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份月考生物试卷
展开2023-2024学年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2分)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2.(2分)小明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过程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B.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接触水滴的一侧快速放下
C.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D.观察时小明优先选择高倍镜观察制作好的装片
3.(2分)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中全部鲤鱼 B.洞庭湖中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羊 D.小南海林区
4.(2分)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5.(2分)秭归伦晚一般生长在海拔350米以下,影响伦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湿度 D.水分
6.(2分)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 D.大树底下好乘凉
7.(2分)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地方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8.(2分)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9.(2分)下列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青虫→山雀→雀鹰
B.阳光→草→兔→狐狸
C.水草→小虾→黑鱼
D.草→蝗虫→山雀→雀鹰→细菌
10.(2分)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段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D.甲、乙、丙、丁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和分解者组成了生态系统
11.(2分)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甲、乙、丙分别是显微镜、镜头和观察到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细胞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①和③
B.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使图丙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C.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移动玻片发现污点不动,则污点一定在a上
D.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bq”
12.(2分)保安特产“狗血桃”果肉血红,因色泽酷似“狗血”而得名。果肉中的红色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的哪个结构( )
A.细胞膜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液泡
二、综合题
13.(7分)如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 。
(2)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生物需要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 。
(4)图一中鹰与蛇的关系是 ,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 ;过一段时间之后,生态系统各生物的数量又会恢复平衡状态,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14.(10分)如图为中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显微镜,请回答: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2)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原因是 。
(3)显微镜下视野较暗,这时应转动 和 调节视野的亮度,如果物像不够清晰,调节 使物像更清晰。(填写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4)现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15×),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倍。小明在观察时发现在视野的左下方有气泡,他应将玻片向 移动便能把气泡移出视野。
(5)视野中若有一个污点,擦拭目镜和移动装片时都不能移动,说明污点很可能在 上。
(6)在光线较暗时,应选用 面镜对着光源。
(7)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象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9分,每空1分)
15.(9分)某同学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方案:用长方体不透光纸盒作为容器,按照图所示设置一边玻璃板一边黑纸板,盒内都均匀地铺上潮湿的土壤。在纸盒两侧中央各放5只大小一样的、活动状况相似的鼠妇,先将装置静置2分钟,然后开始记录第1至第5分钟内两侧鼠妇的数量,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观察统计记录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时间(分钟)
1
2
3
4
5
明亮环境
4
2
7
0
0
阴暗环境
6
8
3
10
10
(1)这个实验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一边玻璃板一边黑纸板,盒里就形成了两种环境。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 。
(2)该同学此次探究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的假设是: 。
(3)探究实验常常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此次探究实验的实验组是 环境。该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五分钟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第 分钟的数据记录有误。
(4)在纸盒两侧中央只放入1只鼠妇,则 (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各放5只目的是 。
(5)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6)某同学将该实验装置进行了两处处理,用来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那么这两处处理是: 、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2分)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理解。
【解答】解:为什么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是因为生物体内存在着类似时钟的节律性,生物体通过它能够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并且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这说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C。
2.(2分)小明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过程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B.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接触水滴的一侧快速放下
C.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D.观察时小明优先选择高倍镜观察制作好的装片
【答案】C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解答】解: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向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是为了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错误;
B、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错误;
C、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正确;
D、观察时小明优先选择低倍镜观察制作好的装片,错误。
故选:C。
3.(2分)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中全部鲤鱼 B.洞庭湖中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羊 D.小南海林区
【答案】D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黄河中的全部鲤鱼,只有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A错误;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B错误;
C、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只有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C错误;
D、小南海林区,包括了林区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D正确。
故选:D。
4.(2分)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答案】C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解答】解: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螳螂吃蝉”,意思是黄雀捕食螳螂,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符合题意。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繁殖和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分)秭归伦晚一般生长在海拔350米以下,影响伦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湿度 D.水分
【答案】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顶、山腰、山脚的温度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秭归伦晚一般生长在海拔350米以下,影响伦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选:B。
6.(2分)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 D.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案】A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A、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最终形成了土壤,表明地衣生物能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分)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的地方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答案】D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正确。
故选:D。
8.(2分)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D
【分析】本题的解答应该从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作用方面来解答。要点是有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
【解答】答:A:淡水生态系统 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没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特点,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海洋生态系统 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笑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也没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 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没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森林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2分)下列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青虫→山雀→雀鹰
B.阳光→草→兔→狐狸
C.水草→小虾→黑鱼
D.草→蝗虫→山雀→雀鹰→细菌
【答案】C
【分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解答】解:A、青虫→山雀→雀鹰,正确的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此食物链无生产者,错误;
B、阳光→草→兔→狐狸,食物链中无非生部分,错误;
C、水草→小虾→黑鱼,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正确;
D、草→蝗虫→山雀→雀鹰→细菌,食物链中无分解者,错误。
故选:C。
10.(2分)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段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D.甲、乙、丙、丁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和分解者组成了生态系统
【答案】B
【分析】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丁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甲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乙属于第三级消费者。
【解答】解:A、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A正确;
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甲、乙、丁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B错误;
