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大单元】第一单元人口与城乡形态 教学设计(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案
      【大单元】第一单元 人口与城乡形态 教学设计(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docx
    • 教案
      【大单元】第一单元 人口与城乡形态 教学设计(参考答案)(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docx
    【大单元】第一单元 人口与城乡形态 教学设计(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1页
    【大单元】第一单元 人口与城乡形态 教学设计(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2页
    【大单元】第一单元 人口与城乡形态 教学设计(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3页
    【大单元】第一单元 人口与城乡形态 教学设计(参考答案)(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1页
    【大单元】第一单元 人口与城乡形态 教学设计(参考答案)(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2页
    【大单元】第一单元 人口与城乡形态 教学设计(参考答案)(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大单元】第一单元人口与城乡形态 教学设计(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大单元】第一单元人口与城乡形态 教学设计(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大单元第一单元人口与城乡形态教学设计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docx、大单元第一单元人口与城乡形态教学设计参考答案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人口与城乡形态
    参考答案
    整体感知
    【答案】1.A      2.B
    【分析】试题分析:
    1.对比北京、天津的“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战争,婚姻家庭等。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故选项A正确。
    2.“双城记”是由于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造成的,与政策无关;人口老化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人口迁移等有关,与工作、居住地的不一致无关;逆城市化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得益于二者之间有京津公路、高速铁路、动车等便利的交通条件,故选项B正确。
    3.A 4.C
    探究建构
    学习活动四:
    1.3省与北京、上海、广州的距离相对较近,交通便利;北京、上海、广州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对3省吸引力大;3省皆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的省,剩余劳动力多  
    2. 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3. 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也带动城镇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吸引更多人口进入城镇。
    4. 我国东部的自然条件比中西部优越,故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中西部高,城镇化水平也高;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开放程度高,促进东部地区的发展,从而吸引大量中西部劳动力流向东部城镇。所以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比中西部地区高。
    【答案】1.B    2.D    3.C
    【解析】1.现代城市多数新型居住社区为多层或高层建筑,胡同社区多为一层结构,活动空间分散至各片区,土地利用率较低,B正确;胡同社区机动车道较少,步行道较多,相比而言,新型居住社区交通更便利,A错;胡同社区无专门的绿地布局,绿化率不一定更高,C错;读图可知,胡同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大,D错。故选B。
    2.读图可知,胡同社区既有机动车道,也有步行道和次一级步行道,胡同街区道路分级,居住单元多在次一级步行道两侧,步行道通行能力有限,故居住氛围相对安静,D正确;与邻里往来和居民素质关系较小,AC错;住宅较为集中,并不分散,B错。故选D。
    3.读图可知,胡同社区既有大型公共活动空间,也有小型活动空间穿插于各房屋聚落之间,且机动车道不能直接进入小型活动空间,给小区居民营造了安静的私密活动和居住空间,所以在布局开放型住宅区的过程中应注重构建私密空间,C正确;图中胡同街区并没有专门的绿化用地和娱乐健身设施,AD错;开放型住宅小区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增加步行道路不利于城市合理布局,B错。故选C。
    【答案】4.A    5.C
    【分析】4.由题可知,实现车位“错时共享”的城市不同功能区,可以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停车位应具有错峰使用的基础。住宅区停车位主要是夜间居民下班使用,行政区主要是白天上班使用,二者使用时间错开,较为适合,A正确。商业区和行政区停车位使用高峰都是白天,B错误 。工业生产受昼夜变化影响较小,工业区人员昼夜差别小,停车位空余不明显,CD错误。故选A。
    5.车位“错时共享”主要利用了城市各功能区人口流动的差异,人口流动差异使停车位使用时间出现差异,C正确。历史文化的差异 、生态环境的差异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不易造成停车位使用规律性变化,对“错时共享”的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应用迁移
    【答案】(1)不合理;理由∶位于河流上游,污染河流;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污染大气。
    (2)近铁路,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低;靠近煤、铁产区等。
    (3)该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使得该市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分析】此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工业的区位和人口迁移的因素,有效获取图中信息,调用基础知识即可作答,难度较小。
    【详解】(1)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该布局在河流下游和盛行风的下风向。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地临近铁路,交通便利,位于城市边缘,地价低,附近煤铁资源丰富,适宜布局工业区。
    (3)由材料可知,2019年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而人口增长率为7.2。此地有大量人口迁入,吸引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此地基础设施完善,就业机会较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重构拓展
    【单元拓展】
    1. 该空间规划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兰斯塔德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乡村人口比重不会提高,也不会降低兰斯塔德地区的人口密度。本规划注重本区域城市体系中各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一体化发展,而不是城市之间的同质(职能相似)与竞争,当然各城市因产业集中发展会使其对外的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心为乡村地带,周围为绿地间隔的城镇”这种空间规划对城乡用地规划较为合理,会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会避免城市个体规模的过度扩张及其带来的城市问题和农业用地的大量碱少。
