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写作点拨部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写作点拨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写作点拨部编版必修上册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写作点拨部编版必修上册,共3页。
    单元写作点拨文艺评论方法技巧·画龙点睛知识综述  文艺评论又叫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主要表达对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技巧点拨  很多同学面对文艺评论性文章,常常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我们学会阅读方法,对待此类文章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下面,我们就从四个角度入手,谈谈如何阅读此类文章。第一,明确观点,看清主张。  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因此,在阅读中,首先应迅速浏览全文,明确作者的观点主张,并以此为立足点,进一步细读理解全文。比如,在阅读文艺评论性文章——《纯朴的嗜血者》一文时,我们首先要看出,这是作者就《水浒传》中的人物李逵进行的文艺评论。接下来就应明确:文中作者是如何评价李逵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够知晓作者的观点主张,高屋建瓴地来理解全文,进而为作答文后题目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抓主藤,找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否定李逵这一主要观点。找到了这一观点,自然就可以正确理解,顺利答题了。第二,理清思路,巧析方法。文艺评论和议论文一样,作者常常条分缕析,通过种种论证方法来推导佐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应注意细查枝蔓,看看作者是如何逐步展开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的:是用归纳法、演绎法,还是用类比法?在进一步阅读中,我们应对文章各部分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看看各个部分之间有何关联,为什么要这样关联,这样可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主干,从而使自己站在理性的高度,阅读全文,统观一切。第三,找准亮点,解读思想。文艺评论往往表达了作者对一部作品或作品某个方面的理解和评价。一千个人看《红楼梦》会想象出一千个林黛玉。因此,即使是同一部作品中的同一个人物,由不同的人来写文艺评论,也会出现对人物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评价。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艺评论时,要注意文中作者的理解和评价。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使我们更深入地对某一作品或文学现象进行更深刻而全面的认识。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知道,虽然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但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常带有文学色彩,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貌。具体到内容上,常常会有一些精警的语言、睿智的表达,在欣赏此类文章时,注意这些,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水平,拓展我们的审美广度。第四,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是我们阅读文艺评论性文章必须要做的。虽然在评论时,作者会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但仍会带有主观色彩。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艺评论时,既要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又要思考、审视作者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比如,阅读《纯朴的嗜血者》时,当作者表达出对李逵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时,我们应该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否完美无缺?如果有漏洞,那么漏洞在哪里?我们自己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思考和质疑的过程,其实也是感悟升华的过程,当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之后,无论是对文艺评论的阅读,还是对被评论的作品的感悟,都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学以致用·我来试试布置题目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用白描手法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佳作示例《登高》的起承转合  古诗多为格律诗,在格律诗中,起,即开始;承,即承上;转,即转折;合,即收合。这些是诗歌在结构上的规律。起承转合这个说法,起于元代。在元代之前,即使是诗赋创作极为繁荣的盛唐时期,也没有人总结出这一规律。然而,当我们研究古诗词时发现,几乎所有的诗词都遵循着起承转合这一规律。而起承转合并不只适用于诗词的结构,也同样适用于古诗的情感表达。比如杜甫的《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表达了自己常年漂泊在外、年老体弱、孤苦无依的复杂情感。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句句押韵。  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趁势而起。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于严武,可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本已经营五年多的草堂,出发南下。本想直达夔州,可中途病魔缠身,耽搁了好几个月。在夔州,杜甫的生活依然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这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在极其困窘的情况下写的。那天,他登上高台,向远处眺望,萧瑟的秋水江景令他百感交集,引发了他对自己坎坷际遇的无限感慨。一字一句,无不透露着一位孤苦老人的万千悲哀。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登高的见闻。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声声凄凉悲怆,清清河洲白白沙岸,几只鸥鹭低空飞回。落叶飘飘无边无际,纷纷扬扬飘洒而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巨浪滚滚奔腾而来。  诗人诗起秋风,风急天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现了诗人内心激荡澎湃的情感。渚清沙白,其中的淡淡静谧衬托了上句中的壮阔。一动一静,于动静之间表现出江景的水天一体。  接下来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千百年来被广为传诵的两句。无边落木的萧索,滚滚长江的磅礴,在这一张一弛的平衡之间,诗人倾泻着自己的万千豪情。这两句不仅承接了上句的豪迈气魄,而且使诗人的情感上升了一个层次。  全诗最有意境的便是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之间的奇妙转折。滚滚而来的江水仿佛包容着天地万象,而万里悲秋又有着诗人的气魄。将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愁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方式由描写转向议论,这一收一放,将天地万象尽收于胸,抒发了诗人思乡悲秋的无奈之情。多病之躯,孤身在外,有家难回,所见之景又尽属凄凉,可以想见诗人内心的伤痛悲哀了。  最后一联,是本诗的。此联高度概括,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尽苦恨。诗人常年客居他乡,心中愁闷,郁结难抒。本想登高消愁,却满目荒凉之景,因而更是愁苦,只能借酒浇愁。但自己年迈体弱,多病缠身,所以不得不停下手中的酒杯。尾联将白发年老、病重无亲归结到时事艰难,点出这是自己潦倒不堪的根源,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点 评  先下定义,明确起承转合的概念,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登高》这首诗做了具体的阐释,大体分析了诗歌的背景、内容和情感。      重点分析了前两联,点出诗歌是如何的,既有对诗句的描述,也有自己的见解,很有说服力。 重点分析了,阐释了诗歌是如何从写景过渡到抒情的,二者又是如何融为一体的。最后一段分析,指出尾联是如何总括全诗的。  名师点评  写文学评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往往头绪纷繁,难以涉及要旨,而作者却写得行云流水,条分缕析,令人叹服。文章先下定义,然后结合诗歌内容,按照顺序具体阐释这种文学理念,结构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