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三)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三)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湛江一模)水库是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下图为某水库某一次降水过程中进库流量和出库流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示意的水库功能是( )
A.拦沙拦水,蓄清排浑
B.增加下渗,涵养水源
C.增大出水,冲刷河床
D.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2.图示水库水位最高的时刻是( )
A.T1 B.T2
C.T3 D.T4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示T3之前水库的进库流量大于出库流量,T3之后出库流量比较平稳,起到了拦蓄洪水、调节下游径流的作用,D项正确。“蓄清排浑”是汛期排浑,汛后蓄清,是水库的一种运用方式,不是水库功能,A项错误。从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出该水库起到了增加下渗的功能,B项错误。从图中信息能够判断出水库起到了调蓄径流的作用,并不能增大出水,C项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T3时刻以前进库流量一直大于出库流量,说明T3时刻以前水库一直在蓄水,在T3时刻水库的进库流量和出库流量达到相等,并且在T3时刻以后出库流量大于进库流量,说明T3时刻以后水量减少,水库的水位降低,所以T3时刻水库水位达到最高,因此图示水库水位最高的时刻是T3,所以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答案:1.D 2.C
(2023·河源期末)龙滩水电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上游,为西电东送枢纽工程,修筑大坝进行蓄水发电。受温度与压力的影响,坝体会出现变形,往往1毫米的位移预示着水位数米涨落。现尝试采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坝体位移监测,绘制了坝顶顺河向位移过程线(如图)。据此,完成3~4题。
3.龙滩水电站坝体位移变化测量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
A.GIS B.GNSS
C.RS D.数字地球
4.由坝体位移可推断该河段( )
A.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9月进行蓄水
C.结冰期时间长
D.河流水位变化大
解析:第3题,测量坝体位移变化主要通过定位实现监测与数据收集,所以需要借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故选B。第4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周边山地海拔较低且位于亚热带,无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无结冰期,A、C项错误;9月份坝体已经向下游发生位移,说明水位较高、对坝体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应该排水而不是蓄水,B项错误;通过读图可知,坝体在7月份之前向上游移动,7月份之后向下游移动,判断7月份之前坝体内水位较低,7月份之后坝体内水位过高、对坝体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答案:3.B 4.D
(2023·清远期末)水库建设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巨大作用,是调节水库径流、泥沙以及蓄水的重要水利设施。水库泥沙的淤积将直接影响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地理学者研究出了水库泥沙淤积分布的估算方法,以水库形状为主要依据,将水库分为洪积平原型、湖泊型、丘陵型、峡谷型四种类型。下图示意不同类型水库淤积分布设计曲线(泥沙淤积在水库水深相应的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水库泥沙淤积期主要出现在(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6.泥沙淤积会导致水库( )
A.防洪能力增强 B.水体盐度下降
C.发电效益降低 D.地下水位降低
