水情较轻B.聚落2来水最快,水情较轻C.聚落3来水较快,水情较重D.聚落4来水最快,水情较重[解析] 第14题,获取洪水淹没地区分布范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通过GIS进行统计分析,C正确;遥感技术只能获取瞬时信息,动态的变化要结合GIS分析,A错误;“数字地球”就是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无法获取地面信息,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D错误。故选 C。第15题,由表格数据可知,洪水淹没至300格的时间用时最少的是聚落4,说明来水最快,最后聚落4成灾有1 093,说明受灾面积最大,灾情最严重,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某高中地理小组同学做了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实验过程: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图1)。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M向_右__ (左或右)偏,纸片N向_左__(左或右)偏。(2)根据该模拟实验,可推测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_冷热不均__。(3)根据实验过程绘制示意图(图2),用箭头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填写底部气压高低状况。(4)我国某节能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图3为该类房屋某时段功能示意图,此刻所示的是_白天__(白天或晚上),说明此刻房屋的节能过程。[答案] (3)如图所示(4)理由:节能屋炙热墙内因受热,间层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集热墙一侧上层空气气压高,通过上部透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北窗户一侧下层空气气压高,内室通风口向气压低的集热墙流动,集热墙内侧空气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压。[解析] 第(1)题,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电炉这边温度升高,气流上升,高处气压升高。冰块这一侧受冷,气流下沉,高处气压下降,由于气压差产生水平方向的风,由左向右吹,纸片M向右偏。电炉一侧低处气压下降,冰块一侧低处气压上升,风由右向左吹,纸片N向左偏。第(2)题,根据该试验,可推测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因为电炉加热和冰块降温,即冷热不均。第(3)题,电炉一侧气流上升,高处气压升高,低处气压降低。冰块一侧气流下沉,高处气压下降,低处气压升高,热力环流方向呈顺时针。第(4)题,根据图文信息,应该是白天。白天节能屋内气温较高,相当于电炉一侧,间层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因为房顶的隔热材料,气温较低,相当于冰块一方,空气冷却下沉。集热墙一侧上层气压较高,通过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室内流动。北窗户一侧下层空气气压高,通过下层通风口向气压低的集热墙流动,集热墙内侧空气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了热力环流,使得内室增压,产生循环风力,达到节能的效果。17.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1)判断汉水自P点至Q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据图说明Q点附近河床特征(如图二)。(3)图示中部地区农业生产受旱涝灾害影响较小,试分析原因。(4)南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从工程、生物、农业等方面提出治理措施。[答案] (1)盆地。河流由四周向中部流,水系呈向心状;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故该地地形为盆地。(2)宽窄不稳定,沙洲罗列。(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网密布,受旱灾影响小。地处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带,盆地内部多冲积扇平原,排水便利,水利工程多,调节能力强,洪水威胁小。(4)禁止陡坡开荒;保护森林,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解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和河流流向判断地形。第(2)题,读图即可判断。第(3)题,受旱灾影响小,主要是降水多、水源充足、水库的调节作用;受洪涝影响小,主要是排水条件好、水库的调节作用。第(4)题,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水库;生物措施主要是植树造林;农业措施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资江,长江支流,又称资水,为“湖南四水”之一。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 142平方公里。流域形状南北长而东西窄,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上、中游河道弯曲多险滩,穿越雪峰山一段,陡险异常,有“滩河”“山河”之称。资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平均气温20 ℃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雨量一般在1 200—1 800毫米之间,属湿润地区,安化县至桃江县是全省最大的暴雨中心。材料二 河床中的岩石在水流作用下,形成其形似井、壁滑如镜的坑穴,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资水乱石滩”位于湖南省益阳市雪峰山区资江河段著名的险滩——泉峰滩,该河段曾作为古代水运要道,因水中石林高耸,木船、竹筏难以通行,不得不炸石开路,因而形成这一乱石奇观。如今每当进入枯水期后,乱石滩就会显露出它怪石嶙峋的真面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1)简述图中“乱石滩”的地貌特征。(2)说出图中“壶穴”的形成过程。(3)据图文资料试分析“乱石滩”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的原因。[答案] (1)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岩表壶穴发育;地势较低;相对高度小;凹凸不平;岩面光滑;岩表破碎;怪石嶙峋。(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任答三点得满分)(2)①因炸石开路,使河床底部岩石出现裂隙;②流水携带沙砾对裂隙处持续打磨形成凹坑。(3)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且多暴雨,河流汛期流量大;②地处资水与桃花江干支流交汇处,增大径流量;③位于资水雪峰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④位于河流凹岸,河流流速较快,侵蚀强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第(1)题,乱石滩位于河床之中,流水侵蚀作用强,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岩表有壶穴发育,凹凸不平,岩表破碎,怪石嶙峋,位于河床中,地势较低,相对高度小,由于长时间流水侵蚀,导致岩面光滑。第(2)题,由材料可知,图中河段曾做为古代水运路线的必经之路,因水中石林高耸,木船、竹筏无法通行,不得不炸石开路,使河床底部岩石出现裂隙,流水携带沙砾不断对裂隙处持续打磨,最终形成凹坑,即“壶穴”地貌。第(3)题,乱石滩流水侵蚀强烈可从气候、地理位置、地势起伏等方面分析,资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且多暴雨,河流汛期流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处资水与桃花江干支流交汇处,增大径流量,进一步增大流水侵蚀,位于资水雪峰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据图可知该地位于河流凹岸,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1)山西主要植被类型是_落叶阔叶林__。(2)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是_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__。(3)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4)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5)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答案] (3)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4)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5)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解析] 第(1)题,山西省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第(3)题,据材料可知,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据图中等高线弯曲状况及文字信息可推知,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则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因此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第(4)题,树冠特点可以指示风向。据旗形树冠可知,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第(5)题,山西省相对降水少,且多风沙天气,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应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聚落编号聚落1聚落2聚落3聚落4洪水淹没至100格的时间(秒)7575洪水淹没至200格的时间(秒)207137洪水淹没至300格的时间(秒)8710259最终成灾区域(网格数量)3336645401093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