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件,共40页。
单元主题阅读散 文 阅 读01单元写法归纳02群文阅读训练续表续表(一)南瓜之味(15分)李佳①周末,我一早接到母亲电话,说:“地里南瓜好采来吃了。”照例这是母亲想女儿的由头,照例也是女儿看父母的借口。②于是,我兴冲冲赶去乡下,与父亲一起到地里采瓜。③热汗淋漓之后,南瓜便采了一大堆。父亲把瓜一个一个放到我们车里,说拿到城里吃。我要他们自己留点吃,母亲说:“我们要吃随时采,你们多拿点去,你最爱吃南瓜了。”④爱吃南瓜,多半是小时候在乡下没啥好吃的,有南瓜吃便也挺开心。“嚓嚓嚓”切南瓜的声音,开锅,落水,“嘶嘶嘶”,架柴,鼓风,烧南瓜的热烈,十几分钟之后,南瓜就熟了,烧熟了的南瓜黄澄澄,盛在蓝边碗里,坐在弄堂通风处吃,蜜一样透心甜,清凉爽口。这样一种乐悠悠的情境,总是历历在目。⑤阳光像火一簇簇泼到地上,叶子打起卷儿,小黄狗吐着红红的舌头,躲到墙根喘着粗气,连精神头儿十足的蝉儿,也像被太阳晒干了声音。不过,坐在弄堂口,吃了南瓜,心里凉津津的,酷暑也不那么酷了。⑥几十年后的今天,在城里吃到父亲种的南瓜,偶尔也会有种怀旧情绪。吃南瓜的时候,我也常想起奶奶,奶奶死去二十多年了。⑦那时候,我家小屋后年年会种几株品种特别好的南瓜,瓜藤爬上屋顶,南瓜就长在屋顶的瓦楞上,我们称之为“上屋南瓜”。奶奶偏心,总是把她认为最好吃的几个藏在屋角里,弟弟要吃也不肯,说是要留给我回家时烧来吃。我知道,奶奶最疼我。判断南瓜是否好吃,奶奶一切一看便知。如一刀切下去爽脆,便知是好南瓜,再看肉质如是火红火红,南瓜子又粒粒饱满,这样的南瓜便是上乘,烧来吃不用放糖,照样甜津津。如此佳品,一大堆南瓜里,也就那么几个,实在稀罕。挑选好瓜,奶奶两眼放光,笑眯眯抱着瓜,粗大的拇指不停地摩挲着瓜,然后放在屋角凉阴的地方,等我回家时吃。⑧奶奶去世时,也是大热天,第一批南瓜已经起势,她照例挑了几个好南瓜藏在屋角,等待她的宝贝孙女回家。可是,那天晚上,奶奶睡着之后,就再也没醒来。奶奶走之后,父亲照样年年种南瓜,我们也年年夏天吃南瓜,但我心里,已经没了那种吃上屋南瓜的甜蜜味道,吃南瓜似也变得平淡多了。⑨有时我和母亲吃到特别好的南瓜,母亲会顺口说:“这个倒同以前奶奶留给你吃的上屋南瓜一个样。”我不禁心里叫一声“奶奶”!⑩南瓜之味,浸润了浓浓的泥土芳香,有生活的本真。我今天喜欢吃南瓜,有还原生活本真的味道。 今年是父亲自己种的最后一季南瓜。村庄即将拆迁,不久之后,我家的老屋、田地,连同那一地的瓜果蔬菜,也都将随之消失,从今往后,也就只剩回忆了。 今天我又烧南瓜吃,然后用一个精致的小碗盛了,拍照发微信,与朋友分享南瓜的'味道,命之“南瓜小甜品”。如果,用当时奶奶挑的“上屋南瓜”做“南瓜小甜品”,更堪称极品吧。(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1.“我”从家乡的南瓜中品尝到了哪些“美好的味道”?联系全文,分条简要概述。(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南瓜的透心甜蜜,清凉爽口;②童年的悠悠欢乐;③亲情的甜蜜慈爱;④生活的幸福满足;⑤本真生活的甜美。2.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1)“嚓嚓嚓”切南瓜的声音,开锅,落水,“嘶嘶嘶”,架柴,鼓风,烧南瓜的热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声词描写切煮南瓜的生活情景,写出了童年生活的开心和难忘,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追忆。(2)奶奶两眼放光,笑眯眯抱着瓜,粗大的拇指不停地摩挲着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神态和动作(或:细节)描写,写出了奶奶心里对好瓜的喜爱,对“我”的偏爱,也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深切怀念。3.文中第⑤段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形象生动,试分析它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炎热的天气和南瓜的清凉形成对比,体现了南瓜的清凉可口,衬托出“我”对南瓜的喜爱。4.南瓜并不是稀奇的佳肴,文章结尾却写作者拍照发微信,与朋友分享南瓜之味,为什么?联系全文,说说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表达了作者:①对南瓜的十分喜爱;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③对亲情的珍惜;④对本真生活的追求;⑤对家乡的南瓜即将从生活中消失的遗憾。 (二)打开时光的箱箧(15分)赵莹欣①我始终相信,世间万物都怀揣着自己的故事。它们或安然地酣睡在檀香氤氲的箱箧中,或沐浴在融融和煦的暖阳下,历经岁月的打磨,散发着温柔动人的光亮。它们会陪伴我们留下人生的一个个足迹,续写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②姥姥在身边时,我是不曾留意过那些平淡无奇、破旧斑驳的老物件的。