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制备纳米颗粒M的反应为, 硫酸盐气溶胶是PM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7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第Ⅰ卷(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很早就把化学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周礼》中“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为
B. 《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白青[]得铁化铜”,其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的还原性”
D.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和朴消()的方法:“以火烧之,烟起,乃真硝石也”,二者也可以利用“焰色试验”区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牡蛎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故A说法正确;
B.白青得铁化为铜,利用铁的金属性强于Cu,将铜置换出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说法正确;
C.黑火药发生反应:,N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0价,被还原,KNO3属于氧化剂,故C说法错误;
D.Na、K元素焰色试验火焰不同,Na元素的火焰为黄色,K元素的火焰为紫色,故D说法正确;
答案选C。
2.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恢复了磁性,其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又能透过半透膜
C. “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D. “钴酞菁”分子直径比直径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钴唒菁”的分子的直径为,即,其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
B.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
C.“钴唒菁”的分子的直径为,即,其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C错误;
D.直径属于溶液的范围,比胶体粒子小,D错误;
故选A。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海水、空气、胆矾、盐酸均为混合物
②、、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③固态酸不导电,熔融态的酸可以导电
④苏打、碱石灰、醋酸、小苏打均为电解质
⑤强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⑥钠反应时失1个电子,镁失2个电子所以镁的还原性比钠强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⑤⑥D. ②③④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胆矾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①错误;②Mn2O7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②错误;③固态酸不导电,熔融态的酸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可以导电,③错误;④苏打、醋酸、小苏打均为电解质,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错误;⑤相同浓度时强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强,⑤错误;⑥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电子数目无关,⑥错误;①②③④⑤⑥说法不正确,所以A正确;
故选A。
4. 下列描述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有个
①用食醋清洗水垢(水垢成分之一有氢氧化镁):
②硝酸型酸雨腐蚀建筑物(成分之一有):
③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④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⑤用稀盐酸除铁锈:
⑥向溶液中通入:
⑦向溶液中加入金属Cu:
⑧溶于过量的溶液中: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用食醋清洗水垢(水垢成分之一有氢氧化镁)的离子方程式为:,①错误;②硝酸是一元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则硝酸型酸雨腐蚀建筑物(成分之一有C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②正确;③胃酸即盐酸,完全电离产生H+、Cl-,氢氧化铝是弱电解质,主要以电解质化学式形式存在,则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③正确;④不符合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比,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离子方程式应该为:,④错误;⑤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HCl与Fe2O3反应产生FeCl3、H2O,用稀盐酸除铁锈的离子方程式为:,⑤正确;⑥由于酸性:HCl>H2CO3,则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不能反应产生CaCO3沉淀,⑥错误;⑦由于金属活动性Cu>Ag,所以向AgNO3溶液中加入金属Cu,发生置换反应产生Ag、Cu2+,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Ag++Cu=2Ag+Cu2+,⑦正确;⑧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阳离子都会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应该为:,⑧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不正确的有①④⑥⑧,共4个,所以B正确;
故选B。
5. 在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加入后发生反应。
【详解】A.含的溶液呈紫红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
B.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
C.与形成Mg(OH)2沉淀,与反应生成H2O和、Ca2+与形成CaCO3沉淀,加入适量Na2O2后Ca2+、Mg2+、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
D.、、、相互间不反应,与Na+、OH-也不反应,加入适量Na2O2仍能大量共存,D正确;
故选D。
6. 制备纳米颗粒M(化合物)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是氧化剂
C. M的化学式为D. 反应中一个失去电子数为1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解得x=3,A错误;
B.O2中O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O2作氧化剂,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可知,M的化学式为Fe3O4,C错误;
D.方程式中3个Fe2+共失去2个电子,1个O2得到4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2个失去的电子数为2,所以反应中一个转移的电子数为1,D正确;
故选D。
7. 硫酸盐(含、)气溶胶是PM2.5的成分之一、近期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有参与B. 是生成硫酸盐的氧化剂
C. 硫酸盐气溶胶呈中性D. 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中各微粒的构造可知,该过程有H2O参与,A正确;
B.根据图示的转化过程,NO2转化为HNO2,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3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做氧化剂,则NO2的是生成硫酸盐的氧化剂,B正确;
