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五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4942668/0-16984740022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五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4942668/0-16984740022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五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4942668/0-169847400225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五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4942668/1-16984740121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五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4942668/1-16984740121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五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4942668/1-1698474012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五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定义叫做集合的长度,若集合的长度为4,则的长度为( )
A. 3B. 4C. 5D. 10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求出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再讨论根的大小确定两个集合,从而可求出两集合的交集,通过长度为4可求出的值,再求两集合的并集及其长度.
【详解】方程的两根为,的两根为,
当时,,
当时,,,则,
当时,,,则,
因为的长度为4,所以或,得或,
当时,,,则,
当时,,,则
所以的长度为10,
故选:D
2. 设是方程的一个复数根,这里.则下列各数一定是方程的根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是已知方程的一个根,于是,.也就是说是方程的根.由于实系数方程的复根成对出现,故也是①的根.
相应地,是原方程的根. 选B.
3. 设a,b,c为正数,且,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法结合基本不等式可求的最大值,也可以利用三角换元结合辅助角公式、正弦函数的性质可求最大值.我们也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把转化为关于的代数式,从而可求最大值.
【详解】解法一 根据题意,有
,
其中,令,
解得,
于是,
等号当时取得,因此所求最大值为.
解法二 令,其中,则
,
等号当时取得,因此所求最大值为.
解法三 根据题意,有
,
等号当,且即时取得,
因此所求最大值为.
故选:A.
4. 已知满足,且在上单调,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通过对称轴与对称点得出的式子,再通过单调得出的范围,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满足,,
,即,
,
在上单调,
,即,
当时最大,最大值为,
故选:B.
5. 15个人围坐在圆桌旁,从中任取4人,他们两两互不相邻的概率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15个人围坐在圆桌旁从中任取4人,他们两两互不相邻,则可先把11个人入坐好,再让其余4人插空,共有种不同的围坐方法,所以所求概率是,故选A.
6. 数学中有许多形状优美、寓意美好的曲线,曲线C:就是其中之一(如图).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曲线C恰好经过6个整点(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
②曲线C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
③曲线C所围成的“心形”区域的面积小于3.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B. ②C. ①②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将所给方程进行等价变形确定x的范围可得整点坐标和个数,结合均值不等式可得曲线上的点到坐标原点距离的最值和范围,利用图形的对称性和整点的坐标可确定图形面积的范围.
【详解】由得,,,
所以可为的整数有0,-1,1,从而曲线恰好经过(0,1),(0,-1),(1,0),(1,1), (-1,0),(-1,1)六个整点,结论①正确.
由得,,解得,所以曲线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 结论②正确.
如图所示,易知,
四边形的面积,很明显“心形”区域的面积大于,即“心形”区域的面积大于3,说法③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曲线与方程、曲线的几何性质,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属于难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运算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渗透“美育思想”.
7. 已知数列满足,记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对任意的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利用退一作差法求得,求得的表达式,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的取值范围.
【详解】由,
当时,,
当时,由得,
两式相减并化简得,
也符合上式,所以,
令,
为常数,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
所以,
对称轴为,
由于对任意的恒成立,
所以,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A
【点睛】与前项和有关的求通项的问题,可考虑利用“退一作差法”来进行求解,和类似.求解等差数列前项和最值有关的问题,可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进行求解.
8. 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通过中间值1结合不等式性质可得;解法一:构造,利用导数判断单调性,结合单调性可得;解法二:构造,利用导数判断单调性,结合单调性可得.
【详解】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即;
解法一:构造,则,
当时,可得,则在上单调递增,
又因为,则,
所以,
则,即;
解法二:构造,则,
令,解得,则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
即,则,可得;
综上所述:.
故选:B.
【点睛】方法点睛:利用导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步骤
(1)作差或变形;
(2)构造新的函数;
(3)利用导数研究的单调性或最值;
(4)根据单调性及最值,得到所证不等式.
特别地:当作差或变形构造的新函数不能利用导数求解时,一般转化为分别求左、右两端两个函数的最值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 已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四面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B. 正四面体内任意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C. 正四面体的相邻两个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D. 正四面体在正四面体的内部,且可以任意转动,则正四面体的体积最大值为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根据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内切球、体积以及二面角等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详解】A.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棱长为的正方体的外接球半径相同,
设为R,则:,所以,所以A对.
B.设正四面体内任意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分别为,,,,
设正四面体的高为d,由等体积法可得:,
所以为定值,所以B对.
C.设中点为D,连接,,则,
则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所以,所以正弦值为,所以C错.
D.要使正四面体在四面体的内部,且可以任意转动,
则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在四面体内切球内部,
当正四面体的外接球恰好为四面体内切球时,
正四面体的体积最大值,
由于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半径之比为,
所以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为,
设正四面体的边长为a,则,所以,
故体积,所以D对.
