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9讲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09018/0-16975864236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9讲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09018/0-16975864237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9讲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09018/0-169758642374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9讲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含解析)
展开第19讲 工业区位和工业地域联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 工业的地位和分类
1、地位:工业是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采集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2014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
工业的发展让人类有更大的能力去改造自然并获取资源,其生产的产品被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于人们的消费当中,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可以说,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 分类
①按部门分:
将工业划分为许多工业部门是工业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我国一般将工业划分为12个部门,即: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煤炭和炼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建筑材料工业、森林工业、食品工业、纺织、缝纫、制革工业及其他工业。
②按性质分:
按照产品的性质我国一般将工业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
③按照工业投入分:
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工业中的相对密集度,可以将工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土地、水源、动力、原料、劳动力、市场、运输、科技、政策等。
2.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增强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强有力措施)、环境
减弱因素——原料(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
例如:鞍钢和武钢,主要是接近原料产地,鞍钢附近有抚顺煤矿和阜新煤矿,武钢附近有
冶铁矿。
宝钢的主要区位优势是接近市场,位于上海,长三角地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此外也有
科技发达,技术先进,高素质劳动力众多,邻近海港,有利于原料运进与产品输出和政策支
持等区位优势。
3.工业区位选择
①经济效益: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工业类型 | 工业特点 | 部门举例 | 区位选择原则 |
原料导向型工业 | 原料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 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 接近原料地 |
市场导向型工业 | 产品不便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 | 接近消费市场 |
动力导向型工业 | 需消耗的量能源 | 炼铝厂 |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厂 |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 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 接近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
技术导向型工业 | 技术要求高 |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
②社会效益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
工业惯性举例:钢厂搬迁涉及资金、土地、债务、职工安置、生态环境等诸多问题。由于钢铁生产装备的特性,可搬迁利用的设施并不多,异地搬迁实际上基本是新建。据调研,邯郸市武安4个钢厂“退城进园”项目需要资金668亿元,唐山市渤海钢铁(国丰)搬迁项目需要资金380亿元。企业指望土地增值后政府给予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在钢铁产能过剩的形势下,银行很难提供巨额搬迁贷款。企业即使获得贷款,也会背负沉重的债务。大规模搬迁还会导致新的生态环保、巨额呆坏账、就业和其他社会问
③环境效益: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部门 | 污染类型 | 区位选择 |
水泥厂,酿造厂 | 污染空气 |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区的垂直郊外 |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 污染水源 | 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
化工厂,炼油厂 | 污染大气,污染水源 | 综合以上两条 |
发电厂,钢铁厂 | 污染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 | 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
三、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联系
⑴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⑵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2、工业集聚
集聚意义:
①降低运输费用和能耗
②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④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⑤促进企业集群发展,扩大影响,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影响:用水用地紧张,能源资源紧张,公共设施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工业分散(工业转移)
分散原因:
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
②充分利用各地区优势: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地价低的地区
③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
④减少环境污染
⑤扩大企业影响力,实现全球战略
意义: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
不利影响:
①不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不利于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②运输成本加大
③集聚、规模效益降低
4.工业地域联系
条件 |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
作用 | 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
结果 | 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
四、世界典型的工业区
1.德国鲁尔区传统工业区
发展的区位条件 | 衰落的主要原因 | 综合整治措施 |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较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 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 ①调整工业结构②调整工业布局③发展第三产业④优化环境 |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发展的主要条件 | 发展特点 | 独特的发展模式 |
①大批廉价劳力;②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③交通运输方便;④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⑥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⑦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 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 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作用: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
3.美国“硅谷”高科技
发展特点 | 发展条件 |
①科技人才比例高;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③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③科技水平高,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④便捷的交通,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⑤市场稳定,军事订货;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①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交通运输的影响逐渐增强;②劳动力素质已成为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③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五、产业转移
I(工业)产业转移的原因(劳动密集型、高耗能高污染型)
转出地:
①工资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
②土地规模小,土地价格上涨
③环境污染严重,转移污染,降低环境成本
④内部交易成本高
⑤市场(为了避开关税壁垒,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开辟新市场)
⑥降低关税(与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
⑦政策优势消失
⑧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世界金融危机、新技术革命重塑产业格局)
转入地:
①房租、低价、劳动力相对低廉
②工业原料丰富
③基础设施改善
④环境承载力大
⑤优惠政策
II工业(产业)转移的影响
对转出区:
①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
②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经济增长
③利于环境保护
④减少就业机会,失业人数增加
对转入区:
①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②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④促进经济发展
⑤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⑥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III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①低耗能,低污染
②调整三大产业比重(提高二三产业比重)
③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④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⑤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
【本节高考核心考点】
1、 描述某地的工业区位?