C.硫酸盐(含、)气溶胶中含有硫酸氢根离子,转化过程有水参与,则硫酸氢根离子在水中可电离生成H+和,则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C错误;
D.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6价,D正确;
故选C。
8. 向Cu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Cu2O),继续加入H2O2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这个反应可以反复多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u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B. Cu2+将H2O2还原为O2
C. H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D. 发生了反应:Cu2O+H2O2+4H+=2Cu2++3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向Cu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说明Cu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A正确;
B.H2O2变O2,氧元素化合价从-1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2+将H2O2氧化为O2,B错误;
C.根据“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 Cu2O)”,说明+2价的Cu2+被还原成+1价,H2O2表现了还原性;继续加入H2O2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说明发生了反应Cu2O+H2O2+4H+=2Cu2++3H2O,Cu2O中+ 1价Cu被氧化成+2价Cu2+,H2O2又表现了氧化性,C正确;
D.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Cu2O中+1价Cu被氧化成+ 2价Cu2+,发生反应为:Cu2O+H2O2+4H+=2Cu2+ +3H2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铵和氯化铵都含有铵根离子,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都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NH3,无法区别两者,A错误;
B.硫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一开始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气体生成,碳酸钠逐滴滴加到硫酸中,立即生成气泡,通过此操作可以区分出硫酸和碳酸钠,碳酸钠加入到剩余两种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钙,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B正确;
C.加入过量的氯化钙,虽然除去了碳酸钠,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钙离子,C错误;
D.氢氧化钡足量,过滤后的溶液仍为碱性,无法确定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D错误;
故选B。
10. ClO2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可用氯酸钠和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制备,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2H2O+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2O2的还原性强于ClO2
B. NaClO3在反应中被还原
C. 1个NaClO3参加反应,转移2个电子
D.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H2O2+2H+=2ClO2↑+2H2O+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在该反应中,NaClO3作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为还原产物ClO2;H2O2作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为氧化产物O2,所以H2O2的还原性强于ClO2,A正确;
B.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Cl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ClO2中的+4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为ClO2,B正确;
C.Cl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NaClO3中的+5价变为反应后ClO2中的+4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每有1个NaClO3参加反应,转移1个电子,C错误;
D.根据物质的拆分原则,反应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2H2O+O2↑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2ClO+H2O2+2H+=2ClO2↑+2H2O+O2↑,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和的混合液中和的数目相等,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BD
【解析】
【分析】NaOH和Ca(OH)2的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CO2,CO2首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然后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然后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最后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根,应该离子方程式为、、、,以此解题。
【详解】A.当CO2足量时氢氧化钠转化为碳酸氢钠,可发生,A正确;
B.钙离子与碳酸根转化为沉淀,故不可能发生,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可以发生,C正确;
D.如果和的数目均为1个,当通入二氧化碳2个时,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BD。
12. 某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及部分产物如下所示:∙∙∙∙∙∙∙∙∙∙∙∙已知该反应体系还包括、与另一种含碘微粒。对于该氧化还原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氧化剂,是还原剂B. 随着反应进行,溶液pH不断降低
C. 体系中另一种含碘微粒为D. 每有1个参加反应,转移2个电子
【答案】BD
【解析】
【分析】反应生成的高锰酸根也有很强的氧化性,价态较低的含碘微粒易与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推断反应生成的含碘微粒为,根据题目信息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其中Mn元素从+2价升为+7价,Mn2+为还原剂, I元素从+7价降为+5价,为氧化剂。
【详解】A.根据离子反应式可知锰离子是还原剂,是氧化剂,A错误;
B.根据离子反应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有氢离子生成,酸性会增强,溶液pH不断降低,B正确;
C.根据离子反应式可知,另一种含碘微粒为,C错误;
D.一个生成,化合价降低2,得两个电子,故每有1个参加反应,转移2个电子,D正确;
故选BD。
13. 实验室用等作原料制取少量的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熔融”时起催化作用
B. “溶解”后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C. “歧化”时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D. 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答案】BC
【解析】
