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07696/0-16975322550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07696/0-16975322550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907696/0-16975322550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展开第9课《声声慢》教案
【学习提示】
《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要注意揣摩词人因外物触发的内心波澜,体会词作是如何渲染这种愁绪的。这首词手法独到,起句便用十四个叠字,反复诵读,体会叠字中包孕的情感及其递进层次。
【单元学习任务】
1、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人理解作品。
2、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
【教学重点】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并借助意象营造冷清凄美孤寂愁苦的意境,理解品味诗歌中浓重的忧愁苦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ppt展示图片与诗歌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的《声声慢》,去感受千年前的浓愁苦闷。
二、知人论世
1、作者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号称“千古第一才女”。
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于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2、创作风格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少女、少妇)
词风——清丽婉约
南渡后:
内容——悼亡怀旧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词风——凄婉哀怨
3、写作背景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4、李清照大事记
①1101年,与赵明诚结婚,情投意合,幸福美满。
②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二人避乱江南,颠沛流离。
③1129年,战乱中赵明诚赴任,染病去世,李清照时年46岁。
④1130年,为洗传闻中赵明诚叛国的不白之冤,她追随皇帝逃亡的路线,漂泊江南。
⑤1132年,49岁时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离婚,被判刑。此后,孑然一身,悲苦度日。
⑥1151年,无儿无女,凄然离世于杭州。
三、诵读入诗
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小组互读,通晓诗意;
3、老师范读,体会诗情
4、师生齐读,读出情意。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诵读提示】
诵读提示:低沉悲戚的语调和较为和缓的语速。
开头三句,有层次地表现词人寻求、失望,朗读时要读出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感。
接着是比较平缓婉曲的抒情,诵读时,先适当放慢节奏,感情渐趋强烈,最后一句则是将此情推向高峰。
四、研读鉴赏
1、读完这首词,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全词的感情?
明确:愁
2、刘乃昌《宋词三百首新编》:全篇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睛,以“愁”归结.而又谓“愁”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传达幽咽凄楚情悰,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无怪古人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品味词人“愁”情,并尝试分析词人如何入愁?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
冷冷清清(环境 寂静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 凄凉悲苦 )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①形式上:加强了韵律感,富有音乐美、音韵美。
②内容上:强调了悲苦愁绝的情感。
【明确】运用叠词
①增强音乐美。
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②起强调作用、增强情感。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悲愁苦痛。
③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
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之色彩”。
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这些意象有着怎样的含义?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酒
①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③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
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感知:酒是“愁”的象征
知人论世: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
分析: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过新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词人晚年生活凄凉惨淡。
急风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飞回。——杜甫
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③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④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陶澹人(清)
⑤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感知:秋风渲染愁情
过雁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
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③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
感悟:雁是离情别恨的寄托,思念音信的企盼
分析:雁声凄惨。(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黄花
憔悴:词人憔悴瘦损,无心堪摘,无人共摘。
①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②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杜甫《九日》
感悟:黄花比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
①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②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③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感悟: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细雨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②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③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④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⑤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感悟: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点点滴滴: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愁思不断、愁苦漫长,似雨敲击心头。以声衬情,顿挫凄凉之感。
小结: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词人借助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孤寂愁苦的意境,展现了词人浓重的愁情。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链接背景: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
愁”的内容:
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亡国之恨、孀居之悲
五、拓展延伸
话愁:
以水喻愁,思绪万千
【诗句】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贺铸《木兰花》)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分析】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取水源源不断,极言愁长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取水承载力,言愁之重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写出了“愁”之广、 “愁”之多、“愁”之密
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
六、总结课文
本首词开篇14个叠字,奠定全篇哀婉凄凉的基调,通过描写淡酒、急风、过雁、梧桐、细雨等典型的愁苦意象,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表现了词人饱经国破家亡、亲人离世等劫难之后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境,词人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七、课后作业
从本词意象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鉴赏文章。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学习目标,初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懂文意,细读诗歌,拓展延伸,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作者,研读诗文,探究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讨论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