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页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页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上册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必修上册,共11页。
    单元综合检测一(第一单元)(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承担个体精神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能力。(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2019年12月16日《文艺报》)材料二 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达到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摘编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2019年12月6日《文艺报》)材料三 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才会有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学要忠实地反映现实,强调的是冷静、客观地模仿现实世界,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一种姿态——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而现实主义精神属于一切文学和艺术。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媚雅又不媚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诗歌也莫能例外。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走出目前的低谷,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而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的独立性相结合。写作失去了独立性,也就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摘编自令狐兆鹏《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需要及时介入现实,但作为文学概念的一种,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以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B.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C.材料二从为什么的角度进一步阐明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诗人要增强深入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D.针对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三有不同意见,其提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具有本质上的不同。解析:A项,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原因不是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B项,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错,诗歌创作的内容不一定局限于当前。D项,有不同意见表述不准确,“‘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具有本质上的不同错。根据材料二原文可知,材料二中的现实关怀指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材料三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指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创作的精神和态度。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指在文学创作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答案:C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秀的诗人要清楚现实的表面变化和内在演进,并及时介入;没有真正的介入,就没有真正的现实书写。B.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才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成就伟大的诗歌。C.现实主义精神比现实主义更强调积极介入的姿态,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D.我们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引导诗人走向当代诗歌的精神重建,但这并不否定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的独立性。解析: C项,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错,因果混乱,材料三说的是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混淆是非,材料三说的是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答案:C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写什么怎么写,一个是写作立场和态度问题,一个是写作技术问题。要考虑怎么写,更要考虑写什么B.诗歌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能够通过诗歌使心灵安静,抵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社会认同,这体现了诗歌具有社会稳定功能。C.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中国诗坛没有缺席。D.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力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官腔套话的侵蚀,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解析:从材料二的论述中心看,一是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这是诗歌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这是怎么写的问题。A项,答案符合论述中心。B项,谈的是诗歌的功能和作用。C项,谈的是坚守传统,并且与材料所说的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相矛盾。D项,谈的是诗歌语言运用的问题。答案:A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用两个问题提出论点,分别统摄两个文段,使论述集中;先论述为什么,再论述怎么办,递进式结构使论证层次清晰有力;综合运用了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5.诗歌回归现实能否改变目前诗坛的困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示例一)能改变。诗歌回归现实能使诗人融入社会和时代,从而使诗歌内容包含生命体验和现实关怀,拓展诗歌语言空间。内容和语言的改变可使诗歌具有影响力,达到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切入时代,赢得读者。(示例二)不一定。诗歌回归现实仅仅使诗歌创作有了重建的方向,但真正介入现实还需要诗人正确处理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兼顾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走出困境不仅需要方向,还需要诗人具有理解与把握时代和生活的能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1·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石门阵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扬扬,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来了。大家一起想。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骑了马,得意扬扬!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一路上——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延安,1938年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解析:A项,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在后文未见照应。C项,麻子”“小耳朵并非确有其人,是王木匠根据现场听众的样子杜撰的。D项,王木匠能做出精致的衣橱,是因为战乱才不能做。答案:B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解析:驴叫声并非与故事毫不相干,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驴叫表现了百姓对鬼子抢掠的憎恶,也渲染了故事的紧张气氛。答案:C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答案:反复手法,在形式上可以抓住村民的注意力,引导听众的思绪,让听众跟着讲述者的节奏走,比如:干咳了一声”“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反复手法,在内容上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表现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特点,也使情节紧张跌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答案:指现实中真实具体的门,即文中的木头门,如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木头门挡不住日本侵略者。