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分类试题汇总
-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化学用语题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气体的制备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推断题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微粒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问题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化学建模问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化学建模问题,共34页。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化学建模问题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3•崆峒区校级三模)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溶液性质
B.原子结构
C.构成物质的微粒
D.空气成分
A.A B.B C.C D.D
2.(2023•四平四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物质简单分类:
C.原子结构: D.元素、原子、离子关系:
3.(2023•明光市二模)如图所示的是一种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信息处理法。图中重叠的区域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特征,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各自独有的特征。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4.(2023•庐阳区校级四模)分类是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以下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B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C
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
玻璃钢
D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A.A B.B C.C D.D
5.(2023•盐都区二模)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图所示,若大椭圆代表氧化还原反应,小椭圆代表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则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a可能是化合反应 B.b一定是分解反应
C.c一定是置换反应 D.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6.(2023•蚌山区三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建构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特征模型
B.灭火模型
C.自然界碳、氧循环模型
D.一氧化碳性质模型
7.(2023•黄梅县模拟)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直观、简明。下列数轴表示的化学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3•吉林二模)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
A.净化水生产自来水 B.含钾物质的转化
C.合成材料的分类 D.碱的化学性质
9.(2023•六安模拟)下列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
A.着火点
B.硫的化合价
C.年产量
D.含碳量(%)
10.(2023•锡山区校级一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空气组成模型
B.原子结构模型
C.溶液性质模型
D.物质酸碱度模型
11.(2023•海沧区二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溶液性质
B.基本反应类型
C.空气成分
D.地壳中元素含量
12.(2023•凤阳县二模)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地壳中的元素 B.氧化反应模型
C.金属的化学性质 D.有机合成材料
13.(2023•九龙坡区校级三模)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所建构模型正确的是( )
A.溶液性质模型
B.空气组成模型
C.物质转化模型
D.原子结构模型
14.(2023•深圳模拟)运用新制的模型进行学习有利于深化记忆,下列模型归纳表达有误的是( )
A.合成材料
B.燃烧的条件
C.铜元素变形记
D.酸的化学性质
15.(2023•砀山县二模)构建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燃烧条件模型
C.空气成分模型
D.金属性质模型
16.(2023•安徽二模)下列有关X、Y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置换反应
稀有气体
浓溶液
酸性溶液
Y
分解反应
非金属
饱和溶液
酸溶液
A.A B.B C.C D.D
17.(2023•江海区模拟)下列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8.(2023•顺德区校级二模)氘和氚是制造氢弹的原料。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的条件下会聚合成一个氦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范畴
B.氚、氦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C.该变化涉及的元素有三种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9.(2023•虎林市校级二模)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1所示,X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汞由 (填微粒名称)构成。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由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
20.(2022•东莞市校级二模)构建价类二维图是化学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图甲表示的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e对应物质的类别是 ;a对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写出CO的一条用途: 。
(2)NaHCO3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转化为CO2、H2O和Na2CO3,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碳的氢化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其中方框中需要补充的是 (填微粒的个数和名称),甲烷燃烧产生CO2,过多CO2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请你写出一条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 。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化学建模问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3•崆峒区校级三模)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溶液性质
B.原子结构
C.构成物质的微粒
D.空气成分
A.A B.B C.C D.D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答案】C
【分析】A、根据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进行分析。
【解答】解:A.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不正确;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选项所示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B不正确;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C正确;
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不是按质量计算,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023•四平四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物质简单分类:
C.原子结构: D.元素、原子、离子关系: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答案】B
【分析】A、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
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C、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解:A、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故选项错误;
B、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氧原子和氧离子都属于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原子和离子的关系、物质的分类、地壳中元素含量、原子的结构等,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023•明光市二模)如图所示的是一种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信息处理法。图中重叠的区域表示两种物质的共同特征,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各自独有的特征。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答案】C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分析;
B、根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C、根据酸和碱的性质分析;
D、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都具有可燃性,但金刚石硬度大、不导电,石墨质软、导电,故正确;
B、氢气和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氢气密度小,而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故正确;
C、酸能与活泼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反应,而碱与大部分金属氧化物不反应,其不属于碱的独有特征,故错误;
D、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其均可构成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从不同的角度对常见的物质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归纳总结,此方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4.(2023•庐阳区校级四模)分类是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以下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B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C
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
玻璃钢
D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A.A B.B C.C D.D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概念关系型.
