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高考演练(真题 重组 考向 把脉):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高考演练(真题 重组 考向 把脉):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题及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原料利用率高 B.设备少w!w!w.!x!k!b!1.cm
C.循环利用的物质多 D.原料易得
答案:A
2.(2011·高考上海卷改编)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2Na2O2+2CO2===2Na2CO3+O2 Δm=2CO2-O2=2CO
由此可知:Na2O2与CO2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即是生成CO2时燃烧掉的CO的质量。故可采用以下反应方程式分析解决问题:
2Na2O2+2CO2===2Na2CO3+O2 转移2e- Δm=2CO
1ml 1 ml 1 ml 1 ml e- eq \f(28,28)=1 ml
故可判断①、③物理量正确。
3.(2012·高考海南卷)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①加热时有气体产生,②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成,且沉淀溶于稀盐酸。满足上述条件的混合物是( )
①BaCl2和(NH4)2SO3 ②AgNO3和NH4Cl ③FeCl3和NaHCO3 ④KCl和Na2CO3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选项①,加热时(NH4)2SO3分解为NH3、SO2和H2O,加水溶解时生成BaSO3沉淀,符合题中限定条件;选项②,加热时生成NH3和HCl,溶于水时生成的沉淀AgCl不溶于盐酸;选项③,加热时NaHCO3分解产生CO2气体,溶于水时发生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符合题中条件;选项④,加热时无气体生成,溶于水也无沉淀生成。
4.(2011·高考上海卷)120 mL含有0.20 m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
A.2.0 ml·L-1 B.1.5 ml·L-1
C.0.18 ml·L-1 D.0.24 ml·L-1
解析:选B。盐酸与碳酸钠分两步反应,第一步生成碳酸氢钠:Na2CO3+HCl===NaHCO3+NaCl;第二步碳酸氢钠继续与盐酸反应生成CO2:NaHCO3+HCl===NaCl+H2O+CO2↑,若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盐酸中,则开始时盐酸足量,有气体生成;若将盐酸逐滴加入到Na2CO3溶液中,则开始时只发生第一步反应,直至COeq \\al(2-,3)完全转化为HCOeq \\al(-,3)时(理论上)才会发生第二步反应,产生CO2,所需盐酸浓度c(HCl)>eq \f(0.2 ml,200 mL×10-3L·mL-1)=1.0 ml·L-1,若c(HCl)≥eq \f(0.2 ml×2,200 mL×10-3L·mL-1)=2.0 ml·L-1,则盐酸足量,两种滴加方式产生CO2的体积相同,因此选项B合理。
5.(2013·高考上海卷)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制纯碱的中间产物,可用作膨松剂,制酸剂,灭火剂等。工业上用纯碱溶液碳酸化制取碳酸氢钠。
(1)某碳酸氢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称取该样品,用0.1000 ml/L盐酸滴定,耗用盐酸20.00 mL。若改用0.05618 ml/L硫酸滴定,需用硫酸________mL(保留两位小数)。
(2)某溶液组成如表一:
表一
向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取出晶体后溶液组成如表二:
表二
计算析出的碳酸氢钠晶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1位小数)。
(3)将组成如表二的溶液加热,使碳酸氢钠部分分解,溶液中NaHCO3的质量由428.8 kg降为400.3 kg,补加适量碳酸钠,使溶液组成回到表一状态。计算补加的碳酸纳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4)某种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组成的晶体452 kg溶于水,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44.8×103 L(标准状况),获得纯的碳酸氢钠溶液,测得溶液中含碳酸氢钠504 kg。通过计算确定该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设需H2SO4 x mL
x·10-3×0.05618×2=20.00×10-3×0.1000
x=17.80
(2)Na2CO3+CO2+H2O=2NaHCO3
106 168
814.8-137.7 y
=677.1 (kg)
y=1073.14 kg
所以析出的NaHCO3晶体质量为:
1073.14+400.3-428.8=1044.6 (kg)
(3)2NaHCO3eq \(=====,\s\up7(△))Na2CO3+CO2↑+H2O
生成Na2CO3的质量为
eq \f(428.8-400.3,84)×eq \f(1,2)×106=17.98 (kg)
所以应补加Na2CO3的质量为:
814.8-(17.98+137.7)=659.1 (kg)
(4)设晶体的化学式为a Na2CO3·bNaHCO3·nH2O
n(Na2CO3)=n(CO2)=44.8×103÷22.4= 2000(ml)
n(NaHCO3)=eq \f(504,84.0)×1000-2000×2=2000(ml)
n(H2O)=[452000-(106×2000+84.0×2000)]÷18
=4000 (ml)
所以:a∶b∶n=2000∶2000∶4000=1∶1∶2
晶体化学式为:Na2CO3·NaHCO3·2H2O
