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新课堂整合活动设计
展开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三单元新课堂整合 活动设计
一、活动课标分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学习任务群而设计的学习单元。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单元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同时要通过诵读、写作等方法感受诗歌意境之美、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
本单元聚焦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整个单元精选了自魏晋至唐宋时期的经典诗词作品八首,本单元学习任务以实践性学习为主线,围绕“生命的诗意”这一单元人文主题,分别从诵读、鉴赏、写作表达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不仅要完成对单元内容的学习,更要实现本单元承载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
三、活动背景分析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初中阶段接触的诗词较少,诗歌知识仅仅源于教师课堂所教授的内容,基本没有课外积累,他们对诗歌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背诵、默写层面,甚至很多学生不知道诗歌意象为何物,因此大多数学生不懂得从分析意象入手来鉴赏诗歌。另外,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较多,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这也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而实际情况是,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事实证明,学生只有依靠实践性学习,才能实现深度学习的课程目标,才能培养其较好的语文素养。
四、活动目标:
1. 找到诗歌意象并学习鉴赏意象的方法。
2. 借助鉴赏意象的方法,学写意象赏析。
五、活动重难点:
通过抓取关键字词、意象组合、联系诗人经历理解意象内涵,体味诗人情感
六、活动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点拨法
七、活动过程:
主持人揭题:从第三单元的诗歌,我们了解到古代诗人常常借助各种载体来抒发情感。其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 也就是说,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那我们如何鉴赏分析意象,分析意象的方法有哪些呢?就让我们以《登高》《声声慢》为例共同学习鉴赏意象的方法。
总议题:学会鉴赏意象,感受意境,把握情感
主持人:我们已经学习了《登高》、《声声慢》,对诗人的情感有所把握,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两位诗人的情感的话,可以用哪个字?。
某生抢答:愁
主持人:《登高》带给我们的是杜甫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感慨,《声声慢》带给我们的是李清照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那诗人是如何抒发愁绪的?我们发现在这两首诗词中除了直接抒情,更多的是借助景物来抒情。
活动一:寻找意象,把握赏析意象的方法。
初读《登高》《声声慢》,思考问题:
1.诗歌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里面包含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读读诗歌,快速找到写景的诗句。
展示并朗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展示问题:分析一下里面有哪些重要的意象呢?
展示:
《登高》有: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声声慢》有: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问题展示:再读诗歌,思考: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你是如何分析的?
学生前后分组讨论,之后进行发言
学生展示:
①风是劲疾的,天是高远的,猿是悲哀的,渚沙是凄清的,鸟是飞舞盘旋的,整个意境是萧瑟凄清的。
②“渚清沙白”里面的“清”“白”是冷色调,营造的是凄清的氛围。
点拨: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给出一个示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例子回答:诗中写了()意象,用()字(或词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这一意象的()特点,营造()氛围,表达了作者愁绪。
某生展示:诗中写了(鸟)意象,用(飞回)字(或词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这一意象的(飞舞盘旋)特点,营造(孤寂)氛围,表达了作者愁绪。诗中写了(落木)意象,用(萧萧下)字(或词语),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这一意象的(凋零)特点,营造(萧瑟、凄清)氛围,表达了作者愁绪。
点拨:赏析意象特点时要抓住关键字。
问题展示 :读完之后,你发现还有什么词来形容落木?
生展示:还有无边。
点拨:写落木,用无边、萧萧下两个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树叶无穷无尽、纷纷落下的特点,。
《声声慢》里面的黄花有哪些特点?
生展示:满地堆积、憔悴损。
点拨:赏析意象时,不只是抓一个关键字,也可能是多个关键字。
问题展示:这里的渚清沙白就一定是凄清吗?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某生展示:这是清新的,清澈的江水,闪闪亮光的沙子,感觉整个环境干净,空气清新,在这里可以自由自在的。
活动出现争议:有些同学分析了“渚清沙白”的环境特点,认为是清新的。而有些同学认为是冷色调,所以意境凄清。
问题展示:蓝天白云,有冷色调“蓝”“白”,那它就是凄清的吗?
某生:不是,感觉天空明朗,心情美好。
出示 《暮江吟》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②半江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题展示:看到这首诗,给你的感觉是凄清还是清新?说说自己的想法。
出现争议:
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是凄清的,有“残阳”“瑟瑟”,给人以萧瑟、凄清之感。
点拨:这里不只是有残阳,还有艳红的江水、似珍珠的露珠、似弯弓的新月,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那我们再看渚清沙白,要和整体意境保持一致,急风、哀啸的猿、萧瑟的落木等,营造了凄清的氛围.这就是我们要学习鉴赏意象的第二种方法:意象组合。
问题展示:“鸟飞回” 是不是还有更深层的含义?