直到她去世后,那些老物件忽然被记忆的潮水裹挟着,在我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大物件如雕花的摆钟、脱了漆的柜子,小物件如一枚顶针、一只布老虎……让我——沙海拾贝,不禁想起那闪着光的日子。③记忆中最难忘的便是那只紫红色的箱柜。④在那时的我看来,姥姥的柜子就像个百宝箱:从对襟的轻便棉袄,到绣花的斜襟布衫;从活灵活现的布老虎,到惟妙惟肖的莲花和鱼的花样……所有的物件,都好像是为这个箱柜量身定制的。如今的它虽然脱了漆,却依然具有古朴凝重的气派,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清香。这只柜子在我的记忆中,更是甜丝丝的。那时最盼的便是等姥姥打开那神秘的柜子,看着她在琳琅满目的物件中找到一提桃酥或是蜜食,又望眼欲穿地看她解开红绳和被油浸润的牛皮纸,那时口水早已一发不可收,心也早就痒痒的,恨不得一个猛子钻进柜子里。⑤是呀,即便度过了穷苦的日子,老人家也总是想要将那些稀奇东西留给儿孙。⑥姥姥去世后,母亲将这些衣物小心地收拾好,细心地收藏在箱柜里,与之一同被妥善保存的,还有我的成长足迹。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天地长大,而那个箱柜也如同一潭越蓄越深的水,漾开丝丝缕缕的回忆。⑦空闲时,母亲总爱打开柜子整理一番。她一件件捧起,在细碎的阳光下赏玩品味,时而发出惊喜的赞叹,时而又是一串轻笑……我们的破衣烂衫,到母亲的手中,却变成了稀世珍藏。⑧光整理还不够,还得让它们晒晒太阳。我家门前有个小院,一入夏,我总能看见母亲在长绳上晾衣服的身影。初夏的日头还不算很大,却足够让即将蒙尘的旧时光重新熠熠生辉。母亲耐心且轻柔地将一件件衣服挂在长绳上,嘴边哼着细碎的歌,那歌声与簌簌流泻的暖阳一同萦绕周身。⑨儿时,我爱在衣服下钻来钻去,或是跳起来触摸棉袄上的小盘扣,抑或是化作一只翩飞的小蝶,同母亲玩捉迷藏……春浆夏洗,防霉除虫,微风拂过,衣服在风中恣意飘扬。恍惚中我仿佛回到那陈旧的时光里,耳畔那时光的脚步声,正从不太远的地方,一路悠扬,踏歌而来。那些金灿灿的铜纽扣在日头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折射着岁月赋予的恳切而寂静的光。⑩慢慢地,我开始理解母亲的“怀旧”情愫,也时常同她一起,在某个明媚的午后,细数时光的印记。那天偶然说起小时候的讲故事大赛,她的眼睛突然一亮,变魔术般地从箱柜里抽出一摞有些泛黄的纸张,欣喜地说道:“你的奖状,我可都帮你存着呢!”我一一铺开,诧异母亲连我儿时叠被子、拼拼图的奖状都还保存得非常完好。“你小时候可要强呢,哪一项都非要争先不可,”还有一条拼拼凑凑不像样的裙子,“这可是你当时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那时你可是疯狂地热爱设计呢!”当然还有姥姥缝制的对襟小褂、小棉裤,“在你出生前,你姥姥早就张罗着给你缝好了小袄,你小时候的哪一件棉袄棉裤,不都是姥姥给你缝的?” …… 听着听着,我的鼻子酸酸的。过往的旧景穿透时光的罅隙,忽明忽暗,模糊而又清晰,如同一帧帧老电影般在我眼前放映。从咿呀学语的婴儿,到如今亭亭玉立的少女,我的每一滴泪水、每一分欢笑,都被定格在那个沉甸甸的柜子里,每每打开,都像是抱紧了时光的剪影。 藏有藏的理由,存有存的说法,也许未来的某天,那里还将藏存我孩子的记忆。在那紫红箱柜的最深处,我们的记忆和爱摇曳成一片花海。(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回忆姥姥在箱柜里存放的各种物件和美食;②回忆母亲整理、晾晒箱柜里的衣服;③回忆“我”儿时在晾晒的衣服下嬉戏玩耍;④回忆存放在箱柜里的“我”的各种奖状的趣事。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天地长大,而那个箱柜也如同一潭越蓄越深的水,漾开丝丝缕缕的回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红色的箱柜”比喻为“一潭越蓄越深的水”,生动形象地写出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经历越来越多,留下的美好回忆也越来越多,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感激与思念。(2)儿时,我爱在衣服下钻来钻去,或是跳起来触摸棉袄上的小盘扣,抑或是化作一只翩飞的小蝶,同母亲玩捉迷藏……(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钻”“跳”“摸”“翩飞”等动词细致地描写了“我”玩乐的情态,表现了“我”的天真快乐,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恋。3.说说题目“打开时光的箱箧”的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箱箧”是行文线索,贯穿全文;②生动地描绘了“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③题目温馨美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4.