【答案】B
【分析】根据图示,①和②③属于包含关系,②和③属于并列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①和②属于包含关系,②和③属于交叉关系,故A错误;
B、化合物包含氧化物和酸,①和②③属于包含关系,②和③属于并列关系,故B正确;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①和②属于包含关系,①和③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属于溶液,①、②、③并列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5.(2023•盐都区二模)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如图所示,若大椭圆代表氧化还原反应,小椭圆代表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则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a可能是化合反应 B.b一定是分解反应
C.c一定是置换反应 D.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答案】B
【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进行分析;
B、根据分解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进行分析;
C、根据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合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所以化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所以a可能是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分解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所以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所以b可能是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
C.置换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c一定是置换反应,故C正确;
D.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d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反应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6.(2023•蚌山区三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建构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特征模型
B.灭火模型
C.自然界碳、氧循环模型
D.一氧化碳性质模型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专题】化学与能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答案】B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自然界碳、氧循环,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混合物,故选项化学模型建构正确。
B、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灭火破坏一个条件即可,灭火可以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选项化学模型建构错误。
C、自然界中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动物、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工厂生产、汽车使用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一定条件下臭氧可以转化为氧气,动植物遗体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转化可变为化石燃料,故选项化学模型建构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作为燃料;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毒性,可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故选项化学模型建构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溶液的特征、灭火的原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23•黄梅县模拟)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直观、简明。下列数轴表示的化学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D
【分析】A、根据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B、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D、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会升高;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表示方法错误;
B、肥皂水显碱性,pH大于7;蔗糖溶液呈中性,pH等于7;柠檬水显酸性,pH小于7,表示方法错误;
C、FeO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Fe:O═1:1;Fe2O3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Fe:O═2:3;Fe3O4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Fe:O═3:4,原子个数比值最高的物质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也就是最高的,可知Fe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表示方法错误;
D、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表示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8.(2023•吉林二模)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
A.净化水生产自来水 B.含钾物质的转化
C.合成材料的分类 D.碱的化学性质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水的净化;碱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专题】物质的制备;空气与水;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化学与生活.
【答案】D
【分析】A、根据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进行分析。
C、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进行分析。
D、根据碱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没有用到煮沸,故A不正确;
B、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而硝酸钾不能转化为氢氧化钾,故B不正确;
C、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不正确;
D、碱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的净化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9.(2023•六安模拟)下列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
A.着火点
B.硫的化合价
C.年产量
D.含碳量(%)
【考点】生铁和钢;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与能源;金属与金属材料.
【答案】B
【分析】A.根据物质的着火点来分析;
B.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C.根据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其次是铝、第三是铜来分析;
D.根据生铁与钢的含碳量来分析。
【解答】解:A、三种物质的着火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报纸、木材、煤,该选项不正确;
B、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硫化氢中,硫元素为﹣2价,在单质硫中硫元素为0价,在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在硫酸中,硫元素为+6价,该选项正确;
C、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其次是铝、第三是铜,该选项不正确;
D、生铁中含碳量为2%~4.3%,钢中含碳量为0.03%~2%,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数轴知识表示有关的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2023•锡山区校级一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空气组成模型
B.原子结构模型
C.溶液性质模型
D.物质酸碱度模型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答案】D
【分析】A、根据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来分析;
B、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来分析;
C、根据溶液可以有颜色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的酸碱度来分析。
【解答】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而不是按照质量分数,故选项模型错误。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选项模型错误。
C、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选项模型错误。
D、牛奶的pH<7;鸡蛋清、牙膏、肥皂水和草木灰水的pH>7,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故选项模型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成分、原子结构、溶液特点以及物质的酸碱性,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
11.(2023•海沧区二模)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溶液性质
B.基本反应类型
C.空气成分
D.地壳中元素含量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反应类型的判定;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答案】D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分析;
C、根据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来分析;
D、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错误;
B、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模型中的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错误;
C、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而不是按照质量分数,故错误;
D、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氧、硅、铝、铁、钙等,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模型图和图象的分析能力,利用模型图和图象及反应原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12.(2023•凤阳县二模)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地壳中的元素 B.氧化反应模型
C.金属的化学性质 D.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金属的化学性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氧化反应.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答案】C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B、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以及爆炸的类别来分析;
C、根据物质间的转化来分析;
D、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其质量分数接近50%,并且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氧化反应分为缓慢氧化和剧烈的氧化——燃烧,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汽车轮胎的爆炸,故B错误;
C、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新的盐,故C正确;
D、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物质的类别判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3.(2023•九龙坡区校级三模)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所建构模型正确的是( )
A.溶液性质模型
B.空气组成模型
C.物质转化模型
D.原子结构模型
【考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答案】C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B.根据空气的组成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C.根据三种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有的溶液有颜色,有的溶液为无色,故错误;
B.空气的组成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其它成分的体积分数为1%,故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转化关系正确,故正确;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即质子在原子核内,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溶液的特点,原子的构成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4.(2023•深圳模拟)运用新制的模型进行学习有利于深化记忆,下列模型归纳表达有误的是( )
A.合成材料
B.燃烧的条件
C.铜元素变形记
D.酸的化学性质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酸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物质的制备;化学与能源;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化学与生活.