学生展示:
不只是鸟盘旋,也想到自己孤独。
资料链接:此时国家动荡不安,56岁的诗人病痛缠身,四处漂泊,孤苦无依,诗人的处境就像这只盘旋、徘徊的鸟。
《声声慢》里的黄花是不是也是这样?
资料链接:李清照创作背景。
点拨:黄花憔悴、满地堆积,联想诗人身世经历,可知黄花不仅是说花,更是说人憔悴。
师:诗人是以鸟喻人、以花喻人,所以分析意象要注意联系诗人生平经历。
小结:分析意象的三种方法:抓取关键字词、意象组合、联系诗人经历。
活动二:学以致用,学写意象赏析
根据刚才学习的三种鉴赏意象的方法,对本单元其它诗歌意象进行赏析,并整理成文字。
写作要求:
1.突出意象方法
2.用散文化语言扩写
3.点明意象的特点以及表达效果
4.不少于 60字
5.限时 5分钟完成
某生展示:我采用的是联系诗人经历方法赏析《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鹊向高飞起。绕树飞三周,不知依靠哪个树枝。这四句话勾画出一副月夜鹊飞图。作者于“月明星稀”之夜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乌鹊比喻贤才,从“乌鹊南飞”比喻人才南流。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统治集团为了自身利益,都在笼络人才,进一步生动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作者用“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了对他们的惋惜之情,以及希望得到贤才的急切心情。
某生展示:我采用的是意象组合方法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谢灵运住的地方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这是诗人的梦中之景,当诗人看到谢公宿处尚在,心中一股喜悦涌上来,而诗人梦中看到的景,借助“渌水”“猿啼”这样的意象,有声有色,突出景色十分清幽,而非凄凉的,结合全诗意境,是诗人的一种积极追求的一个梦,抒发了诗人对光明、自由的渴求,体现诗人剡溪夜游的喜悦。
某生展示:我采用的是关键字方法赏析意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的石壁直耸入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在这里“乱”“穿”“惊”“拍”“卷”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这里写乱石、惊涛、千堆雪等意象,精妙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为下片缅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气氛。
某生展示:我采用的是意象组合的方法鉴赏意象。
在离村不远处,驻足而观,只隐约看见远处的村庄,缕缕炊烟缓缓飘升。走近村口,一座座矮小的宅第座落,不远处的中间还夹杂了几间简陋的草屋。郁郁苍苍的杨柳遮蔽了房后的屋檐,多姿多彩的桃李排列在宽阔的堂前,孩童在那儿嬉戏。还能隐约听见桑树上的鸡鸣声和深巷中传出的狗吠声。这里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事物: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在诗人笔下,它们组合到一起却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于自然平淡中表现了诗人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总结:鉴赏意象的方法,有抓关键字、意象组合、联系诗人经历,在诗歌学习中灵活运用方法,更好地理解意象内涵,体味诗人情感。
八、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作业学习,同学们总结出鉴赏意象的三种方法,就是:抓取关键字词、意象组合、联系诗人经历。然后学以致用,让同学们学写意象赏析。根据学习的三种鉴赏意象的方法,对本单元其它诗歌意象进行赏析,并整理成文字。多数同学可以根据学习的方法对诗歌进行意象鉴赏,从而把握诗人情感。比如一位同学写到:采用关键字方法赏析意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的石壁直耸入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在这里“乱”“穿”“惊”“拍”“卷”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这里写乱石、惊涛、千堆雪等意象,精妙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为下片缅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气氛。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在分析诗歌时不再是没有方向,而是顺利的根据方法进行赏析,可以在诗歌学习中灵活运用方法,更好地理解意象内涵,体味诗人情感。
九、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作业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诗歌意象鉴赏,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诗词较少,并且大多停留在背诵、默写层面,不懂得从分析意象入手鉴赏诗歌。而鉴赏意象是准确把握意境、情感的一个突破口,以此为突破口,尽量将知识简单化,所以通过活动作业的形式选取诗歌中最基础、又最贴近诗歌内涵的东西来讲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感觉学生能顺利把握知识点,对诗歌的鉴赏有了一定的方法。但是,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学生掌握知识点比较容易,需要写作实践知识点,这时候学生的写作能力明显不足,下一步加强活动作业中写作能力的点拨,注重写作,多练笔,多展示,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展示的舞台。另外,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放不开,不能很好地感受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