结尾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何意蕴?试谈谈个人感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红色箱柜承载着姥姥、母亲与“我”的美好回忆,它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是“我”成长的见证;并且这份爱会继续传递下去,周而复始,真情永远。(三)尊重生命(10分)周国平①尊重生命的价值,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尊重别人的生命。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如果你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实际上你就不可能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命。②从尊重自己的生命来说,一个是要珍惜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做损害生命的事,比如吸毒、纵欲、过劳等。珍惜生命这个道理似乎很简单,其实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我们对于拥有生命这件事情实在是太习惯了,而习惯了的东西我们往往是不知珍惜的。可能我们平时会做很多损害自己生命的事情,但是直到最后恶果暴露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追悔莫及。很多科学家、企业家英年早逝,往往是因为过于疲劳,如果他们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就一定会有所节制。人生有很多可欲的价值,比如成功、财富等等,追求这些东西无可非议,但是应当记住,你的生命比那些东西重要得多,没有了生命,那些东西都是空的。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忘记,我自己也是这样,一忙起来就不要命,仔细想想是很不理智的。③另一个是要享受生命。我最反对禁欲主义,在我看来,凡是自然赋予人的欲望都是无罪的,都有权利得到满足。但是,享受生命不应该停留在满足生理性的欲望,这个层次还太低。我们应当经常倾听一下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它的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怎样的状态才是它感到最舒服的状态。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人们纷纷把生命都用于追求物质的东西,然后又来消费这些物质的东西,总之,把生命完全用来满足物欲。我始终认为,这其实是在使用生命,甚至是在糟蹋生命,绝不是在真正享受生命。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把物欲等同于生命欲望。事实上,物欲是社会刺激起来的,绝不是生命本身的需要。许多希腊哲人都指出一点,就是生命对物的需要其实是十分有限的,中国道家也强调“全性保真”,“不失性命之情”,“不以物累形”,这些哲人是生命真正的知音,他们的话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④怎样才是尊重自己的生命,我觉得不但要珍惜生命,享受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人生有很多责任,你要对很多东西负责。作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子女要对父母负责任,父母要对子女负责任,作为社会的成员,每个人都要对社会负责任。但我觉得最根本的责任是一个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你想想看,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生,如果你死了,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的一生虚度了,没有任何人能真正安慰你,那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你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没有任何人能替你分担。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最严肃的责任心,它实际上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其他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你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怎么过都无所谓,如果你抱这样的态度的话,这样一个人会对其他的事真正负起责任吗?自己怎么活都无所谓,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对别人的事情认真呢?