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华师大版1 物质的转化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物质的转化
一、单选题
1.能一次性将K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硫酸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 CuCl2溶液 B. KOH溶液 C. Ba(OH)2溶液 D. Na2CO3溶液
2.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嘉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a只含有一种物质………… 2
1b含有多种物质……………甲
2a只含有一种元素…………乙
2b含有多种元素…………… 3
3a……▲…………………… 丙
3b白色固体…………………丁
A. 甲表示的是石灰石 B. 乙表示的是锌
C. 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 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和丁分类
3.某同学在实验室做酸、碱性质的实验,所用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把三只试管的液体集中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废液呈蓝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废液呈碱性 B. 废液中只存在2种溶质
C. 废液中不存在盐酸和硫酸 D. 废液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4.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则( )
A. X可以是木炭 B. X与CO都具有氧化性
C. ③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D. Y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5.下列实验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B. 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集满
C. 检验未知溶液是否含有Cl- ,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D. 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6.下列制备物质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 CO →△CuO CO2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B. Cu →AgNO3溶液 Cu(NO3)2 →NaOH溶液 Cu(OH)2
C. Fe →点燃O2 Fe2O3 →稀硫酸 Fe2(SO4)3溶液 D. CaO →H2O Ca(OH)2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7.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 CaCl2、CaCO3: 加水,观察能否被水溶解
B. CO2、O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
C. 浓H2SO4、稀H2SO4:打开瓶盖,观察是否有白雾
D. CaO、NH4NO3:向分别装有两种药品的烧杯中加水,用手感知烧杯外壁的温度
8.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 B. 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 分别滴入紫色石荔试液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9.下列各组物质鉴别方案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KNO3、Na2SO4、Ba(OH)2、MgCl2四种溶液,需另加试剂方可鉴别,
B. FeCl2、HCl、KOH、NaCl 四种溶液,利用组内物质即可鉴别
C. Na2CO3、NH4NO3、Ba(OH)2、NaCl四种固体,利用水及组内物质都无法鉴别
D. NaCl、NaOH、CaO、CuSO4四种固体,只用适量水即可鉴别
10.在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可能盛有空气、氮气或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
A. 氧气、氮气、空气 B. 氮气、氧气、空气 C. 空气、氧气、氮气 D. 氮气、空气、氧气
11.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AgNO3和K2CO3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B
鉴别NH4HCO3和尿素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C
鉴别酒精和水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放在嘴尝味道
D
鉴别CuO粉末和炭粉
观察颜色
A. A B. B C. C D. D
12.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g铁粉和4.0g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g 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呈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 →稀硫酸 CuSO4 →铁粉 Cu
B. “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FeSO4+H2↑
C. 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 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二、填空题
13.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②静置片刻后,往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上层清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BC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
14.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补血剂。某硫酸厂产生的炉渣中除了有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 , 兴趣小组利用炉渣尝试制备FeCO3 , 其流程如下
【已知:Fe+Fe2(SO4)3═3FeSO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2)溶液A中的溶质除H2SO4外,还存在 。
(3)上述流程中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 。
三、解答题
15.小明做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无法观察到老师所说的“放出大量热,液体沸腾”的现象。老师告诉小明,他用的生石灰存放时间太长,已经变质。于是小明想研究该变质生石灰的成分,又做了如下实验。
(1)若在滤液B中滴加酚酞试液,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上述流程中进行“操作A”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
(3)根据上述实验,写出小明实验用的生石灰的组成成分: 。
四、实验探究题