【分析】氯酸钾在碱性条件下将二氧化锰氧化成锰酸钾,自身被还原形成氯离子,溶解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锰酸根、氯离子和钾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锰酸钾发生自身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流程中能够循环使用的只有二氧化锰,二氧化碳形成了碳酸钾。
【详解】A.“熔融”时是反应物,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溶解”后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B正确;
C.在酸性条件下锰酸钾发生自身歧化反应,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C正确;
D.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D错误;
故选BC。
14. 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得到溶液M,再向溶液M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中产生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M为和的混合溶液
B. B点溶液的溶质为
C. AB段只发生反应
D. 从C点溶液中获得溶质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答案】BD
【解析】
【分析】根据图象,开始时无气体产生,滴加稀盐酸至150g时开始产生气体,则该阶段一定有反应发生,继续滴加稀盐酸到200g时,气体质量最大,该阶段发生的反应为,消耗的盐酸为50g,则原溶液中的Na2CO3最多消耗50g盐酸,而B点之前消耗150g盐酸,所以NaOH有剩余,与盐酸发生反应,消耗盐酸,滴加盐酸前溶质为NaOH和Na2CO3;
【详解】A.由分析可知溶液M为和Na2CO3的混合溶液,A错误;
B.由分析可知B点溶液的溶质为,B正确;
C.由分析可知AB段发生反应有:和,C错误;
D.C点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获得溶质的方法为蒸发结晶,D正确;
故选BD。
第Ⅱ卷(共54分)
三、填空题
15.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过氧化钡()和硫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可以用它除去酸性,溶液中混有的少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某强酸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一个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微粒:、、、、、。已知该反应中只发生了如下过程:。该反应中,作_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2) ①. ②. 1:2
(3) ①. 还原剂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钡()和硫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问2详解】
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可以用它除去酸性,溶液中混有的少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1:2;
【小问3详解】
根据、、、的存在可判断做还原剂,作氧化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得反应方程式:;
16. 现有、和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晶体,相应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由实验流程中试剂X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2)某学生设计检验混合液中
、
的检验步骤,首先检验
___________离子,需要的试剂是
___________。将所得混合物过滤,然后在滤液中加入另一试剂检验另一离子。
(3)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
溶液后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_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AgNO3
(2) ①. ②. Ba(NO3)2、HNO3
(3) ①. ②.
(4) ①. Na2CO3 ②. HNO3
【解析】
【分析】由流程可知,①中加氯化钡,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则沉淀A为BaSO4,溶液1中含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钡,②中加AgNO3后氯离子转化沉淀,沉淀B为AgCl,溶液2中含硝酸钠、硝酸银、硝酸钡,③中加碳酸钠,钡离子、银离子转化为沉淀,沉淀C为碳酸钡、碳酸银,溶液3为硝酸钠和碳酸钠,转化中试剂过量保证离子完全转化为沉淀,以此解题。
【小问1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AgNO3,答案为:AgNO3;
【小问2详解】
检验混合液中、的检验步骤,先检验硫酸根离子,选择试剂为Ba(NO3)2、HNO3,将所得混合物过滤,然后在滤液中加入另一试剂检验另一离子,故答案为,Ba(NO3)2、HNO3;
【小问3详解】
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反应为、,答案为:、;
【小问4详解】
溶液3中肯定含有过量Na2CO3,可加适量的稀硝酸,除去碳酸钠生成硝酸钠,答案为:Na2CO3,HNO3。
17. 高铁酸钾(①)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新型水处理剂,为暗紫色有光泽粉末,极易溶于②水而形成暗紫色溶液,静置后会分解并释放出大量③氧气,同时生成④和⑤胶体。高铁酸钾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可以处理池塘塘底泥生成的⑥、⑦等。工业上常用于制备高铁酸钾的方法有电解法、次氯酸盐氧化法和熔融法。
(1)在上述有标号①~⑦的物质中,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下同),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___________。
(2)电解法:通过电解得到,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饱和溶液,沉淀结晶,过滤得到较纯的固体。“沉淀结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次氯酸盐氧化法:在强碱条件下,次氯酸钾将氢氧化铁氧化为高铁酸钾。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氧化性: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
(4)简要说明作为水处理剂时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① ②. ⑦ ③. ①②④⑦
(2)
(3) ①. ②. 小于
(4)作为水处理剂时,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对自来水杀菌消毒,还原产物水解生成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均属于电解质;①高铁酸钾是盐,属于电解质;②水是氧化物,属于弱电解质;③氧气为单质,不是电解质;④KOH是碱,属于电解质;⑤氢氧化铁胶体为混合物;⑥属于非电解质;⑦ H2S是酸,为电解质;故属于盐的是①,属于酸的是⑦,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④⑦,答案为: ①,⑦,①②④⑦;
小问2详解】
“沉淀结晶”的反应为高铁酸根离子和钾离子生成溶解度较小的高铁酸钾,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
【小问3详解】
①反应中铁失去电子化合价由+3变为+6,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高铁酸根离子,氯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由+1变为-1,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氯离子,双线桥表示为:;
②由①分析可知,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为Fe(OH)3所得产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故氧化性:小于,答案为:小于;
【小问4详解】
