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7讲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含解析)
展开第37讲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新课标·内容要求
新课程·素养要求
新教材·对应节次
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选择性必修2]2.1;2.3
—
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表现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改变;区域矿产资源贫乏,会制约区域发展
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
区域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会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1.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资源型城市: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2)资源枯竭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型发展
2.焦作市以煤炭为主的产业兴衰
(1)焦作市的位置:地处河南西北部,南邻黄河。
(2)煤炭产业的兴衰
[思考] 20世纪60年代,莱茵河被称为“欧洲最浪漫的臭水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 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与煤炭相关的传统工业发达,企业向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同时将大量废水排进莱茵河,导致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
3.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1)转型途径: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
(2)具体措施
措施
有利条件
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丰富,水资源充足
大力发展旅游业
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产品品质优良
(3)意义:通过转型发展,焦作市的国民经济从低速徘徊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思考] 河南焦作市利用了哪些优势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
提示 河南焦作市充分利用煤炭提供能源,靠近黄河水资源充足及耐火黏土、铝矾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金工业。
能力一 探究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发展
[例1] (经典真题·广东卷)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双选)
(1)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B.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
C.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D.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
(2)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是( )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
B.美化环境,消除污染,开拓市场
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美化环境
D.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
[尝试自解] (1) (2)
[解题步骤]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AB (2)AC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1)自然条件
因素
特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位置
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往中欧、南欧的捷径
地形
以平原为主
利于工业建设
资源
煤炭
储量大,品种多,煤质好,埋藏浅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铁矿
离法国洛林铁矿较近,也可从瑞典、俄罗斯等国进口
水源
降水丰富,为湿润地区;河网稠密,水量充足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2)社会经济条件
因素
特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交通
发达的内河航道网,又有公路、铁路等组成综合、完整的运输系统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市场
德国及西欧工业发达
促进了该区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发展
劳动力
人口、城市密集
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及具体措施
存在问题
发展策略
具体措施
传统产业的衰落
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
改造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对企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打造产品特色
进行工业布局调整,钢铁工业向西部沿海转移,将煤炭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培育,提高产业竞争力
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工业旅游、商业、物流和教育等第三产业
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管理
整治河流、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加强环境管理,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营造“绿色空间”,提高环境质量,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1.(经典真题·山东卷)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格内容。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条件
①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地、航空、以及②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③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答案 (1)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 ②海洋运输 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德国鲁尔工业区煤炭资源丰富,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沪宁杭工业区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方式多样:内河航运、海洋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德国是发达国家,劳动力素质较高。第(2)题,德国鲁尔区的产业转型,对于传统工业区的启示可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能力二 归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例2] (经典真题·广东卷)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双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尝试自解]
[解题步骤]
答案 AC
1.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
(1)资源型城市:是指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此类城市因自然资源类型不同,其发展特点也不同。如下列我国的部分资源型城市:
类型
煤城
钢城
有色冶金
石油城
森工城市
代表城市
焦作阜新
鞍山马鞍山
铜陵个旧
大庆玉门
伊春
(2)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以资源开发加工为主导产业,但城市发展所依托的主体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五年之内的城市,就会被界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的分析思路
(1)开发条件的评价
评价角度
内容
资源条件
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等方面评价
开采条件
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
市场条件
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交通运输条件
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在评价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时,要注意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2)遇到的问题
在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地区,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量下降、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3)转型发展的对策
2.(2019·江苏卷)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下图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
A.环境恶化 B.交通拥堵
C.资源枯竭 D.产业萎缩
(2)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
A.优化产业结构
B.加快工业化进程
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答案 (1)CD (2)AD
解析 第(1)题,从支柱产业变化图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6年木材产业几乎消失,钢材产量大幅度下降,可推知是资源枯竭、产业萎缩导致该城市收缩。故选CD。第(2)题,资源枯竭、产业萎缩应优化产业结构,A正确;城镇人口减少,应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D正确。故选AD。
[情境设置] 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市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2008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之路。
焦作明确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逐渐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近年来,焦作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太极圣地· 山水焦作”城市品牌,实施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焦作市旅游资源分布
[设问角度]
(1)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
(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
(3)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素养体现]