指石头门,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大门,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是指众志成城把侵略者挡在国门外。代指没有门,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是老百姓对和平社会、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鲁芝因曹爽被捕下狱,不能断为芝坐爽/下狱志不苟免是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不可断开。据此可判定答案。答案: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的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解析:C项,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借指天子登位。古代殿堂前有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意思。答案: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出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解析:B项,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是说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屡次遭蜀军入侵抢掠答案: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答案: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答案: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14.文章多处从侧面烘托鲁芝的才干,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天水百姓上书挽留;犯死罪获宣帝赦免并得到重用;羊祜愿意将车骑将军之位让给鲁芝。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是扶风郿郡人。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豪族。父亲被郭氾杀害,鲁芝在襁褓中就开始逃难,十七岁时,才移居到雍州,潜心学习典籍。(鲁芝)被郡守推荐为上计吏,被州府征用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推举他为孝廉,授官为郎中。后来又授官骑都尉、参军事、临时担任安南太守,升官为尚书郎。曹真到关西督察,又任命鲁芝为大司马军事。曹真死后,宣帝替代了曹真,于是推荐鲁芝担任参骠骑军事,改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屡次遭蜀军入侵抢掠,人口削减,寇盗到处都是,鲁芝全心镇守护卫,重新建造了城镇街市,几年之间全部恢复了旧貌。升官为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敬慕鲁芝的德行,老幼都赴皇宫上书,请求鲁芝留下。魏明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曹爽辅佐朝政时,延请他担任司马。鲁芝多次提出忠言良谋,曹爽都不能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诛伐曹爽时,鲁芝率领其余众人过关斩将,骑马快速奔赴曹爽的所在地,劝告曹爽说:您处在伊尹周公的位置上,一旦因获罪被罢免,即使想要牵着黄犬清净度日,又怎么能够办得到!如果能够挟制天子保有许昌,依仗天子的威势下文告征调四方的兵马,谁敢不听从您的!舍弃这些离开,欲赴刑场,难道不令人痛惜吗!曹爽懦弱糊涂不能采纳鲁芝的计谋,于是遭受杀戮。鲁芝因曹爽也被捕下狱,判处死罪,但他不争辩是非曲直,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宣帝赞许鲁芝的品行,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起用他担任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被铲平,鲁芝升官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即位后,鲁芝改任镇东将军,进爵为侯。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年龄已到七十岁,上书因年老请辞,上奏表章十余次(没有被准许),又被征召做了光禄大夫,被授予特进的职位,配给他吏卒,他的门前可以像官府一样设置木栅栏遮挡人马。羊祜担任车骑将军,于是想把官位让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品行高洁,毫无贪欲,处事平和与众不同,做官到头发花白,始终恪守礼制,未曾被任命为这种官职,我在官位上(却)超越鲁芝,怎么来杜绝天下人的不满!皇帝不答应。鲁芝被当时的人们敬重到这种地步。泰始九年去世,时年八十四岁。皇帝为他的死而痛哭,赐给他的谥号是,赐给他一百亩的坟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塞下曲六首(其三)李 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注】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这一景象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解析: C项,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答案:C16.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侧面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英勇矫健。巧妙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认为,即使是乞丐,也有自己的尊严,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说的就是这个问题。(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直接抒写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写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  ,因为在这里,有绿叶和我对语。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   朋友屡次来信催促我回去,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18.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排比、比喻、比拟    B.比拟、对偶、排比C.对偶、比喻、排比 D.排比、借代、夸张解析: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绿叶和我对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运用了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答案:A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了,依旧伸长、攀缘、舒放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案:原文运用排比修辞,连用三个依旧……”,起到了强调作用,凸显常春藤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作者对此的赞叹,这是改动后的句子所无法体现的。原文在内容上有前后的层次,先是常春藤被拽到室内之后没有改变伸长、攀缘、舒放的状态,再是常春藤进室内之后的变化——“长得更快,改动之后则显得层次不清。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案:(示例)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解析:处,由前文任仙鹤如何啄……岿然不动可知,语境说的是仙鹤面对乌龟的做法完全没有办法,故可填无计可施”“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之意的成语。无计可施:没有计谋可以施展,指想不出对策,没有任何办法。束手无策: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一筹莫展: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不出。第处,由前文艺人在幕后……无所不能可知,语境说的是皮影艺人娴熟的技艺令观众赞叹不已,故可填赞不绝口”“谈不容口”“交口称誉之意的成语。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谈不容口:不住口地称赞。交口称誉:众人异口同声地称赞。答案:无计可施/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赞不绝口/谈不容口/交口称誉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解析: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使原句富有节奏感,加强了表达效果,且“……的运用,使得对仙鹤动作的描写更有画面感,连贯的动作更有表现力。改句与原句相比较,改句较平淡,描述的仙鹤动作略显生硬,缺乏文学艺术性。答案:(示例)从修辞手法分析,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从句式特点分析,“……连用,更能体现出仙鹤动作的连贯性,极富画面感。改句略显生硬,缺乏文学艺术性。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赞美青苔的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读过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感想?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