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展开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探究其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然后再由学生分别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是设计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会与水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期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突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这一重点,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等步骤进行探究,加强了现象对比,探究过程和结果更易让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把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应用在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用品】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蜡烛,火柴,烧杯,染上石蕊的小纸花(四朵),集气瓶,软塑料瓶,稀醋酸、稀盐酸、喷壶(2个),澄清的石灰水。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温室效应
[配音]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及负面影响
[过度]以提问的形式提出视频当中提到的温室效应气体是什么?学生应该知道是二氧化碳,接着问学生想不想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呢?从而引入课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1
[设问]观察已收集好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讨论]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发言。
[小结]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活动2
[实验]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演示]在肯定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同时,老师演示自己的实验,最后再由学生得出结论。
[小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活动3
[提问]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讨论]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发言。
[演示]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注入约三分之一的水。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会溶解更多。
活动4[多媒体播放]干冰及其发生的变化
[讲解]二氧化碳的固体俗称干冰,易发生升华现象。同时让学生知道干冰和冰的区别。
| 氧气 | 二氧化碳 |
颜色状态气味 | 无色无味的气体 |
|
密度 | 密度比空气大 |
|
溶解性 | 不易溶于水 |
|
活动5
[设问]将活动3里的少许溶液滴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紫色石蕊变红。请同学们思考:到底是什么使紫色的石蕊变红?
[猜想]学生思考,作出猜想。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遇到酸变红。
[实验]可以让学生设计探究步骤,分组讨论,明确实验步骤后师生一起探究,由老师演示。
[演示]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并记录现象。
| 醋 酸 | 水 | 干燥的二氧化碳中 | 湿的二氧化碳 |
现 象 |
|
|
|
|
分析 |
|
[结论]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设问]将变红后的石蕊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有何现象?
[实验]独立思考,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结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活动6
[提问]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演示]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 |
|
分析 |
|
[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沉淀的缘故。
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且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最后再通过几个题目来检测同学们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固态俗称干冰。
2、化学性质: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CO2 +H2O ===== H2CO3 H2CO3 ===== CO2↑ + H2O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利用该反应检验二氧化碳
CO2 +Ca(OH)2 ==== CaCO3↓ +H2O
教学反思
科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又处处有科学。在教学中,要紧密的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既有助于教学,又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要从以往的教变学生的学为主,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既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化学中的实验探究活动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在更形象直观的实验上获得新知。
课的开始,首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知道大气中若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则会导致温室效应,但大气中又少不了二氧化碳,因此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它就必须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引入课题,也大大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望。
本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么样的?你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软矿泉水瓶为何会变瘪?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二氧化碳会变红,为什么?作出猜想,怎样验证?二氧化碳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
学案
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比较
| 氧气 | 二氧化碳 |
颜色状态气味 | 无色无味的气体 |
|
密度 | 密度比空气大 |
|
溶解性 | 不易溶于水 |
|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经验来得出二氧化碳的有关物理性质,然后再来设计相关的实验进行验证。如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学生就能想到往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瓶子中到一定体积的水,观察软塑料瓶的变化,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现象 |
|
分 析 |
|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现象 |
|
分析 |
|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提出问题:由上面的实验探究我们得知CO2也能溶于水,那么它溶于水时究竟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实验方案:取活动3中软塑料瓶里的水,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将变化后的的溶液分成两份(便于后面加热时作对比实验)。此时由学生按照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及分析----得出结论。
| 醋 酸 | 水 | 干燥的二氧化碳中 | 湿的二氧化碳 |
现 象 |
|
|
|
|
分析 |
|
从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由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对变红的其中一只进行加热,观察现象,与另一只作对比实验。让学生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书写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实验方案: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 |
|
分析 |
|
得出结论并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课堂知识检测
1.CO2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溶于水中 B、溶于石灰水中 C、进行光合作用 D、制成干冰
2.鉴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3. 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 区别O2与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O2与CO2的是( )
A、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 B、分别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D、分别用鼻子闻气味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形式,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学习单,活动元一,活动元二,活动元三,饮料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引出课题,活动探究,进入实验活动,活动结束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公开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公开课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识梳理,知识拓升,灵活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