相反,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强烈的责任心,那么,你对你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一定会有严肃的考虑,对于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你就一定会负起责任,当然,如果你觉得不该做,做那些事对你的人生没有意义,甚至有反面的意义,你也就会明确地拒绝。所以我认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这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1.本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首先由尊重生命的价值入手,引出了中心论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具体从珍惜生命、享受生命、(2)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展开说理。(2分)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2.文中第②段加点的词语“似乎”和“实在”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似乎”指揣测,表示不确定语气,不确定人们珍惜生命这个道理是不是真的简单;“实在”指确实,起强调作用,强调我们对于拥有生命这件事的确太习惯了。两个词语意思、语气各不相同,不能互换。3.分析文中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这些哲人是生命真正的知音”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哲人明白生命对物的需要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把生命都用于追求物质的东西,这绝不是在真正享受生命。4.文中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反对比论证,拿对自己负责的人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对比,强调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才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
单元主题阅读散 文 阅 读01单元写法归纳02群文阅读训练续表续表(一)南瓜之味(15分)李佳①周末,我一早接到母亲电话,说:“地里南瓜好采来吃了。”照例这是母亲想女儿的由头,照例也是女儿看父母的借口。②于是,我兴冲冲赶去乡下,与父亲一起到地里采瓜。③热汗淋漓之后,南瓜便采了一大堆。父亲把瓜一个一个放到我们车里,说拿到城里吃。我要他们自己留点吃,母亲说:“我们要吃随时采,你们多拿点去,你最爱吃南瓜了。”④爱吃南瓜,多半是小时候在乡下没啥好吃的,有南瓜吃便也挺开心。“嚓嚓嚓”切南瓜的声音,开锅,落水,“嘶嘶嘶”,架柴,鼓风,烧南瓜的热烈,十几分钟之后,南瓜就熟了,烧熟了的南瓜黄澄澄,盛在蓝边碗里,坐在弄堂通风处吃,蜜一样透心甜,清凉爽口。这样一种乐悠悠的情境,总是历历在目。⑤阳光像火一簇簇泼到地上,叶子打起卷儿,小黄狗吐着红红的舌头,躲到墙根喘着粗气,连精神头儿十足的蝉儿,也像被太阳晒干了声音。不过,坐在弄堂口,吃了南瓜,心里凉津津的,酷暑也不那么酷了。⑥几十年后的今天,在城里吃到父亲种的南瓜,偶尔也会有种怀旧情绪。吃南瓜的时候,我也常想起奶奶,奶奶死去二十多年了。⑦那时候,我家小屋后年年会种几株品种特别好的南瓜,瓜藤爬上屋顶,南瓜就长在屋顶的瓦楞上,我们称之为“上屋南瓜”。奶奶偏心,总是把她认为最好吃的几个藏在屋角里,弟弟要吃也不肯,说是要留给我回家时烧来吃。我知道,奶奶最疼我。判断南瓜是否好吃,奶奶一切一看便知。如一刀切下去爽脆,便知是好南瓜,再看肉质如是火红火红,南瓜子又粒粒饱满,这样的南瓜便是上乘,烧来吃不用放糖,照样甜津津。如此佳品,一大堆南瓜里,也就那么几个,实在稀罕。挑选好瓜,奶奶两眼放光,笑眯眯抱着瓜,粗大的拇指不停地摩挲着瓜,然后放在屋角凉阴的地方,等我回家时吃。⑧奶奶去世时,也是大热天,第一批南瓜已经起势,她照例挑了几个好南瓜藏在屋角,等待她的宝贝孙女回家。可是,那天晚上,奶奶睡着之后,就再也没醒来。奶奶走之后,父亲照样年年种南瓜,我们也年年夏天吃南瓜,但我心里,已经没了那种吃上屋南瓜的甜蜜味道,吃南瓜似也变得平淡多了。⑨有时我和母亲吃到特别好的南瓜,母亲会顺口说:“这个倒同以前奶奶留给你吃的上屋南瓜一个样。”我不禁心里叫一声“奶奶”!⑩南瓜之味,浸润了浓浓的泥土芳香,有生活的本真。我今天喜欢吃南瓜,有还原生活本真的味道。 今年是父亲自己种的最后一季南瓜。村庄即将拆迁,不久之后,我家的老屋、田地,连同那一地的瓜果蔬菜,也都将随之消失,从今往后,也就只剩回忆了。 今天我又烧南瓜吃,然后用一个精致的小碗盛了,拍照发微信,与朋友分享南瓜的'味道,命之“南瓜小甜品”。