故选:ABD
10. 历史上著名的伯努利错排问题指的是:一个人有封不同的信,投入个对应的不同的信箱,他把每封信都投错了信箱,投错的方法数为例如两封信都投错有种方法,三封信都投错有种方法,通过推理可得:.高等数学给出了泰勒公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为等比数列
C.
D. 信封均被投错概率大于
【答案】ABC
【解析】
【分析】根据分类加法原理求,由此判断A,根据等比数列定义判断B,利用累加法求,判断C,由泰勒定理求,结合比差法判断D.
【详解】设封信分别为,,,,当在第二个信箱时,
有,,共种错投方式,
同理可得在第与第个信箱时,也分别有种错投方式,
故共有种错投方式,
所以,故A正确;
因为,
所以,
又,
所以为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为,故B正确;
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时,,故C正确;
装错信封的概率为,
,
则,
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
综上所述: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故D错误.
故选:ABC.
11. 下述正确的是( )
A. 若,则的最大值是25
B. 若,则的最大值是
C. 若,则的最小值是4
D. 若,则的最小值是12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根据基本不等式判断各选项.
【详解】选项A,或时,,因此最大值在时取得,此时,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A正确;
选项B,,由于,,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最大值为,B正确;
选项C,,,,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由于等号不成立,C错误;
选项D,,则,,
,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在即时,取得最小值0,
综上,即时,取得最小值,D正确.
故选:ABD.
12. 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积为常数的点的轨迹称为卡西尼卵形线,它是1675年卡西尼在研究土星及其卫星的运行规律时发现的,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P满足,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B. 的取值范围是
C. 面积的最大值为
D.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BC
【解析】
【分析】设出点P的坐标,列出方程并化简整理,放缩解不等式判断A;利用几何意义并结合求函数值域判断B;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判断C;取点计算判断D作答.
【详解】设点,依题意,,
对于A,,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解不等式得:,即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A错误;
对于B,,则,
显然,因此,B正确;
对于C,的面积,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当时,点P在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上,由解得,
所以面积的最大值为,C正确;
对于D,因为点在动点P的轨迹上,当点P为此点时,,D错误.
故选:BC
【点睛】易错点睛:求解轨迹方程问题,设出动点坐标,根据条件求列出方程,再化简整理求解,还应特别注意:补上在轨迹上而坐标不是方程解的点,剔出不在轨迹上而坐标是方程解的点.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设等比数列满足a1+a3=10,a2+a4=5,则a1a2 …an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得,,解得.所以,于是当或时,取得最大值.
考点:等比数列及其应用
14. 已知的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和为128,若,则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二项式系数和,可求得n值,设,则,所求即为,根据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即可求得,即可得答案.
【详解】由的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和为128,则,∴.
设,则,则,
∴,,
∴.
故答案为:
15.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向量的旋转和复数有关,对于任意向量,对应复数,向量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得到复数,于是对应向量.这就是向量的旋转公式.已知正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坐标是,根据此公式,求得点的坐标是_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答案】(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求出对应的复数,确定旋转角,利用旋转公式求出对应的复数,即可列式求解作答.
【详解】设点的坐标为,点,则,
从而对应的复数为,
若由逆时针旋转得到,对应的复数为,
因此,解得,
则的坐标是;
若由逆时针旋转得到,对应的复数为,
因此,解得,
则点的坐标是.
故答案为:(或)
16. 定义:如果函数在上存在,满足,则称数,为上的“对望数”,函数为上的“对望函数”,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1)二次函数在任意区间上都不可能是“对望函数”;
(2)函数是上的“对望函数”;
(3)函数是上的“对望函数”;
(4)为上的“对望函数”,则在上不单调;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答案】(1)(2)(3)
【解析】
【分析】根据“对望函数”定义并结合四个函数导函数可判断四种说法的正确与否,(2)(3)需要注意导数的计算和方程的根要在给定的定义域内.
【详解】(1)二次函数导函数是一次函数,在上不可能存在 ,满足 ,故二次函数 在任意区间 上都不可能是“对望函数”正确;
(2)函数的导函数是 ,,令 ,解得: 且 ,故函数是 上的“对望函数”正确;
(3)函数导函数, ,令 ,因为 两解;即函数是上的“对望函数”,正确;
(4)为上的“对望函数”,函数 在 上单调,不正确.
故正确命题的序号为(1)(2)(3)
【点睛】本题是一道新定义函数问题,考查了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属于创新题目,解题时首先要求解函数的导数,再将新定义函数的性质转化为导数的性质,进而结合函数的零点情况确定所满足的条件.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角;
(2)求的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边角互化以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进行求值;(2)利用正弦定理求出,从而求出,然后利用二倍角公式计算出,利用,可求值.
【小问1详解】
因为,
所以,故,
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小问2详解】
由正弦定理,得,
解得.
