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024年高考复习名师重难点导学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857871/0-16956981414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2024年高考复习名师重难点导学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857871/0-16956981415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2024年高考复习名师重难点导学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857871/0-16956981416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2024年高考复习名师重难点导学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024年高考复习名师重难点导学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模块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个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1.在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经过4 s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A.10 m/s,沿斜面向上B.5 m/s,沿斜面向下C.5 m/s,沿斜面向上D.10 m/s,沿斜面向下解析:选A 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物体的初速度v0=30m/s,加速度a=-5m/s2,设物体向上运动的速度减小到零所用时间为t1,由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解得t1=6s,则经过t2=4s时物体速度方向仍沿斜面向上,大小为v4=v0+at2=10m/s,故A正确,B、C、D错误。2.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着的公共汽车,用固定于路旁的照相机连续两次拍摄,得到清晰的照片如图所示,对照片进行分析,知道如下结果:(1)对间隔2 s所拍摄的照片进行比较,可知公共汽车在2 s的时间里前进了12 m;(2)在两张照片中,悬挂在公共汽车顶棚上的拉手均向后倾斜着。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公共汽车一定做加速运动B.可求出公共汽车拍摄的2 s末的瞬时速度C.可求出公共汽车在拍摄的2 s内的平均速度D.不能确定公共汽车的加速度大小解析:选B 在两张照片中,悬挂在公共汽车顶棚上的拉手均向后倾斜着,对拉手研究可知,其合力水平向前,则加速度也水平向前,和速度同向,说明汽车做加速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2s内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由于条件不充分,不能求出汽车的加速度,也无法求出公共汽车2s末的瞬时速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遇到特殊情况做紧急制动,制动后的第1 s内运动了8 m,第2 s内运动了4 m。假设制动后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关于汽车的运动和制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8 m/sB.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2C.汽车制动后第3 s内的位移为0D.汽车制动后运动的距离是12.5 m解析:选D 制动后的第1s内运动了8m,第2s内运动了4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Δx=aT2,则加速度a==4m/s2,故B错误;由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可知在第1s内,x=v0t+at2=8m,解得v0=10m/s,故A错误;汽车的刹车时间为t==2.5s,结合逆向思维可知,汽车在第3s内的位移相当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了0.5s,则x3=a=0.5m,故C错误;刹车后的运动距离为x==12.5m,故D正确。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一小球通过一根轻绳系在天花板上,小球静止在斜面上轻绳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也为θ。将斜面缓慢向左移动,直至轻绳与斜面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变大,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变大B.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变小,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变大C.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先变大后变小,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变大D.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变大,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先变大后变小解析:选B 小球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当轻绳与斜面之间的夹角为θ时,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为FN,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为FT;当轻绳与斜面平行时,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为FN',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为FT'。由图分析可知从FT到FT',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变小,从FN到FN'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变大,故B正确,A、C、D错误。5.建筑工人常常徒手抛砖块,假设地面上的工人以1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间隔1 s连续两次抛砖,每次抛一块,楼上的工人在距抛砖点正上方3.75 m处接砖,g取10 m/s2,空气阻力不计,则楼上的工人两次接砖的最长时间间隔为 ( )A.1 s B.2 sC.3 s D.4 s解析:选B 设初速度方向为正,对于第一块砖,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可得:h=v0t-gt2,解得:t1=0.5s,t2=1.5s,其中t1=0.5s为上升过程中通过h=3.75m处的时间,t2=1.5s为下降过程经过h=3.75m处的时间;同理,第二块砖到达抛出点上方h=3.75m处的时间分别为:t3=1.5s,t4=2.5s,所以楼上的工人两次接砖的最长时间间隔为:Δt=t4-t1=2s,故B正确,A、C、D错误。6.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随外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可计算出(g=10 m/s2) ( )A.物体的质量为1 kgB.物体的质量为2 kgC.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解析:选B 由题图乙可知F1=7N时,a1=0.5m/s2,F2=14N时,a2=4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μmg=ma1,F2-μmg=ma2,联立解得m=2kg,μ=0.3,故B正确。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由粗糙程度不同的AB、BC两部分组成,且AB=BC,物块P(可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v0从A点滑上桌面,最后恰好停在C点,已知物块经过AB与BC两部分的时间之比为1∶5,则物体P与桌面上AB、BC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AB、μBC之比为(物块P在AB、BC上所做的运动均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 )A.25∶1 B.15∶1C.5∶1 D.1∶5解析:选B 设到达B点速度为v,由于AB与BC段的位移相等,有t1=t2,已知t1∶t2=1∶5,解得v=v0,AB段的加速度a1=,BC段的加速度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AB段有-μABmg=ma1,在BC段有-μBCmg=ma2,解得μAB∶μBC=15∶1,故B正确,A、C、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个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意要求) 8.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由A、B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线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C.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B比A晚出发2 s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 s、距原点20 m处相遇解析:选CD 由图可知,A、B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开始运动,但A比B提前2s开始运动,故A错误,C正确;A物体的速度:v1==5m/s,B物体的速度:v2==10m/s,故B错误;在t=4s时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且距离原点20m,故D正确。9.运动质点的v-x的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为顶点在坐标原点,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的上半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C.