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象征手法的运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象征手法的运用教案,共4页。
象征手法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象征手法的含义。作文中如何运用象征手法。二、教学重点:如何运用象征手法写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文章。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象征手法写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的作文。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概念解读。教师出示诗歌和两个例文。诗歌: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例文1: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立雪霜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 例文2:在课文《台阶》中,“父亲总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为什么要造台阶呢?根据文章作者交代:第一、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第二、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在父亲的意识中,“台阶”的高低象征着地位的高低。这里的台阶不仅仅是台阶,具有象征意义。以图表的方式展示象征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2、作用:情感真挚、含蓄深刻、立意高远 二、象征与比喻。1、比喻: 比喻就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也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也包含本体和喻体两部分,它要求喻体和本体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点,可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二者之间常用“像、似、若、好象、如同、仿佛、像……一样、如……一般”等比喻词连接起来。 《海燕》一文中,“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中,就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海燕飞翔的敏捷、迅速,把海燕飞翔速度之快,身姿之矫健、勇猛形象地表现出来;“高傲”一词又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海燕对恶劣的环境无所畏惧的精神。 巴金的《月》一文中,“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这句话,就是运用了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明月的特征。 2、不同之处:比喻属于修辞范畴,它可以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以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的手法,它与构思相关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象征给予人们的启示意义,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所暗示的意义,即黑格尔所说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 三、象征手法的作用。升华主题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例如:矛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例文。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质朴、倔强挺立、坚强不屈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赞扬延伸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用白杨树来象征中华民族团结、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手法把对白杨树的赞美变成了一种对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对抗日军民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升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委婉含蓄象征和含蓄是分不开的。象征给予人们的启示意义,不在于形象本身,而在于形象所暗示的含义,即黑格尔所说的“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意义”。例如描写和平鸽,作者用意不在描写鸽子本身,而在于它所暗示的和平的意义。含蓄,富有暗示性、朦胧性和多义性,意在言外,能给读者带来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四、运用象征的要求。立意要明确。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名篇一样,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 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的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开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寓,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注意:1、区分象征体与本体:如海燕与革命者2、象征体与本体的关系:相似、相近但在不同的场合中并不约定俗成、固定不变。3、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感情时委婉、曲折、含蓄。4、阅读时要注意象征体的特征,借助于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仔细的体味,充分地揭示其象征意义。五、学以致用, 任选一个物体,写一篇象征手法的短文,600字左右。参考物体:落叶、小草如何提炼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1、根据外在形态:圆月象征——思亲念乡之情。2、根据生存环境:野草象征——顽强不屈的精神。3、根据特点性质:兰花象征——高洁的品质。4、根据功能用法:手帕象征——妈妈的关爱。提示1:落叶:在飘然而下的生命最后一刻,也匍匐于母亲膝下,把残叶融入大地回报母亲。提示2:小草:柔弱的身躯却蕴含着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