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二章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山东青岛即墨检测]下图是一幅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显示的该地地貌是( )
A.冲积扇 B.河口三角洲
C.冲积平原 D.沙滩
2.形成这一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下图为某种地貌发育过程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按地貌的发育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甲→丁→乙→丙
4.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是( )
①多溶洞、峰林 ②地表崎岖不平 ③岩石呈深红色 ④我国西北地区广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江苏徐州检测]下图为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地貌名称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
A.甲—风蚀残丘 风力侵蚀
B.乙—V形谷 流水溶蚀
C.丙—石钟乳 风力沉积
D.丁—石笋 流水沉积
6.图中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岸壁较陡,谷底较窄
B.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C.顶平坡陡,垄槽相间
D.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完成第7~8题。
7.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8.图中由海浪作用形成的海积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貌上看,①处是 ,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分布在 。简述其形成过程: 。
(2)河流在山区里河谷常呈 形。为什么?
(3)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什么堆积地貌?其成因和特征如何?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
河迹湖又称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①②③④示意某河迹湖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河迹湖的演变顺序是①③④②
B.a处的堆积作用明显,b处侵蚀作用明显
C.该河迹湖肯定位于平原地区
D.河流的流向是自c向d
11.该河迹湖的作用可能有( )
A.阻滞河流泄洪
B.适合渔业生产
C.扩大了河流航运里程
D.扩大灌溉范围
图1为巴西兰索玛朗汉斯国家公园每年雨季出现的“白沙碧水”奇观(照片是面向北方拍摄的被白色沙丘围绕的淡水湖泊群),此地位于该国东北部的某河河口附近。图2是该地区降水资料图。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左图中所示景观最佳观赏时间是( )
A.12、1月 B.3、4月
C.7、8月 D.10、11月
13.河口附近的白沙受定向风吹拂形成新月形沙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迎风坡坡陡
B.背风坡坡缓
C.迎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
D.两翼指向下风向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40°N,93°E)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景观,下图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4题。
14.重排下列序号以正确描述雅丹地貌发育过程( )
①纵向沟槽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下图为30°N附近的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米)。据此完成第15题。
15.M处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珊瑚淀积
D.泥沙堆积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分水岭被切穿,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表示某地分水岭的迁移最终导致发生河流袭夺。据此完成16~17题。
16.导致图中分水岭被切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的 ( )
A.溯源侵蚀
B.下切侵蚀
C.侧向侵蚀
D.凹岸侵蚀
17.图中河流袭夺后( )
A.ab段流向倒转
B.bc段流量增加
C.de段流量减少
D.ef段流速减缓
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风向作用下形成的风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地区新月形沙丘发育过程四个阶段的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第18~19题。
18.图示新月形沙丘发育阶段依次为(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19.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
A.偏北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东风
20.(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为防治风沙,当地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下列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参考答案
第二章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1.B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因此该地地貌为河口三角洲,故B正确。第2题,该地貌是由河流挟带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的,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3.B 4.A 解析 第3题,读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其发育顺序为:地表水沿石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下渗(乙);地表水沿石灰岩裂缝下渗和溶蚀(丙);地下水到达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进一步溶蚀形成溶洞(丁);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甲)。第4题,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地表多峰丛和峰林,①②正确;丹霞地貌的岩石呈深红色,③错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石灰岩广布、高温多雨的西南地区,④错误。
5.D 6.D 解析 第5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图中地貌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区石灰岩广泛分布,因当地降水多,形成喀斯特地貌,故图中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据此可排除A、C;图中乙为喀斯特漏斗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V形谷是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故B错;图中丁是溶洞中的石笋,是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分解,水在滴落后生成碳酸钙沉积,在洞底形成石笋,属于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D正确。故选D。第6题,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是V形河谷的主要特点,A错;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景观的主要特点,B错;垄槽相间是雅丹地貌的特点,C错;喀斯特地貌具有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的特点,D对。故选D。
7.A 8.C 解析 第7题,从材料和图中可看出,“鼓浪石”是在海浪拍打下形成的,因此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海浪侵蚀,A正确。第8题,沙滩是海浪堆积作用形成的海积地貌,C正确;岩洞、岩礁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岸有不同类型,可能是海浪堆积作用形成的,也可能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A、B、D错误。
9.解析 第(1)题,图中①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地貌为冲积扇(或洪积扇)。从地形地势、水流速度变化、泥沙挟带与堆积角度简述地貌形成过程。第(2)题,河流在上游山区,落差大,流速急,下切侵蚀作用强,河谷常呈V形。第(3)题,河流下游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成因从地势、河水流速、堆积作用角度分析。
答案 (1)冲积扇(或洪积扇) 流水堆积 河流出山口处 河流挟带泥沙从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地势平缓,流速降低,泥沙堆积下来
(2)V 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急,下切侵蚀作用强。
(3)地貌: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成因:河流进入下游和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流速降低,所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
特征:冲积平原坡度缓,地势较为平坦。河口三角洲形状各异,如扇形、尖头形、鸟足形等。
10.A 11.B 解析 第10题,河迹湖的形成是河道不断弯曲,当河曲越来越弯,水量增加时河流便截弯取直,河流从截弯取直处流动,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河迹湖,故A正确;河迹湖形成初期,河流沿河曲摆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a处是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b处是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B错误;河迹湖多形成在地势平坦地区,而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且有河迹湖存在,所以河迹湖不一定都在平原地区,故C错误;本题没有说明该河流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如果是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河流的流向就有可能是自d向c,D错误。第11题,湖泊可以调蓄洪水,利于泄洪,A错误;本题未说明该河迹湖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如果是淡水湖,湖泊水就适合渔业生产,B正确;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流从直的河道航行,缩短了河流航运里程,C错误;扩大灌溉范围,一般与修建水利工程有关,图中并没有表明,故D错误。
12.B 13.D 解析 第12题,从材料可知该景观出现在每年雨季,根据该地降水资料图可知,3、4月降水量大,故3、4月为图中所示景观最佳观赏时间。第13题,新月形沙丘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迎风坡以侵蚀作用为主,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两翼指向下风向。
14.C 解析 结合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可知,先是内力作用使地壳抬升隆起(幼年期);接着再经外力作用——风力和流水侵蚀,破坏隆起的岩体(青年期);然后再继续侵蚀形成雅丹体(壮年期);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消亡期)。
15.A 解析 M处等高线相交,为陡崖地貌,可能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
16.A 17.A 第1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分水岭被切穿主要是河流向着源头侵蚀导致的,是河流的溯源侵蚀。第17题,根据图示方位,在袭夺之前,ab段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流,袭夺之后,流向为自西向东流,流向倒转。
18.D 19.A 解析 第18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因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此后风在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根据图片可看出①最高、弓形最明显,④的盾形最明显。D正确。第19题,根据图①,可看出坡度较陡的地方处在偏南方,而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坡度较缓,因此风向为偏北风。A正确。
20.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堆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堆积。
(2)设置草方格、石方格沙障,种植防风林等。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处风速减小,风沙在此堆积。
或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当堂检测题,共6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