答案:(1)17.80 (2)1044.6 kg (3)659.1 kg
(4)NaHCO3·Na2CO3·2H2O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2013·高考重庆卷,2-C)( )l Al消耗1 ml NaOH;B项;2Al+3H2SO4===Al2(SO4)3+3H2↑1 ml Al消耗1.5 ml H2SO4;C项,2Al+6HCl===2AlCl3+3H2↑1 ml Al消耗3 ml HCl;D项,Al和稀硝酸反应不放H2。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A项。
3.(2012·高考安徽卷)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 m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
解析:选C。解答本题时应特别注意,难溶物的Ksp越大,在溶液中越难形成沉淀;Al(OH)3能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由于Al(OH)3的Ksp比Fe(OH)3的Ksp大,故在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先生成Fe(OH)3沉淀,而不生成Al(OH)3沉淀,当Fe(NO3)3反应完全后再生成Al(OH)3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Al(OH)3沉淀又溶解,故只有C图像符合题意。x§k§b 1
4.(201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节选)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主要流程是________(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Al2O3(铝土矿)+2NaOH+3H2O===2Na[Al(OH)4]、Na[Al(OH)4]+CO2===Al(OH)3↓+NaHCO3、2Al(OH)3eq \(=====,\s\up7(△))Al2O3+3H2O
5.(2013·高考重庆卷节选)合金是建造航空母舰的主体材料。
航母升降机可由铝合金制造。
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炼铝的原料由铝土矿提取而得,提取过程中通入的气体为________。
②Al-Mg合金焊接前用NaOH溶液处理Al2O3膜,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焊接过程中使用的保护气为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1)①开始,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得到NaAlO2溶液,然后通入过量CO2气体,得到Al(OH)3沉淀,Al(OH)3加热分解得Al2O3。②Al2O3是两性氧化物,能和NaOH溶液反应;焊接时,应选用稀有气体作为保护气,而不选用N2,因为Mg和N2反应生成Mg3N2。
答案:(1)①第三周期第ⅢA族 CO2 ②Al2O3+2NaOH===2NaAlO2+H2O Ar(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eq \\al(-,3)===3Fe3++NO↑+3H2O( )
(2013·高考全国大纲卷11-C)
(2)因为Fe3+具有氧化性,所以可以用KSCN溶液鉴别Fe3+( )
(2013·高考广东卷10-B)
(3)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说明铁在高温下与水发生反应( )
(2013·高考广东卷23-D)
(4)Fe3+有氧化性,所以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
(2012·高考广东卷,12D)
(5)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
(2012·高考浙江卷,8C)
(6)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
(2012·高考重庆卷,2D)
(7)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2( )
(2012·高考重庆卷,7A)
(8)Fe2O3eq \(――→,\s\up7(HCl(aq)))FeCl3(aq)eq \(――→,\s\up7(△))无水FeCl3( )
(2012·高考江苏卷,7④)
(9)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说明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2011·高考安徽卷,10A)
(10)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
(2011·高考重庆卷,7A)
(11)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
(2010·高考广东卷,22C)
解析:(4)原理为2Fe3++Cu===2Fe2++Cu2+。
(5)硫酸亚铁铵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来制备的,其制备过程是先制成高温饱和溶液,然后冷却,而不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来获得的。
(6)Fe在Cl2中燃烧只生成FeCl3。
(7)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
(9)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所以溶液不呈血红色,因为过量的Fe又把Fe3+还原成Fe2+。
(10)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2013·高考海南卷)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解析:选B。装置顺序为:制氯气、除杂(HCl、水蒸气)、反应制备、尾气碱处理,注意洗气瓶中导管为“长进短出”。
