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图文ppt课件
展开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有《李太白集》传世。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因为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因为不拘小节。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用“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廉正高洁。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遥寄给他以示慰藉。
绝 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1.听朗读示范,注意字音与停顿。2.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了“杨花”和“子规”。(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柳絮已落尽,布谷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寄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①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②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暮春环境。
2.“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和“啼”字用得很精妙,请简要赏析。
“尽”字既点明暮春时节,又含有飘零之感。“啼”字写杜鹃的叫声带有悲凉之意。两个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苦哀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3.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
这两句抒情,是千古名句。用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是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诗人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奔赴远方。明月寄愁,饱含了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是怎样运用拟人手法抒情的?
诗歌第三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诗人听闻好友被贬,内心悲愁,无可排遣,于是他便将满腔悲愁托付给明月,让明月将自己的悲愁和对友人的关怀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寄给王昌龄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更是一份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寄托愁思,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飘忽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的情境,融情入景,因此诗句于景中见情,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课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子规的啼鸣,杨花落尽子规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课ppt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杨花即柳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示范课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思维导引,文学常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结构梳理,主旨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