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912911/0-16976867708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爬山虎的脚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912911/0-16976867708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爬山虎的脚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912911/0-169768677086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爬山虎脚的位置,拓展文本,课堂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背诵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爬山虎的实物 、爬山虎视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两个植物:(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大家都知道丝瓜藤和葡萄藤都是依附架子生长,否则无法向高处生长。而有一种植物,它不像丝瓜、葡萄依附架子往高处生长。它不用搭架子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这是什么植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它,揭穿它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的秘密。同学们,请打开书本,大声地告诉老师,那种植物是什么?(爬山虎,师书写课题)有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我们一起来看爬山虎是什么样的。(带领大家一起观察)我们观察到爬山虎有叶子,藤蔓。我国著名作家、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的笔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 2、大家又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吗?(拟人) 3、介绍叶圣陶的生平。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叶柄 引人注意 多音字:占 得 铺 空 着 曲 2、 带领学生分析生字,掌握较难字的写法。解释学生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分组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段落大意的归纳。) 4、根据段落大意进行课文的分段,并归纳大意。(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那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二、教学一二自然段 (一)、第一自然段 一二大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大组的同学想一想,文中哪些词语说明爬山虎长的很茂盛。(满是、一大片)文中两次提到墙,有什么意义呢?(暗示爬山虎是一种喜欢攀爬的植物) (二)、第二自然段 1、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下面我们请三四大组的同学为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一二大组的同学思考一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 2、文中那句话体现了叶子很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鲜艳,看着非常舒服,这是一种静态美。) 3、齐读第三句,“一顺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铺得很均匀并且没有重叠?(“一顺儿”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非常整齐。我们知道,爬山虎是靠着脚向上爬的,而与它的脚相反方向长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便自然也向下垂。叶子的生长要吸收阳光,如果重叠生长,那么有的叶子就不能吸收阳光了,所以叶子铺得均匀,没有重叠。) 4、女生读第四句,体会“漾”字的生动之处。想象微风吹过,成片的叶子随风起伏,如绿色的海荡起的波纹,让人的心里不由得震撼。这是一种动态美。 5、从文中找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6、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 三、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师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以下问题: 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了哪些动词? 3、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4、爬山虎的脚在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5、“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非常牢固,风吹雨打都不能阻挡它向上攀爬,它是如此的坚强与执着,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第五自然段。) 四、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教学反思:《爬山虎的脚》一文是一篇科学知识类的文章,知识性、教育性很强,如何引导孩子上好值得大家深思。如果等同于自然课、常识课就丧失了语文学科本来的魅力了,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可能的保护孩子求知、好奇的心理,激活孩子的人生情趣,把孩子的自然能力、好奇心、新鲜感转化为充满情趣的人生态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指导书写生字,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学习第1,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第三单元1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