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时教学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演练,素养提升,实验探究,生存条件,生存空间,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态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生物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统称为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______________,它又可以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2. 影响生物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是_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比较复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惠互利(共生)等。
4.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环境__________。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都能_________一定的环境,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1. 拟态: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如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2. 保护色:某些动物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一致,如北极熊的体色与雪地环境非常接近。3. 警戒色:某些有毒生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如箭毒蛙、胡蜂、夹竹桃、有毒蘑菇等生物鲜艳的体色。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知识点2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5.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反过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环境。如绿色植物对周围环境有降低温度和增大湿度的作用、蚯蚓能改良土壤、蚁穴毁堤,等等。
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提出问题】霉菌的生长受哪些非生物因素影响?【作出假设】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的生长有影响。【制订并实施计划】【材料用具】 a 、培养皿、清水、放大镜、烤箱。【实验步骤】1. 取新鲜的面包片,切成边长约2 cm的方块若干,在 b 中暴露20~30 min。
2. 取3只培养皿,标记为①、②、③,分别放入两个小面包块。3. 将装有面包的①号培养皿放在烤箱中烘烤2 min,晾凉后盖上盖子,在室温下放置4~5天;②号培养皿加盖后放在冰箱保鲜室内(温度设置为4 ℃),放置4~5天;③号培养皿加盖后不做任何处理,在室温下放置4~5天。4. 每天观察各培养皿中面包表面是否有霉菌出现以及霉菌的生长状况,记录实验现象。
(1)a、b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预测会长出霉菌的培养皿是_______号培养皿。(4)预测实验结果可知,潮湿的环境_____________霉菌生长,低温环境___________霉菌生长。(均填“有利于”或“不利于”)
使面包片接触空气中的霉菌
【例】下列关于“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干燥的环境有利于霉菌的生长B.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霉菌的生长C. 实验开始时把面包片放在空气中暴露30 min是为了让面包干燥D. 霉菌的生长不受湿度的影响
知识点1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1. 渤海湾浅海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生长着褐藻。影响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温度B. 空气C. 阳光D. 盐度
2. 下列诗词中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 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C.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 下列选项中,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生物关系相同的是( )A. 人与蛔虫 B. 老鹰抓小鸡C.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D. 水稻与杂草 4. 下列现象中,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的是( )A. 蚂蚁搬家B. 农田中的小麦和杂草C. 螳螂捕蝉D. 大豆茎上缠绕的菟丝子
5. 只有适应环境,生物才能生存。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生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的是 ( ) A.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B. 骆驼排尿少、排汗少 C. 仙人球的叶变成刺D. 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6. 2019年底,澳大利亚多地发生严重山火灾害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特定的澳大利亚本地植物群却依赖着丛林大火繁殖,对一些桉树和斑克木来说,大火可以使植物种子开裂,从而得以生根发芽。这说明( )A. 环境能影响生物B. 生物能影响环境C. 环境能适应生物D. 生物能适应环境
7.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朝蝇暮蚊 B. 蚁穴溃堤C. 大树底下好乘凉 D. 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
知识点2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8. 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中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但地衣也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 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B. 生物能够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造成影响C.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或环境能够影响生物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
【主题思考】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70年代作为猪饲料引入我国。曾一度用于净化污水,近几十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淡水水域表面,严重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请回答9~10题。9. 水葫芦引入我国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淡水水域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了( )A.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C.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D. 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10. 下列描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资料中最相近的是( )A. 蜥蜴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相似B. 生活在寒冷雪域中的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C. 蚯蚓能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D. 荒漠中的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二、非选择题11. (资料分析)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种植水稻。人们为维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灌溉等生产活动,在栽培和管理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达到增产丰收的目的。人们在稻田放养雏鸭,利用雏鸭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粪可作为肥料;由此得到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这种做法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1)资料中,影响水稻生长的生态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其中,雏鸭属于__________因素。(2)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雏鸭与害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3)生活在水稻田中的昆虫体色呈绿色,这种体色有利于它们隐藏自己,从而起到躲避天敌的作用。由此可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雏鸭从鸭卵孵化出来,体现了生物能__________的特征;雏鸭捕食害虫后会排出粪便,体现了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5)农民伯伯为了防治害虫,使用了杀虫剂。此做法与资料中利用雏鸭捕食害虫的做法相比,更好的做法是使用_________(填“雏鸭”或“杀虫剂”)防治害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沙漠之舟——骆驼 骆驼是骆驼属动物的统称,主要生活在北非洲、西亚洲和印度等地区,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被人类驯化成役畜,以供驮运和骑乘。骆驼的脚掌扁平,足有肉垫厚皮,踩在软软的沙地上不容易陷进去。骆驼生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耳朵里有毛,鼻孔能开闭。骆驼鼻内有很多极细而曲折的管道,缺水时,管道表面结出一层硬皮,吸收呼出的水分,防止水分散失到体外。吸气时,硬皮内的水分又可被送回体内。骆驼背部的驼峰内蓄着脂肪,故骆驼可以多日不吃不喝。在短距离骑乘时,双峰骆驼的速度可达14.5~16 km/h;每天能驮运180 kg重的货物走上64 km的路程,并连续走4天;所以骆驼成了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有“沙漠之舟”的美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备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物与环境,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温暖环境,低温环境,57天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些有毒的生物,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相对湿度曲线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第1章 生命的世界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演练,素养提升,知识点1生物圈,岩石圈,生态系统,一定的环境,生物圈,生物进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业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保护色,警戒色,种内互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