人地协调观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再发展
综合思维
从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焦作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
区域认知
从区域视角认识焦作在河南省、中原地区,乃至华北平原的区位优势
[我的答案] (1)
(2)
(3)
[我的设问]
[参考答案] (1)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丰富。采煤、炼焦、电力、煤化工、炼铝、机电等传统产业。
(2)焦作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地理位置优越;北部太行山一线有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为主的自然山水峡谷景观,南部黄河一线有陈氏太极拳发源地、嘉应观、韩愈故里等景点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山水旅游资源丰富;本区有焦新、太焦等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焦作山水填补了中原大地旅游市场的空缺,市场广阔。
(3)治理环境污染,绿化美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视角一 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大庆和玉门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1.(经典真题·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亿元)
1 400
2 220
4 000
三次产业占
GDP比重
3∶86∶11
4∶82∶14
4∶81∶15
采掘业占工业
总产值比重(%)
82
79
72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答案 (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资源和能源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等方面知识。第(1)题,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据表中信息分析说明。第(2)题,根据材料比较分析两市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第(3)题,产业发展优势结合两市优势条件来分析。大庆发展较早,位于东部地区,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新能源产业。第(4)题,国家战略层面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支持。第(5)题,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要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角度来阐释。
视角二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德国鲁尔区的区位因素
2.(经典真题·全国卷)读下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H区是著名的 工业区。
(2)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该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 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
(3)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 )
A.印度 B.中国
C.韩国 D.日本
(4)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F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 )
A.煤炭 B.铁矿石
C.钢材 D.机械
答案 (1)鲁尔 (2)石油(石油和天然气) (3)D (4)B
解析 解此题,通过读图摄取信息得出该工业区为鲁尔区,然后通过高中所学知识“鲁尔区的兴衰和发展”解决下面的内容。20世纪50年代后,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其他各国相继发展钢铁对以煤炭为基础的老工业区鲁尔区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如亚洲日本利用临海优势和科技优势发展钢铁)。鲁尔区为了重新崛起,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科技,利用莱茵河优越的水运条件运进优质铁矿或半成品铁材,发展钢铁工业以及相关的多种工业,使鲁尔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视角三 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3.(经典真题·上海卷)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暴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设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 、 和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 工业迅速衰退。
(3)(多选)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辐射污染
(4)(多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5)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 、 和 等措施。
(6)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答案 (1)煤田 水源 交通 市场
(2)石油 煤炭 煤炭
(3)ABC (4)CD
(5)植树造林 建立治污设施 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
(6)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任答4点)
解析 本题以鲁尔区的相关信息资料为背景,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热点问题,具体考查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重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知识。第(1)题,具体考查鲁尔区的区位条件。第(2)题,具体考查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第(3)(4)题,具体考查鲁尔区环境污染的表现及治理措施。第(5)(6)题,具体考查鲁尔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治措施。要求能借鉴鲁尔区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综合分析问题,注意思维的全面性。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鲁尔区经过综合整治后,面貌焕然一新,效益大幅度提高。据此完成1~2题。
1.鲁尔区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 )
A.就近获得从国外港口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海里
C.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2.鲁尔区吸引新兴工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鲁尔区所需铁矿石需进口,为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口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并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再把炼出的生铁运到鲁尔区炼钢、轧钢。第2题,鲁尔区大力扶持新兴工业来此落户,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
阜新市地处辽宁西北部,境内丘陵山地广布,平原约占1/4,土地资源丰富,并且蕴藏着煤、金、铁和萤石等多种矿产资源。作为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结合自身情况,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产业中适合阜新市发展的是( )
①风电产业 ②高新技术产业 ③生态农业 ④工业遗产旅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经过十多年发展,阜新的转型已经初见成效。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城镇化水平高于辽宁平均水平
B.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C.生态环境已经得到恢复
D.城市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高新技术产业对从业人员素质及技术条件的要求较高,而阜新煤炭企业职工掌握的技能大都比较单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技术基础。第4题,经过十多年发展,阜新的城镇化程度逐步提升,但仍低于辽宁的平均水平;阜新产业结构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附加值较低的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很大,附加值较高的第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阜新矿区的环境破坏程度较深,加上现有工业企业造成的污染,以及大量生活污水和烟尘的排放,阜新生态环境的修复仍需较长时间。
由于对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据此回答5~6题。
5.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6.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选择的是( )
A.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
B.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C.大力扶植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D.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发展食品工业,削弱第三产业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滞后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故资源型城市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应处于资源开采进入衰退阶段、城市经济增长还维持着高位时期,故图中④~⑤阶段符合题意。第6题,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故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应该削弱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6年1~3月呼伦贝尔市煤炭产业累计产值为28.12亿元,同比下降19.6%,1~3月全市原煤产量1 951.7万吨,同比下降11.9%。下图为“我国呼伦贝尔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呼伦贝尔市煤炭能源基地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呼伦贝尔市原煤产量下降的原因包括( )
①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②清洁能源的使用 ③改变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④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属于呼伦贝尔市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是( )