质点在3 s末的速度大小为30 m/sD.坐标(10,10)处所对应的时刻为2 s解析:选ABD 若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v2=2ax,即v=·,则图像为顶点在坐标原点、开口向右的一条抛物线,与题图相符,所以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把x=10m,v=10m/s代入v2=2ax,得a=5m/s2,故B正确;3s末的速度为v=at=15m/s,故C错误;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把x=10m代入x=at2,解得t=2s,故D正确。10.如图所示,质量M=2 kg的水平托盘B与一竖直放置的轻弹簧焊接,托盘上放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A,整个装置静止。现对小物块A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变力F,使其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600 N/m,g=10 m/s2。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变力F的最小值为2 NB.变力F的最小值为6 NC.小物块A与托盘B分离瞬间的速度为0.2 m/s D.小物块A与托盘B分离瞬间的速度为m/s解析:选BC 以托盘B和小物块A为整体,开始时装置静止,有kx1=(m+M)g,整理可得x1=0.05m,小物块向上运动过程中,对A、B整体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kx-(m+M)g=(m+M)a,整理可得F=(m+M)g+(m+M)a-kx,当x最大时,即x=x1,F有最小值为F=6N,故A错误,B正确;小物块A与托盘B分离瞬间,对托盘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kx2-Mg=Ma,对物块A,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2a(x1-x2),整理可得v=0.2m/s,故C正确,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4分)11.(6分)某同学为了测量自己的反应时间,先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1)把挡板A和光电门B安装在铁架台上调整光电门的位置,使光电门B恰好位于挡板A的正下方。(2)使直径为d的小球贴着挡板A由静止释放,小球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为t,小球通过光电门B的速度大小为 ,测出挡板A与光电门B间的距离为h,调整h(h≫d),多次重复上述操作,以h为横轴、为纵轴,作出随h变化的关系图像,若图像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且该直线的斜率为k,根据图像可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 (用题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若测得重力加速度大小g=9.8 m/s2,让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直尺,该同学用一只手在直尺“0刻度”位置处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碰到直尺,如图乙所示。在看到另一同学松开手让直尺下落时,该同学迅速捏住直尺经过多次实验,该同学捏住处刻度的平均值为4.90 cm,则该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2)已知经过光电门时的时间和小球的直径,由平均速度表示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则有vB=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有h=×变形得·h则-h图像的斜率为k=解得g=。(3)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h=gt2代入h=4.90cm,g=9.8m/s2解得t=0.10s。答案:(2) (3)0.1012.(8分)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1)实验时,必须先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该同学是这样操作的:如图2所示,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并连着已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接通电源,用手轻拨小车,让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 的点,说明小车在做 运动。 (2)如果该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补偿了阻力,然后以砂和砂桶的重力为F,在小车质量M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往桶里加砂,砂和砂桶的质量最终达到M,测小车加速度a,作a-F图像。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3)设纸带上计数点间距为x1和x2,图3为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x1,x2情况,从图中可读出x1=3.10 cm,x2= 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为50 Hz,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平衡摩擦力时,先接通电源,用手轻拨小车,让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均匀的点,说明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于该同学补偿了阻力,故得到的a-F图像过原点,当砂和砂桶的质量最终达到M时,不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的条件,故图像应为C。(3)由图可知,x2=(9.60-x1)cm=5.50cm根据题图,T=5×=0.1s,根据公式Δx=aT2,可得a==2.40m/s2。答案:(1)点迹均匀 匀速直线 (2)C(3)5.50 2.4013.(12分)为了针对高空抛物的现象,某小区物业在一楼架设一台摄像机,某次物体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摄像机拍摄的一段录像中,发现物体经过5楼住户楼层用时t=0.2 s。已知每层楼高为h=3 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物体刚到达5楼住户楼顶时的速度大小;(2)通过计算判断物体从哪层楼的住户抛下的。解析:(1)设物体刚到达5楼住户楼顶时的速度为v,有h=vt+gt2代入数据解得v=14m/s。(2)设物体抛下的初始点距离5楼住户楼顶的高度为Δh,有v2=2gΔh解得Δh=9.8mn=+5≈8.3则物体从9楼抛下。答案:(1)14 m/s (2)9楼14.(14分)如图所示,物块A放置于水平桌面上,轻绳DO与轻质弹簧的左端及轻绳CO的上端连接于O点,弹簧中轴线沿水平方向,轻绳DO与竖直方向夹角θ=53°,整个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已知物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5 kg,m2=1.5 kg,弹簧的伸长量为4 cm,sin 53°=0.8,cos 53°=0.6,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k;(2)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多大。解析:(1)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Tcosθ-m2g=0FTsinθ-F=0其中F=kx,x=4cm=0.04m联立解得k=500N/m。(2)物块A所受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对物块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物体平衡的条件,有F-FfA=0FN-m1g=0FfA=μFN联立解得μ=0.4即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0.4。答案:(1)500 N/m (2)0.415.(14分)如图所示,小车上面平放着物品A,右端的直杆上用轻绳悬挂着物品B,小车在与水平方向成α=37°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小车质量为M=50 kg,物品A、B的质量均为m=5 kg,物品A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不计其他阻力,sin 37°=0.6,cos 37°=0.8。(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为使得物品A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求拉力的最大值Fmax;(2)若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求拉力F的大小。解析:(1)为使得物品A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小车和A组成的系统的加速度不能大于物品A的最大加速度。物品A加速度最大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A解得aA=8m/s2对小车和A、B组成的系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xcosα=(M+2m)aA解得Fmax=600N。(2)对物品B进行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有mgtanθ=ma解得a=7.5m/s2对小车和A、B组成的系统,有Fcosα=(M+2m)a解得F=562.5N。答案:(1)600 N (2)562.5 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024年高考复习名师重难点导学必修一:阶段评估检测一,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024年高考复习名师重难点导学必修一:阶段评估检测四,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024年高考复习名师重难点导学必修一:阶段评估检测三,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