如果,用当时奶奶挑的“上屋南瓜”做“南瓜小甜品”,更堪称极品吧。(选自《解放日报》,有删改)1.“我”从家乡的南瓜中品尝到了哪些“美好的味道”?联系全文,分条简要概述。(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南瓜的透心甜蜜,清凉爽口;②童年的悠悠欢乐;③亲情的甜蜜慈爱;④生活的幸福满足;⑤本真生活的甜美。2.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1)“嚓嚓嚓”切南瓜的声音,开锅,落水,“嘶嘶嘶”,架柴,鼓风,烧南瓜的热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声词描写切煮南瓜的生活情景,写出了童年生活的开心和难忘,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追忆。(2)奶奶两眼放光,笑眯眯抱着瓜,粗大的拇指不停地摩挲着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神态和动作(或:细节)描写,写出了奶奶心里对好瓜的喜爱,对“我”的偏爱,也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深切怀念。3.文中第⑤段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形象生动,试分析它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炎热的天气和南瓜的清凉形成对比,体现了南瓜的清凉可口,衬托出“我”对南瓜的喜爱。4.南瓜并不是稀奇的佳肴,文章结尾却写作者拍照发微信,与朋友分享南瓜之味,为什么?联系全文,说说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表达了作者:①对南瓜的十分喜爱;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③对亲情的珍惜;④对本真生活的追求;⑤对家乡的南瓜即将从生活中消失的遗憾。 (二)打开时光的箱箧(15分)赵莹欣①我始终相信,世间万物都怀揣着自己的故事。它们或安然地酣睡在檀香氤氲的箱箧中,或沐浴在融融和煦的暖阳下,历经岁月的打磨,散发着温柔动人的光亮。它们会陪伴我们留下人生的一个个足迹,续写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②姥姥在身边时,我是不曾留意过那些平淡无奇、破旧斑驳的老物件的。直到她去世后,那些老物件忽然被记忆的潮水裹挟着,在我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大物件如雕花的摆钟、脱了漆的柜子,小物件如一枚顶针、一只布老虎……让我——沙海拾贝,不禁想起那闪着光的日子。③记忆中最难忘的便是那只紫红色的箱柜。④在那时的我看来,姥姥的柜子就像个百宝箱:从对襟的轻便棉袄,到绣花的斜襟布衫;从活灵活现的布老虎,到惟妙惟肖的莲花和鱼的花样……所有的物件,都好像是为这个箱柜量身定制的。如今的它虽然脱了漆,却依然具有古朴凝重的气派,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清香。这只柜子在我的记忆中,更是甜丝丝的。那时最盼的便是等姥姥打开那神秘的柜子,看着她在琳琅满目的物件中找到一提桃酥或是蜜食,又望眼欲穿地看她解开红绳和被油浸润的牛皮纸,那时口水早已一发不可收,心也早就痒痒的,恨不得一个猛子钻进柜子里。⑤是呀,即便度过了穷苦的日子,老人家也总是想要将那些稀奇东西留给儿孙。⑥姥姥去世后,母亲将这些衣物小心地收拾好,细心地收藏在箱柜里,与之一同被妥善保存的,还有我的成长足迹。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天地长大,而那个箱柜也如同一潭越蓄越深的水,漾开丝丝缕缕的回忆。⑦空闲时,母亲总爱打开柜子整理一番。她一件件捧起,在细碎的阳光下赏玩品味,时而发出惊喜的赞叹,时而又是一串轻笑……我们的破衣烂衫,到母亲的手中,却变成了稀世珍藏。⑧光整理还不够,还得让它们晒晒太阳。我家门前有个小院,一入夏,我总能看见母亲在长绳上晾衣服的身影。初夏的日头还不算很大,却足够让即将蒙尘的旧时光重新熠熠生辉。母亲耐心且轻柔地将一件件衣服挂在长绳上,嘴边哼着细碎的歌,那歌声与簌簌流泻的暖阳一同萦绕周身。⑨儿时,我爱在衣服下钻来钻去,或是跳起来触摸棉袄上的小盘扣,抑或是化作一只翩飞的小蝶,同母亲玩捉迷藏……春浆夏洗,防霉除虫,微风拂过,衣服在风中恣意飘扬。恍惚中我仿佛回到那陈旧的时光里,耳畔那时光的脚步声,正从不太远的地方,一路悠扬,踏歌而来。那些金灿灿的铜纽扣在日头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折射着岁月赋予的恳切而寂静的光。⑩慢慢地,我开始理解母亲的“怀旧”情愫,也时常同她一起,在某个明媚的午后,细数时光的印记。那天偶然说起小时候的讲故事大赛,她的眼睛突然一亮,变魔术般地从箱柜里抽出一摞有些泛黄的纸张,欣喜地说道:“你的奖状,我可都帮你存着呢!”我一一铺开,诧异母亲连我儿时叠被子、拼拼图的奖状都还保存得非常完好。“你小时候可要强呢,哪一项都非要争先不可,”还有一条拼拼凑凑不像样的裙子,“这可是你当时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那时你可是疯狂地热爱设计呢!”