3.(2013·高考北京卷)用含有Al2O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l2(SO4)3·18H2O,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向铝灰中加入过量稀H2SO4,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调节溶液的pH约为3;
Ⅲ.加热,产生大量棕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Ⅳ.加入MnSO4至紫红色消失,过滤;
Ⅴ.浓缩、结晶、分离,得到产品。
(1)H2SO4溶解Al2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MnOeq \\al(-,4)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1 MnOeq \\al(-,4)+ Fe2++ ________===1 Mn2++ Fe3++ ________。
(3)已知: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 ml·L-1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一定条件下,MnOeq \\al(-,4)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
①向Ⅲ的沉淀中加入浓HCl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Ⅳ中加入Mn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H2SO4溶解Al2O3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在操作Ⅰ中,FeO·xFe2O3也同时被溶解,滤液中含有Al3+、Fe2+、Fe3+等。
(2)步骤Ⅰ所得溶液中会有过量H2SO4,故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由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MnOeq \\al(-,4)和Fe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5,然后观察配平。得MnOeq \\al(-,4)+5Fe2++8H+===Mn2++5Fe3++4H2O。
(3)步骤Ⅱ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的目的是把Fe2+氧化成易除去的Fe3+。调节pH约为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该条件使Fe3+完全沉淀而Al3+不被沉淀,从而达到分离Fe3+和Al3+的目的。
(4)①联想Cl2的实验室制法,很容易分析实验设计的意图,即通过是否产生Cl2来判断沉淀中有无MnO2。②操作Ⅳ中加入MnSO4,紫红色消失,说明过量MnOeq \\al(-,4)因加入MnSO4而被转化成沉淀,然后过滤,以除去MnOeq \\al(-,4),保证产品的纯度。
答案:(1)Al2O3+6H+===2Al3++3H2O
(2)5 8H+ 5 4H2O
(3)pH约为3时,Fe2+和Al3+不能形成沉淀,将Fe2+氧化为Fe3+,可使铁完全沉淀
(4)①生成黄绿色气体 ②除去过量的MnOeq \\al(-,4)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有Mg(OH)2沉淀生成( )
(2011·高考广东卷,10B)
(2)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2012·高考广东卷,10B)
(3)MgCl2(aq)eq \(――→,\s\up7(石灰乳))Mg(OH)2eq \(――→,\s\up7(煅烧))MgOeq \(――→,\s\up7(电解))Mg( )
(2012·高考江苏卷,7⑤改编)
(4)相同条件下,溶液中Fe3+、Cu2+、Zn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
(2010·高考江苏卷,8D)
(5)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
(2010·高考广东卷,22D)
(6)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
(2009·高考广东卷,5②)
(7)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
(2009·高考山东卷,9A)
(8)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新*课*标*第*一*网
(2008·高考山东卷,9A)
解析:(5)CaO能吸收水蒸气且与H2O反应,所以会析出CuSO4晶体。
(8)有的非金属材料也能导电,如石墨。
答案:(1)√ (2)√ (3)× (4)√ (5)√ (6)√ (7)√ (8)×
2.(2011·高考山东卷)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解析:选C。A项,Fe、Cu对应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而Al对应的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B项,Al、Fe放置在空气中生成氧化物Al2O3、Fe2O3,而Cu放置在空气中会生成Cu2(OH)2CO3(铜绿),故B错误;C项,制备AlCl3、FeCl3、CuCl2若直接蒸干会由于盐水解生成氢氧化物和HCl而失败,故C正确;D项,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为Fe3+>Cu2+>H+,析出的物质只有Cu和H2(Fe3+生成Fe2+),故D错误。
3.(2013·高考四川卷)1.52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为1.40 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 120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l/L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来源:学.科.网]
