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随堂练习题
展开下图为森林中的成层现象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自地面到顶部依次可见( )
A.乔木、灌木、草本B.草本、灌木、乔木
C.灌木、草本、乔木D.乔木、草本、灌木
2.森林中形成明显垂直分层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光照
C.水分D.土壤
多肉植物原产于非洲干湿季分明的地区,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在土壤环境发生变化时满足植物生存需要。下图为多肉植物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多肉植物茎叶肉质化是为了( )
A.防强光B.储水分
C.抗风沙D.耐高温
4.与多肉原产地相比,在江苏自然种植的多肉植物容易死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B.光照
C.地形D.土壤
甘肃省景泰县黄河岸边的黄河石林形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是以黄色砂砾岩为主,垂直节理发育,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在石林崖壁上有大量的苔藓、地衣等植被生长(如图),绿色的苔藓、地衣在黄色的石林上如同孔雀的羽毛,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黄河石林崖壁苔藓、地衣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水分
C.光照D.土壤
6.黄河石林崖壁上只能生长苔藓、地衣类植被的主要原因是( )
A.阴坡光照条件较差
B.海拔高,热量条件差
C.崖壁地形高耸陡峻
D.阻挡水汽,崖壁潮湿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7~8题。
7.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
A.针阔混交林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D.灌木林
8.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
A.植物种类多B.枯枝落叶多
C.地表径流大D.年均温较高
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贫瘠,水源充足
D.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10.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下图为我国赣南地区2010~2020年植被覆盖退化度及退化面积随坡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11~13题。
11.植被生长仍然良好的坡度为( )
A.0°~4°B.4°~13°
C.13°~27°D.27°以上
12.坡度25°以上,植被退化度随坡度增加而增加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B.降雨
C.光照D.土壤
13.赣南的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 )
二、综合题
14.读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丙地区植被类型为________,其成因主要是什么?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植被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
(3)在甲、乙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植被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是一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去考察和探险。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对甲地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在其游记中对该树有这样的描述:“……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在15米以上,看上去活像个大胖子,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含有大量水分,在干旱时,便成了人们的理想的水源。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米,长圆状倒卵形,极尖,上面暗绿色发亮,无毛或背面有稀疏的星状柔毛。”下图为非洲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猴面包树景观照片。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低的形成原因。
(2)指出甲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并简述其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阐释乙地地理环境与猴面包树形态特征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14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2.解析:第1题,结合图片可以看出,自地面到顶部依次可见应是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2题,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被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图中从森林顶端至地面,光照越来越弱,适应不同光照强度的植物,占据不同的垂直空间,在森林中形成若干层。所以森林中形成了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影响这种结构的主导因素是光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B 2.B
3~4.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该植物叶片退化、变小,肉质化,肥厚多汁是植物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减少蒸腾、储存水分的生存策略,B正确;与防强光、抗风沙、耐高温无关,A、C、D错。故选B。第4题,多肉植物习性为喜温耐旱,而江苏自然种植的多肉植物却特别容易死亡,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最有可能是由于夏季短时间内降水充足,过涝,导致多肉植物死亡,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光照、地形、土壤对多肉植物的影响,B、C、D错误。故选A。
答案:3.B 4.A
5~6.解析:第5题,根据所学可知,黄河石林崖壁上潮湿的位置水分条件较好,可以为苔藓、地衣类植被提供生长环境,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在石林崖壁上有大量的苔藓、地衣等植被生长”可知,石林崖壁地形崎岖、土壤条件较差,说明其对地形和土壤条件要求低,A、D错误;苔藓、地衣类植被喜欢潮湿的生长环境,不耐干燥,对光照的需求小,C错误。故选B。第6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石林崖壁陡峭,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养分不足,高等植被难以生存,苔藓、地衣类植被比较低等,对土壤养分的需求量小,适应性强,崖壁地形高耸陡峻只能生长苔藓、地衣类植被,C正确;从图中信息不能判断阴坡、阳坡,A不符合题意;苔藓、地衣类植被在黄河石林崖壁上生长的原因是石林崖壁上水分条件好,与热量关系较小,B错误;水汽被阻挡会导致水分条件差,D错误。故选C。
答案:5.B 6.C
7~8.解析:第7题,由材料“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可知,在材料中的四种林地类型中,楠竹林的毛管孔隙度最低,说明楠竹林的林地蓄洪作用最小,这表明,水土保持作用最小的是楠竹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B。排除A、C、D。第8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植物种类多,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A不符合题意。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枯枝落叶多,将更多的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B不符合题意。地表径流大,会加大对地表有机质的侵蚀、搬运等作用,导致有机质降低,C符合题意。年均温较高,化学和生物风化增强,有机残体归还较多,有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D不符合题意。因为本题要选择与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关联度最小的,所以正确答案为C,排除A、B、D。
答案:7.B 8.C
9~10.解析:第9题,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乙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以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其主要地形特征;丙地主要地理特征为高温多雨;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第10题,甲地根系发达因为常年干旱少雨,乙地叶呈针状因为所处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海南植被四季常青,与其常年温度较高的气候特点关系密切。丁地生长较快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答案:9.D 10.C
11~13.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坡度在12°~27°之间,植被退化面积百分比、退化度百分比均处在低值区间,说明该区域植被退化程度低,生长良好,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第12题,坡度25°以上,植被退化度随坡度增加而增加,主要是因为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加,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植被的退化,D正确。气温、降雨、光照等因素不会随坡度而变化,A、B、C错误。故选D。第13题,赣南的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图可以明显看出山坡,植被比较低矮,A为高山草甸;B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为亚寒带针叶林;D为热带疏林草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1.C 12.D 13.B
14.解析:第(1)题,丙自然带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离岸风且位于背风坡,附近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形成热带荒漠。第(2)题,纬度不同引起热量差异,使植被南北方向更替;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植被南北狭长。第(3)题,甲地纬度较乙地高,纬度不同造成山麓植被、植被的种类和数量、雪线高度的不同。
答案:(1)热带荒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寒流影响。
(2)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热量 地形
(3)山麓植被不同;植被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纬度位置。
15.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甲地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使得甲地风化作用强烈,成土母质层厚。高温的条件,使得生物循环旺盛,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加上丰富的雨水对土壤强烈的淋洗作用,导致雨林地区土壤肥力低。第(2)题,甲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得植物生长旺盛,物种丰富,垂直分层结构复杂,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多,茎花现象和板根现象多。第(3)题,根据“非洲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并结合乙地游记描述判断,乙地典型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热带草原地区降水丰富,草类生长茂盛;干季,热带草原地区气候干旱,草类枯黄。根据游记中描述“树干高不过20米左右,而胸径却可达15米以上”可知,猴面包树树干粗大,粗大的树干便于存储更多的水分,这是由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较少,且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的。根据游记中另一描述“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来,长圆状倒卵形,极尖,上面暗绿色发亮,无毛或背面被稀疏的星状柔毛”可知,猴面包树叶少而小可减少水分蒸发,这是因为该地地处热带,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等导致的。
答案:(1)全年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成土母质层厚;生物循环旺盛,有机质分解快;雨水的淋洗作用强烈,导致土壤肥力较低。
(2)热带雨林 生长旺盛,树叶深绿;垂直结构复杂;多茎花、板根现象;多附生、藤本植物
(3)热带草原(或草原) 当地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导致猴面包树树干粗大,便于湿季储水耐旱;当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猴面包树叶少而小,干季以减少水分蒸腾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课时作业,共9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测试题,共7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课时训练,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