16.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用毒重石(主要成分是 BaCO3 , 所含杂质难溶于水,不与酸反应)制备氯化钡晶体。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室中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流程。
(1)步骤①中产生的气体A 为 。
(2)滤液Ⅱ是 30 ℃时氯化钡的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关于上述实验方案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 氯化钡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B. 步骤②将滤渣进行水洗,既能提高氯化钡晶体的产率,又能减少Ba2+对环境污染
C. 可用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4)代替该实验流程中的毒重石,制备氯化钡晶体
(4)滤液Ⅰ中还有过量的盐酸,为防止浓缩时产生HCl气体造成污染,需要对滤液Ⅰ 处理后再浓缩。处理滤液Ⅰ中过量的盐酸的方法:加入适量的 (填一种物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鉴别三种物质,必须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才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氯化铜和氢氧化钾或石灰水反应,都能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二者,故A错误;
B.氢氧化钾溶液与三种溶液要么不反应,要么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区分,故B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与氢氧化钾和澄清的石灰水都不反应,无法区分二者,故C错误;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钾不反应,与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区分,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锌为单质,氧化铜为黑色固体,硫酸钡为白色固体,石灰石为混合物分析。
【解答】A、甲中含有多种物质,说明为混合物,则甲为石灰石,不符合题意;
B、乙只含一种元素,为单质,所以应为锌,不符合题意;
C、丁为白色固体,则为硫酸钡,则丙为氧化铜,氧化铜为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丙和丁都含有氧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 B
【解析】【分析】(1)石蕊试液遇到酸呈红色,遇到碱呈蓝色;
(2)(4)根据反应产物和剩余的物质判断;
(3)根据废液的酸碱性判断。
【解答】废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呈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还存在氢氧化钠,故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合题意;
因为溶液呈碱性,所以肯出存在剩余的氢氧化钠,而盐酸和硫酸都与其反应,则废液中不存在盐酸和硫酸,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间的转化关系分析,结合CO的毒性及元素的存在形态解答。
【解答】A、 X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X反应生成一氧化碳,X为碳 ,符合题意;
B、 X与CO都具有还原性,不具有氧化性 ,不符合题意;
C、 ③反应后的尾气中含有CO,不可直接排放 ,不符合题意;
D、 Y为铁的氧化物,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酚酞遇中性和酸性溶液都不变色、二氧化碳验满方法、氯离子检验方法及氢气制取原理分析。
【解答】A、稀硫酸呈酸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不能鉴别 ,符合题意;
B、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来检验CO2是否集满 ,不符合题意;
C、检验未知溶液是否含有Cl- ,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含氯离子 ,不符合题意;
D、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各物质性质先分析各转化理论上是否可行,再由各原料及生成物的成本分析经济是否合理分析。
【解答】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该设计理论上正确,但经济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B、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该设计理论上正确,但经济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设计理论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该设计理论上正确,经济合理,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确定鉴别的方法是否可行。
【解答】A.CaCl2可溶于水,而CaCO3不溶于水,因此 加水,观察能否被水溶解可以鉴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O2则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可以鉴别,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浓H2SO4和稀H2SO4都没有挥发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CaO溶于水时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而NH4NO3溶于水吸热导致溶液温度下降,则向分别装有两种药品的烧杯中加水,用手感知烧杯外壁的温度可以鉴别,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D
【解析】【分析】要鉴别三种物质,那么就要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根据不同物质的特点判断。
【解答】A.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它在氧气中复燃,但是在二氧化碳和空气中不能复燃,无法区分,故A错误;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二氧化碳能使其变浑浊,而氧气和空气则没有变化,故B错误;
C.分别滴入紫色石荔试液,二氧化碳能够使其变成红色,而氧气和空气则没有变化,故C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继续燃烧,没有明显变化;在二氧化碳中迅速熄灭,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 C
【解析】【分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解答】A、 将两两物质混合,与其它物质均无现象的为硝酸钾,能产生两次沉淀的为氢氧化钡,能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可能是硫酸钠,也可能是氯化镁,所以需另加试剂才可鉴别出硫酸钠和氯化镁,不符合题意;
B、 先观察溶液的颜色,呈浅绿色的为氯化亚铁,再将氯化亚铁加入另三种溶液中,产生沉淀的为氢氧化钾,再将另两种溶液加入沉淀中,沉淀溶解的为盐酸,不溶解的为氯化钠,不需要加试剂即可鉴别 ,不符合题意;
C、 加水,溶液温度降低的为硝酸铵,将硝酸铵加入另三种溶液中,产生氨气的为氢氧化钡,再将氢氧化钡加入另两物质中,产生沉淀的为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为氯化钠,不需另加其它物质可以鉴别 ,符合题意;
