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同步测试练习题【七年级地理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0994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同步测试练习题【七年级地理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0994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同步测试练习题【七年级地理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0994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同步测试练习题【七年级地理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同步测试练习题【七年级地理上册】,共3页。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乞拉朋齐,当地降水格外丰富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海陆因素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的大致变化规律为( )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变化不大 D.没有规律
3.读图,对甲、乙两地的正确叙述是( )
A.甲乙两地均位于北半球 B.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
C.甲地降水集中于夏季 D.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4.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纬度的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C.两极地区降水多
D.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5.赤道地区的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其含义是( )
A.某一年的降水量 B.多年来的平均降水量
C.每天测得降水量总和 D.历史上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平均值
6.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沙漠的气候及其干燥,经常连续几年不降雨水。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阿塔卡马沙漠应该在大陆的(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7.下图①②③④位置中,降水可能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降水受纬度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 B.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
C.大陆内部和东西两岸 D.赤道地区和大陆内部地区
二、综合题
9.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问题。
(1)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______ ;
(2)图中A地的气温在 ______ ℃以上;
(3)从图中看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______ ;(答两点即可)
(4)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 ______ ;
(5)D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______ 月;
(6)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______ 洲。
10.读下面的世界某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1)图中A是 洋;B是 洋;C是 洲;D是 洲;
(2)上图中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 (大、小)的地方;
(3)观察A、B、C、D四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 、 、 、 ;
(4)读图,两极附近降水 (多、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 (多、少),大陆东岸降水 (多、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多、少),内陆降水 (多、少);
(5)下图是某地全年降水柱状图,对照表格,把降水柱状图的1月和4月补充完整。
世界某地全年各月降水分布表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1.C 2.B 3.D 4.A 5.B 6.C 7.B 8.A
9.(1)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2)30
(3)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地势高或海拔高
(5)1
(6)非
10.(1)印度 大西 亚 非
(2)大
(3)1000—2000mm 200—500mm <200mm 500—1000mm
(4)少 少 多 多 少
(5)
【解析】
1.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对流雨、地形雨和锋面雨三种主要类型。暖湿气流前进时遇到高山等地形的阻挡,沿山坡抬升,气流上升时水汽凝结,在迎风坡形成降水。在山的背风坡,由于气流沿山坡下沉,温度会不断增高,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乞拉朋齐受喜马拉雅山(地形因素)的影响,是典型的地形雨。故选C。
从天空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有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雹等。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要有凝结核和足够的水汽,同时有明显的上升气流。由于气流上升将水汽送到高空,周围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易达到饱和状态,将多余的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就形成云。云中的凝结物(水滴和冰晶)再经过反复升降,进行碰撞、合并,使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最终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2.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故B对,ACD错。故选B。
3.本题考查气温和降水的有关知识。从甲乙两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最高气温都出现在1月,则说明两地均位于南半球,故A错误;气温年较差等于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结合图中的气温数值计算后可知,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地,故B错误;甲地在南半球,因此由图可知,甲地降水集中于冬季,故C错误;读图,根据风向判断,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故D正确。故选D。
4.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选A。
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考查世界的降水规律,要理解记忆。
5.年降水量指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赤道附近降水多,多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多在200毫米以下。故选B。世界各地降水分布很不平衡,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以上升气流为主,故降水多。
此题考查年降水量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6.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南美洲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地区气候极其干燥,经常连续几年不降雨水,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少雨的地方。故选C。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考查世界的降水规律,要理解记忆。
7.本题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图可以看出,①位于山脚下,不易形成降水;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③和④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看,赤道和两极地区的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中纬度大陆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中纬度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较大;赤道和两极地区的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大陆内部容易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故选A。
9.(1)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结合图中等温线的变化,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所以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2)图中A地的气温在30℃以上。
(3)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图中B地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
(5)南北半球季节相反,D地位于南半球,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
(6)图中E亚马孙平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7)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非洲,在30℃以上。
故答案为:(1)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2)30;(3)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4)地势高或海拔高;(5)1;(6)热带雨林气候;(7)非。
(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盆地气温高。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考查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要理解记忆。
10.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大洲和大洋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大块和无数小块。全世界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之间彼此相连或隔海峡相望,一般以运河、海峡、山脉、河流等作为分界线。
(1)读图,根据大洲、大洋的轮廓和位置判断,图中A是印度洋,B是大西洋,C是亚洲,D是非洲。
(2)印度东北部的 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1861年的一年中,这里的降雨量达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成为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
(3)读图,根据图例可知,①地的年降水量是1000~2000mm,②地的年降水量是200~500mm,③地的年降水量是<200mm,④地的年降水量是500~1000mm。