例题:分析四川攀枝花工业区优势?
攀枝花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①接近铁矿产区,原料丰富
②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
③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④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⑥有国家政策支持
2、 工业集聚和工业转移对比
| 工业集聚 | 工业转移 |
原因 | 运输量大的厂与协作厂存在投入和产出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资源。 | 工业企业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供应紧张,污染严重。产品运费低,零部件种类繁多。 |
优点 | 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 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找最优区位,降低成本,利于环境保护。 |
缺点 | 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 | 增加运输成本,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
【同步经典练习题】
碱蓬是一种优质的蔬菜和油料作物,有“翡翠珊瑚”的雅称,营养价值丰富。下图为我国盐地碱蓬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碱蓬加工企业属于 ( )
A.市场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与A地相比,在B地建立碱蓬加工企业的优势条件是 ( )
A.地形平坦 B.原料丰富
C.市场广阔 D.劳动力廉价
【答案】1.B 2.C
【解析】1.盐池碱蓬加工业即靠近盐湖的地区,方便就地取材,属于原料指向性,选B。
2.B处并不靠近原料,而是靠近沿海属于市场导向,因此选C。
某市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完成3-4题。
3.第一代产业园区利用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4.第二代产业园区相关产业集聚的主要目的是 ( )
A.共用基础设施 B.便于获取对方信息,取得竞争优势
C.加强协作,促进交流 D.靠近原料产地
【答案】3.C 4.C
【解析】3.第一代产业园区主要是轻工业为主,因此属于劳动力导向型。
4.第二代IT为高新技术产业区,集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协作和交流,选择C
目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已经在南京高新区开建,重点引入芯片研制、功能模块、元器件制造等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南京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北斗”产业应用发展基地。据此完成5-6题。
5.南京“北斗”产业应用发展基地 ( )
A.属于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B.企业间的协作联系不紧密
C.对原料能源的依赖程度高 D.内部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高
6.该产业基地的建立,对南京市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
A.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B.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C.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D.促进交通快速发展
【答案】5.D 6.C
【解析】5.北斗产业应用和发展基地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区,从业人员多为高精尖人才,因此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品很高。因此选择D。
6.高新技术产业区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不会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环境不一定就得到改善,因此选择C。
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是大势所趋。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年前)。据此完成7-8题。
7.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 )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 B.良好的生态环境
C.充足的原料供应 D.良好的工业基础
8.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 )
A.能耗降低 B.产品价格提高
C.污染排放减少 D.运输成本增加
【答案】7.A 8.D
【解析】7.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能源储量巨大,因此发展电解铝主要的优势就是A。
8.电解铝生产在西北,市场在东部,因此会导致运输成本上升,选择D。
下图示意我国某家具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读图完成9-10题。
9.影响该家具企业体验馆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劳动力 D.技术
10.该家具企业选择在越南生产家具的优势条件是( )
①劳动力成本低 ②原料丰富 ③运输便利 ④市场广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9.B 10.C
【解析】9.作为家具体验馆,市场是最主要的区位因素,因此选择B。
10.在越南生产家具,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低,另一方面靠近沿海,海运交通便利。因此选择C。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桑树喜高温多湿的环境。广西宜州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发展桑蚕产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得益于国家实施的“东桑西移”战略,截止2021年,宜州桑因面积、蚕茧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宜州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种桑-养蚕-烘茧一缫丝-织绸”的产业格局,推动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物流销售实现了无缝对接。
(1)从产业结构、环境状况、城市化角度说明我国东部桑蚕产业地位下降的原因。(6分)
(2)说明宜州桑树种植多选择在低山丘陵南坡和西南坡的气候原因。(4分)
(3)分析宜州集聚大量桑蚕加工产业的区位优势。(6分)
(4)简述宜州构建“种桑一养蚕一烘茧一缫丝一织绸”产业格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6分)
答案:(1)东部产业结构升级,土地、劳动力务成本上升使传统来会产业地位下降;
(2分)东部地区的快速工业化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桑和蚕的品质;(2分)
快速城市化占用了大量农业用地,桑树种植面积不断下降。(2分)
(2)桑利喜高温多温、物坡、高南坡向阳,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组合条件
好:(2分)南玻、西南玻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城,冬季低温冻害少。(2分)
(3)自然条件优越,桑套产业原料充足且优质;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低:金
州地处黔社交通要冲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等。
(任答3点得6分)
(4)种采养套良性循环,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2分)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经济效益明显;(2分)来业结构多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效益显著。(2分)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26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26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含解析),共9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8讲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8讲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共12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8讲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过关训练第18讲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