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四年级上册18. 剪挂笺 过新年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18. 剪挂笺 过新年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挂笺相关知识,发现挂笺的结构、装饰和功能特点。学习设计剪制挂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体验、探究挂笺的设计制作方法,学会剪挂笺。通过合作学习,体验探究过程,有创造性的完成设计制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民间美术的兴趣。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设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探究的乐趣与成就感。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根据具体经验解决问题,已有一定的设计制作能力,已学会剪纸、折纸的简单方法。因此,本课采用知识迁移法,主要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制作实用、美观、新颖的挂笺。
3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挂笺文化,挂笺的构成,学习创作、设计挂笺的方法。
难点:
制作实用、美观、新颖的挂笺作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进入情境。
听爆竹声和欣赏音乐《新年序曲》。
1.播放音频。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让你想到哪个传统节日?
通过播放音频,使学生进入新年的喜悦氛围之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2【导入】唤起快乐的回忆,感受民间文化生活。 为导出课题做铺垫。
展示新年习俗的提示图片。
1. 请同学说一说,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2. 看这些人在做什么?
通过展示出的图片,启发学生回忆新年的习俗,唤起快乐的回忆。
活动3【导入】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明确课题。
欣赏挂笺图片。
1. 播放幻灯片。
挂笺是我国传统佳节门楣上的装饰物,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结实、实用,又黑白、虚实对比强烈,秀丽又飘逸。随风舞动起来,好像在快乐的迎接新年的到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剪挂笺 过新年》。
2. 板书课题。
幻灯片展示过年时家家门户上的挂笺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
民间美术的魅力。教师一旁解说。
活动4【讲授】了解挂笺的历史与文化。
简介挂笺相关知识。
提问:你们知道挂笺是哪个艺术品类?
挂笺,俗称”吉祥帘“、“挂钱儿”、“过门钱”、“门吊子”等,有些地方也用于小孩满月,老人过寿。
挂笺一般呈长方形,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上有吉语题额,中有吉祥图案或福禄寿喜等字,下有多种多样变化的穗子。
课件展示挂笺图片,突出显示挂笺常用纹样。是学生了解挂笺的艺术特色。
活动5【讲授】学习挂笺的结构和艺术特点。
学生看书探究挂笺的组成部分。师生交流膛子中的图案和穗子的特点。
1. 看书探究挂笺由几部分组成。
2. 教师小结。
3. 观察膛子中的图案有什么不同?(文字,无文字)都有哪些题材?
4. 多种多样的穗子。
通过课件展示多幅挂笺作品,让学生对比观察,发现挂笺的艺术特点。
活动6【讲授】教师示范挂笺的制作方法。
通过看图和教师示范,学习挂笺的制作方法。
1. 同学齐声朗诵窍门的口诀。
2. 请同学通过观察,总结出制作步骤。
3. 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4. 展示其他折法的挂笺作品。
图片展示,提示制作的步骤。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制作方法。
活动7【作业】学生实践
掌握挂笺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欣赏传统民间美术作品的能力。
明确实践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1)选择喜欢的方式,独立或与人合作设计制作一款或一组挂笺。 2)画面完整,美观、线条连接清晰、有吉祥寓意。
2.播放背景音乐《喜洋洋》,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课件明确实践要求。背景音乐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下完成实践任务。《喜洋洋》是一首传统民乐,配合本课课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活动8【活动】展示评价
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欣赏与评价。
1.自评。
2.互评。
- 教师总结。
小学美术15. 多样的小饰品精品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15. 多样的小饰品精品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创作,展示评价,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上册12. 浮雕优秀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上册12. 浮雕优秀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导入课题,讲授新知,提高素养,交流互动,应用创新,分析对比,发散思维,解读浮雕,了解欣赏画像砖,不同格局,合理构图,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上册11. 动物石膏版画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四年级上册11. 动物石膏版画获奖教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