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甲、乙、丙、丁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和分解者组成了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B。
11.(2分)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甲、乙、丙分别是显微镜、镜头和观察到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细胞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①和③
B.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使图丙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C.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移动玻片发现污点不动,则污点一定在a上
D.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bq”
【答案】D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
2、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
3、观图可知: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转换器、e物镜、f遮光器、g反光镜。有螺纹的是物镜,无螺纹的是目镜。①③为目镜,②④为物镜。
【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故观察到细胞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①和④,A错误。
B.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使图丙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B错误。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物镜,污点动就在物镜,不动就不在物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换用目镜,污点移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移动玻片发现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a上或者在e上,C错误。
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故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bq”,D正确。
故选:D。
12.(2分)保安特产“狗血桃”果肉血红,因色泽酷似“狗血”而得名。果肉中的红色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的哪个结构( )
A.细胞膜 B.线粒体 C.叶绿体 D.液泡
【答案】D
【分析】1、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质内包含细胞内的重要结构最基本的是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
【解答】解:A、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不符合题意;
B、线粒体在植物体中起能量转换器的作用,将有机物有氧分解成能量,供给细胞进行生命活动,B不符合题意;
C、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C不符合题意;
D、液泡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储存着糖分、色素等多种物质,液泡还能调节细胞的内环境,果肉中的红色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的液泡,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综合题
13.(7分)如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
(2)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草→鼠→蛇→鹰 。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草 。草原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生物需要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 太阳能 。
(4)图一中鹰与蛇的关系是 捕食和竞争 ,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 减少 ;过一段时间之后,生态系统各生物的数量又会恢复平衡状态,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 。
【答案】(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草→鼠→蛇→鹰;
(3)草;太阳能;
(4)捕食和竞争;减少;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3)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
【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蛇→鹰;草→鼠→鹰;草→鼠→狐。可知最长食物链为草→鼠→蛇→鹰。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并逐级递减,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逐级递减。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草,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能。
(4)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兔、鼠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鼠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多,因此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过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又会恢复平衡。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草→鼠→蛇→鹰;
(3)草;太阳能;
(4)捕食和竞争;减少;自动调节能力。
14.(10分)如图为中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显微镜,请回答: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 ②①③ 。
①选遮光器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2)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原因是 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镜头 。
(3)显微镜下视野较暗,这时应转动 遮光器 和 反光镜 调节视野的亮度,如果物像不够清晰,调节 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清晰。(填写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4)现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15×),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600 倍。小明在观察时发现在视野的左下方有气泡,他应将玻片向 右上方 移动便能把气泡移出视野。
(5)视野中若有一个污点,擦拭目镜和移动装片时都不能移动,说明污点很可能在 物镜 上。
(6)在光线较暗时,应选用 凹 面镜对着光源。
(7)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象是 d 。
【答案】(1)②①③。
(2)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镜头。
(3)遮光器;反光镜;细准焦螺旋。
(4)600;右上方。
(5)物镜。
(6)凹。
(7)d。
【分析】观图可知: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载物台、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1)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②应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①选遮光器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2)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原因是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镜头。
(3)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即显微镜下视野较暗,这时应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⑦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现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15×),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5×40=600(倍)。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小明在观察时发现在视野的左下方有气泡,他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便能把气泡移出视野。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视野中若有一个污点,擦拭目镜和移动装片时都不能移动,说明污点很可能在物镜上。
(6)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7)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
故答案为:
(1)②①③。
(2)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镜头。
(3)遮光器;反光镜;细准焦螺旋。
(4)600;右上方。
(5)物镜。
(6)凹。
(7)d。
三、实验探究题(共9分,每空1分)
15.(9分)某同学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方案:用长方体不透光纸盒作为容器,按照图所示设置一边玻璃板一边黑纸板,盒内都均匀地铺上潮湿的土壤。在纸盒两侧中央各放5只大小一样的、活动状况相似的鼠妇,先将装置静置2分钟,然后开始记录第1至第5分钟内两侧鼠妇的数量,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观察统计记录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时间(分钟)
1
2
3
4
5
明亮环境
4
2
7
0
0
阴暗环境
6
8
3
10
10
(1)这个实验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一边玻璃板一边黑纸板,盒里就形成了两种环境。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 光 。
(2)该同学此次探究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的假设是: 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
(3)探究实验常常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此次探究实验的实验组是 有光 环境。该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五分钟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第 3 分钟的数据记录有误。
(4)在纸盒两侧中央只放入1只鼠妇,则 不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各放5只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 。
(5)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
(6)某同学将该实验装置进行了两处处理,用来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那么这两处处理是: 将透明的玻璃板换成不透明的纸板 、 将纸盒中线一边的潮湿的土壤换成干燥的土壤 。
【答案】(1)光
(2)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有光;3
(4)不可以;避免偶然性
(5)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将透明的玻璃板换成不透明的纸板;将纸盒中线一边的潮湿的土壤换成干燥的土壤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按照图所示设置一边玻璃板一边黑纸板,这个实验所探究的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光,因此在实验中的有唯一变量光照,有光与无光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
(2)根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可作出假设: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其中实验组是变量改变的玻璃板一侧,对照组是变量没有改变的纸板一侧,所以此次探究实验的实验组是有光环境。该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五分钟的数据,阴暗环境鼠妇多,从中可以看出第3分钟的数据记录有误。
(4)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因为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会出现偶然因素导致实验不准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适当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如各放5只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
(5)明亮环境中的鼠妇数目少,阴暗环境的鼠妇数目多,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还应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
故答案为:
(1)光
(2)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有光;3
(4)不可以;避免偶然性
(5)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将透明的玻璃板换成不透明的纸板;将纸盒中线一边的潮湿的土壤换成干燥的土壤
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4页。
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