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页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2页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知识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展开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 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2. 自然资源的属性①一方面,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②另一方面,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3. 判断自然资源的方法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属性:(1)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2)社会属性: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人类尚未认识或分布过于分散而无开采价值的物质与能量,都不属于资源的范畴。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它们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资源。*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缺一不可4. 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是否可再生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2)按自然属性分类① 气候资源  可再生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称。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生物资源  可再生资源指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水资源   可再生资源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土地资源   可再生资源指在当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矿产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能源资源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海洋资源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5. 自然资源实现价值的途径作为生产原料通过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产品。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价值。 古代制墨,多用松木烧出烟灰作原料,故名松烟墨。在宋之前,多为松烟墨,用松烟制墨要选择肥腻、粗壮的古松,因而许多古松被砍伐殆尽,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极大破坏。宋代晁贯之在《墨经》中这样描述:"自昔东山之松,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品惟上上,然今不复有,今其所有者,才十余岁之松。松烟墨采用松烟制成的,请问大量使用松树,会造成什么后果?植被覆盖降低率低,雨季会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毁坏田地;风沙肆虐;空气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等。这种做法,最直接地破坏了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哪一种功能?调节功能你有什么办法解决植树造林;寻找新的代替品,提高利用效率。与北宋时期相比,现代社会石油的主要用途和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用途: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变化:需求量越来越大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越来越少;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石油消费量逐年上升;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是其它的资源所不能替代的;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快于原油生产量的增长速度。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 有限性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非可再生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总量不会增加。其中,人类目前能利用的非可再生资源是已经查明且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部分。思考:哪些因素有助于增加非可再生资源的经济上可开采储量?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类可利用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有限,科技水平提升有助于增加非可再生资源经济上可开采储量,但仍受自然环境的供给极限限制。 可再生资源数量和更新能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极限,人类利用数量不能超过这种极限。森林的自然更新速度会因树种和所处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图示地区的森林自然更新速度大约为25年。一旦人类的利用超过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也会出现枯竭。2.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2)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上涨,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1 自然资源稀缺可能引起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哪些变化?供给增加,需求减少2 价格上升为什么会引起自然资源供给增加?价格上涨,会促进技术革新,寻求新的储量,寻找从已知的资源增加产品的方法,使供给增加。3 如何看待技术革新对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技术革新可在一定程度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但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的技术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资源短缺问题。4 针对自然资源不足,你觉得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①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勘探生产力度;②建立多元进口战略和战略储备体系;③开发替代品;④提高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探究:水资源是可再生的,是永不枯竭的吗?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淡水短缺的问题,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原因:一是世界淡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能开发利用的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二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淡水资源分布不均。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现象,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2. 现在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哪些?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3. 水资源短缺会带来哪些问题?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为争夺水资源,一些国家或地区还引发了国际冲突。 三、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1. 自然资源的质量差异性自然资源质量的优劣高低怎么衡量?通常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来衡量②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来衡量2. 衡量标准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划分铁矿通常根据品位高低,分为富铁矿和贫铁矿。*矿石品位: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一般以重量百分比表示。石油根据含硫量多少,分为高硫石油、含硫石油和低硫石油*含硫量指矿产资源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的百分比,是衡量矿产资源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耕地根据生产能力的高低、土壤健康状况好坏等指标,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3. 开发成本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矿石品位高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成本相对较低。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帮助人类逐渐利用哪些曾经因质量低而难以利用的资源,但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可能会增加。4. 用途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四、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旱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水田:主要分布在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和四川盆地等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林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北、西南的山区以及东南地区的山地、丘陵。草地:非季风区的半干旱的高原、山地以及青藏高原,自东向西,草场产草量逐渐递减;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1. 不均匀(1) 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它们分布一般具有明显地带性特征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们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空间差异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降水分布的空间差异:湿润、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有些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文明时期的文明中心,都拥有相对优越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3. 资源调配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一些资源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贸易间接进行流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