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二)
展开章末检测试卷(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20·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期末)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
A.A层 B.B层
C.C层 D.A、B层
2.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反射
3.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根据大气垂直分层,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宜飞机飞行,位于约12~50千米之间,是B层。第2题,图中A层大气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C对。第3题,B层是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A、C正确。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B正确。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是C层(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D错误。
低层大气的成分包括水汽、杂质和干洁空气。据此回答4~5题。
4.大气中能吸收紫外线的是( )
A.臭氧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杂质
5.城区的雾比郊区多,主要是因为城市的大气中含有较多的( )
A.水汽 B.二氧化碳
C.杂质 D.气温较高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第5题,城区的废气排放量要比一般空旷郊区多,空气流通弱,因此,大量的尘埃就相对集中地漂浮在城市上空,这些尘埃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形成雾。
(2020·天津市南开区月考)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6~7题。
6.为减少污染,排污烟囱高度最好不低于( )
A.300 m B.200 m C.100 m D.50 m
7.下列时段中,最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净化的是( )
A.19~22时 B.4~7时
C.7~10时 D.13~16时
答案 6.A 7.D
解析 第6题,由近地面向上气温逐渐升高即表明出现了逆温现象,则图中显示该地逆温层最高在300 m左右,且逆温主要出现在19时至次日10时之间,因此排污烟囱最好高于300 m。第7题,13~16时,近地面大气对流较强,逆温层逐渐消失,利用污染物扩散。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据此回答8~9题。
8.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中,没有选择性的是( )
A.吸收 B.反射 C.散射 D.折射
9.晴朗的天空中呈现出蔚蓝色,这是由于大气的( )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折射作用
答案 8.B 9.C
解析 第8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有吸收、散射和反射等,其中吸收、散射都具有选择性,没有选择性的是反射。第9题,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因此天空呈现蔚蓝色。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和“温室大棚图”。完成10~11题。
10.④强弱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云层厚度 B.海拔
C.下垫面 D.季节
11.温室大棚能够保温的原因是( )
A.②可穿过大棚塑料薄膜,③无法穿过大棚塑料薄膜
B.③可穿过大棚塑料薄膜,④无法穿过大棚塑料薄膜
C.②可穿过大棚塑料薄膜,④无法穿过大棚塑料薄膜
D.①可穿过大棚塑料薄膜,②无法穿过大棚塑料薄膜
答案 10.A 11.A
解析 第10题,④属于大气逆辐射,云层越厚,水汽含量越多,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大气逆辐射越强,反之越少,所以④强弱的直接影响因素是云层厚度。选择A。第11题,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过塑料大棚薄膜,但是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无法穿过大棚塑料薄膜,从而使温室大棚具有保温作用,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选择A。
(2020·北京密云区月考)下图是“北京城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12~13题。
12.北京前门与通州相比,年平均气温的差值T最大可达( )
A.1.8℃<T<1.9℃ B.2.0℃<T<2.1℃
C.1.9℃<T<2.0℃ D.2.9℃<T<3.0℃
13.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集中 ②工业发达 ③汽车数量多 ④建筑物密集
A.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12.D 13.C
解析 第12题,据图可知,北京前门的温度范围为13.5℃~14.0℃,通州的温度范围为11.0℃~11.5℃,根据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两地的年平均气温的差值为2℃~3℃,所以年平均气温的差值T最大可达2.9℃<T<3.0℃,选D。第13题,城区人口集中,生产生活排放的废热较多,故①正确;为了城市环境考虑,城市在进行工业布局时,一般把工业布局在远离城区的郊外,故②错误;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出行需求增加,家庭小汽车数量大大增多,汽车排放的废热较多,故③正确;城市地价高,建筑物分布密集,热量不易散失,故④正确,选C。
(2020·山东德州检测)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洱海四面环山,位于山谷盆地中,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洱海地区形成湖陆风和山谷风叠加的局地环流。读“洱海地区某时刻沿25°36′N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和“洱海地区地形图(单位:m)”,完成14~16题。
14.图中洱海上空等温面的凹凸现象应该出现在( )
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
C.冬季白天 D.冬季晚上
15.该时刻甲地吹(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16.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 )
A.气温日较差变大
B.气温年较差变大
C.风频变大,山风增强
D.点苍山东坡夜雨减少
答案 14.D 15.A 16.C
解析 第1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洱海近地面温度为9℃,故是冬季;由湖面上空等温面向上凸,说明湖面温度高于周围地区,故是晚上。第15题,甲地位于湖岸,此时湖面温度高形成低压,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四周吹向中心,风向右偏为西南风。第16题,湖水比热容较大,故洱海的存在使周边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均变小;洱海的存在使得点苍山东坡上升气流水汽增多,夜雨增多;洱海的存在使得白天谷风与湖风叠加,夜晚山风与陆风叠加,同时湖面摩擦力小,故风频变大,山风增强。
(2020·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7~18题。
17.近地面P地的风向可能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两处对应的近地面气温状况是M处>N处
B.M、N两处对应的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N处
C.对应的近地面天气状况:M处阴雨,N处晴朗
D.近地面M、N两处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
答案 17.B 18.D
解析 第17题,读图可知,M对应的近地面为高压中心,N对应的近地面为低压中心,故近地面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再考虑到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P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第18题,M、N两处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N处,所以气温状况是N处>M处,A、B项错。近地面的高压是气流的下沉运动形成的,所以M处为晴朗天气。近地面的低压是气流的上升运动形成的,所以N处为阴雨天气,C项错。城市气温高于郊区,N处气温高,故M、N两处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D项对。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9~20题。
19.如果上图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
