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1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2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共10页。

    单元综合检测三 (第三单元)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广东广州一模)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

    (  )

    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   

    B.强化权力的制衡

    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 

    D.重视前朝的经验

    解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但司马光宣扬“道者万世无弊”反对变法,说明朝廷内部对改革未形成共识,故选C项;材料没有说明用什么治国理念,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变法与反对变法的思想争论,不能反映权力制衡,排除B项;材料主题是围绕变与不变,不是强调重视前朝经验,排除D项。

    答案:C

    2.在唐代的官方祭祀体系中,孟子没有被正式列入。直到宋代,官方才正式承认并确立孟子配享孔子的地位。这反映了(  )

    A.孟子在宋代地位大大提高

    B.唐代思想文化控制严密

    C.孔子在宋代地位有所下降

    D.唐代儒学不如宋代发达

    解析:孟子在唐代没有被正式列入官方祭祀体系,宋代官方才正式承认并确立孟子配享孔子的地位,这说明孟子在宋代的地位大大提高,故A项正确。

    答案:A

    3.历史上对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众说纷纭,有人根据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中“烛影斧声”的记载,疑心宋太宗“弑兄夺位”,也有人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虽没有定论,然后人不时提出新依据。对上述观点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历史事件的争论越是争论越无法解决

    B.历史争论的解决离不开考古的新发现

    C.合理的历史存疑有助于新史料的发现

    D.价值判断导致史实出现倾向性的选择

    解析:众说纷纭说明了不同的价值判断会导致史实出现倾向性的选择,即D项符合题意,正确;历史事件是越争论越明了,并非无法解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争论的解决不一定离不开考古的新发现,B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D

    4.古代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调整相权的举措是 (  )

    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

    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

    解析:宋代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目的是通过分割相权,削弱相权,故选B项;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具有世袭的特权,排除A项;汉代逐渐形成以皇帝为中心的“中朝”和以宰相为首的“外朝”,通过强化“中朝”来加强皇权,排除C项;察举制是汉代以道德标准来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项。

    答案:B

    5.在历史学习中,正确的时空观念尤为重要,与下图的①对应的是                                                   (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1.     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解析:依据“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1271—1368”可知与元朝的建立与灭亡有关。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故选D项。

    答案:D

    6.唐代,一些内迁的党项人被授以“闲田”,他们开始学习农耕。西夏建立前,党项人已经进入河西走廊的凉州、甘州等农业区,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据汉文史料记载,宋代党项人已是“耕稼之事,略与汉同”。这可以用来说明 (  )

    A.西夏全面模仿两宋制度

    B.西夏农耕经济取代了游牧经济

    C.唐宋经济重心转向西北

    D.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

    解析:根据材料“唐代,一些内迁的党项人被授以‘闲田’,他们开始学习农耕。西夏建立前……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宋代党项人已是‘耕稼之事,略与汉同’”,说明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故D项正确。

    答案:D

    7.金代海陵王时,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一级为路,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其地位与防御州、县等,并纳入官员品级制的系统之中。这一改革              (  )

    A.废除了猛安谋克制度

    B.解决了“冗官”问题

    C.推动地方官制的统一

    D.实现了官制的女真化

    解析:据材料“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一级为路,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可知完颜亮废除猛安谋克制度下的万户,改行中原地区的州县制度,推动了地方官制的统一,故选C项;据材料“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一级为路”,可知完颜亮只是废除了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这一个等级,排除A项;“冗官”问题主要是指两宋时期,排除B项;据材料“其地位与防御州、县等”,可知完颜亮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主要是模仿中原体制,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C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在抗元斗争被俘后为表明自己的心迹而写的诗句。文天祥的这句诗              (  )

    A.体现了文人追求功利的思想

    B.表达了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C.凸显了其思想的保守与落后

    D.表明其对南宋王朝已彻底绝望

    解析:文天祥的诗句充分体现了面对死亡的坦然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故B项正确。

    答案:B

    9.下表为“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可推断,宋朝 (  )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