解析:第5题,水库的泥沙淤积期受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影响,我国河流受到季风影响,夏季河流补给较多,出现夏汛,河流流速快,水量大,携带泥沙量大,成为主要的泥沙淤积期,7—9月为夏季,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第6题,泥沙淤积会影响水库的库容,降低蓄洪能力,A项错误;水体的盐度与泥沙淤积关系不大,B项错误;水库泥沙含量大,影响水库的蓄水量,会使得发电效益降低,C项正确;地下水位与泥沙淤积关系不大,D项错误。故选C。
答案:5.C 6.C
(2023·韶关二模)剑鱼是一种高度洄游性鱼类,适宜栖息地的分布受海表温度和海表盐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下图示意2018年印度半岛干季和湿季时西印度洋剑鱼适宜栖息地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剑鱼洄游的时间和方向,大致是( )
A.1—3月向西南 B.4—6月向东北
C.7—9月向东南 D.10—12月向西北
8.与周边海区相比,剑鱼适宜栖息地的海水性质( )
A.温度高,盐度高 B.温度低,盐度低
C.温度高,盐度低 D.温度低,盐度高
解析:第7题,剑鱼洄游一般是温暖的时间,洄游目的是产卵,所以A、D项错误;又根据图中信息显示,北部鱼类多,所以向东北游,B项正确;C项错误;故选B。第8题,根据图信息显示,主要分布在纬度低的地方,纬度低,温度高;在干季时,主要在南回归线附近,盐度高;湿季是降水多,参考价值不大,在南回归线也有分布,盐度高。故选A。
答案:7.B 8.A
(2023·汕头一模)2018年9月某台风过境伶仃洋期间,恰逢伶仃洋涨潮,海湾形状使伶仃洋中部海水迅速上涨,与海湾西侧海域形成水位差。图(a)示意伶仃洋及其西侧潮流站位置,图(b)示意台风过境前后该潮流站气象与海洋水文数据(图中箭头长短代表速度大小)。据此,完成9~10题。
9.9月17日潮流站海水表层的流向和主要类型是( )
A.自东北向西南的补偿流
B.自东北向西南的风海流
C.自西南向东北的补偿流
D.自西南向东北的风海流
10.台风经过潮流站时,引起该站海水表层流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湾轮廓 B.海底地形
C.风向变化 D.潮汐变化
解析:第9题,9月17日风向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是处于台风过境时,根据材料“某台风过境伶仃洋期间,恰逢伶仃洋涨潮,海湾形状使伶仃洋中部海水迅速上涨,与海湾西侧海域形成水位差”,潮流站位于西侧,表层海水由水位高的中部流向海湾西侧,由于海岸线的原因,最终为东北流向西南,C、D项错误;水位差是正逢涨潮导致的中部水位高,西部水位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的为补偿流,不是风向形成的风海流,A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A。第10题,海陆轮廓和海底地形在短时间不会明显变化,故不会影响海水表层流速变化,A、B项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当风向与流速变化有一定相关性,台风过境时,风向变化大,引起流速变化大,C项正确;台风过境时,潮汐对流速的影响减小,D项错误;故选C。
答案:9.A 10.C
(2023·韶关二模)墨西哥湾海面之下约1 006米的海底有一个巨大的圆形卤水池(形成过程如下图)。其卤水的盐度是普通海水的3~10倍,含氧量低,其周边有大量海洋生物遗体。据此,完成11~12题。
11.墨西哥湾深海卤水池的形成过程是( )
①新岩层产生裂隙 ②盐岩层受压拱起 ③盐水汇聚低洼地 ④高浓度盐水溢出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12.卤水池的周边存在大量生物遗体的原因有( )
①卤水附近觅食的生物多 ②卤水的防腐作用强 ③卤池上方海水运动较强 ④卤池附近含氧量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11题,读卤水池形成过程图可知,盐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产生很多裂隙,高浓度盐水随着裂隙溢出海底,与普通海水因盐度差异,形成盐跃层,最后高盐度盐水在低洼地汇聚形成卤水池。故形成过程是②①④③,故选B。第12题,卤水含有营养盐类,附近觅食的生物多,①正确;卤水盐度高,防腐作用强,使大量生物遗体保留下来,②正确;卤池水盐度高,上方普通海水盐度低,形成盐跃层,不利于上下水体交换,与上方海水运动较弱,③错误;卤池附近含氧量低,不利于生物腐烂分解,因此大量生物遗体保留下来,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D。
答案:11.B 12.D
二、综合题(共2道题)
13.(2023·梅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喀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西南侧,喀纳斯河上游流域,是我国水量第三大淡水湖。该湖湖面风力较大,东西方向的大风经过下湖口时,就会沿着喀纳斯河谷,一路向北吹来。喀纳斯河谷内部发育有典型的冰川地貌,湖口由粗细不同的冰碛石块、砂与黏土等物质。在喀纳斯湖最北端的入湖口的湖面上,有一条浮动逆流而上、长达千米的由枯木堆成的长堤,是喀纳斯湖奇观之一。左图示意喀纳斯湖的局部区域图,右图是该地卫星图。