A.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0.如果上图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9.B 20.D
解析 第19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F1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故F2为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故F3为地转偏向力;只有B项符合题意。第20题,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又因位于北半球,所以④表示风向。
(2020·陕西西安期末)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21~22题。
21.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
A.北半球 近地面 B.北半球 高空
C.南半球 近地面 D.南半球 高空
22.若图示等压线分布在上海4 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阴雨连绵 D.晴朗干燥
答案 21.B 22.D
解析 第21题,根据地转偏向力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可确定该地位于高空。第22题,上海的高空是低压,近地面为高压,天气晴朗。
图Ⅰ示意“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①地气压低于④地 D.④地气压高于②地
24.下列关于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a的风向为西北风
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c的风向为东南风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为下沉气流 B.d为下沉气流
C.甲地为陆地 D.乙地气温低
答案 23.B 24.B 25.A
解析 第23题,读图Ⅱ可知,甲地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大,乙地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小,受热力环流的影响,因而形成因此甲地的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乙地的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因此,在图中气压的分布状况为①>②>③>④。第24题,a的风向从高压吹向低压,为近地面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北风。第25题,①地气压高,b为下沉气流;②地气压低,d为上升气流;甲地气压高,气温低,如果是白天,甲地为海洋,如果是夜晚,则为陆地;乙地气压低,气温高。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2020·山东省邹城一中月考)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②表示________辐射,③表示________辐射。(2分)
(2)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3)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________(填“阴天”或“晴朗”)的夜间,这一原因与图中①②③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有关。(2分)
(4)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6分)
答案 (1)地面 大气逆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3)晴朗 ③
(4)①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被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②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减弱,气温降低;③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的作用。
27.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 000 m高度,理论温度为T,3 000 m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图乙为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若Ts稳定在-8 ℃,则该城市气温上升到__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此时的时间约为______时。(4分)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乙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________时以后。(4分)
答案 (1)10 8 (2)10
解析 第(1)题,对流层高度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 ℃。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受阻,出现逆温现象,则逆温结束的条件是Ts<T。设城市近地面气温为T′,则T=T′-0.6℃/100 m×3 000 m=T′-18 ℃,故T′>10℃。此时图乙中对应的时间约为8时。第(2)题,依据题意和上题分析,可得出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10时以后。
28.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图)及“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3分)
(2)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2分)
(3)D点比B点的气温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在乙图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大气的流动方向。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2分)
答案 (1)A A B
(2)B>A>C>D
(3)低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4)画图略(顺时针方向)。 ②
29.(2019·福建省宁德市期末)下图为“某一等高面示意图”,箭头①②③④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为________,表示摩擦力的为________,表示地转偏向力的为________,表示风向的为________。(4分)
(2)该图表示________(填“北”或“南”)半球,判断的理由为______________。(2分)
(3)乙处为________(填风向)风,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填“近地面”或“高空”)。(2分)
(4)图中甲、乙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为________,判断的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8分)
答案 (1)② ① ④ ③
(2)北 地转偏向力向右(或风向右偏)
(3)西南 近地面
(4)甲 甲处等压线较乙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解析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对应②;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对应①;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对应④;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对应③。(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的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右偏,因此图示为北半球。(3)乙处为西南风,因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故最可能位于近地面。(4)图中甲、乙两处相比,甲处等压线较乙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甲处风力较大。
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六):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六),共11页。
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四):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四),共11页。
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一):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同步学案讲义习题章末检测试卷(一),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