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后测评
展开下图是亚洲和欧洲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所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变化的原因是
A. 经济的差异B. 宗教信仰的差异
C. 气温的差异D. 降水的差异
图中所示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 鹿特丹B. 华沙C. 赤塔D. 呼玛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亚欧大陆民居的特点。亚欧大陆自大西洋沿岸到内陆气候由海洋性过渡为大陆性,大陆性气温年较差较大,冬季气温较低,所以图中所示民居的墙壁厚度自西向东越来越厚,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气温的差异,墙壁厚实,有利于御寒,C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世界的降水规律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图中所示四地位于中纬度地区,距离海洋越近降水量越多,所以鹿特丹与呼玛的降水量相对较多。鹿特丹距离海洋近同时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湿润,所以鹿特丹年降水量最多,A正确。故选A。
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 )
A. 各月降水量柱状图B. 年降水量柱状图
C. 月等降水量线图D. 年等降水量线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根据题意,故选A。
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 回归线的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D. 中纬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B项应该为“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根据题意,故选B。
在下面四块大陆中,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降水分布的有关知识。由图可知,图中的两条虚线表示的是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在该大陆上,北极圈以内纬度高,气温低,降水少;在大陆内部离海洋远,降水少;在赤道附近降水多;在西岸降水也丰富,东岸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也多,所以能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的是B表示的降水量分布状况,B正确。故选B。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A. 降雨B. 降雪C. 降冰雹D. 降雪和冰雹
【答案】A
【解析】解: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本题考查降水的形式,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四地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
A. ④B. ③C. ②D. ①
图中,③地对应的气候统计图是()
A. AB. BC. CD. D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降水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据此可知,①③两地降水多,②④降水少,排除BD。②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④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但受西风带和地形的影响,降水比②多,C正确,A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③地位于南美洲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A图最冷月气温在15°C以上,全年高温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B图最冷月气温在15°C以上,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B错误;C图最冷月气温在15°C以上,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D图最冷月气温在15°C以上,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D正确。故选D。
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能够反映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地中海气候,B图所示的是温带季风气候,C图所示的是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D图所示的是热带沙漠气候.
故选:C.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下列北半球的四城市中,降水属于“夏季多雨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从降水柱状图看出,A地终年多雨,B地夏季多雨,C地终年湿润,D地冬季多雨.
故选:B.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学会了阅读和使用这些资料,就能快捷地了解和比较各地气候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下图①②③④位置中,降水可能最多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图可以看出,①位于山脚下,不易形成降水;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③和④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
A. 漏斗B. 雨量器C. 储水筒D. 盛水器
【答案】B
【解析】解:降水量是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水层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测量时,雨量器要水平放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准确记录降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在降雨结束后,要及时把储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量杯的读数就是这次降雨的降水量.
故选:B.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
考查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读“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题
该地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
A.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B.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C.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均匀D.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小
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B. 全年温和多雨
C.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D. 全年严寒少雨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降水的变化。 读“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可以看出,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12、1、2月降水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特征。 读“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可以看出,该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是温带季风气候。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图,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
(1).图(逐月累计:连以前月份的数目合并计算),该地降水量少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解答即可。图中曲线是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某月降水较多,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大;某月降水较少,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小。根据降水量的逐月累计曲线变化图分析可知,5、6、7、8月份,曲线基本呈水平直线,说明这四个月降水稀少,降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该地位于北半球,此季节是夏季,即夏季高温少雨;图中10、11、12、1、2月,曲线斜率大,说明降水多,即冬季多雨,该地冬季降水量大,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综合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
如图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四城市1月平均气温由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四城市降水季节变化均是夏秋季节______(多或少)于冬春季节.年降水量最多的城市是______.
(3)四城市中,冬季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的城市有______、______.
【答案】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多;广州;哈尔滨;北京
【解析】解:(1)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可判断四城市1月平均气温由低到高依次是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
(2)四城市降水季节变化均是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四城市中广州纬度最低,年降水量最多.
(3)四城市中,哈尔滨、北京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均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故答案为:
(1)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
(2)多、广州;
(3)哈尔滨;北京.
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我国降水分布特点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配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本题考查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结合图是记忆解答即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点的经纬度:______、______,该点位于______(海洋).B处为亚非分界线______运河。
(2)图中所示的三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反映出三地气候共同具有的特征是______,影响三地气候差异的因素是______。
(3)当E地艳阳当头正值中午时,F地正处于______(清晨、中午、黄昏、深夜)。
【答案】80°E;23.5°S;印度洋;苏伊士;雨热同期;纬度位置;清晨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80°E、23.5°S.该点所在大洋完全位于东半球,是印度洋。B处为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2)依据气温、降水图的判读,图中所示的三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反映出三地气候共同具有的特征是雨热同期,影响三地气候差异的因素是所处的纬度不同。
(3)从图中可以看出,E、F两地相隔90°,相差6个时区,即两地相差6小时。由此可判定,当E地艳阳当头,F地正处于清晨。
故答案为:
(1)80°E;23.5°S;印度洋;苏伊士;(2)雨热同期;纬度位置;(3)清晨。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本题考查经纬网及大洲分界线、气候的分布等,读图解答即可。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1】A
【小题2】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测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