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
解析:选D。A项,设该合金中铜物质的量为x,镁的物质的量为y,由eq \b\lc\{(\a\vs4\al\c1(64x+24y=1.52,98x+58y=2.54))得eq \b\lc\{(\a\vs4\al\c1(x=0.02,y=0.01))正确;B项,HNO3的物质的量为(50 mL×1.40 g/mL×63%)/63 g/ml=0.7 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eq \f(0.7 ml,0.05 L)=14.0 ml/L,正确;C项,该合金失去电子总的物质的量为(0.01+0.02)ml×2=0.06 ml,NO2和N2O4的物质的量之和为eq \f(1.12 L,22.4 L/ml)=0.05 ml,设NO2物质的量为a,N2O4物质的量为b,由eq \b\lc\{(\a\vs4\al\c1(a+b=0.05,a+2b=0.06))得eq \b\lc\{(\a\vs4\al\c1(a=0.04,b=0.01)) NO2体积分数为80%,正确;D项,由反应过程中N原子守恒可知,存在如下关系:n(HNO3)=2n[Cu(NO3)2]+2n[Mg(NO3)2]+n(NO2)+2n(N2O4)+n(NaNO3),即n(NaNO3)=(0.7-0.04-0.02-0.04-0.02)ml=0.58 ml,NaOH溶液的体积为eq \f(0.58 ml,1.0 ml/L)=0.58 L,D项错误。
4.(2013·高考山东卷)金属冶炼与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________。
a.Fe2O3 b.NaCl
c.Cu2S d.Al2O3
(2)辉铜矿(Cu2S)可发生反应:2Cu2S+2H2SO4+5O2===4CuSO4+2H2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当1 ml O2发生反应时,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l。向CuSO4溶液中加入镁条时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________。
解析:(1)Na、K、Mg、Al等活泼金属的冶炼均采用电解法,Fe、Cu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2)在辉铜矿和H2SO4、O2的反应中,O2作氧化剂,所以1 ml O2得4 ml e-,还原剂也失去4 ml e-,Cu2++2H2OCu(OH)2+2H+,Mg+2H+===Mg2++H2↑,所以放出的气体应为H2。
答案:(1)bd (2)Cu2S 4 (3)H2
5.(2013·高考重庆卷节选)(2)航母舰体材料为合金钢。
①舰体在海水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为________。
②航母用钢可由低硅生铁冶炼而成,则在炼铁过程中为降低硅含量需加入的物质为________。
(3)航母螺旋桨主要用铜合金制造。
①80.0 g CuAl合金用酸完全溶解后,加入过量氨水,过滤得到白色沉淀39.0 g,则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分析某铜合金的成分,用酸将其完全溶解后,用NaOH溶液调节pH,当pH=3.4时开始出现沉淀,分别在pH为7.0、8.0时过滤沉淀。结合下图信息推断该合金中除铜外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①海水酸性较弱,所以舰体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②CaCO3eq \(=====,\s\up7(高温))CaO+CO2↑,CaO+SiO2eq \(=====,\s\up7(高温))CaSiO3,所以应加入CaCO3或CaO降低硅含量。
(3)①Al ~ Al3+~Al(OH)3
0.5 ml 0.5 ml
Cu的质量分数为eq \f(80.0 g-0.5 ml×27 g·ml-1,80.0 g)×100%≈83.1%。
②溶解铜合金的酸应为HNO3,根据在pH=3.4时开始出现沉淀,说明合金中一定不含铁,一定含铝;在pH=7.0时,过滤出的沉淀为Cu(OH)2、Al(OH)3,在pH=8.0时,过滤出的沉淀为Ni(OH)2,所以铜合金中还一定含有Ni。
答案:(2)①吸氧腐蚀 ②CaCO3或CaO (3)①83.1% Al、Ni
二氧化碳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
①
1 ml
NA
②
22.4 L
1 ml
③
106 g
1 ml
④
106 g
2NA
化合物
Na2CO3
NaHCO3
NaCl
质量(kg)
814.8
400.3
97.3
化合物
Na2CO3
NaHCO3
NaCl
质量(kg)
137.7
428.8
97.3
Al(OH)3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时
3.4
6.3
1.5
完全沉淀时
4.7
8.3
2.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高考演练(真题 重组 考向 把脉):第十三章 有机化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解析,共19页。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高考演练(真题 重组 考向 把脉):第四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题及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新一轮总复习 高考演练(真题 重组 考向 把脉):第十一章 化学与技术复习题及答案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碳酸氢铵是一种重要的铵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