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共4页。
设计理念
教学活动贯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教学思想,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分析讨论,合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表现功能。
引导学生在看一看、摆一摆的操作活动中概括、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推导公式后,又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知识走向实践,达到学以致用。
围绕“什么是体积?”、“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长方体体积为什么是长x宽x高?”、“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体积都是长x宽x高?”四个问题进行教学,层层揭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本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学会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激发他们乐于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探究
课件出示: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不规则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直接说出体积。
交流归纳: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这个物体含有几个体积单位。
出示实物,激发学生思考:没有方块摆,怎么求物体体积?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种新的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巩固体积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有困难,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操作验证
1.提出猜测
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跟什么可能有关系?
2.验证猜想
(1)老师提供12个1m³的小正方体的学具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学生小组合作,试着摆一摆并完成下面的任务单。
把小组内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下表。
小组汇报,填表汇总学生的实验数据。
师:现在仔细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体积单位个数=每行个数x行数x层数
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
(2)举例验证
让学生用若干个棱长1CM的正方体任意在头脑中摆出一个长方体,看它的体积与长乘宽乘高的积是否相等?并把验证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记录于表中。
再次验证得出结论: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长方体的长,用b表示宽,用h表示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bh。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操作、探究的过程中了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解决为什么体积是等于长x宽x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3.知识迁移推导正方体体积公式
通过练习:从长方体演变成一个长5CM,宽5CM,高5CM的正方体,推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正方体的棱长用字母a表示,字母公式:V=a·a·a
提示:aaa也可以写作a³”,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作V=a³。
【设计意图:运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由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并促成知识的有效迁移。】
4、统一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利用微课让学生自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V=Sh。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旨在于应用,学会了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回顾,深化体验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再次唤醒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重温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加深理解记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五、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猜想验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