当然还有姥姥缝制的对襟小褂、小棉裤,“在你出生前,你姥姥早就张罗着给你缝好了小袄,你小时候的哪一件棉袄棉裤,不都是姥姥给你缝的?” …… 听着听着,我的鼻子酸酸的。过往的旧景穿透时光的罅隙,忽明忽暗,模糊而又清晰,如同一帧帧老电影般在我眼前放映。从咿呀学语的婴儿,到如今亭亭玉立的少女,我的每一滴泪水、每一分欢笑,都被定格在那个沉甸甸的柜子里,每每打开,都像是抱紧了时光的剪影。 藏有藏的理由,存有存的说法,也许未来的某天,那里还将藏存我孩子的记忆。在那紫红箱柜的最深处,我们的记忆和爱摇曳成一片花海。(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回忆姥姥在箱柜里存放的各种物件和美食;②回忆母亲整理、晾晒箱柜里的衣服;③回忆“我”儿时在晾晒的衣服下嬉戏玩耍;④回忆存放在箱柜里的“我”的各种奖状的趣事。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天地长大,而那个箱柜也如同一潭越蓄越深的水,漾开丝丝缕缕的回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红色的箱柜”比喻为“一潭越蓄越深的水”,生动形象地写出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经历越来越多,留下的美好回忆也越来越多,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感激与思念。(2)儿时,我爱在衣服下钻来钻去,或是跳起来触摸棉袄上的小盘扣,抑或是化作一只翩飞的小蝶,同母亲玩捉迷藏……(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钻”“跳”“摸”“翩飞”等动词细致地描写了“我”玩乐的情态,表现了“我”的天真快乐,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恋。3.说说题目“打开时光的箱箧”的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箱箧”是行文线索,贯穿全文;②生动地描绘了“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③题目温馨美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4.结尾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何意蕴?试谈谈个人感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红色箱柜承载着姥姥、母亲与“我”的美好回忆,它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是“我”成长的见证;并且这份爱会继续传递下去,周而复始,真情永远。(三)尊重生命(10分)周国平①尊重生命的价值,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尊重别人的生命。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如果你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实际上你就不可能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命。②从尊重自己的生命来说,一个是要珍惜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做损害生命的事,比如吸毒、纵欲、过劳等。珍惜生命这个道理似乎很简单,其实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我们对于拥有生命这件事情实在是太习惯了,而习惯了的东西我们往往是不知珍惜的。可能我们平时会做很多损害自己生命的事情,但是直到最后恶果暴露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追悔莫及。很多科学家、企业家英年早逝,往往是因为过于疲劳,如果他们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就一定会有所节制。人生有很多可欲的价值,比如成功、财富等等,追求这些东西无可非议,但是应当记住,你的生命比那些东西重要得多,没有了生命,那些东西都是空的。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忘记,我自己也是这样,一忙起来就不要命,仔细想想是很不理智的。③另一个是要享受生命。我最反对禁欲主义,在我看来,凡是自然赋予人的欲望都是无罪的,都有权利得到满足。但是,享受生命不应该停留在满足生理性的欲望,这个层次还太低。我们应当经常倾听一下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它的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怎样的状态才是它感到最舒服的状态。