【答案】A
【分析】A、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模型归纳表达错误。
B、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模型归纳表达正确。
C、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故选项模型归纳表达正确。
D、酸的化学性质为: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与金属的反应,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与某些盐的反应,故选项模型归纳表达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合成材料的特征、燃烧的条件、常见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酸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023•砀山县二模)构建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燃烧条件模型
C.空气成分模型
D.金属性质模型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化学计算.
【答案】D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等,而模型中铁含量大于铝,故选项错误。
B、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氧气为助燃剂,故选项错误。
C、按空气体积分数划分由多到少依次为:氮气占78%、氧气占21%,而不是按质量计,故选项错误。
D、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且金属能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和地壳中元素含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023•安徽二模)下列有关X、Y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概念
X
置换反应
稀有气体
浓溶液
酸性溶液
Y
分解反应
非金属
饱和溶液
酸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专题】概念关系型.
【答案】B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X、Y属于包含关系,Y包含X,由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是气态非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正确。
C、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在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因此该溶液是稀溶液,二者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
D、酸溶液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显酸性,但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是X包含Y,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的关系、正确的理解各概念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23•江海区模拟)下列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答案】A
【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再判断分子的构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解答】解:A、该图所示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每个分子又是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
B、该图所示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每个分子又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所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所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对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的认识,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及其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8.(2023•顺德区校级二模)氘和氚是制造氢弹的原料。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的条件下会聚合成一个氦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范畴
B.氚、氦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C.该变化涉及的元素有三种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A
【分析】A、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氚、氦两种原子的质子数分别是1、2;
C、该变化涉及的元素有2种,即氢元素和氦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解:A、该变化是原子核之间的结合,不属于化学变化范畴,该选项正确;
B、氚、氦两种原子的质子数分别是1、2,该选项不正确;
C、该变化涉及的元素有2种,即氢元素和氦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相等,即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氘原子,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如何从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9.(2023•虎林市校级二模)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1所示,X是 分子 ;从微观角度分析,汞由 汞原子 (填微粒名称)构成。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是 原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由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答案】(1)分子;汞原子;
(2)①原子;
②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分析】(1)根据物质构成微粒的关系、汞的构成分析回答;
(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解答】解:(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再分为原子,所以X是分子;从微观角度分析,汞由汞原子构成。
(2)①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是原子。
②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故答案为:(1)分子;汞原子;
(2)①原子;
②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22•东莞市校级二模)构建价类二维图是化学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图甲表示的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e对应物质的类别是 氧化物 ;a对应的物质是 CH4 (填化学式),写出CO的一条用途: 作燃料(合理即可) 。
(2)NaHCO3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转化为CO2、H2O和Na2CO3,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H2O+CO2↑ 。
(3)碳的氢化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其中方框中需要补充的是 2个氧分子 (填微粒的个数和名称),甲烷燃烧产生CO2,过多CO2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请你写出一条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分类.
【答案】(1)氧化物;CH4;作燃料(合理即可);
(2)2NaHCO3Na2CO3+H2O+CO2↑;
(3)2个氧分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回答;
(2)根据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的反应分析回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分析回答。
【解答】解:(1)e对应的物质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类别是氧化物;α对应的物质是甲烷,化学
式是CH4;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以作燃料或冶炼金属;故答案为:氧化物;CH4;作燃料(合理即可);
(2)碳酸氢钠(NaHCO3)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
(3)碳的氢化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其中方框中需要补充的是两个氧分子,甲烷燃烧产生CO2,过多CO2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有很多,例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等;故答案为:2个氧分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应用、方程式的书写和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坐标图像问题,共37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物质的检验、鉴别、共存问题,共23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问题,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