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43217/0-16984932235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43217/0-16984932236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43217/0-16984932236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共20页。
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课堂同步练-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前三周期某四种元素原子所形成的离子aW3+、bX+、cY2-、d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 b>a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或“b>c>d,Y、Z为非金属,处于第二周期,故YW为氧元素,Z为氟元素,W、X为金属处于第三周期,W为铝元素,X为钠元素。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质子数 a> b,故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离子还原性越弱,所以离子的还原性Y2->Z-,故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2YW,故错误。
答案选B。
2.B
【详解】A.F的质子数=电子数=9,OH-的质子数=8+1=9,电子数=8+1+1=10,两者的电子数不相同,A不选;
B.H3O+的质子数=3+8=11,电子数=3+8-1=10,NH的质子数=7+4=11,电子数=7+4-1=10,两者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B选;
C.OH-的质子数=8+1=9,电子数=8+1+1=10,NH3的质子数=7+3=10,电子数=7+3=10,两者的质子数不相同,C不选;
D.O2-的质子数=8,电子数=8+2=10,NH的质子数=7+4=11,电子数=7+4-1=10,两者的质子数不相同,D不选;
答案选B。
3.C
【详解】A. 活性炭不能做干燥剂,故A错误;
B. 氯化钠不是干燥剂,故B错误;
C. 硅胶是干燥剂,能吸水,且无毒,故C正确;
D. 小苏打不能做干燥剂,故D错误;
答案选C。
4.A
【详解】设W的质子数为a,由题意知:a+(a+2)+(a+9)=2(a+9),得a=7;即W、Y、X三元素分别为N、F、S。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FAl(OH)3 > Cl2+2Br-=2Cl2+Br- Al>N>O AB
【分析】根据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①~⑧号元素分别为:Na、N、O、Al、Cl、Ar、K、Br。
【详解】(1)Ar为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③为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
(2)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也去,金属性:K>Na>Al,所以①、④、⑦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OH>NaOH>Al(OH)3;
(3)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减弱,所以非金属性⑤>⑧,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所以用Cl2+2Br-=2Cl2+Br-来验证;
(4)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所以②、③、④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l>N>O;
(5)A.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则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
B.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制造火箭、飞机的钛、钼等元素)大多属于过渡元素,故B正确;
C.用来制造一些农药的元素有F、Cl、S、P等,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故C错误;
D.He为稀有气体元素,但最外层为2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B;
(6)②为N元素,其单质为N2,两个N原子共用三对电子,电子式为;⑦为K元素,⑧为Br元素,二者形成离子化合物KBr,电子式为。
21.(1)漏斗, 烧杯,玻璃棒
(2) B 萃取 分液
(3) D A
(4) 冷凝管 下 防止液体暴沸 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详解】(1)由装置可知,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故答案为漏斗,烧杯,玻璃棒;
(2)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可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选择装置B;
故答案为B,萃取,分液;
(3)3)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用蒸发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可用蒸馏的方法;
故答案为D, A;
(4)装置A中①为冷凝管,蒸馏时,应使冷却水充满冷凝管,应从下端进水,加入沸石,可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故答案为冷凝管,下,防止液体暴沸, 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22.(1) K
(2)AB
(3)钠、镁、铝三种金属对应的碱的碱性强弱顺序NaOH> Mg(OH)2>Al(OH)3也可说明三种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a> Mg>Al。
【解析】(1)
钠、镁、铝、钾四种金属,钾金属最活泼,所以于冷水反应最剧烈的是金属是钾,其氢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2)
镁、铝在冷水中反应几乎没有什么现象,想达到实验目的,可通过提高水的温度来加快反应速率,或提高H+浓度来加快反应速率,因此把冷水换成盐酸也可以,但不能用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使铝钝化,故答案为AB。
(3)
除了与冷水反应可比较金属活泼性外,碱性的强弱也可比较对应金属的活泼性强弱,氢氧化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可得出碱性Mg(OH)2>Al(OH)3,通过MgCl2+2NaOH=2NaCl+Mg(OH)2↓,可知碱性NaOH> Mg(OH)2,故三种碱性强弱顺序为NaOH> Mg(OH)2>Al(OH)3,则三种金属活性强弱顺序为Na> Mg>Al。
23.(1) 分液漏斗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硫
(3)E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装置F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4)Cl2+2Br-=2Cl-+Br2
(5) 不能 红纸褪色说明有氯气剩余,不能判断B处溴蒸气是否参加反应使试纸变蓝
【分析】铜和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酸性高锰酸钾主要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硫,再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硅酸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碳酸钠。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得到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分液漏斗;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二氧化硫通入到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和亚硫酸钠,为避免验证碳非金属性大于硅非金属性时影响实验,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为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硫;故答案为:除去多余的二氧化硫。
(3)E中溶液不褪色,说明没有二氧化硫,说明只有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硅酸钠溶液中,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E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装置F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故答案为:E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装置F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4)A处是氯气和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和氯离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故答案为:Cl2+2Br-=2Cl-+Br2。
(5)C处红纸褪色,说明氯气过量,因此乙同学发现如图中B处试纸变蓝,C处红纸褪色,据此不能得出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理由是红纸褪色说明有氯气剩余,不能判断B处溴蒸气是否参加反应使试纸变蓝;故答案为:不能;红纸褪色说明有氯气剩余,不能判断B处溴蒸气是否参加反应使试纸变蓝。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