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课后作业题
展开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
一氧化碳、木炭粉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均需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进行 B.都有红色的单质铜生成
C.反应中,氧化铜都被还原,作氧化剂 D.都是置换反应
如图所示为气体X(纯净物)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在对A中氧化铜进行加热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X,其目的是 。
(2)若实验中,观察到A中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B中无水硫酸铜无明显现象,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X为 。
(3)查阅资料得知:
①气体X与氧化铜反应处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③Cu2O + H2SO4====CuSO 4+ Cu +H2O。
小乐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中所示装置模拟炼铁:
(1)为了避免玻璃管a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加热前应 .
(2)a管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装置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装置 (填“能”或“不能”)用来收集CO.
(4)若a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2.4g,则加入a管中氧化铁的质量是 g.
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2)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
(3)小丁根据装置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1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
(4)图1方案中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2所示的方案。则图2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_____。
考点2物质的转化
如图是小科同学绘制的单质铜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模型图,其中能转化的环节有(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Ca与水可以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一种气体。单质Ca的一种转化路线为:Ca→CaO→Ca(OH)2→CaCO3,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a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CaO也可直接转化为CaCO3
C.CaO和Ca(OH)2均可用于吸收SO2 D.Na与Cu也可以发生上述转化
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X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戊代表的物质均易溶于水
B.由X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具有相同的性质
C.“甲→乙→丙”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D.加热丁和紫色石蕊的混合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紫色
下列物质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
Fe2O3→FeCl3 ②Fe(OH)3→FeCl3 ③Fe2(SO4)3→FeCl3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个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三个反应均可用于制备氯化铁溶液
C.三个反应中均有明显现象产生 D.三个反应都可通过加入盐酸来实现
下列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一步实现的是( )
A.C→CO2→Na2CO3B.Cu→CuO→Cu (OH)2
C.NaCl→KCl→AgClD.Fe→Fe2O3→FeSO4
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AgNO3→HClAgCl→CuCuCl2
B.BaCl2溶液→CO2BaCO3→NaOH溶液Ba(OH)2溶液
C.Na2SO4→K2CO3溶液Na2CO3→Ca(OH)2溶液NaOH溶液
D.CaCO3→高温CO2→高温CCO
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质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
小柯同学总结了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图中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推断合理的是( )
A.HCl、NaOH、BaCl2、Na2SO4
B.HCl、Ba(OH)2、Na2SO4、BaCl2
C.H2SO4、Ba(OH)2、Na2SO4、BaCl2
D.H2SO4、NaOH、BaCl2、Na2SO4
化学扑克中有一种叫“争上游”的玩法,规则是:上家出一张牌,下家跟着出一张牌,要求两张牌中的物质要能发生反应,依此规则出牌,先出完的为上游,最后出的为下游.在某局牌中,上家出了一张如图的“碳“牌,下面是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的一张牌,则你认为最后下游的应该是( )
A.B.C.D.
城际列车的五节车厢分别乘坐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常见气体单质。“→”表示相邻车厢中物质从左至右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填物质名称)。
(2)写出上述2号门物质发生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旅客”能上车的条件是:与门两边车厢中的物质都能反应。“旅客”稀硫酸可以从 号门上车。
考点3物质的鉴别
嘉兴的蚕丝在全国非常出名,收蚕茧、拉丝棉是目前蚕农们正忙的事,前两天小莉同学看见奶奶在烧蚕茧的时候用到了一种白色晶体,她把这种白色晶体拿一些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白色晶体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晶体可能是碳酸钠晶体 B.该晶体可能是碳酸钙
C.该晶体一定是一种碱 D.该晶体一定是生石灰
现有甲、乙、丙、丁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是稀盐酸、CaCl2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按下表中实验顺序两两混合进行实验,现象如下表所述。第5次实验是把乙和丁混合,将出现的现象是( )
A.有气体生成 B.有沉淀生成
C.无明显现象 D.不能确定
有一混合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硫酸、氯化铜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的组成成分为( )
A.盐酸、氯化铜 B.碳酸钠、硫酸
C.硫酸、氯化铜 D.盐酸、碳酸钠
某固体可能由MgCl2、NaOH、Ba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 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观察到有白色不溶物存在;再向烧杯中滴加酸溶液。根据加酸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绘制如下图像,结合图像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加水后得到的液体中含有OH- B.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OH)2或BaSO4
C.原固体中不可能含有三种物质 D.酸溶液一定不能为稀H2SO4
某固体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
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KCl
B.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K2SO4,KCl
C.只通过步骤①②就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
D.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CaCO3、CuSO4、NaN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填写实验报告。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N2
O2
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H2
水蒸气
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D
CO2
HCl
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20g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红色固体可能是氧化亚铜也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
步骤二
将步骤一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
剩余红色固体质量为12g
20g红色固体中,铜和氧化亚铜的质量比为 。
选项
X
Y
Z
A
CO
CO2
C
B
CuO
Cu(OH)2
Cu(NO3)2
C
HCl
BaCl2
KCl
D
NaOH
NaNO3
NaCl
实验顺序
1
2
3
4
5
溶液编号
甲+乙
甲+丙
丙+丁
乙+丙
乙+丁
实验现象
有气体产生
有沉淀生成
有沉淀生成
无明显现象
实验内容
⑴将此固体加入足量水中
⑵向过滤后所得的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出现下列②、③、④三种情况,请分别讨论:
实验现象
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蓝色
②若沉淀完全溶解
③若沉淀不溶解
④ 若沉淀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
该 粉 末 中 一 定 含 有
该粉末中一定不含
该粉末中可能含有
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复习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不能用来还原氧化铁的是,下列不属于金属材料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K2SO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