(4) 读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绘制降水柱状图的方法:一、绘出横坐标,把它分成12份,分别表示1~12月;二、绘出纵坐标,采用恰当的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三、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mm)
60
82
61
8
11
4
2
3
10
18
28
78
一、选择题
1.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乞拉朋齐,当地降水格外丰富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海陆因素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的大致变化规律为( )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变化不大 D.没有规律
3.读图,对甲、乙两地的正确叙述是( )
A.甲乙两地均位于北半球 B.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
C.甲地降水集中于夏季 D.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4.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纬度的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C.两极地区降水多
D.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5.赤道地区的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其含义是( )
A.某一年的降水量 B.多年来的平均降水量
C.每天测得降水量总和 D.历史上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平均值
6.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沙漠的气候及其干燥,经常连续几年不降雨水。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阿塔卡马沙漠应该在大陆的(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7.下图①②③④位置中,降水可能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降水受纬度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 B.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
C.大陆内部和东西两岸 D.赤道地区和大陆内部地区
二、综合题
9.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问题。
(1)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______ ;
(2)图中A地的气温在 ______ ℃以上;
(3)从图中看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______ ;(答两点即可)
(4)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 ______ ;
(5)D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______ 月;
(6)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______ 洲。
10.读下面的世界某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1)图中A是 洋;B是 洋;C是 洲;D是 洲;
(2)上图中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 (大、小)的地方;
(3)观察A、B、C、D四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 、 、 、 ;
(4)读图,两极附近降水 (多、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 (多、少),大陆东岸降水 (多、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多、少),内陆降水 (多、少);
(5)下图是某地全年降水柱状图,对照表格,把降水柱状图的1月和4月补充完整。
世界某地全年各月降水分布表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1.C 2.B 3.D 4.A 5.B 6.C 7.B 8.A
9.(1)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2)30
(3)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地势高或海拔高
(5)1
(6)非
10.(1)印度 大西 亚 非
(2)大
(3)1000—2000mm 200—500mm <200mm 500—1000mm
(4)少 少 多 多 少
(5)
【解析】
1.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对流雨、地形雨和锋面雨三种主要类型。暖湿气流前进时遇到高山等地形的阻挡,沿山坡抬升,气流上升时水汽凝结,在迎风坡形成降水。在山的背风坡,由于气流沿山坡下沉,温度会不断增高,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乞拉朋齐受喜马拉雅山(地形因素)的影响,是典型的地形雨。故选C。
从天空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有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雹等。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要有凝结核和足够的水汽,同时有明显的上升气流。由于气流上升将水汽送到高空,周围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易达到饱和状态,将多余的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就形成云。云中的凝结物(水滴和冰晶)再经过反复升降,进行碰撞、合并,使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最终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2.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故B对,ACD错。故选B。
3.本题考查气温和降水的有关知识。从甲乙两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最高气温都出现在1月,则说明两地均位于南半球,故A错误;气温年较差等于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结合图中的气温数值计算后可知,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地,故B错误;甲地在南半球,因此由图可知,甲地降水集中于冬季,故C错误;读图,根据风向判断,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故D正确。故选D。
4.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选A。
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考查世界的降水规律,要理解记忆。
5.年降水量指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赤道附近降水多,多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多在200毫米以下。故选B。世界各地降水分布很不平衡,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以上升气流为主,故降水多。
此题考查年降水量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6.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南美洲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地区气候极其干燥,经常连续几年不降雨水,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少雨的地方。故选C。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考查世界的降水规律,要理解记忆。
7.本题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图可以看出,①位于山脚下,不易形成降水;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③和④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本题考查的是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从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看,赤道和两极地区的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中纬度大陆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中纬度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较大;赤道和两极地区的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大陆内部容易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故选A。
9.(1)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结合图中等温线的变化,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所以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2)图中A地的气温在30℃以上。
(3)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图中B地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
(5)南北半球季节相反,D地位于南半球,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
(6)图中E亚马孙平原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7)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非洲,在30℃以上。
故答案为:(1)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2)30;(3)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4)地势高或海拔高;(5)1;(6)热带雨林气候;(7)非。
(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盆地气温高。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考查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要理解记忆。
10.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大洲和大洋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大块和无数小块。全世界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之间彼此相连或隔海峡相望,一般以运河、海峡、山脉、河流等作为分界线。
(1)读图,根据大洲、大洋的轮廓和位置判断,图中A是印度洋,B是大西洋,C是亚洲,D是非洲。
(2)印度东北部的 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1861年的一年中,这里的降雨量达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成为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
(3)读图,根据图例可知,①地的年降水量是1000~2000mm,②地的年降水量是200~500mm,③地的年降水量是<200mm,④地的年降水量是500~1000mm。
(4) 读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绘制降水柱状图的方法:一、绘出横坐标,把它分成12份,分别表示1~12月;二、绘出纵坐标,采用恰当的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三、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mm)
60
82
61
8
11
4
2
3
10
18
28
78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