①积极实施“洁净煤”战略,促进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化、清洁化 ②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③推进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建设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7.A 8.D 9.C
解析 第7题,图中显示,呼伦贝尔市有多个煤矿,因此煤炭资源丰富,有利于煤炭能源基地发展,①符合题意;呼伦贝尔市位于内陆,距海较远,河流水量小,径流季节变化大,航道条件差,区域内的河流通航能力有限,因而内河航运不便利,②不符合题意;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需求量大,加之国家政策支持,因此建设了煤炭能源基地,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第8题,煤炭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关停部分高耗能企业,使煤炭的产量下降,①正确;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增多,也使煤炭的需求量减小,②、④正确;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③错误。故选D。第9题,煤炭基地发展要尤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洁净煤”战略、矿区土地复垦等都是有效的措施,①、③正确;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加大开采量会导致资源的枯竭,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②错误;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④正确。故选C。
具有1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的河南省焦作市,曾靠煤炭资源一马当先,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中西部的经济隆起带。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焦作煤城火红的经济乐章戛然而止。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河南省把推动焦作经济转型上升为河南省省级战略。下面为“焦作市位置图”和“2013年工业比重构成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20世纪90年代,焦作市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包括(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达 ③交通便利 ④劳动力丰富廉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若焦作市保持2013年的工业比重构成,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黑土肥力下降 D.环境污染严重
12.焦作市经济转型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向软件、国防重工方向发展
B.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C.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D.继续扩大煤炭资源开采量
答案 10.C 11.D 12.B
解析 第10题,焦作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个因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教育、科技并不发达,②错误。20世纪90年代,焦作市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包括①煤炭资源丰富;焦柳线经过,③交通便利;人口多,④劳动力丰富廉价。①③④正确。C正确。第11题,从2013年的工业比重构成分析,该地以煤炭开采、冶金、焦炭等重工业为主,污染物排放量大,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严重,D正确。第12题,软件、国防重工方向需要高新技术支撑,当地教育、科技水平不高,不适宜发展,A错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减缓资源开采,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B正确。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和继续扩大煤炭资源开采量,会加速资源枯竭,加剧环境污染,C、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最小的岛国——瑙鲁,地处赤道,风景优美,是海鸟跨赤道迁徙的主要歇脚点,海面辽阔,鸟类食物丰富,岛上富集了大量鸟粪,是磷酸盐矿石的主要原料,磷酸盐的含量达84%,是典型的富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化学肥料需求的急剧增长,作为上等磷肥原料的磷酸盐供不应求,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磷酸盐的开采,资源已接近枯竭,磷酸盐产业开始衰退,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经济开发模式。甲图为瑙鲁地理位置图,乙图为瑙鲁磷酸盐年产量图。
(1)简述20世纪60年代瑙鲁磷酸盐产业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瑙鲁磷酸盐产业迅速衰退的原因。
(3)请为21世纪瑙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磷酸盐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埋藏浅、质地好、开采成本低;世界市场对磷酸盐资源的需求量大;海运发达,运量大,运价低。
(2)磷酸盐资源总量有限,再生慢,长期开采面临枯竭;偏向资源出口,深加工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完善。
(3)转变单一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多元产业发展;延长磷酸盐工业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保护环境,减少生态破坏;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升级和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旅游业。(任答4点即可)
解析 第(1)题,简述20世纪60年代瑙鲁磷酸盐产业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可以从资源储量、资源品质、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由题可知,该国磷酸盐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埋藏浅,开采成本低;磷酸盐含量高,质地好,市场竞争力强;世界农业发展,市场对磷酸盐资源的需求量大;太平洋岛国,海运发达,运量大、运价低,辐射范围广等。第(2)题,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瑙鲁磷酸盐产业迅速衰退的原因,可以从资源特性、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分析。岛国面积小,磷酸盐资源总量有限;磷酸盐矿为非可再生资源,再生慢,长期开采,资源接近枯竭;该国科技、产业落后,偏向资源出口,深加工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完善,经济效益差,经济支柱单一等。第(3)题,21世纪瑙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可以联系鲁尔区的改造分析,从单一的产业推进多元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第三产业,依托优美的海岛风光积极发展旅游业;保护和治理环境,减少生态破坏等。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铜陵市因铜而兴、依矿建市,铜资源的开采持续数千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铜陵市原是我国重要的铜工业、硫磷化工、煤炭开采和水泥建材基地。它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的开采,使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座因铜得名、因铜而兴的古老城市,如今正全力将自身打造为生态山水园林城市。下图分别示意铜陵市周边地区概况和铜陵市有色金属工业生态产业链网。
(1)结合材料,分析铜陵市早期成为铜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铜陵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近年来铜陵市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结合材料三说明该市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铜矿资源丰富;煤炭和水资源丰富;铁路和长江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铜制产品市场广阔。
(2)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矿产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
(3)围绕铜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治理污染,实现矿区再利用。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铜陵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铜而兴、依矿建市,铜矿资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铜陵市靠近长江,水资源丰富,并且便于原料运输和产品运输。煤炭开采基地,煤炭资源丰富,便于冶炼。铜冶炼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第(2)题,由材料可知,铜陵市原是我国重要的铜工业、硫磷化工、煤炭开采和水泥建材基地,铜陵市主要为动力指向型工业城市,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矿产多年的开采,使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第(3)题,铜陵市如今正全力将自身打造为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由材料三可以看出,如今铜陵市的有色金属冶炼不仅仅是硫磷化工、煤炭开采和水泥建材,还发展制酸、发电以及产品回收,延长了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减轻了大气污染,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仅仅发展重工业,还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矿山进行井下填坑,治理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矿区再利用。
第33讲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高效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33讲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高效复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3讲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讲义原卷版docx、第33讲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3部分 第2章 课时6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3部分 第2章 课时6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含解析),共1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第2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第2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焦作市的转型之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