D、加水,溶液呈蓝色的为硫酸铜,放热且全部溶解的为氢氧化钠,放热但不能全部溶解的为氧化钙,形成无色溶液且温度没变化的为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木条可以继续燃烧;木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则瓶中的气体依次为:氮气、空气和氧气,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 B
【解析】【分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解答】A、加入氯化钡溶液,硝酸银和碳酸钾都会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与碳酸氢铵能反应产生氨气,与尿素不反应,加入熟石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为的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为尿素,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C、实验药品不能直接品尝味道,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铜和炭粉都是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铁粉和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红色的固体为铜单质,应该是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而硫酸铜再与铁粉反应生成铜单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只有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开始时没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和硫酸铜反应,而没有与稀硫酸反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如果硫酸铜的浓度太小,而稀硫酸的浓度很大,那么铁粉可能先与稀硫酸反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
13.【答案】 (1)部分沉淀溶解,产生气泡
(2)碳酸钙、硫酸钠、硝酸钡
【解析】【分析】碳酸钙和硫酸钡都是白色沉淀,前者能够与酸反应溶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后者不溶于水;酚酞试液遇到酸不变色,遇到碱变红色,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由于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则可能存在硝酸钡、硫酸钠和碳酸钙。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1)根据乙图可知,BC段沉淀的质量不断减小,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现象为:部分沉淀溶解,产生气泡。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钠、硝酸钡。
14.【答案】 (1)过滤
(2)FeSO4,Fe2(SO4)3
(3)Na2CO3+FeSO4=Na2SO4+FeCO3↓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氧化铁和氧化亚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亚铁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亚铁分析。
【解答】(1)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
(2)炉渣中氧化铁和氧化亚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亚铁,所以溶液中除剩余硫酸外还存在FeSO4、Fe2(SO4)3 ;
(3)固体c为碳酸亚铁,生成C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亚铁 Na2CO3+FeSO4=Na2SO4+FeCO3↓ ;
故答案为:(1)过滤;(2)FeSO4、Fe2(SO4)3 ;(3) Na2CO3+FeSO4=Na2SO4+FeCO3↓ 。
三、解答题
15.【答案】 (1)溶液变红
(2)ABC
(3)CaO Ca(OH)2 CaCO3
【解析】【分析】(1)根据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的特点分析;
(3)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进行计算。
【解答】(1)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与CO2反应生成CaCO3;0.75g样品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得0.1g滤渣(碳酸钙),说明固体中含有氧化钙或氢氧化钙,在滤液B中滴加酚酞试液,会变红色;
(2)操作A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所以操作A为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属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故选ABC;
(3)根据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可得关系式CaO~Ca(OH)2~CaCO3;
设生成1g碳酸钙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x,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O~Ca(OH)2~CaCO3
56 74 100
x y 1g
56 x = 100 1g = 74 y;
解得:x=0.56g,y=0.74g;
则:0.56g<(0.75g-0.1g)<0.74g;
所以说明原混合物中除了含有碳酸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氧化钙,即CaO、Ca(OH)2、CaCO3。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CO2
(2)饱和
(3)C
(4)碳酸钡
【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钡和稀盐酸的反应产物解答;
(2)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3)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实验过程的分析判断。
(4)除去HCl还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可根据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分析解答。
【解答】(1)在步骤①中,毒重石中的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A为CO2;
(2)滤液II是结晶后得到的,即溶液中出现未溶的晶体,那么它肯定是饱和溶液。
(3)A.氯化钡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使用时应注意安全,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步骤②将滤渣进行水洗,既能提高氯化钡晶体的产率,又能减少Ba2+对环境污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硫酸钡与稀盐酸不反应,不能将其转化为氯化钡,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4)处理滤液Ⅰ中过量的盐酸的方法:加入适量的碳酸钡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5节 物质的转化复习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不能用来还原氧化铁的是,下列不属于金属材料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K2SO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