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42689/0-169516759375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42689/0-16951675938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42689/0-1695167593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42689/0-169516759386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42689/0-169516759388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42689/0-169516759391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42689/0-169516759393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842689/0-169516759396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分层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的演替分层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分层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层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层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 0 次下载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测评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43页。
本章知识网络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章测评(用时: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2023江苏苏州常熟中学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DA.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的过程B.能量流动不都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但都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C.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由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三个环节构成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进行都依赖于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的过程,A项正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不都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如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B项正确;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信息源、信息传递途径(信道)和信息受体,C项正确;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依赖于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不都是依赖于食物链(网)来传递的,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项错误。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DA.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B.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解析] 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可被分解者获取,A项错误;消费者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不属于消费者的同化量,B项错误;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增加食物链可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减少病虫害,D项正确。3. [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高二校考期末]辽宁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分布有天然形成的河流、沼泽和沟塘,植被茂密。如图为蒲河水体中的部分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4.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A.图中生产者、甲、乙、丙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C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海底菌席等微生物和海底贝类、蟹类、海虾类构成了生物群落C.细菌和古菌能够利用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组分合成有机物D.“海马冷泉”这一特殊生态系统只有分解者和消费者,没有生产者[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化能自养微生物,是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无机物中的化学能而不是光能,A项错误;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包括海底菌席等微生物、海底贝类、蟹类、海虾类和化能自养微生物等,B项错误;细菌和古菌是化能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组分合成有机物,C项正确;“海马冷泉”这一特殊生态系统有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D项错误。6. 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7. 图甲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乙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 甲乙C 8. 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C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和自养型鞭毛虫,A项错误;图中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B项错误;鲤鱼和梭子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项正确;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项错误。9.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其余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下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C 11. [2023山东临沂期末]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荔枝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荔枝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平腹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荔枝椿象重复上述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12. 在碳循环中,连通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 B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④光合作用 ⑤呼吸作用 ⑥蒸腾作用 ⑦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 13. 某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的挥发性的化学物质,经雨淋进入土壤,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趁机生长繁盛,直到此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A.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B.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D.火灾后的山坡发生了初生演替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解析] 由于该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子萌发,故调节的是种间关系,A项错误;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项正确;灌木与它抑制的植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C项正确;火灾后的山坡土壤中仍存有其他植物的种子和繁殖体,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15. 塞罕坝的自然治理是我国在环境恢复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塞罕坝人民遵循适地适树的理念,选择适应本地自然条件的多样化树种,打造百万亩异龄、复层、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实现森林自我调节、更新和演替,最终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DA.冬季林场内种群密度的改变主要受温度、食物等因素影响B.多样化的树种配置有助于提升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C.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过程发生的是初生演替D.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有助于提高林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 种群密度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冬季林场内种群密度的改变主要受温度、食物等因素影响,A项正确;多样化的树种配置有利于增加物种的数目,可以提高物种丰富度,B项正确;由于该区域具备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故该演替是次生演替,C项错误;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改善了群落中的年龄结构和垂直结构,大大提高了群落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林场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正确。16. 孝感地区盛产板栗,但板栗的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区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板栗的产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BCD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的循环利用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中能量的循环利用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通常高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解析] “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说明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项正确;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因为有机肥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故有机肥的施入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B项错误;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中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通常靠人的作用,物种多样性低,自我调节能力弱,其稳定性不会高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D项错误。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4分)17. (14分)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的优势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观察题图可知,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2)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________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___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分解者 4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8. (15分)[2023江苏镇江崇实女子中学高二校考期末]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海洋牧场”进行海洋渔业生产,“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藻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鱼,间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循环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1)据图判断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填成分),与传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分解者 (2)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传统网箱养鱼的生态系统中组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解析]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传统网箱养鱼的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3)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进行物质投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生态系统不断有产品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解析] 分析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有人工进行物质投入的原因是人工生态系统不断有产品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 B粪便 19. (15分)在某海水立体养殖的深海网箱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中层养殖以细小浮游植物、有机碎屑等为食的牡蛎、扇贝和以小鱼、贝类、有机碎屑为食的黑鲪、六线鱼,底层养殖以底栖藻类、 (1)研究人员将深海网箱作为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海网箱是由各类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属于生态系统[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深海网箱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24017101106.5被分解者分解后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立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解析] 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结构的特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本章知识网络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章测评(用时: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2023江苏苏州常熟中学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DA.