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人们纷纷把生命都用于追求物质的东西,然后又来消费这些物质的东西,总之,把生命完全用来满足物欲。我始终认为,这其实是在使用生命,甚至是在糟蹋生命,绝不是在真正享受生命。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把物欲等同于生命欲望。事实上,物欲是社会刺激起来的,绝不是生命本身的需要。许多希腊哲人都指出一点,就是生命对物的需要其实是十分有限的,中国道家也强调“全性保真”,“不失性命之情”,“不以物累形”,这些哲人是生命真正的知音,他们的话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④怎样才是尊重自己的生命,我觉得不但要珍惜生命,享受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人生有很多责任,你要对很多东西负责。作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子女要对父母负责任,父母要对子女负责任,作为社会的成员,每个人都要对社会负责任。但我觉得最根本的责任是一个人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你想想看,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生,如果你死了,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的一生虚度了,没有任何人能真正安慰你,那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你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没有任何人能替你分担。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最严肃的责任心,它实际上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其他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你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怎么过都无所谓,如果你抱这样的态度的话,这样一个人会对其他的事真正负起责任吗?自己怎么活都无所谓,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对别人的事情认真呢?相反,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强烈的责任心,那么,你对你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一定会有严肃的考虑,对于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你就一定会负起责任,当然,如果你觉得不该做,做那些事对你的人生没有意义,甚至有反面的意义,你也就会明确地拒绝。所以我认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这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1.本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首先由尊重生命的价值入手,引出了中心论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具体从珍惜生命、享受生命、(2)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展开说理。(2分)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2.文中第②段加点的词语“似乎”和“实在”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似乎”指揣测,表示不确定语气,不确定人们珍惜生命这个道理是不是真的简单;“实在”指确实,起强调作用,强调我们对于拥有生命这件事的确太习惯了。两个词语意思、语气各不相同,不能互换。3.分析文中第③段画横线句子“这些哲人是生命真正的知音”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哲人明白生命对物的需要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把生命都用于追求物质的东西,这绝不是在真正享受生命。4.文中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反对比论证,拿对自己负责的人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对比,强调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才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