    /万贯

    农业税∶非

    农业税

    至道末年

    (997年)

    2 408.1

    1 567.3

    60∶40

    天禧末年

    (1021年)

    2 641.2

    3 874.0

    40∶60

    熙宁十年

    (1077年)

    2 021.3

    5 117.2

    28∶72

     

    A.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B.土地兼并异常严重

    C.财政困境始终存在

    D.赋税制度脱离实际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农业税和非农业税的比例的变化可看出,非农业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而非农业税的重要构成就是商业税,因此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故选A项;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确实土地兼并非常严重,但是材料只能反映赋税结构的变化,不能推导土地兼并的程度是否激烈,排除B项;材料中的数据不能看出赋税总量的增加或者减少,不能判断经济处于增长的状态还是滞后的状态,且“始终”的说法较为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具体反映赋税制度的具体内容,且赋税就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征收的,不能说是脱离实际,排除D项。

    答案:A

    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宋朝进行了探究活动,以下是小华同学搜集的图片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

                        

    宋朝《耕获图》          宋朝哥窑瓷器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A.宋朝手工业的兴盛

    B.宋朝农业的繁荣

    C.宋朝商业的繁荣

    D.宋朝经济的发展

    解析: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宋朝《耕获图》反映了农业发展的兴盛局面;宋朝是中国瓷器的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中国古代瓷器中,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反映了宋朝手工业的发展;随着宋朝商业活动的发展,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题干图片反映了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探究的主题是宋朝经济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片面,不合题意。

    答案:D

    11.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朝              (  )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解析:由材料“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可知地方官员通过行政命令维护小农经济的生产,由材料“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可知地方官员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维护,由此得出地方官员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的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官府重视农业而非垄断商业,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由于货币使用频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排除B项;材料强调地方官员对农业生产的态度而非商人的社会地位,排除D项。

    答案:C

    12.《辽史》记载,辽太祖曾问侍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据此可知,此时辽国 (  )

    A.民间宗教信仰盛行

    B.心学占据主导地位

    C.官方接受儒家文化

    D.推行无为而治理念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敬神,敬重功德高的人,没有涉及民间宗教信仰情况,故A项错误;明朝时期,心学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统治者采取积极有为的理念,故D项错误;根据辽太祖建孔子庙,尊重孔子,体现了官方接受儒家文化,故C项正确。

    答案:C

     

    1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解析: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可知,中国古代纺织品采用麻、丝、毛、棉的纤维为原料,纺绩(纺纱、辑绩、缫丝)加工成纱线后经编织(挑织)和机织而成的布帛,通常称纺织品。不同时期的纺织品是衡量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尺度之一。材料中宋代墓葬中的纺织品既有丝麻织品,又有棉纺织品,说明当时人们的衣料材质逐渐丰富多样起来,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宋代纺织品主要出现在南方墓葬中,说明南方纺织品的总体数量多,但不能直接说明纺织业的中心地区就在南方,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南北方的纺织技艺,排除D项。

    答案:C

    14.据统计,北宋录取正奏名进士19 259名,闽东北约50人;南宋录取正奏名进士23 198名,闽东北达422人。南宋时期闽东北进士人数占比达到北宋的七倍。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  )

    A.社会各阶层热衷于科举考试

    B.闽东北的经济文化发展快速

    C.理学已成为官方的正统哲学

    D.科举考试存在严重地域歧视

    解析:据材料“闽东北达422人。南宋时期闽东北进士人数占比达到北宋的七倍”,可知南宋相比北宋闽东北地区的进士人数明显增加,体现了这一时期闽东北地区受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繁荣,故选B项;科举考试主要集中在士人阶层,排除A项;理学已成为官方的正统哲学属于全国性的普遍现象,排除C项;科举考试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体现了公平公正,排除D项。

    答案:B

    15.“裹贴纸”是印有经营内容的包装纸,既用于包裹货物,又具有广告的功能。宋代出现了专门制作各类“裹贴”的作坊。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商用“裹贴”实物,出自杭州铺家。据此可知宋元时期              (  )