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的过程B.能量流动不都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但都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C.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由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三个环节构成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进行都依赖于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的过程,A项正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不都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如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B项正确;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信息源、信息传递途径(信道)和信息受体,C项正确;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依赖于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不都是依赖于食物链(网)来传递的,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项错误。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DA.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B.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解析] 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可被分解者获取,A项错误;消费者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不属于消费者的同化量,B项错误;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增加食物链可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减少病虫害,D项正确。3. [2023江苏南京第三高级中学高二校考期末]辽宁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分布有天然形成的河流、沼泽和沟塘,植被茂密。如图为蒲河水体中的部分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4.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A.图中生产者、甲、乙、丙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C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海底菌席等微生物和海底贝类、蟹类、海虾类构成了生物群落C.细菌和古菌能够利用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组分合成有机物D.“海马冷泉”这一特殊生态系统只有分解者和消费者,没有生产者[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化能自养微生物,是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无机物中的化学能而不是光能,A项错误;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包括海底菌席等微生物、海底贝类、蟹类、海虾类和化能自养微生物等,B项错误;细菌和古菌是化能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组分合成有机物,C项正确;“海马冷泉”这一特殊生态系统有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D项错误。6. 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7. 图甲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乙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 甲乙C 8. 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C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和自养型鞭毛虫,A项错误;图中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B项错误;鲤鱼和梭子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C项正确;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项错误。9.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其余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下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C 11. [2023山东临沂期末]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荔枝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荔枝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平腹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荔枝椿象重复上述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12. 在碳循环中,连通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 B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④光合作用 ⑤呼吸作用 ⑥蒸腾作用 ⑦化能合成作用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⑥⑦ 13. 某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的挥发性的化学物质,经雨淋进入土壤,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趁机生长繁盛,直到此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A.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B.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D.火灾后的山坡发生了初生演替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解析] 由于该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子萌发,故调节的是种间关系,A项错误;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项正确;灌木与它抑制的植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C项正确;火灾后的山坡土壤中仍存有其他植物的种子和繁殖体,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15. 塞罕坝的自然治理是我国在环境恢复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塞罕坝人民遵循适地适树的理念,选择适应本地自然条件的多样化树种,打造百万亩异龄、复层、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实现森林自我调节、更新和演替,最终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DA.冬季林场内种群密度的改变主要受温度、食物等因素影响B.多样化的树种配置有助于提升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C.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过程发生的是初生演替D.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有助于提高林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 种群密度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冬季林场内种群密度的改变主要受温度、食物等因素影响,A项正确;多样化的树种配置有利于增加物种的数目,可以提高物种丰富度,B项正确;由于该区域具备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故该演替是次生演替,C项错误;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改善了群落中的年龄结构和垂直结构,大大提高了群落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林场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正确。16. 孝感地区盛产板栗,但板栗的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区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板栗的产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BCD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的循环利用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中能量的循环利用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通常高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解析] “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说明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项正确;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因为有机肥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故有机肥的施入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B项错误;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中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通常靠人的作用,物种多样性低,自我调节能力弱,其稳定性不会高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D项错误。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4分)17. (14分)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的优势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观察题图可知,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2)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________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____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分解者 4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8. (15分)[2023江苏镇江崇实女子中学高二校考期末]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海洋牧场”进行海洋渔业生产,“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藻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鱼,间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循环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1)据图判断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填成分),与传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分解者 (2)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传统网箱养鱼的生态系统中组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解析]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传统网箱养鱼的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3)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进行物质投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生态系统不断有产品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解析] 分析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有人工进行物质投入的原因是人工生态系统不断有产品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 B粪便 19. (15分)在某海水立体养殖的深海网箱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中层养殖以细小浮游植物、有机碎屑等为食的牡蛎、扇贝和以小鱼、贝类、有机碎屑为食的黑鲪、六线鱼,底层养殖以底栖藻类、 (1)研究人员将深海网箱作为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海网箱是由各类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属于生态系统[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深海网箱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24017101106.5被分解者分解后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立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解析] 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结构的特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相关资料
更多