    2. A、首先,对于国内一些中小城市而言,应与周边城市一起发展多中心城市区域;而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言,应在城市内部构建多个中心,各中心既要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又要重视相互的合作,努力建设成网络化大都市。这样既能获取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又能缓解集聚不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可在促进城市增长的同时避免城市的无序蔓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样还有利于缓解中心区的发展压力,促进外围地区的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多中心群体化发展的整体合力,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B、其次,形成城市网络则需要做到:在空间组织上,强调构建面向区域的开放的多中心区域城市空间格局;在功能整合上,强调分工与合作,形成有机联系的功能实体;区域治理上,强调网络化管制实现权益平衡。而政府的作用则体现在制定空间发展规划、建设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确定产业和投资等引导政策,保护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等。
    【单元过关】
    【答案】1.C    2.B
    【解析】1.图中给的信息是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不同年龄人口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没有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自的总人口数量信息,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男性人口数量多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D错误。故选C。
    2.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导致欧盟地区人均收入降低,但不会剧降,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故选B。
    【答案】3.D    4.C
    【分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3.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A错误。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 65岁以上人口大于7% 2016年相对于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5%,因此B错误。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说平均年龄成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C错误。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正确。
    4.有第一题可知,2016年相对于2000年人口占比增加最大的主要是26至5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青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正确答案选C。医疗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不符合题意,A B D错误。
    【答案】5.B    6.C    7.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5.据图可以判断,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ACD错误。
    6.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变小,故C正确。图中只是显示了国内人口迁移情况,因为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材料中既没有提到自然增长,也没有提到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所以单从材料中,是无法判断美国本土的人口数量变化的,故A错误。通过计算,可知1995年中西部地区以迁出为主,2010年依然是迁出为主,故B错误。1995年只有南部为净迁入,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净迁入,所以净流入的地区增多,故D错误。
    7.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哪个地方发展速度较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会较多,就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迁入变小,西部也由净迁出,变为净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故A正确。交通、文化、教育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是材料中没有明显的提示内容,故BCD错误。
    【答案】8.B    9.A    10.C
    【解析】8.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通通达度和客流量,地铁站点交通便利,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客流量,也就是周边的人流量,B正确。故选B。
    9.图中甲、乙、丙站点都是一级站点,客流量大,且位于地铁线与环线交汇处,交通便利,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A正确。故选A。
    10.从图中看该城市有多个一级站点,也就是有多个核心,城市空间形态最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C正确。故选C。
    11.D 12.C
    【答案】13.A    14.C    15.A
    【解析】13.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判断,D点房价约6000-7000,N点房价约3000-4000,D与N房价差值取值范围是2000-4000,结合选项可知,图中D点房价和N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390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图示区是我国华北某城市,这里是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E、N都位于季风对吹方向,空气受污染较多,不清新,AD错误;从图中河流流向看,F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多,水污染较多,环境质量差,,B错误;M避开了季风对吹方向,空气污染少,空气清新,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水污染少,环境优美,C正确。故选C。
    15.距城市中心距离是影响地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离城市中心越远地价越低。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是因为远郊土地价格低,是经济因素造成的,A正确。故选A。
    16.【答案】(1)人口总数减少,因为乡村人口进入城市;青壮年(劳动力)占比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因为迁出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
    (2)利:生态压力减轻(人均耕地增加),机槭化水平提高(经营规模扩大,生产效率提高),与城市联系加强。
    弊:土地撂荒(劳动力短缺),出现空巢老人(老龄化加重)。
    (3)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减少,部分青壮年农民返乡,(老龄化使得)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H省2011年和2035年乡村人口分年龄段的数量(含预测)为主要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城市化进程及影响,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H省2011年至2035年乡村人口的变化应根据图中信息从总数、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归纳。图中显示,2011年时当地乡村总人口约1400万,而2035年当地乡村总人口约650万,乡村人口总数减少;2011年当地乡村人口中劳动力比重约65%,老龄人口比重约16%,而2035年当地乡村人口中劳动力比重约45%,老龄人口比重约40%,乡村人口中劳动力占比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H省2011年至2035年乡村人口的变化的原因应从人口迁移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发展,当地大量乡村人口进入城市,使得乡村人口总数减少;城市化过程中,乡村迁移至城市的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因此乡村人口中劳动力占比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2)图示人口变化过程对H省乡村发展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说明。从有利方面来看,乡村大量人口迁出,当地生态压力减轻;乡村人口总数减少,则乡村中人均耕地增加,从而可能提高机械化水平,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劳动生产效率提高,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与城市联系加强。从不利方面来看成,乡村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在短期内可能导致乡村劳动力短缺,造成土地撂荒现象加重,并出现空巢老人,老龄化加重的社会问题。
