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4 电阻测试题
展开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1.小明同学在备考中,准备有:①透明玻璃杯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尺④铅笔芯⑤橡皮擦。上述五种物品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
2.下列四组物体中,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
A.陶瓷、玻璃球、塑料B.水银、矿泉水、植物油
C.碳棒、硬币、大地D.铅笔芯、人体、陶瓷
3.如图所示的电子体温计通过流过半导体制成的感温头的电流来反映人的体温,这利用半导体( )
A.良好的导电特性
B.良好的绝缘特性
C.环境温度改变,半导体感温头的导电能力也改变
D.测量体温时,电子体温计与人体并联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找来了四种物质,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在相同条件下检测其导电性能。实验观测到的电流表示数和灯泡发光情况记录如下,则以下物质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
A.花生油B.醋C.酱油D.食盐水
5.小明利用一个去掉玻璃壳但灯丝完好的白炽灯和其它必要器材, 完成一些电学实验。
(1)连接如图甲所示电路, 闭合开关后,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其示数为 安。
(2)接着点燃酒精灯对灯丝进行加热, 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小, 是因为灯丝的电阻随着 而变大。
(3)断开开关, 并将灯丝剪断, 再次闭合开关, 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 此时电路的状态 是
(4)在步骤(3)的基础上, 用酒精灯对固定灯丝的玻璃柱进行加热, 随着玻璃柱逐渐被烧 红, 小明可以观察到 的现象, 说明在特定条件下, 玻璃可以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
6.在研究物质导电性实验时,同学们设计了下列甲、乙、丙三种电路,其中最合理的是 。实验测得塑料三角板不容易导电,塑料三角板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 。
7.有三根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其中a、b的粗细相同,但a比b长;a、c的长短相同,但a比c粗。则a、b、c三者相比较,电阻最大的是( )
A.电阻丝aB.电阻丝B.C.电阻丝C.D.一样大
8.已知导体电阻(R)与它的材料(ρ)、长度(l)、横截面积(S)的定量关系可以表示为R=ρl/S 。
(1)长10m、电阻为10Ω的铜导线两根,接成20m长的导线,接长后导线电阻为( )
A.10ΩB.20ΩC.5ΩD.40Ω
(2)横截面积为1mm2电阻均为1Ω镍铬合金线两根,合并成横截面积为2mm2导线,合并后电阻为( )
A.1ΩB.2ΩC.0.5ΩD.4Ω
(3)有电阻均为10Ω的相同导线若干根,现要求得到15Ω的电阻值,则应( )
A.把两根接长后使用B.把两根合并后使用
C.一根取半与另一根接长后使用D.一根取半与另一根合并后使用
9.有一段均匀导线的电阻是4欧,把它对折后作为一根导线使用,这时它的电阻可能是( )
A.1欧B.2欧C.4欧D.16欧
10.技术监督部门抽查发现,某品牌的铜芯电线在制作过程中不符合规格,具体情况如下:①用镀铜的镍铬合金芯冒充铜芯;②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定的直径要小引起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
A.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B.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小
C.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D.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11.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节目中曾验证过“电池+口香糖锡纸= 取火工具”的说法。做法是:取 口香糖内的“锡纸”,用剪刀将“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如图(a)所示;将该“锡纸”两端封闭紧贴在电池的正负两极,不一会儿“锡纸”从中间最窄的部分开始燃烧起来,如图(b)所示。 (1)锡是导体,将锡纸的两端直接接入电池正负极,就会造成 ,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温度达到锡的 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2)分析图(a)知,ab 段的电阻 cd 段的电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有些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刮水器能够随着雨量的大小,刮水的速度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雨停后,刮水器自动停止工作,小华查阅了相关资料后,自制了如图(甲)所示的雨水检测金属网(以下简称检测网)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模拟电路进行探究。
(1)小华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检测网未放入水中,电流表无示数,再将检测网放入雨水中,电流表有示数,表明雨水是导体。小华通过观察电路中 的变化来判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从而反映出刮水器刮水速度的变化。
(2)将检测网竖立并缓慢浸入雨水中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可知,金属网浸入雨水中的深度越深,电流表的示数越大。这说明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在变小,由此可知:a、b间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是由导体的 变化引起的。
(3)小华设计的电路在无雨水时,电动机不能转动,可是这样无法实现无雨时的车窗清洗,若要解决此问题,可在图乙电路中加装一个开关,请说明连接方法: 。
13.小李同学闭合开关后,亮着的白炽灯突然熄灭,检查后发现灯丝断了,小李重新把灯丝搭接起来(如图所示)继续使用,发现灯泡更亮了,则此时灯丝的( )
A.电阻增大,电流减小B.电阻减小,电流增大
C.电阻和电流都增大D.电阻和电流都减小
14.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时,对所用导体相关物理量进行的一部分记录:
(1)选甲、乙两根金属丝导体进行实验,目的是 。
(2)为了完成实验,表格中丙和丁导体的材料选择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其中 导体的材料必须是镍铬合金丝;