    A.商业比较发达 

    B.印刷术的进步

    C.交通比较便利 

    D.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根据材料“具有广告的功能”“商用”可知,材料中所述“裹贴纸”具有宣传货物、促进销售的作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其出土说明宋元时期的商业比较发达,故选A项;根据所学宋朝历史可知,宋朝印刷术的进步指的即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而此种印刷术主要是用来印制书籍等而非材料中的“裹贴”,故“裹贴纸”的出土不能反映印刷术的进步,排除B项;据材料“既用于包裹货物,又具有广告的功能”可知,“裹贴纸”只与商品本身有关,而与商品运输无关,故不能反映交通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新疆吐鲁番属于北方地区,故此地出土的物品不能说明南方经济的情况,因此也无法反映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D项。

    答案:A

    16.下图是南宋李嵩《观灯图》,描绘元宵节期间,人们提灯、赏灯、看灯的情景。该作品反映了 (  )

                     

    A.世俗画成为当时的主流

    B.普通市民社会地位提升

    C.坊市制促进夜市的繁荣

    D.社会发展影响民风民俗

    解析:题中的绘画作品描绘了城市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风俗场景,间接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民风民俗的内在联系,故选D项;仅从一幅画无法体现整体的世俗画是否已成为当时的主流,排除A项;材料强调当时的风俗而非市民社会地位提升,排除B项;宋代已打破了市坊制度的限制,排除C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北宋王朝,史称陈桥驿兵变

    陈桥驿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臣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尔,太祖尽力周室,中外所知,及登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袭扰,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授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概述说明宋太宗对“陈桥驿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驿兵变”记载的原因。(8分)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针对“陈桥驿兵变”,宋太宗的说法与今人的研究结果不一,本题以此现象为切入点,设置第(1)问,要求分别说明宋太宗和今人是如何表述此历史事件的。解答本题可分别从宋太宗和今人两个角度来进行,通过阅读材料进行概括回答即可。第(2)问要求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驿兵变”记载的原因,这需要根据材料并调动所学知识,特别是儒家相关的治国思想进行作答。赵匡胤通过兵变获得政权,不符合儒家所宣扬的仁政理念,也影响了宋王朝政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因此,赵匡义不得不通过重修史书的方式对“陈桥驿兵变”进行重新解释,掩盖夺权过程中的种种不合理的行为,进而宣扬宋太祖的忠义形象。本题的答案要点均围绕上述分析进行设置。

    答案:(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今人:宋太祖策划了陈桥驿兵变,意在夺取皇位。

    (2)原因:①“陈桥驿兵变”得国,无法隐瞒;②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③宣扬宋太祖忠义;④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

    1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 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初步形成。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都达到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可以得出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根据材料“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初步形成”可以得出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根据材料“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可以得出海外贸易发达(繁荣);根据材料“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可以得出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根据材料“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都达到空前水平”可以得出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第(2)问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等角度回答。

    答案:(1)表现: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海外贸易发达(繁荣);货币使用量大,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鼓励经商, 抑商政策松动;文化科技进步;经济重心南移。

    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180字以内)(12分)

    解析:从材料一中提炼观点为程朱理学初期对宋元科技具有促进作用,结合宋明理学的内容和积极作用加以论述;从材料二选文出处和内容提炼观点为程朱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结合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加以论述。

    答案:观点一:程朱理学初期对宋元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程朱理学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

    观点二:程朱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成为御用工具;缺乏理论概括;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

    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许衡《鲁斋遗书》

    (1)材料一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汉法”?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6分)

    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可以概括出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占据中原后,要想统治稳定、长久,必须实行中原的统治制度。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可以归纳分析。第二小问从民族交融方面来分析。

    答案:(1)辽、西夏。

    (2)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占据中原后,要想统治稳定、长久,必须学习汉族的统治制度。

    (3)任用汉人为官;学习中原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传统文化;学习中原的生活习俗。(答出其中两项即可)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