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课时练2-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60573/0-16957827402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课时练2-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60573/0-16957827402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课时练2-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860573/0-16957827403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12.2 滑轮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12.2 滑轮课后作业题,共14页。
滑轮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 小李的质量为50 kg,可以举起80 kg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 kg,可以举起60 kg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是 ( ).
A. 小李把小胖拉起 B. 小胖把小李拉起
C. 两个都拉不起 D. 两个都拉起
2. 如图所示,沿三个不同方向用力,通过定滑轮拉同一重物G,用的力 ( ).
A. F1较大 B. F2较大 C. F3较大 D. F1,F2,F3一样大
3. 用动滑轮提起重物时,沿三个不同方向用力,如图所示,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
A. F1>F2>F3 B. F1=F2=F3 C. F1F2
4. 关于如图中的两类滑轮甲和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B. 甲是等臂杠杆
C. 甲比乙省力 D. 将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拉力移动的距离相同
5. 学校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这样做( )
A. 既省力,也改变力的方向 B. 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C. 不省力,但改变力的方向 D. 既不省力,也不改变力的方向
6. 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 ).
A. B. C. D.
7. 分别用图中甲、乙、丙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同一重物G时,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和F3.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这三个力的关系为 ( ).
A. F2F3 C. F3>F1>F2 D. F1=F2=F3
8. 同一物体在相同水平地面上被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 ).
A. F甲F丙
C. F甲>F乙=F丙 D. F甲=F乙>F丙
9. 某人用100 N的力提起了350 N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 )
A. 一个定滑轮 B. 一个动滑轮
C.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D. 一支杠杆
10. 利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来提起重物,如果所用的拉力是100 N,则用这个滑轮组能提起的物体最重为 ( ).
A. 200 N B. 300 N C. 400 N D. 500 N
11. 使用滑轮组肯定做不到的是 ( )
A.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的方向 B. 既省力又省距离
C. 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 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A. A B. B C. C D. D
13.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当物体匀速移动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30 N;若物体重100 N,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30 N B. 60 N C. 90 N D. 100 N
14. 用图所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将同一重物G匀速提高h高度,最省力的是( )(轮重及摩擦不计)
A. A B. B C. C D. D
15. 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时,图中的滑轮是( )
A. 定滑轮,可省力 B. 动滑轮,可省力
C.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 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6. 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 )
A. F1∶F2∶F3=2∶1∶4,s1∶s2∶s3=2∶1∶4
B. F1∶F2∶F3=2∶1∶4,s1∶s2∶s3=2∶4∶1
C. F1∶F2∶F3=2∶4∶1,v1∶v2∶v3=2∶1∶4
D. F1∶F2∶F3=2∶1∶4,v1∶v2∶v3=2∶4∶1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7. 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是5 N时,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是 N,滑轮和重物总重量是 N.
18. 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1,F2和F3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
19. 如图所示,物体甲和乙所受重力都为160 N,滑轮重力及摩擦忽略不计,当用力分别匀速提起物体甲和物体乙时,F甲为 N,F乙为 N.
20. 使用滑轮组,若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物重的,则该滑轮组是由 段绳子吊着物体的.同一物体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吊着,则 图的滑轮组更省力,省 的力; 图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若货物重300 N(不计动滑轮重),则F1= ;F2= .
21. 如图所示,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 kg的吊篮内,他至少用 N的拉力拉住绳子,才能使自己的吊篮在空中保持静止.(g=10 N/kg)
22. 如图所示,重为100 N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4 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不计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 N;若物体A匀速运动2 s,拉力F做功为 J,拉力F的功率为 W。
23. 如图所示,重为200 N的物体沿水平匀速前进,不计滑轮的摩擦和质量,物体A受到摩擦力为重力的十分之一,则拉力的大小为 N。物体A向前运动了1 m,动力F所移动的距离是 m。
24.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已知物重270 N,动滑轮重30 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大小为 N。若重物匀速上升1 m ,则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 J。
25. 如图,图中的滑轮是 滑轮,如果重物重100 N,滑轮重不计,滑轮上升速度5 cm/s,则拉力F= N,重物上升速度为 cm/s,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组的好处在哪里? 。
26. 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经过10 s,重物被提升了3 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________m/s。
27. 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kg的吊篮内,他至少用________N的拉力拉住绳子,才能使自己和吊篮在空中保持静止.(g=10N/kg)
28. 如图所示,物体C重100 N,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要匀速提起重物时,需施加力F为28 N,若滑轮的规格都相同,则每个滑轮的重为 N。
29. 一名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500 N的重物,动滑轮重1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 m,则重物上升了 m。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
30. 装卸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为1 000 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F为550 N,在50 s内物体被拉升1 m,在此过程中求:(不计摩擦)
(1)拉力F所做的功。
(2)拉力F功率。
(3)滑轮的重力。
31. 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边长为0.3 m、密度为2.8×103 kg/m3的正方体大理石块从地面匀速提升到12 m高的五楼,所用时间30 s,动滑轮重20 N,不计绳重和摩擦,g=10 N/kg,求:
(1)大理石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
(2)大理石块上升的速度是多少m/s?
(3)工人对绳子的拉力是多少N?
评卷人
得分
五、作图题
32. 按图中的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式.(不计动滑轮重)
33. 请你在图中画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绕绳方法。
评卷人
得分
六、实验题
34. 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的特点:
(1)他们在研究定滑轮的特点时,做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 .
(2)他们研究动滑轮的特点时,用动滑轮匀速竖直提升重物,如图乙所示.据此可知,使用动滑轮 .
(3)他们组装了滑轮组,发现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省力,于是他们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否省功呢?为此,他们进行的实验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丙信息.写出分析数据的具体过程,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35. 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所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弹簧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不计摩擦)。
钩码重
G/N
钩码升高高
度h/cm
弹簧测力计
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甲
0. 98
0.2
0. 98
0.2
乙
0. 98
0.2
0. 98
0.2
丙
0. 98
0.2
0. 55
0.4
请你分析:
(1)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
(2)比较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 。
参考答案
1. 【答案】B【解析】m李=50 kg,G李=500 N,m胖=70 kg,G胖=700 N,两者想把对方拉起,其对绳子的拉力最大能达到自身重力重力的大小,因此决定因素不是两人举力的大小,而是自身重力的大小,自重大的人能将重力小的人拉起来.
2. 【答案】D【解析】定滑轮为等臂杠杆,不省力,F1=F2=F3=G,D正确.
3. 【答案】C【解析】F1=,F1的力臂为滑轮直径,G的力臂为其半径,而F2,F3的力臂为弦,且F2的力臂大于F3的力臂,故F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物体重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7.3 重力同步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 弹力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