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18.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数列满足,,,都有.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解析】
【分析】(1)利用,再写一式,两式相减,可得出,再由已知可得出,分析可知数列为常数列,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由题意判断数列为等比数列,直接写出通项公式;
(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求出,在将不等式转化为恒成立,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即可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
【小问1详解】
解:因为,所以当时,,两式相减得,
所以,即,
又因为,则,满足,
所以,数列为常数列,故,则,
因为数列满足,,,都有,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则
【小问2详解】
解:因为①,
所以②,
由①②得,
所以.
又,所以不等式,
即为,即恒成立,
构造函数,
当时,恒成立,则满足条件;
当时,由二次函数性质知不恒成立;
当时,由于,则在上单调递减,
则恒成立,则满足条件,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9. 已知底面是正方形,平面,,,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是,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存在,或
【解析】
【分析】(1)根据底面是正方形,且平面,可得两两互相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数量积公式得,从而得,即可证明得平面;
(2)求解平面的法向量,设存在点,,设,代入表示出点,从而写出,再根据向量夹角的计算公式列式化简计算求出值,即可得答案.
【小问1详解】
因为底面是正方形,且平面,
所以两两互相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所以,,,
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以,,又平面,
所以平面.
【小问2详解】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当,可取,
假设存在点,,
设,所以,
所以,得,
所以,
得,解得或,
所以或
20. 为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某市组织了高中生钢笔书法比赛,比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评委为所有参赛作品评分,并确定优胜者;第二阶段为附加赛,参赛人员及获奖情况由组委会按规则另行确定,数据统计员对第一阶段的分数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分数X都在区间内,记,以5为组距得出的分布如下:
当时,若,其中,则.
(1)求k的值;
(2)组委会确定:在第一阶段比赛中低于85分的学生无缘获奖也不能参加附加赛;分数在内的学生评为一等奖;分数在内的学生评为二等奖,且通过附加赛每人有的概率提升为一等奖;分数在内的学生评为三等奖,且通过附加赛每人有的概率提升为二等奖(所有参加附加赛的获奖学生均不降低获奖等级,且附加赛获奖等级在第一阶段获奖等级基础上,最多升高一级).设参加附加赛的学生获奖提升情况互相独立.在所有最初参赛学生中随机选择一名学生A.
①求学生A最终能获得一等奖的概率;
②已知学生B在第一阶段获得二等奖,求学生A最终获奖等级不低于学生B最终获奖等级的概率.
【答案】(1)
(2)①;②
【解析】
【分析】(1)依题意,即可表示出、、概率,再根据所有的概率之和为,得到方程,解得即可;
(2)①用频率估计概率,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计算可得;
②用符号(或)表示学生A(或B)在第一轮获奖等级为i,通过附加赛最终获奖等级为j的概率,其中,,2,,记为“学生A最终获奖等级不低于学生B的最终获奖等级”,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及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求出学生最终获奖等级不低于学生的最终获奖等级的概率.
【小问1详解】
解:根据题意,
由,解得.
【小问2详解】
解:①由于参赛学生很多,可以把频率视为概率.由(1)知,学生A的分数属于区间的概率分别是:.
故学生A最终获得一等奖的概率是
②我们用符号(或)表示学生A(或B)在第一轮获奖等级为i,通过附加赛最终获奖等级为j的概率,其中记“学生A最终获奖等级不低于学生B的最终获奖等级”为事件W,由事件的互斥性和独立性,可得:
.
21.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左、右顶点分别为A,,上顶点为,坐标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A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求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1)由已知条件列方程组求得得椭圆方程;
(2)设的直线方程为,,,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由垂直求得,再把代入,换元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得最大值.
【小问1详解】
由已知可得,解得,,,,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小问2详解】
设的直线方程为,,,
联立方程整理得,
所以,
因为,
所以,
即.
所以.
整理得,解得或(舍去),
所以
所以,
令,
则,
此时最大值为.
【点睛】方法点睛:圆锥曲线中最值求法:
引入参数设出动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后应用韦达定理,用点的坐标表示出待求最值的量的表达式,如果只有一个参数,则直接代入韦达定理的结果后,利用函数知识、不等式知识或导数知识求得最值,如果有两个参数,则利用韦达定理的结果和题中条件求出一个参数值或两个参数关系,消去一个参数,然后再求得最值.
22. 已知函数.
(1)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求出,由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解即可;
(2)要证明,即证明,即证明.方法一:设,对求导,得到的单调性和最值,即可证明;方法二:令,对求导,得到的单调性和最值,可得,即可证明.
【小问1详解】
由已知,
,
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小问2详解】
要证明,即证明,即证明.
方法一:设,则,
令可得.
当时,,函数单调递减,
当时,,函数单调递增.
.
.
,即.
方法二:令,
得在上恒成立,
在上单调递增,
即在上单调递增,
当时,单调递减,
当时,单调递增
即,
,即.
X
Y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四: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四,文件包含单元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单元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三: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三,文件包含单元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单元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数学试题模拟卷(原卷+答案)一,文件包含单元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单元素质评价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