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学案
展开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识别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提高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自主预习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水循环的概念
的水在水圈、 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3.水循环的动力是 和 。
课堂探究
1.自主完成——绘制海陆间循环示意图。
标注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自主完成——绘制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示意图。
3.合作探究——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阅读教材第48页活动题,读图分析,小组讨论交流,认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有利影响。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读图3.4,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读图3.5,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砂田也称石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而成,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温、压碱和保持地力作用。因其起源于甘肃兰州,故也称为兰州砂田、甘肃砂田。现已由兰州扩展到毗邻的陇东、河西和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长期种植作物后,砂、土逐渐混合,砂田丧失效果,称砂田老化。营造砂田宜选平坦的土地,坡地的坡度应小于15度。荒地先经平地后再盖砂石,厚度约10厘米。熟地先耕翻晒垄,施足基肥,平整后盖砂石。播种时,谷类作物可用砂田播种耧将种子播入砂石层下的土壤表面;蔬菜、瓜类作物则须挖穴扒开砂层,点种后覆盖。播量可少于一般农田。对种蔬菜、瓜类作物的水砂田,每年应按穴距扒开砂石施肥;对种谷类作物的旱砂田,一般在中期以后才施肥。砂田栽培时起砂、铺砂的劳动量较大,施肥也较困难。但收获时拔除秸秆、茎蔓,不留残茬,没有一般免耕农田因残茬覆盖而产生有毒物质、地温降低和病虫害增加等弊病,故是一种特殊的免耕农田。
【归纳提升】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具体如下列图表所示:
【能力提升】
读我图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水循环为海陆间循环,图中缺少的主要环节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2.由于人类的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
A.降水增加B.地表径流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D.地下径流增加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回答3~4题。
3.“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的( )
A.植物蒸腾减弱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加D.地下径流减少
4.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 。
(2)人类影响水循环中的 环节最多。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自主预习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 。
水循环把 、 、岩石圈和 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 状态。
2.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 的。
不同水体以不同的 自然更新,如果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 ,或者水资源遭受 ,就会导致水资源 。
3.地球上物质迁移和 的重要过程。
(1)降水和地表径流塑造 。
(2)地表径流向海洋输送泥沙、 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 联系的主要纽带。
(3)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吸收、 和传输,缓解不同纬度地区 不平衡的矛盾。
4.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课堂探究
阅读教材自学窗“塞纳河的水是从哪里来的”?结合下图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湖泊与河流的关系是什么?以图中A、B两处不同的河湖关系为例进行说明。
2.图中河流水有哪些来源(补给)?
3.归纳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河流的补给类型
雨水: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由雨水补给的河流的主要水情特点是河水的涨落与流域内雨量大小和分布密切相关,河流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很大。在我国普遍分布,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洪水期与夏秋多雨期一致,枯水期与冬春少雨期相符合,河流年径流量中雨水补给占70%~90%。
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特点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干旱年份冰雪消融多,多雨年份冰雪消融少,河流丰、枯水年径流得到良好调节,因此年际变化较小。中国发源于祁连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地的河流,都不同程度地接纳了冰雪融水的补给。在我国分布于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例如,我国东北松花江就有明显的春汛,流量有所增大。在高山永久积雪区,冰雪夏日消融,成为河流主要补给来源。例如,青藏高原上的某些河流冰雪融水补给量占60%以上;天山、祁连山等山区河流,以及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地区的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水量年际变化比较稳定,这是因为冰雪消融与气温关系密切,而这些地区气温的年际变化很小。
湖泊和沼泽水:有些河流发源于湖泊和沼泽。有些湖泊一方面接纳若干河流来水,另一方面又注入更大的河流。中国鄱阳湖接纳赣江、信水、修水和抚水等水系来水,后注入长江。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中国西南岩溶发育地区,河水中地下水补给量比重尤其大。例如,西江水量丰富,除大气降水丰富外,还有丰富的地下水补给。地下水对河流补给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河流下切的深度。地下水有潜水和承压水;潜水埋藏较浅,与降水关系密切,承压水水量丰富,变化缓慢。河流下切越深,切穿的含水层越多,获得的地下水补给也越多。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不过,地下水与河流补给的关系比较复杂,例如有的是地下水单向补给河流;有的是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有的是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这类补给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
不同地区的河流、同一地区的不同河流和同一河流在不同季节的主要补给形式和补给数量各不相同。在高山和高原地带,河流水源还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1.读水循环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海上内循环 B.其动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C.对塑造全球地表形态不起作用D.图中④表示地表径流,②表示下渗
2.2019年台风“利奇马”对我国多省份造成了严重影响。从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来看,不属于台风“利奇马”直接造成的影响的是( )
A.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B.使水循环速度加快C.直接塑造地表形态D.促进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什么?
(2)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哪一环节?我国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环节关系最密切?
循环类型
字母
主要环节
典例
A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 、⑤下渗、⑥
①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②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B
①蒸发、⑦降水
未登陆的台风降水
C
⑧ 、⑨蒸发、③降水
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以及该流域内的降水
人类活动
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
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水位升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
调水
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
保护湿地
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城市铺设
渗水砖
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防治城市内涝。
人工增雨
加大降水量,缓解水资源不足。
人类活动
不利影响
滥伐森林
减少蒸腾,使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
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湖泊的防洪、防旱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
面硬化
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知识导学,重点导析,探究活动,知识归纳,方法点拨,地理阅读,教材答疑解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导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浪,潮汐,洋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