(3)该实验中涉及到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下列哪个实验的研究方法是一样的_______。
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B.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C.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
D.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相同纸的厚度,除以100得到一张纸的厚度
15.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小明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电路图,AB间可接入所研究的导体,此电路的设计是通过观察对比 现象来比较电阻大小的。请你评价此电路设计上的不足 ;你对此设计的改进意见是 。
1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滑动变阻器。关于该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棒是绝缘体,瓷筒是导体
B.线圈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
C.滑片与线圈之间是绝缘的
D.制成线圈的合金线所有表面都是绝缘的
17.如图所示,是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电阻丝是导体,缠绕电阻丝的圆筒是绝缘体
B.闭合开关前,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
C.闭合开关后,当滑片向左滑动时,小灯泡的亮度由亮变暗
D.为了使滑片与电阻丝接触良好,需要将接触部位的绝缘层刮掉
18.如图所示,实验室中某个常用的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20Ω 2A”字样。下列关于这个滑动变阻器的说法中( )
①当滑动变阻器通过2A的电流时,它的电阻为20Ω;
②它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是20Ω;
③它是通过改变其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横截面积来改变接入电路电阻的;
④允许通过它的最大电流为2A。
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①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②④正确
19.关于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B.“50Ω”表示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50Ω
C.“1.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2AD.接“A、C”接线柱,向左移动滑片电阻变大
20.如图所示,给出了滑动变阻器四种接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使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的接法是( )
A. B.C.D.
21.“物理”小组在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实验中,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M接C点,N接D点,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相当于一根导线
B.连接电路时,若M接C点,N接B点,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移动到最左端
C.若M接C点,N接B点,闭合开关,滑片P向右移,电灯变暗
D.若M接A点,N接B点,闭合开关,滑片P向右移,电灯亮度不变
22.如图所示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滑动时,能够改变连入电路电阻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3.如图所示,把一根很长的镍铬合金电阻丝ab接在电路中,当滑片P依次滑过A、B、C三点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保持不变
24.如图所示,将两个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将a端和b端接入电路中,要使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最大,那么这两个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为( )
A.P1在最左端,P2在最右端B.P1在最右端,P2在最左端
C.P1在最右端,P2在最右端D.P1在最左端,P2在最左端
25.如图所示,AM为导线,BM、CN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和A接触,P向右移动灯泡变暗
B.S和B接触,P向右移动灯泡亮度不变
C.S和C接触,P向左移动灯泡变亮
D.S和C接触,P无论怎样移动灯泡亮度不变
2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灯L1变亮一些,灯L2变暗一些,应该把金属滑片( )
A.P1和P2均向右滑B.P1和P2均向左滑
C.P1向左、P2向右滑D.P1向右、P2向左滑
27.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实验中。
(1)请根据图甲电路图连接好图乙实物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
(2)闭合开关S,若发现小灯泡不亮。接下来的操作,在以下步骤中最合理的是 。
A、断开开关S,更换灯泡重新实验
B、断开开关S,增加电池节数重新实验
C、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D、观察电流表示数是否为零,判断电路是否断路
(3)实验中,当滑片P向左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 ,电流表的示数变 。
食盐水
酱油
醋
花生油
电流/安
0.18
0.15
0.1
0
发光情况
亮
较亮
暗
不亮
导体编号
甲
乙
丙
丁
长度(m)
1
1
1
0.5
横截面积(mm2)
1.2
2.4
1.2
1.2
材料
镍铬合金丝
镍铬合金丝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1课时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1课时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的导电能力,电阻,学科综合,拓展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优秀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根长1 m的导线,电阻为R,下列做法中能使导体电阻变小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优秀练习,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