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24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上课)课件PPT
展开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巧妙使用,以及结构谋篇布局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考查重点,更是一个考查热点。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表达方式: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表现手法: 衬托 、渲染、用典 、比兴、对比 结构技巧: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抑扬、铺垫
表达技巧类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答题要领:方法(怎么写,即表达技巧) +阐释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效果(怎么样,形象/意境/结构/情感)。
(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
鉴赏诗歌 之 修辞手法
古人十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拟人、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常考点: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对偶。
(2022·高三模拟) 雕鹗在秋天 范仲淹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①。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下眄群毛遁,横过百鸟睽。乘风俊未已,空阔玉关西。【注】①攀跻:攀登。 16. 这首诗的第七、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将长河比作匹练,将太华山比作拳头,生动地写出了雕鹗眼中山河的渺小;②运用衬托,以山河的渺小衬托出雕鹗的飞翔之高、气魄之大;③托物言志,借雕鹗的高飞秋汉、睥睨山河,寄寓了诗人渴望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远大志向。
(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2020·全国3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笋 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2020·北京)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寄东鲁二稚子① 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②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注释:①这首诗作于金陵。②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参考答案】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1.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7.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8.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10.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2.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13.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14.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2019·江苏卷)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 ②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 ③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鉴赏诗歌 之 抒情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
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手法。
白描: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注意与“工笔”的区别)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景、物、人的某一细微特点进行描绘刻画的技巧。
衬托(正衬和反衬)、烘托、渲染
描写景物的技巧:点面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俯仰结合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
(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20.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参考答案】 情感: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 写法: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
楼前 [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2021·浙江卷) 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注】①癭尊,即癭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6分)
【参考答案】 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移步换景。②意象丰富,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仅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等表现手法。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上文画线两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即对细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根据描写角度的不同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乐府《陌上桑》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鉴赏诗歌 之 表现手法
对比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语句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
衬托: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
烘托:通过环境或周围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 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动衬静。
渲染是对环境、景物作正面着意描写,以营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往往是一两句可以了结的,诗人偏偏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 如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从形、声、色、态等方面刻画所见所闻,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
1.引用前人语句。(语典)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事典)例:“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3.引用历史故事。(事典)①明引:“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②暗引:“功名图麒麟”。(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③反引:“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永远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人、事、物、景,“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人、事、物、景,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
诗歌中的“虚写”,包括三类
1、神怪梦幻《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2、过往烟云 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3、未来设想 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厢记·长亭送别》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例: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衬托作用。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就以柳永的<望海潮>为例:第一句为全文纲要“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以下的句子“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类说的就是江南自古繁华的具体表现,并不惜笔墨对其进行大幅的渲染描写。
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前四句便是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最后一句是点: “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的染描绘了一组精致清幽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形象,但作者在此客观景物上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必须要从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才知道,可见点的重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和托物言志的区别?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志向。
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如《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怀古伤(悲)己: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022·新高考卷Ⅱ) 送别 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
(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2)物情关系:借物喻理(抒怀)、托物言志
(3)事情关系:借古讽今(抒怀)、用典、 即事抒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
也叫直抒胸臆,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 感染力强 。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借景抒情(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评)
就是不直接说出情感,而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中,读者需要自己从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看似写景,实则写情)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一句全然写景,诗句并未有一字谈及作者对朋友的不舍,可是我们读完这两句明明白白感受到了李白的依依不舍:朋友的孤帆已渐渐消失在茫茫江上,而李白仍立于江边不忍离去。流向天际的,不仅仅是这江水,还有作者绵延无尽的惦念。这就是寓情于景的典型代表。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有何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不易区别,可理解为一回事,为保险起见,考生可将两者一起点出。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 作者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松、竹、梅、菊、柳、山、月)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5.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8.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5.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②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排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鉴赏诗歌 之 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十分讲究结构技巧。懂得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也是鉴赏诗歌的必要条件。常考点:铺垫、伏笔、过渡、抑扬、线索、倒装、曲笔入题、以景结情、首尾照应、卒章显志等。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船归。【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加以简析。(6分)
【参考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1、铺垫是作者尽管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而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提示或暗示,使下文的情节不使读者感到疑惑,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2、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而伏笔呢,通常比较隐蔽,因而,伏笔是“隐性”的。 3、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4、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2021·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②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2)①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②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2022·高三模拟) 黄河夜泊① 李流芳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②书难达,燕台③路正长。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注】①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诗人北上京师应试,当时明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境地。②吴会:吴地的会稽,即作者故乡。③燕台:指燕京,明朝的京城。16.请分析诗歌第三、四句在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有承上启下(或过渡,或承接和铺垫)的作用。②第三句紧承上句“似战场”,描写奔流的河水发出震天动地的水声,声势浩大;第四句紧承上句“寒沙”,描绘了大河两岸辽阔苍凉的景象。③第三四句为后两句的抒情作铺垫,雄浑苍凉的景象触发了诗人对时局和人生际遇的思考,发出“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的感叹。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修辞手法,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终岁不闻丝竹声,特征代本体,材料代本体,人名代著作,专名代泛称,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四结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达技巧题4类型,表现手法,借古讽今,抑扬欲扬先抑,抑扬欲抑先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