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物质分类(培优提高卷)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023114/0-170065970048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 物质分类(培优提高卷)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023114/0-17006597005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 物质分类(培优提高卷)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023114/0-17006597005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分类练习
展开1.某白色固体是由NaCl、MgCl2、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取样品放入烧杯,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不溶物;取上层清液,滴加足量稀硫酸,出现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后,沉淀未溶解。
下面对白色固体混合物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同时含有NaCl、MgCl2、BaCl2、NaOH
B.一定含有MgCl2、BaCl2、NaOH,不含有NaCl
C.一定含有MgCl2、BaCl2、NaOH,可能含有NaCl
D.一定含有MgCl2、BaCl2,可能含有NaCl、NaOH
2.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中的两种或多种。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1呈无色,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Fe2+、Cu2+、Mg2+
B.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原固体X一定不含碳酸钙
C.若滤液2呈浅绿色,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铜、铁
D.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碳酸钙、铜、铁
3.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由 K2CO3、K2SO4、KCl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可能含有CuSO4和KCl
B.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SO4和CuSO4、可能含有KCl
C.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和K2SO4,一定不含CuSO4
D.若在步骤②所得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Cl
4.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
5.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水银B.干冰C.火碱D.铁锈
6.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B. C. D.
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8.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④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9.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KCl、Cu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3)另称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97g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Na2CO3
B.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Na2CO3
C.杂质中肯定含有KCl,可能含有Na2CO3
D.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可能含有KNO3
10.国土资源部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如图转化关系中:化合物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B.q一定是CO2
C.通常状况下,r是一种液体D.m与n、p与n两个反应过程中都放出热量
11.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B.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
C.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7.1g
12.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
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
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
则丙一定是单质碳
13.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蓝色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Cu2+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体粉末一定有NaCl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NaNO3、CuCl2和Ca(NO3)2
14.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王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有氯化钾
②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
③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
④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3个D.4个
15.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B.丙是盐酸 ( )
C.戊是氢氧化钙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则:(1)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17.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C、E都是气体,F常温下是一种液体.反应①是炼铁的原理,反应③的发生会造成D的锈蚀.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物质E的名称: .
(3)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③的发生,可采取的方法是 (填一种即可).
18.如图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请有物质类别、变化类型和具体物质名称填空:
物质类别:① ,② ;变化类型:③ ;
物质名称:④ ,⑤ 。
(注:④、⑤两空所填的物质之间不必存在联系。)
19.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未注明)。
(1)将固体A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滤液H中所含有的物质有:
(写化学式)
(2)固体B的化学式为 ,它在与无色液体E的反应中起 作用.
(3)如果气体Z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它在气体X中燃烧,会因X的量的变化和条件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物质.试写出X和Z反应生成固体单质M和无色液体F的化学方程式: .
20.A是一种化合物,B、D、E是三种常见气体,其中D、E具有还原性.物质A~F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则A的化学式为 ;若A由三种元素组成,可用来作内燃机燃料,也可被氧化为醋酸,则A的化学式为 .
(2)根据上述转化关系,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每种类型的反应只要求写1条)
①化合反应: ;②置换反应: .
(3)实验室中,检验物质B的试剂是 ;工业上,D和固体乙反应的用途是 .
21.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为一种氯化物,B为一种钠盐,C为一种碱.图3表示的是A、B、C的溶液两两反应的实验现象.
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1)A的化学式 ;
D的化学式 ;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A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A和B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如图: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 .
23.A,B均为纯净物,C,D,E均为混合物;①~⑤五条途径(见如图)都会产生气体M,实验室可利用途径①、②、③反应来制取M,工业上可通过途径④来生产M,自然界可通过途径⑤来提供M;途径①、②、③反应类型相同,途径①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N可作为途径②、③反应的催化剂。
(1)M的化学式为 ,N的化学式为 ;
(2)常温下,B为固态,C为液体,写出途径②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
(3)工业上需要大量的M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4)途径⑤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名称是 。
24.下列字母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无色酚酞溶液遇A的稀溶液变红,A的俗称是
.
(2)红色粉末B与气体C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
.
(3)D和E均含两种元素.如图所示,将D的溶液滴入
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烧杯中聚集的肥皂
泡能被点燃.E中含有的元素是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G、H分别与D的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将F的溶液与G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H.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A、B、C、D、E、X、Y、Z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X、Y、Z是单质,B、C、D、E是氧化物,常温下C是液体,Y是黑色固体,E是红色粉末,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X .
(2)A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态物质,D是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的碱,F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
(2)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 .
(3)E的用途 .(答一点即可)
27.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如图的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
(1)白色沉淀B是 (填化学式)。
(2)写出滤液A与CuSO4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
(3)若固体中的盐不含氢元素,则这种固体混合物可能是(填化学式)
① 和 ;② 和 。
“精品作业”2.4.1 物质分类
(提高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C。2.C。3.B。4.C。5.B。6.A。7.C。8.B。9.D。10.B。
11.B。12.C。13.B。14.B。15.C。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6.(1)氯化钠;(2)氯化钡和碳酸钠(或BaCl2、Na2CO3)。
17.(1)3CO+Fe2O32Fe+3CO2;(2)氧气;(3)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
18.①纯净物;②单质;③化学变化;④氧气;⑤水。
19.(1)K2MnO4、H2O;(2)MnO2,催化;(3)CH4+O2C+2H2O.
20.(1)CH4;C2H5OH(或C2H6O);(2)①CO2+C2CO;②CuO+H2Cu+H2O(或Fe2O3+3H22Fe+3H2O、H2O+CCO+H2等);(3)澄清的石灰水;金属的冶炼(或炼铁等).
21.(1)CuCl2;BaSO4;(2)Na2SO4+Ba(OH)2═BaSO4↓+2NaOH.
22.H2O、CO2;C2H5OH.
23.(1)O2,MnO2;(2)2KClO32KCl+3O2↑。(3)分离液态空气;(4)葡萄糖。
24.(1)火碱(烧碱,苛性钠);(2)Fe2O3+3CO 2Fe+3CO2;
(3)Fe,O;Fe+2HCl═FeCl2+H2↑,Fe2O3+6HCl═2FeCl3+3H2O;
(4)Ca(OH)2+Na2CO3═CaCO3↓+2NaOH.
25.(1)CH4,O2;(2)CH4+2O2CO2+2H2O;Fe2O3+3CO2Fe+3CO2.
26.(1)H2O2;(2)CaO+H2O═Ca(OH)2;(3)灭火.
27.(1)CaCO3;(2)2NaOH+CuSO4═Cu(OH)2↓+Na2SO4;
(3)①Na2CO3、Ca(OH)2;②CaCO3、NaOH。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分类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分类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O2 都是有机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分类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科学九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分类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4节 物质的分类优秀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4节 物质的分类优秀课后复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