作为水处理剂时,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对自来水杀菌消毒,还原产物水解生成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18. 在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中有如下实验:将无锈铁钉没入溶液,观察到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展开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Al和溶液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1)预测Al能和
溶液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将一端缠绕的铝丝浸入溶液(如图),观察现象。
(2)铝丝表面未出现红色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改进】用砂纸将铝丝表面打磨光亮,将其浸入溶液,观察现象。
(3)填写实验报告单:
【深入探究】为研究上述异常现象,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资料,继续开展探究。
资料:①呈蓝绿色,不溶于水;②可加快铝丝和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4)取出铝丝,将试管中的混合物分离得到蓝绿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欲加快Al和
溶液的反应,可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拓展应用】通过探究,同学们提出了铝制品使用的注意事项。
(6)下列食品不能长时间用铝制炊具盛放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食醋B. 食用油C. 面粉D. 咸菜
【答案】(1)Al比Cu活泼
(2)
(3) ①. H2(氢气) ②. Cu(铜)
(4)
(5)NaCl (6)AD
【解析】
【小问1详解】
Al的金属活动性强于Fe和Cu,Fe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则Al也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答案为:Al比Cu活泼;
【小问2详解】
铝容易被氧气氧化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与铜离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答案为:;
【小问3详解】
①硫酸铜溶液呈弱酸性,氢离子与Al反应生成氢气,答案为:H2(氢气);
②Al能与铜离子反应生成Cu,红色物质为Cu,答案为:Cu(铜);
【小问4详解】
根据资料可知,蓝绿色固体为Cu2(OH)2SO4,其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答案为:;
【小问5详解】
根据资料可知,Cl-可加快铝丝与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因此为加快Al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速率,可加入的物质为NaCl,答案为:NaCl;
【小问6详解】
A.食醋能与铝和氧化铝反应,因此不能用铝制炊具长时间盛放,A正确;
B.食用油不与铝和氧化铝反应,可用铝制炊具长时间盛放食用油,B错误;
C.面粉不与铝和氧化铝反应,可用铝制炊具长时间盛放,C错误;
D.咸菜中含有氯离子,可加快铝制炊具与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不能用铝制炊具长时间盛放,D正确;
故选AD。
19.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跟过氧化钠反应时简要与水接触。
资料:碱石灰可做干燥剂,可以与酸性气体等反应。
【装置分析】
(1)装置②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 c.浓
【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弹簧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打开弹簧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2)步骤1和步骤2中,a处带火星的木条产生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
(3)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4)有同学提出质疑:“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
(5)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后,___________。
(6)侯氏制碱得到的碳酸钠产品中会含少量碳酸氢钠。某兴趣小组称量
固体样品,利用下图装置测定产品纯度,装置A中生成的
和
被B中的
全部吸收后,测得
增重
,该碳酸钠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c
(2)木条不复燃;木条复燃
(3)
(4)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
(5)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或加BaCl2溶液等体现检验CO32-的方法即可]
(6)83.2
【解析】
【分析】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掉二氧化碳中的HCl气体,一部分气体直接通入过氧化钠,另一部分先通过浓硫酸干燥再通入过氧化钠中,验证有无氧气;但也有可能是过氧化钠和水在反应,因此要验证产物中是否生成了碳酸根,常用氯化钡来验证。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掉二氧化碳中的HCl气体,浓硫酸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答案为:a,c;
【小问2详解】
步骤1中没有氧气生成,因此木条不复燃,步骤2中产生了氧气,因此使木条复燃,故答案为:木条不复燃;木条复燃;
【小问3详解】
步骤2中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其理由是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故答案为:气体中有水,水也可与Na2O2反应产生O2使木条复燃;
【小问5详解】
需要补充的实验主要是验证有碳酸钠生成,通过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验证,因此操作是:取⑤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或加BaCl2溶液等体现检验CO32-的方法即可];故答案为: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或加BaCl2溶液等体现检验CO32-的方法即可];
【小问6详解】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B
鉴别、、、
不另加试剂,分别取样,利用两两间反应根据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C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入过最的氯化钙溶液,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D
检验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滤液中加酚酞
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①
铝丝表面有少量气泡;铝丝周围出现蓝绿色物质
溶液呈弱酸性,与Al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蓝绿色物质成分待探究
②
后,铝丝仍光亮;后,铝丝表面出现少量红色物质
红色物质是___________,说明Al能和溶液反应,但反应较慢
③
铝丝周围溶液逐渐变成无色,铝丝以下溶液仍为蓝色;两层溶液界面清晰
反应生成的为无色;溶液的密度小于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月考试卷原卷版docx、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月考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六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蒙城六中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原卷版docx、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蒙城六中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三新”检测考试(12月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