    (3)专家预测2035年后H省乡村劳动力人口比重将会上升,其预测的理由应从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预计2035年我国城镇化将步入成熟期。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差别减小,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务工的动力减弱,进城劳动力人口减少,甚至有部分青壮年农民返乡,从而使得乡村劳动力人口比重有可能上升,同时老龄化严重使得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间接导致劳动力人口比重将会上升。
    17.【答案】(1)人口净流入城市趋势集中,增幅分化;发达地区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常住人口依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答出2点即可)
    (2)广东东莞。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答出2点即可)
    (3)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卫星城市。(答出3点即可)
    【分析】本题以外来人口净流入比例较高的城市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1)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为外来人口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净流入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有集中的趋势,增幅差异较大,分化明显;广东、福建、北京等发达地区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常住人口依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
    (2)广东东莞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超过70%,最高。主要是由于广东东莞位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有利于人们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3)人口大量涌入会导致城市压力增大,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等,为应对这些不利影响,城市应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大量劳动力随迁;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城市人口的基本需求;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城市问题;建设卫星城市,转移部分城市职能,减少城区人口。
    18.【答案】(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
    【分析】考查区域城市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工业区位因素,保健园的合理布局。
    【详解】(1)读材料可知,鲁尔区目前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说明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特征是城市数量多,计算可知平均每座城市10万人,城市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鲁尔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可知,建成区连片,说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近,区内城市分布密集。
    (2)医疗保健业的发展受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是由于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而鲁尔区又是德国“工业的心脏”,经济发达,材料中指出鲁尔区境内有“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说明其医学研究水平高;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与其市场需求关系密切,该区曾经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还有题中材料指出该区“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说明老龄人口多,一般老龄人的身体状况较差,故对医疗保健需求量大。
    (3)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可从位置适中、技术先进等方面进行分析。读波鸿市的位置图及图乙可知,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位于波鸿市,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医学科研和医药研制水平高;波鸿市的位置适中,便于医疗保健与研究及医药生产间的相互联系协作。
    (4)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可从技术先进、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思考作答。读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图可知,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可为保健园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保健园位于波鸿市边缘地带,离市中心较远,园内环境清洁优美,利于保健。
    19.【答案】(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
    (3)第一产业,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第二产业,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原因: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
    (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图示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约为40%,低于上海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分析崇明三大产业特点要从资料给出的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的对比进行分析。图示2012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
    (3)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第一产业比值小,产业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崇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即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2012年崇明工业以传统工业、乡镇企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4)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相比,它的优势是解决就业人数多,无污染,体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特征。崇明的第三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也有利于崇明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这个建议是合理的。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