(1)喀纳斯湖的形成与冰川有着密切关联,推测冰川对其形成的影响。
(2)简析喀纳斯湖入湖口附近形成枯木长堤的原因。
(3)预测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喀纳斯湖可能产生的变化。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喀纳斯河谷内部发育有典型的冰川地貌,冰川侵蚀地表塑造了湖盆形态;随着全球气温变化,冰川融化,冰川刨蚀携带的大量冰碛物堵塞沟谷形成堰塞湖,冰川融化后水量汇聚,形成湖泊。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喀纳斯湖入湖口附近形成一条长长的枯木长堤,枯木来自于上游地区,洪水季节,河水水量增加,将上游大量的枯木携带漂入湖泊;同时该湖泊风力较大,一路向北吹来,带动枯木流动,将漂入湖水中的浮木推动着逆流上漂,枯木逐渐在入湖口汇聚形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增加,湖泊水量增大,湖泊面积扩大,水位抬升;同时,冰川融化导致湖泊湖口由冰碛物堵塞而成,稳定性较差;水位的升高也有可能导致冲毁堰体,导致湖泊面积减少甚至消失。
答案:(1)冰川侵蚀地表塑造了湖盆形态;冰川融化后,冰碛物堵塞沟谷形成堰塞湖;冰川融水汇聚,形成湖泊。
(2)洪水季节,河水将上游大量的枯木携带漂入湖泊;强劲的谷风由南向北吹至宽阔的喀纳斯湖;将漂入湖水中的浮木推动着逆流上漂,枯木逐渐在入湖口汇聚形成。
(3)湖泊湖口由冰碛物堵塞而成,稳定性较差;气候持续变暖导致一定时期内冰川融水增加,湖泊水量增大;湖泊面积扩大,水位抬高;可能会冲毁堰体,导致湖泊面积减少甚至消失。
14.(2023·湖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智利竹策(cè)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在南太平洋海域。智利竹策鱼具有集群和洄游特征,海水温度是影响其洄游的最重要因素,在多数年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和路线(下图)。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智利竹策鱼的活动范围会出现一些变化,对渔业捕捞产生一定影响。
(1)据图描述智利竹策鱼在每年5月至翌年10月的洄游路线,并指出洄游范围以南海域的主要洋流运动方向。
(2)比较智利竹策鱼幼鱼和成鱼对海水温度的适应差异,并说明依据。
(3)在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智利竹策鱼幼鱼活动范围往往向偏南方向移动,试推测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智利竹策鱼的洄游路线为:5月至10月,幼鱼向西北方向洄游;10月至翌年5月,幼鱼向西南方向洄游;翌年5月至翌年10月,成鱼向西北方向洄游。洄游范围以南海域位于40°S以南海域,该海域受西风带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因此主要洋流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第(2)题,表层海水温度主要受纬度和洋流影响,智利竹策鱼幼鱼和成鱼对海水温度的适应差异可从其各自活动海域的纬度和流经洋流两方面进行分析。由图可知,成鱼活动海域纬度偏高纬,幼鱼活动海域纬度偏低纬,高纬处纬度较高且受西风漂流(寒流)带来的冷水影响较大,水温较低,低纬处则相反,水温较低。因此从对海水温度的适应差异来看,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第(3)题,强厄尔尼诺年,低纬度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偏高,受其影响,该海域北部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高,而智利竹策鱼幼鱼为冷水性鱼,其活动范围应向高纬即水温较低方向扩展,即向南偏移。
答案:(1)路线:5月至10月,(幼鱼)向西北方向洄游;10月至翌年5月,向西南方向洄游;翌年5月至翌年10月,(成鱼)向西北方向洄游。
洋流方向:自西向东。
(2)差异:成(幼)鱼更适应低(高)水温。依据:成鱼活动海域纬度整体偏高且受寒流(西风漂流)影响,水温偏低;幼鱼活动海域纬度整体偏低,水温偏高。
(3)受低纬度东太平洋海域异常偏高水温的影响,图示海域北部水温可能升高,从而导致幼鱼活动范围向偏南方向移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九)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八)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